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打开北沟珍藏的记忆(散文)

精品 【东篱】打开北沟珍藏的记忆(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825.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发表时间:2025-08-02 07:23:53
摘要:北沟是我故乡的一条沟,沟岸长着无数棵刺槐树,刺槐花,香了我的曾经时光。我喜欢时不时打开这份记忆,想想槐花香的岁月,自己怎么走来。

经过辽宁,往内蒙古去,一路注视着路标,看着服务区的名字,青草沟,柳河沟……开车的是一位辽宁的司机,他说,辽宁有近千个以“沟”命名的村镇和城市。“沟”是一个最带乡土味的字,真的就轻易勾起了思乡情。
   我的故乡也有一条沟——北沟。听村中老人说,“沟”是“龙脉”的分支,是一个村的气场。看透一条沟的深度,眼光好深邃啊!不在地图出现,却在心中有了归属。
  
   一
   我一直觉得“北沟”的名字一点不土气。它是我老家村北的一条沟,我上高中,母亲赶王连集,都要经过北沟的沟岸,穿过“沟曲家村”,再过一段公路就到了目的地。
   我一直觉得,北沟是陪着我成长的一条沟。所以,它的那些乳名和别名,我还记得。北沟——棘子沟、洪沟,五月香沟、洞沟……
   故乡的北沟离我很近,不足百里,再近,如果没有一个理由,回去是难的。就为怀念这条沟,我站在了沟边,坐下来和沟对话。它连我的脚步都听得懂,一定可以打开往昔的故事。
   北沟是北山的产物,下雨的水冲刷而成,北沟在北山的最下游,就像我见过的黄河在东营的入海口,一下子铺展成扇面的形状。在其下则是平畴沃土,是我们队上的小粮仓。
   北沟,为了防山洪,沟边长满了刺槐树,很多棵,就像防洪的卫士,在我的记忆里,始终坚守着沟边的岗位。刺槐在我老家叫“棘子”,满身是刺,故名。那些棘子树,都是狰狞的样子,俯身注视着沟底,怒对山洪。沟岸是类似于泥和石头中间的状态,老家叫“石礓”。刺槐的根,就瘦骨嶙峋地攀附在石礓的表层,或许根系扎进了石礓缝隙,不得见。
   曾经对自然之趣并不感兴趣,上学写作文也不写鸡汤。但我还是喜欢找一棵树根坐上去,雨天看沟流洪水,晴天采一树阴凉。有时候想,穷人的孩子就像长在沟边的刺槐树,只有如青筋裸露的刺槐根那样,才可站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时上学,从未想过前途,也不去想是否离开这里,想的是怎样活下来。像北沟沟岸的刺槐那样,不必考虑生存的理由,顽强地铺根布须,夏绿冬枯,这一份坚强,可以影响看的人。
   刺槐在晚秋,结荚丰满,这和它的处境极不相称。早就自制一根摘荚的钩子,一根硬钢丝,留出一个缺口,竿子举上去,套住槐荚,一扭便落下。每个秋天,我从北沟可以搞到三四块钱。碎荚落籽,槐籽黝黑饱满,送到公社采购站,好像一毛几一斤,挣到买文具的钱。
   那个年代,挣钱很难,用老家乡亲的话说“就像驴上树”,不是“鳖跳湾”。所以,一直到现在还觉得劳动挣来的每一分钱都珍贵,也不舍得花钱,这和提倡积极消费的现代经济格格不入。但我还是觉得这是美德,曾经的生活给人打上的底色,想抹掉,实在是太难了。
   北沟里,藏着我满心欢喜的故事,也藏着财富。特别让我懂得了,财富从何来,就像今天的哲学家追问人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一样,从小就让我有了正确的理解。当然,我没有跟上现代的“财富再生”理论,落伍了。这是曾经的一代人的遗憾吧。
  
