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绛溪流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绛溪】分家(散文)

精品 【绛溪】分家(散文)


作者:贤者无忧 秀才,242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发表时间:2025-07-31 07:25:30
摘要: 二弟依然像第一次送大哥去成都读书的样子,杵在那里,没有挥手,只有希望的眼眸紧盯着缓慢行驶的长安双排座汽车。   分家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成了两个家,不知道以后父母亲日子怎样度过,绿波贤人心情沉重,汽车也跟着沉重起来,油门压下后,车子显得比以前慢多了,曾经通畅的道路显得格外弯曲,难行。   

周末休假回家看父母,已经结婚成家了的二弟给绿波贤人说:“大哥,我们和老汉商量了,决定将房子搬到保管室那个位置去。”
   “住倒好好的,为啥要搬下去?”绿波贤人不解地问。
   二弟望了王望在堂屋门口吸闷烟的父亲,把大哥拉到长满福尔瓜的后墙边,神秘兮兮地说:“大哥,你不知道啊,从我们结婚开始,一家人就不顺,你晓得,结婚那天把老汉的面子都丢光了,结婚两年了,家里养猪要得瘟猪儿病,养鸡也不下蛋,养鸭子都要丢,养兔子也养不大就死了,没得办法。去请广兴的刁神仙看了,就说,前面风水被挡住了,后面是石厂开采留下的高坎坎,前无出路,后无退路,还被山洪从后面对倒冲,反正,这里风水不好,要搬,才能顺。”
   “搬家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既要有地盘,还要有票儿。你们怎么办?”绿波贤人提出自己的疑问。
   “地盘嘛,给队长送了两坨肉,队长同意了,队长还是念及在爷爷手里读过两年私塾的恩情,同意将保管室的地盘划一半给我们家。那个位置在正中央,对面就看得见寨子梁子和矮梁子,相当于以前爷爷手里的老房子位置,就是靠前了一点,地势开阔,风水好。以后一定会保你当大官,保我们四弟兄人生财发,人丁兴旺。老房子拆下来,材料就够了,就是帮补点人工费。我们自己动手,再请亲戚帮忙,要不到多少钱。”二弟充满信心地说。
   “那好吧,我回去也给家里筹点钱,一起来做这件事情。”绿波贤人见到二弟已经长大成家,并能够帮父母分担忧愁了,心里很高兴但是望着长满藤蔓,叶子下面挂着许许多多脆嫩的福尔瓜,绿波贤人有点舍不得了。
   福尔瓜虽然它是一种很平常的蔬菜,但那却是一种无法忘却的情怀,那却是一种深层的爱,那是母亲一生对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它是一贫如洗家里最丰富的营养。看到福尔瓜,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幸福,梦中的福尔瓜,是绿波贤人最喜爱的菜肴。承载着许多的往事,滋润着贫瘠的生活。
   在农村的十几年里,到了秋季,家里的主菜就是福尔瓜。老母亲有一手好厨艺,把福尔瓜做成不同的菜品,供家人生活。用福尔瓜做成烧菜,加上一只鸡,味道很香,当然这种美食一年也只能吃上一次;福尔瓜还可以切成丝,素炒很下饭。到了春季和冬季,家里没有新鲜的蔬菜了,就从泡菜坛子里面抓几个福尔瓜下饭。母亲还把福尔瓜加上盐,晾晒干后,放入坛子,做干菜吃,很脆、很香。读初中的那两年,冬春两季,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的饭盒里面抓上一把,中午在初中学校蒸作吃。
