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连队传统记忆铭刻在我的骨血里(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连队传统记忆铭刻在我的骨血里(散文)


作者:太行飞剑 进士,6552.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发表时间:2025-08-01 23:57:09

【家园】连队传统记忆铭刻在我的骨血里(散文) 连队传统记忆铭刻在我的骨血里
  
   张凤英
  
   (一)
  
   那是1971年的深秋……
   嘟嘟嘟——
   急促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划破暮色。
   我们扔下饭碗,往操场跑去。
   棉鞋在冻硬的土地上闷响着。
   连长像一尊青铜雕像立在队列前,他那刀削般的下颌线条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冷峻。
   我悄悄拽了拽身边战友的衣角:“王芳,你看连长的脸色……”
   随着连长的号令,队伍向食堂前的空地沉默地移动。
   一堆沾着煤灰、菜汤的馒头碎块,在泔水桶旁显得格外刺眼。我死死盯住那块带着黄色水渍的馒头——那是我中午扔掉的。笼屉布太久没换,蒸出来的馒头皮总带着股怪味。
   “这就是你们对粮食的态度?”他的声音响起,和炸雷一样。“三年自然灾害时,多少人为了半个发霉的窝头能跪下来磕头!”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直到定格于那堆发黄的馒头上。
   他弯腰捡起最脏的那块——正是我扔掉的那半块,毫不犹豫地塞进嘴里。
   我的胃部泛起一阵绞痛。煤灰在连长嘴角留下黑色的痕迹。
   在无言中,班长们拾起了泔水桶旁的那堆剩饭,有人甚至在泔水里摸索。王芳突然小声抽泣起来,手背上还留着拖拉机带给她的伤口。
  
   那天夜里,窗外的北风呼啸着。
   室内的寂静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人在上铺小声地——仿佛花了很久才下定决心——道醒我们。
   “你们说……炊事班的笼屉布多久没洗了?”
  
   第二天清晨,起床号还没响起时,我们摸黑去了炊事班。
   我们的手指都被冰凉的井水冻得发麻,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等到第一缕阳光照进食堂时,人们在晾衣绳上看见了二十多块雪白的笼屉布。
   那一天的馒头没有泛黄,很干净。
  
   指导员后来在晚点名时说:“有些同志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惜粮食了。”
   我们私下里都管这叫“馒头皮革命”。
  
   (二)
  
   记得1972年那天下午,我正在小学校批改作业,突然听见司号员把集合号吹得变了调——就像被掐住脖子的公鸡在嘶鸣。
   操场中央的担架上,红旗盖住了一个人形的轮廓。我跌跌撞撞地往前跑,军装下摆挂翻了墨水瓶,蓝黑色的墨水在教案本上洇开,像极了崔二虎工作服上永远洗不掉的机油渍。
   “康拜因……”有人哽咽着解释。我眼前浮现出那个总蹲在机车底下检修的身影。去年春耕时,我的教案本被风吹到田埂上,就是这个不爱说话的集宁兵,用沾满油污的手帮我捡回来,还细心地拍掉了封皮上的泥土。真想不到,这么几天的功夫,崔二虎就这样牺牲了,他为了秋收会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在康拜因地下修车的时候,被意外挂挡的机车碾压在泥土中!
   追悼会前夜,毛毛雨把营区浇得湿漉漉的。我执意要把十几个花圈搬进自己的独身宿舍,王芳急得直跺脚:“你疯啦?万一……”我抚摸着纸花上冰凉的露珠:“要是他真能回来,我倒想问问他,上次借我的《机车维修手册》还没还呢,怎么就匆忙走了?”虽然是半个玩笑,但是我们两个都没有笑,而是被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崔二虎——我们的战友,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还是那么年轻的生命,我们真的不敢相信!
   深夜,花圈的纸沙沙作响。我睁着眼看月光把纸花的影子投在墙上,忽然听见窗外有脚步声——是查岗的指导员,他的军靴踩过水洼的声音和崔二虎一模一样。那一刻,我真想用自己的生命和崔二虎交换,他毕竟是父母的独子,他的哥哥已经牺牲在新疆兵团。父母亲怎么能承受住失去儿子之痛!
   范于民发病那天,整个连队都听见他在食堂学崔二虎说话。炊事班老刘后来说,那声音像得让人起鸡皮疙瘩,连崔二虎特有的山西口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当他在崔妈妈面前说出“柜子里的信”时,正在切土豆的老刘差点剁到手指。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心爱的战友离开,是多么的悲哀。于是我们站在连队队部前面的空地,放声高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怀念战友”:
   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当我离开他的时候
   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
   当我和她分别后
   好像那都它尔闲挂在墙上
   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
   琴师回来都它尔还会再响
   民族乐器都它尔
   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
   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
   啊~~~~~~
   亲爱的战友
   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
   和蔼的脸庞
   啊~~~~~
   亲爱的战友
   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
   听我歌唱
   吉他
   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
   当我和她分别后
   好像那都它尔闲挂在墙上
   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
   琴师回来都它尔还会再响……
  
