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姥姥的饺子馆(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姥姥的饺子馆(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331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发表时间:2025-07-31 12:44:28

早些年,大舅在外做买卖挣了钱给姥姥开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饺子馆。饺子馆开在镇子东头,三间平房,青砖灰瓦,门前有一株老槐树。门楣上悬着一块木匾,黑底金字,写着“叶记饺子馆”四个字,那字算不得好,是前街王老师的手笔,姥姥是用两斤猪肉饺子换来的。
   每日天不亮,姥姥就起来了。她总穿一件藏青色对襟褂子,头发挽成一个圆髻,用黑网兜兜住。先是和面,面粉是镇上粮店老赵家的,十年如一日地买,老赵家的面粉从不掺假。姥姥和面时面团在盆里翻来覆去地揉,直到它变得光滑柔韧,能映出窗纸上朦胧的晨光。
   姥姥调的馅料是讲究的。白菜要选霜打过的,猪肉必是前腿肉,肥三瘦七。姥姥剁馅的声音很有节奏,两把菜刀此起彼落,像在敲什么古老的节拍。邻居张婶常说:“叶婶子剁馅的声儿,比镇上的钟还准时哩。”
   饺子馆辰时开门,卯时就在灶上炖着骨头汤。那汤清亮,漂着几粒枸杞,两三段葱白,热气在寒冷的早晨像一条白蛇往房梁上爬。头一个来的总是赶大车的李把式,他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带进一股寒气与马粪味。
   “老姐姐,照旧来三两。”李把式搓着手,鼻子冻得通红。
   姥姥应一声,手下不停。面团在她手里变成均匀的长条,再切成小剂子。擀面杖一滚,剂子就成了圆片,薄得能透光。包馅时拇指与食指一捏,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就立在案板上了,十八个褶子,不多不少。
   李把式吸溜着饺子汤,忽然小声说道:“昨儿个西街新开了家状元饺子馆,听说花样可多哩,有什么海参馅、虾仁馅的。”
   姥姥正往锅里下饺子,白生生的饺子像一群小鸭子扑进水里。她头也不抬:“咱就白菜猪肉、韭菜鸡蛋两样,祖传的手艺,不搞那些花哨。”
   那状元饺子馆开张后,确实热闹了一阵。他们用喇叭整天放些流行歌曲,门口还摆着“开业大酬宾,买一斤送半斤”的红纸牌子。姥姥的饺子馆生意淡了些,但她照旧每日准备同样的料,包同样数量的饺子。卖不完的,傍晚时就分给街坊。后院住的孤寡老人孙婆子,总能得上一碗。
   那年腊月的一天,北风刮得紧。一个瘦小的身影推开饺子馆的门,棉袄破得露出灰黑的棉絮,脚上一双单布鞋,大脚趾冻得发紫。
   “行行好……”孩子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姥姥放下擀面杖,见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心里一揪。姥爷已经舀了碗热汤递过去:“来,先暖暖。”
   孩子叫顺子,爹妈走得早,跟瞎眼的奶奶住在镇西头的破屋里。姥姥听完,转身下了饺子让顺子吃完,又给装了满满一饭盒刚煮熟的饺子,另外又往布袋里装了十个生饺子:“带回去给你奶奶。”
   第二天清早,饺子馆门口多了捆整齐的柴火。顺子搓着手站在柴火旁,小脸冻得通红说道:“奶奶说了,不能白吃人家的饺子。”
   姥爷嘿嘿笑着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的眼睛:“会洗碗不?”
   就这样,顺子留在饺子馆帮忙。姥姥给他找了身干净衣裳。说是让他在后厨洗碗,姥爷哪舍得让他干呀?每次都没等他过去洗呢,都会抢着洗完了。他在店里只是让他收拾一下桌子,招呼一声客人。姥爷也说了:“冬天冰天雪地的,水凉,我能干就干了。哪能让孩子干呢?”没事客人少的时候,姥爷开始教他包饺子。顺子手小,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但格外卖力。每月初一,姥姥都会用红纸包上工钱,顺子总要推辞再三才肯收下。
   “姥姥,你给我的工钱也太多了吧。我都没干啥,你管吃还让我给我奶奶带,你不觉得亏吗?”顺子总这么念叨。
   “不多,你干的活值这些。你是个孝顺孩子,我喜欢孝顺孩子。我可不觉得亏呢!我还觉得赚了呢!”姥姥边说边往他布袋里塞饺子,“这是今天的份例,带回去给你奶奶。”
   顺子的奶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手巧得很。过年前,她让顺子捎来两双棉鞋,鞋底纳得密密实实。“奶奶说,天冷,东家脚上的鞋该换了。”顺子把鞋递过来时,姥姥发现孩子的指甲缝里还沾着线头。
   过了正月,那家状元饺子馆就关门大吉了。听说是馅料不新鲜,吃坏了人。姥姥的饺子馆又热闹起来,老主顾们都说:“还是吃叶婶子的饺子实在呀!食材好还实惠,几十年吃着放心呀!”
