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玉米的节气(散文)

精品 【东篱】玉米的节气(散文)


作者:鲁紫苏 举人,301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发表时间:2025-07-31 08:16:41


   我记得八十年代有一年旱得厉害,土地像一块被火烧透了的瓦片,热风刮过,卷起一层细密的土灰,簌簌地扑人一脸。天上悬着的日头,白花花,硬邦邦,晒得田里仅存的那点潮气也丝丝缕缕逃尽了,连影子都蜷缩在脚底下,又瘦又薄。被旱田折磨的人天天仰头看天空,脖子梗着,眼里是空的,只有一片灼人的蓝,和慢悠悠的白云。靠天吃饭的人,眼巴巴盼望着,天却吝啬得连云絮也舍不得牵来一滴雨。
   离我们百十里地的黄河河床瘦得很低很低,懒懒地躺在远处,哪里能济得了土地的饥渴?该种玉米的节气,干裂的土地张着无数灰白的大嘴,无声地叫渴。大地块,人们用柴油把水从深层抽上来,浇地。周围没有安装机井的小地块,人也只得弯腰,把肩头磨得红肿,去挑那深井的救命水。水桶沉重,扁担在肩窝吱呀地呻吟,一条灰白的印痕,歪歪扭扭,从井台延伸到焦渴的田里。水点下去,噗的一声轻响,瞬间便被饥渴的土吞没,只留下一点深色的圆斑,转瞬又被烤干,恢复成无望的灰白。种子撒进去,如同撒向一片滚烫的沙漠。
   过了许久,约莫有二十多天,雨终于来了。它仿佛睡醒了,想起自己疏忽的职责,开始没日没夜地偿还。雨丝细密缠绵,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道歉一般,要把先前欠下的债一股脑儿补上。土地吸饱了水,变得松软、黝黑,重新有了呼吸。人们重新下地,补种玉米。说是补种,其实大片的地垄空空荡荡,几乎等于重头再来一遍。
   节气这东西,像一道无形的门槛,一步跨过去,里外便是两个天地。大地块按节气及时播种的玉米呢,玉米秆子,早该蹿得半人高了,宽大的叶子在风里哗哗作响,顶端也该抽出了嫩绿的穗子,羞答答地顶着几缕红缨。
   节气也是惊人的相似!今夏,小地块里的玉米才勉强拱出一层细弱的绿意,怯生生的苗儿贴着地皮,像初生的婴儿,孱弱得令人心忧。它们错过了生长的好时辰,生来便带了先天的不足。
   这雨水仿佛要将功折罪,一旦落下,便淅淅沥沥,无休无止。天空像一块吸足了水的灰布,沉沉地压着。湿气氤氲,野草得了令箭,疯了似的往上窜。它们可不管什么节气不节气,有水有暖,便是它们的盛世。不多时,那些本就瘦弱的玉米苗,便被淹没在油绿汹涌的草海里,只偶尔从草叶的缝隙里,探出一点可怜巴巴的淡黄,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
   没有除草剂的时代,锄头便是唯一的武器。人们一遍遍躬身挥锄,汗水滴进脚下的泥土。锄过的地,暂时清爽些,可不过几日,那草芽又从土里钻出来,探头探脑,继而迅速连成一片,绿得嚣张。野草这东西,韧劲十足,真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脾性。姥爷看着自家那小块贫瘠的薄田,又望望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草海,终于叹口气,摆摆手:“罢,罢!随它去吧,横竖也收不了几斤粮,费那牛劲,累死人,愁死人。”姥爷还是不甘,又说,不长草玉米也没出息……
   于是,那块地便半放弃了。草长得愈发茂盛,成了羊和毛驴的美味。我常挎了筐,拿了镰刀,钻进那片浓密的绿里。镰刀挥过,青草和幼嫩的玉米苗一同被割下,散发出一种混合着青涩与微甜的浓郁草香,湿润而好闻,弥漫在雨后潮湿的空气里。羊儿、毛驴低头贪婪地咀嚼,发出满足的嚓嚓声。
   草,永远是庄稼的天敌,尽管看不见它们之间的激烈交锋,但一棵庄稼要突出重围,没那么容易。但庄稼就是不肯降服,就像那些被晒得无精打采的叶子,还在保持着一种得到机会就必须复活的气质,无论怎样干旱,玉米从不放弃葱茏浓绿的本色,草荒芜不了它的成长。
  
