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笔名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笔名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情那趣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1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发表时间:2025-07-30 19:57:05
摘要:作者在写作路上笔名变化的趣事忆述。

大作家们多拥有别具一格的笔名,我也曾在年轻时怀揣文学梦想,热衷于舞文弄墨。于是,效仿那些文学巨匠,为自己起笔名,期间引出了一些趣事。
   第一次使用笔名,是在台州师专求学的日子里。师专,是孕育老师的摇篮。自古以来,老师曾被赋予的社会地位,与君王、父亲并称为“三尊”,享有“先生”的美誉。然而,在我读师专的那个年代,教师的地位却似乎很低,仅略高于农民,远不及工人,供销社、百货商店的营业员,更不用说行政单位的官员了。因此,大多数同学步入师专后,都感到前途黯淡,情绪低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来自玉环的李兄,他每日进出宿舍,总是重复着那句口头禅:“我苦闷、我彷徨。”而来自三门的灼兄,外表俊朗,且早熟,上大学前便与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女友相恋,让同学们羡慕不已,但即便如此,他也未能逃脱对未来的迷茫。
   我也曾陷入这样的情绪之中,便将头埋进学校图书馆的书海中,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作家。我尤其钟爱三十年代的作家散文,那些充满叛逆情怀的文字,深深地影响了我。在班长、诗人周兄学锋的带领下,班里组建了一个文学社,我荣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某日,我被当时的心境与环境所触动,写下了一篇随笔,题为《犬》。文中,我借一条狗在极度窒息环境下的抗争,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消极与反叛。由于主题较为敏感,我未敢使用真名,便以“纤夫”为笔名,投稿给了文学社刊物《随便》。之所以选择这个笔名,是因为我自幼在永安溪边长大,对纤夫负重前行的形象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而那时的我,正如那纤夫一般,在生活、命运的重压下艰难前行。
   《随便》刊发后,我的文章被抄写在学校大门口的黑板报上,引来同学们的驻足观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得意之情。然而,好景不长,学锋告知我,这篇文章因被学校领导批评为“有自由化倾向,不合时宜”,而被从黑板上撤下。紧接着,文学社及其刊物也遭到了易名的命运。学校领导明确表示,大学生们不能“随便”。
   自此以后,我变得谨慎起来,即便偶尔写作,也只是将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自我欣赏。
   工作之后,文学依然是我业余的最爱。尽管才疏学浅,仍坚持创作小小说、散文、散文诗等作品。在那个年代,众多作家中,我最为钦佩的是贾平凹先生。他那庄子般逍遥自在的文笔、周易般玄之又玄的表达方式,令我着迷。于是,我斗胆为自己起了个笔名——“甄平凸”,意在以贾大才子为榜样。我以自己在中学任教一年的经历为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凋零的花朵》,并署上了这个笔名投稿至各地文学刊物。遗憾的是,都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讯。幸运的是,我接到了《仙居文艺》编辑金烈芳老师的电话,他邀请我去他办公室详谈作品事宜。金老师作为仙居文学界的前辈,在我创建南峰文学社时便有所接触,因此也算是半个熟人了。他耐心地指出了我作品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当谈及我的笔名时,他笑着说很有意思,但建议去掉“甄”字。我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从此“平凸”一度成为我的笔名,而《凋零的花朵》成为我以“平凸”之名发表的首部作品。
   《仙居文艺》无疑成为了我文学梦想的摇篮。《凋零的花朵》的发表,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此后,我以“平凸”为笔名在《仙居文艺》上陆续发表了多篇作品。此外,小小说、散文、散文诗等作品还登上了《台州日报》的文艺副刊。而《括苍》作为当时台州地区最顶尖的文学刊物,更是我心之所向。尽管多次投稿都未能如愿以偿,但每次都会收到编辑沈缇老师的退稿信。某次我出差至临海,便抽空前往位于东湖边的编辑部,拜访了沈老师。沈老师戴着眼镜,身材高瘦,待人热情。他介绍我认识了年轻编辑赵宗彪。一番交谈后,得知宗彪也是师专毕业,低我两届。或许是天生有缘,尽管我们初次见面,却仿佛一见如故。宗彪说他认真审读过我的稿件,认为我的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散文写得出色。他鼓励我要继续坚持创作下去。宗彪兄的鼓励,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理想。后来我的几篇散文、散文诗成功登上了《括苍》杂志,还有几篇被省外刊物《花溪》、《芒种》所刊用。