   困难时期,福尔瓜是那几年农家的主要蔬菜,养活了我们全家。由于家里的福尔瓜长势好,挂果很多,父亲还要用扁担挑几十斤去广兴场上卖,卖了钱就买2斤便宜的瘟猪肉肉回来改善全家的生活。善良的母亲,到了福尔瓜丰收的季节,都要给邻居送去,东家几个,西家几个,让他们也尝尝。
   绿波贤人的生日是在秋季,每年都是母亲用背篼背上几十斤的福尔瓜,再带上一只鸡,赶长途汽车到淮口给心中认为罪域出息的大儿过生日。给单位的职工就每家每户的送几个,让单位的邻居们也享受这个美味。
   如今,二弟说要搬房子,福尔瓜就得移窝,至少要三年才能吃上福尔瓜,绿波贤人真有点不舍。
   二弟干事向来很利索,他怕队长变卦,将屋基地给了别人。说干就干,这次修房就比父亲修房子快多了,因为二弟可以打主力了。一个月后,四间联排的泥巴房子修了起来,正门堂屋在联排房的第二间,第一间给父母住,三四间也做卧室。从堂屋里面开门进入,一把堂屋锁把全家都锁住。厨房和猪圈就摆放在房屋右手边,前面一个院坝。可以晾晒粮食。房子修好了,母亲把老房子后面的福尔瓜连根挖出来,在厨房和猪圈房背后又种上了喜爱的福尔瓜。搬进新家,父母高兴了一段时间。
   家里的日子开始有了一些好转,可以每天吃肉了。成了家的二弟,不但要照顾父母,也要考虑自己小家庭的事情。在妻子李英的怂恿下,二弟提出分家。老父亲只好同意,给他们一间房屋,就是第四间房屋,从正墙角,开了一个门,作为二弟家进出,堂屋公用。剩下的父亲说留给三弟和四弟。父亲说,一碗水尽量端平,少扯筋。在联排房子的左手边修建一个厨房,猪圈公用,土地完全分开。竹林一家一半,红苕窖一家一口,家里的锅碗瓢盆按比例分配。农具按二一添作五,平分。就这样快刀斩乱麻,几下子就分好了。他们请来了队长主持公平,队长在队上主持这样的事情多了,很有办法,先自己协商,遇到协商不了的事情再以队长的身份宰子子,一锤定音。最后父亲和二弟在分家的一张小纸片上签了字,队长签上见证人的名字,事情就算搞定。分家这么大的事情父亲没有给绿波贤人说,怕老大担心,也怕老大出来分一份,就不好分了,二弟也怕大哥骂。
   绿波贤人回到家里,看到两根烟囱在冒烟,一下子就心酸起来,想到二弟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这样一分家,父母又要辛苦了。午饭间,父母做好了饭,同样让二弟一家人一起与大哥吃午饭。饭间,父亲一言不发,母亲在抹泪,绿波贤人也无法吞下母亲做的可口饭菜。一段沉默以后,二弟颤颤巍巍地开始说话了:“大哥,大嫂,你们也看到,我们已经和老汉分家了,也是无奈,我成了家,也要想把家搞好,等段时间还要带娃儿。只有分家,才能发起来,这是我们队上的老习惯,大哥你放心,我虽然分家了,老汉的田土,我还是要帮到做的,有好吃的了,还是要喊妈老汉的。哪个欺负妈老汉,我是不会不管的。不过,你晓得,我读书少,文化不高,老三和老四的事情你要多操心,妈老汉供你读书不容易,要帮到妈老汉把两个弟弟养大,接到婆娘。”
   说完二弟埋头刨了一口饭,不敢正视大哥。
   这时老父亲发话了:“分家是必然的,儿子长大了,要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好,我莫得意见,就是你老二刚才说的,我遇到做不动的活路,你要搭把手。老三、老四的事情大哥要帮忙!”