   姥姥听了也不见多高兴,照旧是天不亮起来和面,馅料从不偷工减料。有时要饭的路过,总能得碗热汤,几个饺子。
   开春时,顺子已经能包出像模像样的饺子了。他总把第一个成品捧给姥姥看,十八个褶子,一个不少。姥姥就笑着往他嘴里塞块冰糖:“好小子,比你姥爷当年强。”
   姥爷在灶台前假装生气:“老婆子又揭我短!”逗得一屋子人都笑。
   镇上的闲话传得快。有人说姥姥傻,收留个要饭的;有人说顺子奶奶装瞎,就为骗吃骗喝。姥姥听见了,擀面杖在案板上重重一敲:“人心要是脏了,眼睛再亮也是白瞎!"
   这话传出去,闲言碎语就少了。倒是来吃饺子的人多了起来,都说叶记的饺子有人情味。姥姥的饺子馆越发红火,三间平房扩成了五间,但那株老槐树还在,春来依旧发芽。
   如今顺子也已经结婚,姥姥也放心地把饺子馆交给了他和他媳妇打理。说实话,当初这个饺子馆是大舅给开的,按常理说,姥姥不干了理应把饺子馆给大舅接管。因为大舅妈自从和大舅回东北,也一直在家闲着没啥收入。但姥姥之所以把饺子馆给了顺子接管,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姥姥已经把顺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顺子呢,也把姥姥和姥爷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亲人。遇到大事小情的,顺子都会第一时间过去帮忙。大舅也同意姥姥的做法,大舅对姥姥说:“当初饺子馆我就是孝敬您的,你做啥决定送给谁我都没有意见。而且还会大力支持!”大舅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饭馆有时需要进货顺子忙不过来,大舅都会开车给送去。有时顺子忙不过来,大舅妈还有姥姥,姥爷都会过来帮忙。顺子奶奶也经常被姥姥搀扶着来店里,坐在角落里摸索着包饺子。她包的饺子个个挺括,摆在案板上像列队的士兵。
   今年过年我回东北除夕夜那天,饺子馆歇业一天。姥姥、姥爷、大舅、大舅妈,还有顺子和顺子媳妇他奶奶,七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包饺子。姥姥调馅,姥爷擀皮,其他人负责包。电视机里放着春晚,灶上的水咕嘟咕嘟响。
   “奶奶,我包的这个像元宝!”顺子举起一个胖饺子。
   “我摸摸,”顺子奶奶接过饺子,枯瘦的手指抚过每一个褶子,“好,真好。”
   姥姥忽然想起什么,从里屋拿出个红纸包:“顺子,明儿个是你生日,姥姥给你个大红包。”
   顺子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姥爷拍拍他的肩:“哭啥?男子汉大丈夫的。”
   屋外,雪花静静地落。老槐树的枝桠上积了层白,像撒了层糖霜。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的影子投在窗纸上,融成了一片。

共 2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质朴温情的文字,写出了那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市井画面。故事围绕姥姥的饺子馆展开,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从揉面的晨光、十八褶的饺子,到柴火与棉鞋的往来,展现了传统手艺的坚守与人与人之间朴素深厚的情感。而状元饺子馆的昙花一现,反衬出叶记“不搞花哨”的珍贵;顺子与姥姥一家非亲却胜亲的羁绊,更凸显了善意的双向滋养。文中金句频出,如“人心要是脏了,眼睛再亮也是白瞎”,直击人性本质。结尾的除夕夜场景,将血缘与情缘的融合推向高潮,雪夜暖灯下的团圆,成为对“家”最熨帖的诠释。这是一篇充满“中国式温暖”的佳作,以饺子为媒介,传承了手艺,更传承了情义。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3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7-31 12:44:4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7-31 12:44:54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