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揣着算盘的日子,暖不热人心(随笔)
揣着算盘的日子,暖不热人心
楼下的玉兰开了又谢,小娟家的窗沿却总飘着股说不清的滞涩气。十三年来,她把"离婚"两个字磨成了口头禅,像哼一首走调的歌,从孩子小学入学唱到如今备战中考,连时间表都排得清清楚楚:等孩子毕业就离,等孩子成家就离。日子过成了按部就班的倒计时,婚姻成了一场标注着截止日期的交易。
她心里有本明账。刚结婚那三年,就把丈夫陈立东的"不合格"记在了扉页——既不是挥斥方遒的老板,也不是风度翩翩的官人,连做生意都时运不济。婆婆每年给儿子投十万做仪表生意,在她眼里成了"胳膊肘往外拐";后来婆婆被她软磨硬泡打动,拿三十万支持她开美容店,她却在合伙纠纷里一赌气撤了场,任凭那笔钱打了水漂。钱没了,她倒更理直气壮,对着公婆拍桌子:"把财产分分,早不想跟这窝囊废过了。"
陈立东成了她嘴里"扶不上墙的烂泥巴"。他试着辩解生意的难处,她便摔门说"不如去打螺丝";他想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她又冷笑"没本事的人才守着死工资"。她像个拿着放大镜的考官,处处挑刺,却忘了自己从未真正蹲下来,看看这个男人为日子做过的努力。
婆婆的防备不是一天养成的。从三十万打了水漂那天起,从"离婚"两个字像吃饭一样平常那天起,老人眼里的光就一点点暗下去了。后来再提起钱,她总把话题绕开;家里有了大事,也只和儿子、老伴商量。小娟却更不满,觉得这是"把经济大权攥得太紧",却没想过,信任这东西,就像摔碎的碗,裂了缝,再怎么粘也回不到原样。
最让人唏嘘的是孩子。有次邻居撞见孩子在楼下玩,别的小朋友说"我爸妈带我去游乐园了",他低着头踢石子:"我爸妈在吵架,说要离婚。"童言无忌,却像根针,刺破了这家人强撑的体面。
小娟总问闺蜜:"我的幸福在哪儿?"其实答案就藏在她每天的算计里。她想要的"成熟老板""意气斗士",从来不是婚姻的标配;她盯着的"经济大权",也填不满心里的空洞。婚姻这东西,最忌揣着算盘过日子——你算他赚了多少,他防你藏了多少;你用"离婚"逼他低头,他用沉默跟你较劲。日子就在这一来一回的拉扯里,从暖烘烘的粥,变成了冷冰冰的隔夜茶。
老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婚姻更是如此。它不该是一场财产公证,也不该是一场身体交易,而是两个人捧着真心,慢慢把日子焐热。若连"信任"都成了奢侈品,连"尊重"都成了客套话,那再精明的算计,也换不来一粥一饭的踏实,更暖不了柴米油盐里的人心。
窗外的玉兰明年还会开,只是不知道小娟家的窗沿,什么时候能飘进点真正的烟火气。
202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