   (三)
  
   很多年后,我在军事博物馆看到一组抗战时期的照片:八路军战士在油灯下擦拭步枪,绑腿上的补丁针脚细密整齐。解说员说,这就是最早的“晚点名”场景。“晚点名”三个字令我突然想起内蒙古的夜晚,连长总爱在讲评时说:“别小看这些琐事,当年在太行山上……”他给我们讲解的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我们来自工农,我们的父母都是工人农民,我们是人民子弟兵,爱护粮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如今酒店里随处可见的“光盘行动”标语,总让我想起那个吃着脏馒头的冬夜。有次同学聚会,做餐饮的老王炫耀他新买的自动洗碗机:“现在谁还在乎几个剩菜?”我下意识摸了摸右手虎口——那是当年刷笼屉时被铁锈划伤的疤痕,已经淡得几乎看不见了。
   去年清明节,我带着孙子回到内蒙古。当年的营房早已改建成了农机站,但白杨树还在。有个穿工装裤的小伙子正在修理拖拉机,他抬头擦汗的瞬间,我恍惚看见了崔二虎的眉眼。不远处,几个中学生把吃剩的盒饭倒进垃圾桶,塑料饭盒落在垃圾袋上发出闷响,就像当年馒头掉进泔水桶的声音。
   晚霞染红天际时,我教孙子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孩子稚嫩的嗓音飘荡在草原上,惊起一群麻雀。它们扑棱棱飞向远处的白桦林,就像当年我们这些年轻人,带着青涩与热血,飞向各自的人生战场。
  
   (四)
  
   昨夜窗外风声紧,遭遇了一场台风的袭击,我又梦见“晚点名。”我似乎看见连长还是年轻时的模样,我迷迷糊糊看见他身后站着崔二虎和范于民,军装崭新得像是刚发下来的一样。清晨醒来时窗外正在雷声大作,雨滴敲打着空调外机,像极了司号员练习吹号时的走调音符。
   突然看见手机日历显示“八一建军节”的提醒。我下意识打开衣柜最底层,那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静静躺着,衣领上还别着褪色的五角星徽章。这时候隔壁邻居加正在播放《打靶归来》,赵大爷和小外孙的欢笑声中,我心中默默唱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手指却故事神差的抚过军装上的褶皱,突然触到口袋里有个硬物——是半块已经石化了的馒头,上面还留着淡淡的黄色水渍。啊,连队生活的记忆铭刻在我的骨子里,永远不会忘记……
  
   张凤英,祖籍河北阜平苍山村。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毕业于厦门大学,曾山东烟台职业学院任副教授。退休后,开始小说、散文创作。曾在《奔流》《草原》《荷花淀》《五台山》《今古传奇》《齐鲁晚报》《今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教坛风云》《挚爱亲情》;曾出版《月亮湾小说散文集》《静夜思》《柳暗花明》等。
  
   (2025年八一建军节首发于《烟台晚报》,这里来与文友们分享。)
  
  

共 29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文字如同一枚被岁月打磨的旧徽章,将连队记忆的纹路镌刻得清晰而温热。张凤英以亲历者的视角,打捞起1970年代军营里的碎片——泔水桶旁的馒头碎屑映出的粮食敬畏,康拜因下凝固的年轻生命,晾衣绳上雪白的笼屉布与军歌里的哽咽,在朴素叙事中沉淀出人民军队最本真的底色。“馒头皮革命”里,连长吞下带煤灰的馒头,吞下的是对“来自工农”的身份自觉;崔二虎牺牲后,纸花上的露珠与模仿他口音的哽咽,让战友情超越生死;而多年后军事博物馆的照片、酒店里的“光盘”标语,又将历史与当下织成精神的经纬。当石化的馒头与褪色的五角星在衣柜深处相遇,我们终于懂得:那些被岁月风干的细节,从来不是泛黄的旧物,而是融进骨血的基因,在“向前向前”的旋律里,永远鲜活。推荐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8-01 23:58:36
  这篇回忆文字以细节编织连队精神图谱,字间皆是滚烫的生命温度。泔水桶旁的脏馒头、雪白带水的笼屉布,是对 “爱惜粮食” 最震撼的注解;康拜因下的牺牲、花圈纸的沙沙声,让战友情在模仿的乡音里永生。作者将记忆锚定在具象物上:虎口的疤痕、石化的馒头、褪色的五角星,让连队传统有了可触的质感。今昔对照中,白杨树的影子、《打靶归来》的旋律,把半个世纪的时光酿成精神的陈酒。那些刻进骨血的东西,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连长下颌的线条、战友油污的手掌,在岁月里永远发烫。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8-02 09:23:47
  感谢田冲社长的编辑,我这篇因为急需先发了《烟台晚报》,感觉写的还行,发个江山试试。辛苦您了
太行飞剑
3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8-02 11:20:25
  非纯首发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编辑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