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柳岸】炉边夜话(散文)
上世纪70年代,文化娱乐生活是很贫乏的。劳改农场的夜晚,许多地方都是漆黑一片。人们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劳作,夜晚相互熟悉的人们大多是围坐在地火炉边,聊一些趣事见闻。打发着疲劳和枯燥的时间,相互间娱悦一下苦闷的心情,取取乐。当时,还是个小小少年的我,也和大人们围坐在地火炉边,听着大人们相互之间所讲的故事。
因为舅舅在农场驾驶拖拉机,不时也给熟悉的路人提供了方便,故熟人朋友也较多一些,晚上人们串门到我们家的人也比较多些。印象较深的有个秦伯伯,他晚间爱到我们家里来,坐在地火炉边,给我们讲故事。秦伯伯的故事可多了,上下古今,天南地北,他都知道。能讲许多故事。
秦伯伯讲故事可精彩了。他讲故事时,会根据故事的情节,声音语调相应不同,讲到故事精彩的情节处,手还会舞动比画起来。无论是讲历史故事,还是讲三国,讲水浒,讲民间传说,讲神话故事等等,秦伯伯都知道,都能讲。有些故事要连续一段时间,或几个晚上才能讲完。我们坐在地火炉边的人,都盼望着秦伯伯到来,给大家讲故事。秦伯伯成了我们家炉边夜话的主角了。
记得有一次,秦伯伯讲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落魄逃亡的故事。在逃亡的路上,疲惫、饥饿难耐。见田垄上有农夫进食,也顾不得公子身份了,向农夫乞讨饭吃。不仅没讨到饭,反被戏弄,农夫抛了一土块给他。重耳大怒,要鞭打农夫。随臣见状立即制止,对重耳说:“农夫赠予您土块,这是预示着您将拥有土地。而拥有土地就能拥有国家,这是莫大的吉兆啊。公子应该赶快拜谢上天的恩赐。”重耳于是便整理衣襟,向上苍拜谢,并把土块揣在怀中。获土块是“天赐”,向征未来将来获得国土。当时还是少年的我,不懂这段故事的意思。心想,讨饭不得,还遭农夫戏弄侮辱,抛给土块。随身护卫的大臣还说这是好事,是上天的赐予。这怎么会是好事呢?重耳反而高兴的把农夫抛给的土块视为宝物,随身收藏着,也增强了重耳的信心。
秦伯伯是是什么原因,什么罪来到农场劳动改造的我不清楚。我就喜欢听秦伯伯讲故事,秦伯伯讲故事很精彩。他讲的故事大多是教人学好,对苦难的同情,对勇敢和正义的赞誉,对邪恶的不耻。他讲的故事总能吸引住在场的人们,然而,每月十五号这天,秦伯伯就讲不成故事了。这天是秦伯伯忧愁的日子。并总是让我难以理解,让我疑惑的是,每月这一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情形。
十五号,是农场发工资的日期。每月一到这天,秦伯伯的妻子和女儿就会从城里来到农场,晚上就住在我们家里。她们是要和秦伯伯说许多话的。每次她们和秦伯伯说话时,那气氛都是不愉快的。每月这一天,她们一来,秦伯伯总是悲戚愁苦的。晚上地火炉边,没有秦伯伯讲故事的情景了。秦伯伯的妻子总是不断的讲些对秦伯伯不满的话,报怨秦伯伯怎么怎么害了她们。秦伯伯的女儿个头也有些大,应该是中学生了,在我面前可算是大姐姐了。也在一旁诉说着她爸爸秦伯伯是如何如何影响了她的前途了。面对妻子和女儿的指责,抱怨。秦伯伯没有反驳,没有分辩,一任由她们母女俩数落抱怨。有时是抬着头,长长的唉声叹气,有时又低着头,情状非常痛苦。我舅舅,我外婆,还有旁边的一些人,就只是在一旁劝劝罢了。然后是秦伯伯把每月那三十元多一点的工资,大部分拿给了妻子,自已留下一点少部分以维持着最低的生活。
当时我小,不能理解为什么秦伯伯的妻子和女儿,每月十五号都要来拿走秦伯伯的工资的大部分,还要抱怨秦伯伯,骂秦伯伯。而秦伯伯还只是责怪自已,自愧对不起妻子女儿。她们是城镇居民,没有工作,又无经济来源,是依靠秦伯伯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的。为什么既要秦伯伯的工资,又要骂秦伯伯呢?我不能理解,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种怪事?其实,这人世间有许多事,还不是像我这种年龄段的小孩能懂的。后来我长大了一些,才理解秦伯伯,任由她们怎么骂,秦伯伯都只是忍受着的原因了。是因为秦伯伯是劳改的,是就业人员,成份不好。听说秦伯伯曾经又还是旧军官。让他的妻子和女儿在社会上被歧视,被人们欺负,并影响着女儿的前途。
许多年以后,政策有了变化。到了1976年,秦伯伯因是民国时期的县团级军政人员,获得了特赦。秦伯伯身份有所改变,条件不同了,社会地位也相应有所改变,当地政府安排秦伯伯到文史馆工作。因秦伯伯与舅舅交好,与我们家也还有些来往,故而还知道秦伯伯以后的一些信息。再后来又听说秦伯伯在抗日卫国战争中,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还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国周年时,获得国家颁发的抗日战争纪念勋章。不过秦伯伯这时已是耄耋老人了。随着岁月的增长和知识见闻的增进,我才知道秦伯伯是旧时的读书人,是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旧时知识分子。他在农场改造,对他的家人是会有影响的,也就理解了他的妻子和女儿既要他的工资,又要埋怨他,还要骂他的缘故了。
炉边夜话是时代的记忆,留给了我对于人世间的一些思考。那时虽然很贫穷,很受压抑,但那时的炉边夜话对于我,却是一个记忆很深刻的时段。秦伯伯文化知识丰富,能讲许多许多的故事。秦伯伯讲的故事真好听,对于我也是一种学习。特别是晋文公重耳逃亡,向田间的农夫乞食的那段故事。重耳遭农夫奚落侮辱,抛给土块,随行的大臣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当时还是少年的我,当然是不懂的。可留下了思考,是成长学习中求知的一个记忆点。再一个深刻的印象记忆是每月十五号的晚上,在地火炉边看着,听着秦妈妈母女俩埋怨秦伯伯,骂秦伯伯的情景。秦伯伯没有怨言,忍受着痛苦的表情。让我思考着这是为什么的原因?这人世间的一些事,当时还是少年的我当然不懂,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的。炉边夜话的情境,留给了我一些亲切的记忆和学习思考。
那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后来的人们感到不可理喻的时代。人类有些时段的愚蠢是让后来的人们不可理解的,只能是留下历史的记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