   二
   然而在那片被大人放弃的草莽之中,我心底却悄然萌动了一个倔强的念头。我蹲下身,仔细分辨,终于寻到了十几株稍显健壮些的玉米苗。它们被野草挤得歪歪扭扭,却依旧执着地伸展着细窄的叶片。我拿出铲子,小心翼翼,如同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我围着每一株选中的玉米苗,耐心地将四周的杂草连根拔起,连一丝草根也不留下。泥土被翻开,湿润的土腥气弥漫开来。清理干净后,每一株玉米苗的周围,都露出了一圈光洁、湿润的褐色土地,像极了姥娘每日清晨仔细打扫过的那面光洁的土炕,不染纤尘。我直起身,看着我的“杰作”——那十几株玉米苗,终于无遮无拦地挺立在属于自己的小片净土上,沐着阳光。一种隐秘的期望在我小小的胸膛里鼓胀:我这般用心,这般努力,老天爷该看见了吧?它们该能结出棒子来了吧?
   日子一天天滑过,它们果然不负我望。摆脱了野草的倾轧,独享着阳光雨露,这十几株玉米苗如同憋足了劲,开始铆足力气向上生长。个把月的光景,竟也蹿得老高,枝干明显比旁边那些被草欺压的同类粗壮许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它们顶端抽出了小小的穗子,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怯生生地顶着红通通的樱子。十几株,排成小小的一列,在风中轻轻摇曳,如同十几个挺拔的小兵,守卫着属于我的、秘密的绿色王国。那鲜亮的红缨,在无边的绿色草海里,成了我眼中最动人的旗帜。
   夏日的喧嚣渐渐沉落,秋风一天凉过一天。田里其他地块的玉米,终究是循着大地的节奏,穗子日渐饱满,看着裹了青白色的苞衣,便觉生命的丰实。唯独我那精心呵护的十几株,虽然也奋力长高了,穗子也膨大了些,但那苞衣却始终单薄,显出一种病态的青涩。它们站在秋风里,显得有些形单影只,那份瘦弱在周围渐趋成熟的同类映衬下,愈发刺眼。
   霜降来了。几场白霜悄然落下,寒气渗入泥土。玉米叶子迅速褪去了最后一点绿意,变得枯黄、干硬,在冷风中发出哗啦哗啦的脆响。我满怀最后一丝希望,走到我的“小兵”面前,手指颤抖着,一层层剥开那包裹着希望的苞衣。
   心,一下子沉到了冰冷的井底。
   苞衣里面,是瘦小的玉米芯子。稀疏得可怜的金黄色玉米粒,软塌塌地附着在上面,细小干瘪,稀稀拉拉,全然没有饱满圆润的模样。那甚至不能称之为玉米粒,更像是发育不全的胚胎,无力地贴在瘦弱的骨架上。连嫩玉米都远远算不上,只是一把徒有其形的空壳。
   一股巨大的酸涩猛地冲上鼻腔,视线瞬间模糊了。秋风打着旋儿,卷起地上的枯叶,也卷走了我积攒了一夏的、隐秘而热切的期待。泪水无声地滚落,砸在脚边干燥的泥土上,洇开一个个深色的小圆点。这是我童年里一块小小的“实验田”,是我笨拙地向天意发起的一次试探性的挑战。我用尽了一个孩子能想到的所有努力,为它们清理出光洁的“炕”,驱赶走所有的竞争者,渴望着一个超越常理的奇迹。然而,季节的法则如同铁律,冷硬无情。错过了春天深情的呼唤,错过了夏天蓬勃的热力,再怎样在迟来的秋天里拼命追赶,终究无法弥补那被旱魃无情吞噬的、最宝贵的生长期。土地有自己的记忆,节气有它不可撼动的刻度。该抽穗扬花时,你才刚艰难地拱出地皮;该灌浆饱满时,你瘦弱的茎秆才刚刚挺直腰杆。一步迟,步步迟,追得再急,终究赶不上季节轰隆隆向前的车轮。
   我的眼泪,一半为那十几株空瘪的玉米穗,一半为那个终于明白过来却已无可挽回的自己。那空空如也的玉米芯,像一面残酷的镜子,映照出时间流逝的真相——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便是永远的荒芜。
  
   三
   地里的农事如此,人生的路途何尝不是?地里的玉米,错过了节气,便只能结出空瘪的穗子,徒留风中无力的枯黄。人间的少年,在生命最该汲取养分、积蓄力量的青春时节,若将光阴虚掷于无谓的嬉游,沉溺于转瞬即逝的欢愉,错过了那场名为“成长”的及时雨,待到寒霜降临,人生的“穗期”来临,又怎能捧出饱满的颗粒?
   时光如那年的旱风,从不等候。青春亦如盛夏的雨水,稍纵即逝。待到秋风起,寒霜降,再想弯腰,去捡拾那遗落在游戏屏幕上的光点,去追补那逃学路上荒废的晨昏,已然太迟太迟。高考那道田埂,或许只是人生无数田埂中的一道,但跨过去的光景,已然不同。有人得以步入更丰饶的田野继续深耕,有人却只能守着眼前贫瘠的土地,在工地的轰鸣里,在流水线的单调重复中,或是在祖辈传下的、同样需要汗水浇灌却收成难料的田垄上,过早地体味生活的粗砺与沉重。
   隔着四十年后的时光,我看到那时小小的我,蹲在那片业已荒芜的田头,手里攥着那几穗干瘪无物的玉米棒子,它们轻飘飘的,几乎感觉不到重量。旷野的风毫无遮拦地吹过,带着深秋的寒意,吹得玉米枯叶哗啦啦响成一片,像是大地发出的、古老而永恒的叹息。这风,吹过龟裂的田垄,吹过空瘪的穗子,也吹过我脸上未干的泪痕。那一刻,土地的沉默与寒风的絮语,仿佛都在诉说同一个朴素的真理:万物生长,自有其不可更移的时辰。
   长玉米的节气,最好是风调雨顺,但有的年份,并不如人所愿。有人的青春,可能和节气的气候概念非常相似,抵抗干旱,努力成长,还是需要玉米植株的努力。人生也是一样,可能我们施以帮手,并不能有所改变。
   在那个节气里,别忘记努力,就是挣扎,也要挺过来,干旱战胜不了生命的葱茏。
  