   而最最令我欢喜的是,那篇近五千字的短篇小说《山之眼》,荣幸地在省文联主办的《东海》期刊发表。《山之眼》不仅标志着我文学创作生涯中发表档次的最高峰,更是实现了仙居县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零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成就引起了县里的高度重视,我在全县文艺大会上,受到了隆重的表彰,并荣获了三百元的奖金。
   “平凸”这一笔名,在当年的仙居文艺界逐渐崭露头角,甚至成为了朋友们口中的昵称,取代了我的本名。我的爱人,一位热爱诗歌的创作者,以“应夏”为笔名,同样在仙居文艺界享有盛誉。朋友朱康华常戏称我们为“散文与诗的结合体”,每当与他相遇,便戏称我们为“散文诗”。
   至于平凸是如何引起外界关注的,我一直意外。湖北随州的一位文学爱好者胡雪,连续三封信表达了她对我的敬仰之情,并渴望拜我为师,共同进步。然而,我自认为尚未达到为人师表的水平,便婉言谢绝了她的请求。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位仙居籍女生,则以“酒瓶子先生”这一称呼给我写信,其字迹娟秀、语言温婉、文风幽默,展现出的才华令我自愧不如,以至于读完信后我竟不敢回复。临海一家医院的护士,同样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她多次寄来自己的诗作,甚至数次来到仙居拜访我,但我没有勇气,总找理由推托而未能相见,辜负了她的热情与期待。
   彼时,贾平凹先生正值声名鹊起之际,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无以言表。尽管我仍在使用“平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但内心却充满了忐忑。我担忧自己的笔名会损害贾先生的形象,也害怕他人误解我的自不量力。曾试图通过朋友获取贾先生的联系方式,以表达我的敬仰之情,但最终却因胆怯而放弃了这一念头。
   随着工作重心转向新闻领域,我逐渐疏远了文学创作,“平凸”这一笔名也逐渐被冷落。然而,在报社工作的日子里,我仍需使用笔名撰写评论和小言论。在这些场合中,我更多地以“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编辑部”的身份出现,成为了幕后的笔耕者。在撰写小言论时,有时也会在自己的姓氏上进行创意发挥,“古月”、“月古”等笔名都曾用过。
   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MSN到到QQ,再到后来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网络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位组建的工作群中,我用上了一个新的网名——“都市柴门”。这个名字寓意着隐居城市中的布衣之士,既表达了我虽身处繁华都市却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也隐喻了我追求“大隐隐于市”的高远志向。这一名字得到了同事们的赞誉。许多同事说这个名好,还夸奖“有文化”。
   随后,我用此网名,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徜徉。博客崛起之后,迅速风行,尤其是台州博客网站,吸引了大量原本属于报纸的作者与读者。当时,我身为台州晚报的总编辑,对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都市柴门”为笔名,撰写了一系列短文,讲些报纸背后的故事,赢得了一定的反响。之后,我与台州博客的创始人徐一帆不谋而合,共同在网站上创立了“博客媒体村”,旨在探索报网融合的新路径。此举意外地引起了国内媒体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国内报网融合的开创之举”。一时间,“都市柴门”这个名字在网络上声名鹊起。
   后来,我在网络上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国学大师张中行的文章,文中描绘了张大师晚年生活的低调与淡泊。他常年居住在燕园女儿家中,直至85岁才分到一套房子,且“屋内无任何装修,仅白墙灰地”,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都市柴门”。我体会自己网名与张大师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不禁心生自豪。
   此后一度时期,博客逐渐式微,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迅速兴起。而我,有感于人生际遇,逐渐沉醉于山水之间,尤其是对奇石、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将网名改为“柴门石道”。“柴门”寓意乡野寒门,代表了我的出身与身份;“石道”则指由石头铺就的道路,寓意人生之道,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术、法、道三境界相呼应。道者,位于术与法之上,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此后,我以“柴门石道”之名在微博记录生活点滴,用微信与朋友交流见闻心得,在奇石论坛与诗词论坛上与人切磋交流、发表诗词作品。这一网名陪伴我走过了十多年的时光,一直至今。
   近年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风靡一时,我也注册了账号,本想换个网名,思前想后,最终没有。我想,名也、字也,无论是真名、笔名还是网名,都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最动听、最漂亮的名字,都比不上一个真实的自我。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即使名字再普通不过,又有何妨呢?