   “老汉说搭把手可以,还要看我们空不空?你莫啥子事都喊我们,我们也有自家的事情做了活路还是要算工钱的啊!”弟媳的一段话,让老父亲哑口无言。
   这时一直在桌子边吃饭的母亲,愤怒地吼道:“你港么果?你这么港,那你们就把我们养你们二十多年的钱算给我们,我不叫你做啥子事。你这个没良心的,妈老汉叫你们做点事,你们还要算钱。”母亲拿出对外人那样的劲头,给李英一顿痛骂。
   “二娃子,你把你的婆娘管好,不要把这个好好的家搞乱了,恰得亏,才打得拢堆,何况是一家人,少给我算这些老婆婆账。”
   “妈哎,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你莫和我婆娘扯那些事情,我屋里的事情,我做主。”二弟立马站起来恳求老妈。
   老父亲一旁没有语言。绿波贤人实在是忍不住了,毕竟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吃国家粮的,父母和二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自己才能够从赵家沟走出去。咳了咳嗽,清清嗓子说道:“老汉,老妈,老二,你们分家我没得意见,分了就分了,分家有利于家庭的发展,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老二以后才知道一家人要过起走不容易。妈老汉也不要那样激动,娃儿长大了,翅膀硬了是要分家,赵家沟这沟陇里,都是这个规矩轮到我们家了要习惯。不过老汉说的,有重活累活了,老二还是要帮到妈老汉做,莫去说那些工钱啊,都是一家人。有好吃的了要把妈老汉想到,不要像其他人一样,躲到吃,这样不是我们刘家的传统,爷爷是教书先生,知书达理,我们后人也要这样保持好传统的家风家教。至于老三、老四,你们放心,他们的读书学费生活费都我来负责,你们就把家搞好就行了,老二你也辛苦,你以后有啥需要大哥的事情尽管开口,我就是莫得裤儿穿,也要你们不冷到。希望一家人团结和睦,才能顺顺利利。”
   “对对对,还是老大说得好,我们一家人要团结,都是踩到肩膀下来的,以后我们分家不分心。老三、老四嘛,元兵,你是老大,就要辛苦你点,不是我们就脱手了,我们也要管。”父亲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了。来吃饭,吃完了,我们去堰塘捞点鱼给你大哥带回去。
   带着堰塘捞起来的两条鱼,绿波贤人要回单位上班,走时,二弟高矮要送送大哥,通过一段泥泞路,到达水库大坝,老二有点舍不得大哥,拉着大哥的手说:“大哥,你把我种的南瓜拿回去吃,以后需要蔬菜就回来拿。你放心,妈老汉我会照顾的,不要操心,好好把你的工作搞好,把官做大些,我一家都要靠你。”
   时间不多了,要回去上班,绿波贤人塞给二弟200元钱,说:“你拿去买几根小猪儿喂到,过年了就可以卖了,赚点钱,我不在家,你就是老大,你要挑起家里的重担,不要分了家就不管妈老汉了,一切都靠你了,两个弟弟我来负责。”说完,一股心酸涌上心头,绿波贤人低着头,带着心酸离开了。
   二弟依然像第一次送大哥去成都读书的样子,杵在那里,没有挥手,只有希望的眼眸紧盯着缓慢行驶的长安双排座汽车。
   分家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成了两个家,不知道以后父母亲日子怎样度过,绿波贤人心情沉重,汽车也跟着沉重起来,油门压下后,车子显得比以前慢多了,曾经通畅的道路显得格外弯曲,难行。

共 35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前农村有几兄弟的,长大成人成家后都有“分家”的习俗 ,这篇文章,作者就是将这段历史再次生动做了呈现,有来龙有去脉的叙述,将绿波闲人二弟与父母分家的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二弟想分家单干来说,似乎没有错,不再受父母的约束与牵绊,想与妻子大展拳脚创造新生活,可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多少有自私的因素在,长大了能干了就有想法了,只想着自己,却没想着与父母一起搞好整个家庭,毕竟还有幼小的老三老四。从绿波闲人角度来说,分家其实是亲情的裂缝是割舍,一个家变成了两个家,当初一个烟囱冒烟变成了两个烟囱冒烟,伤感与无奈,百般滋味在萦绕在沉重啊!但是,两边都是亲人,善良的绿波闲人只能给予祝福。此作品很有年代感与时代特征,在以前那个多子女的年代,分家是农村里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是这期间的曲曲绕绕,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同身受 。感谢作者精彩的呈现,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农村家庭家庭分家的前前后后,令人感叹唏嘘,美文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31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7-31 07:39:35
  深有所感,颇多慨叹。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5-07-31 07:45:58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其实做为父母,女儿出嫁也是分家,绿波闲人离开农村生活在城市里,也是分家,所以小编觉得,我们不能一味用道德绑架二弟吧。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