   2025-7-29
  

共 3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干旱,冬雨季一地的玉米,就是一次火热的考验。作者从深度记忆里调出八十年代的那年旱情。黄河水沉在深深的河床,也解不了土地的饥渴。人们只能抽水挑水,给土地湿湿嘴唇。久旱逢甘霖,雨终于来了,人们还是不放弃希望,给玉米地补苗,或毁苗重新播种。玉米,终于迈过了这道节令的门槛,但干旱造成的玉米先天不足,还是让收成逊色。雨,好像是来赎罪的,总要更多地洒给那块曾经干涸的土地。却是野草又来跟玉米争绿,人们无法除尽野草,只能任其生长,但玉米还是不肯放弃成长的权利,总要给我们丰收的回报。作者曾格外关心自己播种的一行玉米,给与了特别的关照,但到了收获的日子,作者并未看到颗粒饱满的玉米,大失所望。这令作者陷入思考,节气是不可动摇的刻度,施加再多的帮助,错过了玉米自我的努力,只能是徒长。作者由农事,想到人生,特别是对人的青春的理解,不是是所有的青春带回风调雨顺,都会给每个人尽情成长的氛围,只有那些不放弃成长的青春,即使遇到坎坷挫折,也会有荠菜的青春。作者的感受很独特,由作物的成长节气,想到人生的青春,非常巧妙的联系,天衣无缝,非常恰当,使文章有了寓意于景的美妙读感。作者以自身经历,感悟人生,颇有说服力。文笔畅达,妙思细腻,情理互动,意生于景,文学性极强。力荐赏读深思。【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31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31 09:24:14
  太热物燥,大地流火,作为人,我们有风扇的风,有空调的温度控制,起码也有树下的一片浓阴,一株玉米,一地玉米,饥渴待哺,它们无声抱怨,无暇抱怨,用自己的杆叶摇出一丝风,它们在期待着那滴甘霖。这是玉米必须经过的节气,这个节气,就像人的青春期,每一个青春不一定都是坦途,都风调雨顺,为了人生的收获,就必须走过节气的考验。作者的散文,有着很强的代入感,又从具体的农作物的观察描写上升到人生的层面,步步推进,层层铺排,写出了真正的节气考验和青春特点。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7-31 13:57:59
  感谢老师精准编辑小文,小时候在姥娘家住,也会干些割草啊锄地类的农活,那是个叫“自留地”的菜园子似的地方,家家分得很小地块,一般节气正常种点菜就吃的了。但那年邪乎,雨水来得迟,靠天吃饭的乡亲大多种得漫不经心,出不来苗子也不怎么管理,只等中秋左右种大白菜。哪成想,一场迟来的雨水,让那些本可以结饱满粒子的玉米棵子陷入尴尬之中,尽管我曾努力,但终不能违背天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期盼的小玉米穗子连着秸秆变成烧锅的柴火。辛苦老师,祝您快乐。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31 12:41:17
  有的人的青春也是干旱的,时代并未给与他们多少丰沛的雨水,但他们必须挣扎着成长。我觉得紫苏老师的这个文意拿捏的非常贴切。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7-31 14:07:04
  老师联想到人的青春干旱与否,让我想起了些命运多舛的历史传奇人物,但人除了需要阳光雨露米麦果腹之外,还在于始终坚持一棵昂扬向上的心志,不屈命运捉弄的倔强,如此,才可因“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而坚信向前走,就有曙光出现。谢谢老师借小文生发的引申意义,让我反思人生之路如何面对挫折而从容。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7-31 14:38:57
  老师对选材的确是有着独特的审美,于荒草之中突围生命的玉米味突破口,书写生命的意义。虽然玉米终究是稀疏的颗粒,但毅然阐述了生命的精粹。点赞学习,祝夏安笔丰。
回复3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7-31 21:54:40
  感谢金刚老师阅读小文且给予鼓励,现在节气已是中伏,看到地里玉米已是多半人高了,想起小时候异想天开的小尝试,那时的失落,现在想来也是美好回忆。问好,祝您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31 20:03:38
  祝贺紫苏老师的散文摘精,继续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7-31 21:56:19
  谢谢老师鼓励,我定会努力,开心写文。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7-31 21:16:30
  玉米错过了时节,气温已经不适合它生长,后期再努力也是白忙。以物及人的好文章,让人深思,给人启迪,学习了!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7-31 21:59:11
  谢谢老师鼓励,的确如红花老师所言,农作物过了节气,再怎么折腾,也是白忙,所以,尊重节气,不负自然规则,是很重要的。问好,祝您快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