   (原创首发)

共 34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笔名,写文章者多有之,既体现与众不同,又不想暴露身份。老师的笔名多而有趣,每个笔名含义不同,各有千秋。本文写的风趣幽默,实话实说,从最初的校刊到最后的成名作,都扣人心弦,字字句句打动人心。“第一次使用笔名,是在台州师专求学的日子里。师专,是孕育老师的摇篮。自古以来,老师曾被赋予的社会地位,与君王、父亲并称为“三尊”,享有“先生”的美誉。然而,在我读师专的那个年代,教师的地位却似乎很低,仅略高于农民,远不及工人,供销社、百货商店的营业员,更不用说行政单位的官员了。因此,大多数同学步入师专后,都感到前途黯淡,情绪低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来自玉环的李兄,他每日进出宿舍,总是重复着那句口头禅:“我苦闷、我彷徨。”而来自三门的灼兄,外表俊朗,且早熟,上大学前便与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女友相恋,让同学们羡慕不已,但即便如此,他也未能逃脱对未来的迷茫。”写的真好,语言功夫非同一般,也写出了真情实感。全文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画面感强。还有“近年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风靡一时,我也注册了账号,本想换个网名,思前想后,最终没有。我想,名也、字也,无论是真名、笔名还是网名,都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最动听、最漂亮的名字,都比不上一个真实的自我。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即使名字再普通不过,又有何妨呢?”文章收尾也好,一语道破天机,令人回味无穷,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7-30 20:03:45
  笔名,凡写文章的人都有,甚至有人有几个笔名。作者实话实说,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文章语言好。
回复1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7-30 22:33:24
  谢谢闺土老师赏评!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7-30 20:08:00
  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写出了在文章中用笔名的喜,平凸笔名,更是打动人心。
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7-31 10:56:44
  励志文章,认真拜读
4 楼        文友:段引丽        2025-07-31 15:02:39
  读文章中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才思泉涌。笔名也是多而素雅,每一个笔名都有内涵有寓意,作者文笔细腻,文笔翡然,江山让我们这一酷爱文学的文朋诗友联系在了一起,希互勉,希多读作者的大作,期待佳作不断,赞,赞
回复4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7-31 15:05:48
  谢谢老师赏评!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7-31 21:44:43
  很喜欢柴门石道这个网名,忍不往看了您的一系列文章,对您的人生经历十分钦佩!我的一个笔名是”彩菊滿园",用这个书名出版了十几本书,倒过来念就是"圆滿巨才"的意思。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7-31 21:45:58
  很喜欢柴门石道这个网名,忍不往看了您的一系列文章,对您的人生经历十分钦佩!我的一个笔名是”彩菊滿园",用这个书名出版了十几本书,倒过来念就是"圆滿巨才"的意思。
回复6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7-31 22:17:16
  敬佩老师才华,我这些名,起得都有些随意!
7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01 19:43:46
  为作者对文学的执着和取得的不俗成绩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2 09:36:18
  谢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