   二
   我的老家,每年下雨不是很大,只是我们还要称从北沟路过的北山雨水叫洪水,沟就成了泄洪的“洪沟”。北沟沟底、沟岸,多怪石,半夹在泥缝里的,争相露头,想喝一口水的样子;被冲入沟底的,渐成鹅卵石。洪水滚来,发出各种声响,雨水减少,则唱着潺潺的歌,涓涓溪流,则绕石而行,更有喜欢石头的溪流撞击成小浪花。那时,没有什么风景,如果没事,就和小伙伴相约坐在沟边投石看水,听水声。或许,即使再不想审美的人,都逃不过审美的诱惑。骨子里喜欢水的那点情愫,算不上北沟给的,说不清。生活需要比生活更高的东西。我从事教学以后,总想起这些没有故事的情节,觉得,美育是学校教育不能弱化的内容,往往,这个美育是处于被学科教学挤压的状态。真想赶上一场合适的雨,北沟泄洪,我再看看北沟戏水的情境。最好有刺槐花落时,“每逐青溪水”,(王维句)学到了一些文学审美知识,再来审美,会更冲动——我也“逐”水而行。在风景面前,即使再老无童趣,也有感慨——时光逝去也如斯。
   失去的终究要失去,想挽留的是感情,而不是曾经的样子。所以,我每看水,就多了一份淡然而去的心情。不解的是,多少人咏叹“桃花随水”,总觉得那份娇贵的颜色不应该流走,懂得“逝水流年”何尝只是华丽的描述,还有一份从容才是真谛,莫让不顺遂的事情,影响了这个诗意的人生境界。
   把自己视为一条沟,不断给自己注水,握着一个空杯,不如杯中有不上档次的茶叶。
   最早就懂得的一种花就是刺槐花,它开在五月,香味越沟,随风飘在村子,我家离得近,最先得香。所以,我给北沟一个诗意的名字叫“五月香沟”。我上高中,还是写记叙文为主,那次老师说弄个开放性的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时我就写了类似散文的东西《五月北沟槐花香》,写的内容没有什么记忆了,唯觉抒情是极其舒服的一件事。
   进入五月,我上学都要提前一点,那时没有夏令时,说不出提前的理由,有点羞涩,不能拿槐花香作理由,便说早到校做些收作业之类的事。在槐花香面前我学会了撒谎。是否也是人性的成熟呢?我总是想原谅自己。
   五月的北沟,一派热闹,我仿佛看到槐花开始说话了,吵吵闹闹,不绝于耳。我上学要经过这里,是穿近道,也是槐花香铺设的路,比任何一条路都好。沟是槐花的香池,落满沟底,也有随水而逝的,沟空之上,粉白一片,就像一条银河,灌满了白云。会持续半月有余,每天好像是花浴,那段时间特别安静,好像不喜欢犯错。我曾随手折上几朵,塞进书包,带到教室。我的语文老师上课,鼻子深嗅几下,说“今天想教一篇花的文章”,这是凑巧了,是他的临时导语,教的是茹志鹃的《百合花》。
  
   三
   晚上放学归,还走这条五月香路,捡着肥大的刺槐花,折一抱,母亲就做槐花馍馍,其实就是撒上被开水烫过的刺槐花,掺入一些玉米面和豆面,放进锅里熥,是非常好的季节美食。只不过不能常吃,母亲说吃多了会肿脖子。不过,第二天上学要带干粮,我喜欢用玉米皮包一些,到中午吃饭,可以让同学尝尝,当然也少不了去尝人家的午饭。
   每到五月,我时常怀念那时的“花饭”,就是现在,到了季节,也是去野外折几枝,做一顿。那时,我上学赶上了“忆苦思甜”教育,在教室吃过山上挖来的苦菜做的苦菜饭,由苦菜饭到“花饭”,更让我感觉日子的美好。社会好了,时代进步了,苦菜饭也不苦了,春天还去挖来做一顿清火去燥的养生饭,花饭就成了尝鲜的享受。
   未经苦辣到鲜甜的过程体验,苦还不够程度,香也觉得淡。我并非要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如果有了这样的对比,香味则浓,不然就是“十三香”,也不觉真香。
   喜欢刺槐花,曾经写作文,只是喜欢“五月槐花香”这个句子,不管内容,先写上。无非是描写槐花的乳白流淌如云,盈香一沟之类的。没想到,曾经的五月,一直跑到今天,过去了多少个五月,我来到江山文学,才将那山野的一品香味呈现在自己的文集里。
   这样的文学,是深情的怀旧,美好的感觉,总是香韵不散。我开心地想起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故事,他是在乾隆九年就有了这个题目,一直到乾隆二十七年才写成。大半生只为“一梦”而创作,我算是一生只为“五月香”而回忆。就一个伟大的作家而言,是严谨的创作态度,是精炼和沉淀。于我来说,就是一段难以释怀的香。每个季节,乃至每个日子,都有花香装进去,有好故事放进去,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人生不必要求获得多少,有些获得能让自己依旧感觉值得,就是最好,就像袅袅的槐花香,总不绝于时光里。
  
   四
   那一沟的刺槐树,曾经也经历过未见硝烟的战场风云。可能上了年纪过来人都还记得那句口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北沟两岸陡峭,就连刺槐树也要拐个弯再向上长,槐林密匝,是天然的设防。我们队上统一丈量布局,在岸壁上划上像窑洞一样的券门图,各家依次排开。趁着月色,提一盏煤油灯,各家开始凿洞了。夜晚棘子沟,有了砰砰咖咖的声音,犹记得,还是一个五月开始的,一直到老秋,才差不多干完。最长的防空洞深挖了十几米,放进二三十口子人也装得下。我家的防空洞大约也有四米深。还在洞壁上挖上了灯窝子,还有干粮洞,盛衣洞,真的是准备长期过日子的架势。曾经在秋冬之际村里组织过“进洞防空”演习,一个傍晚,不到半小时,就全村空无一人,就像跑鬼子的时候,要坚壁清野一样。
   我曾多次特地走到北沟去看那些洞穴,已经被杂草覆盖,有的还像睁着朦胧的眼睛,并不惊讶地看着洞外的世界。这是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时期的一段往事。但这段紧张很快就过去了,还记得,夏天炎热时,我们孩子喜欢跑到北沟钻进防空洞乘凉。如今的世界,也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我们的防御拒止能力已经处于版图的前沿,老百姓的日子平和有序。
   长大了,我走出了“北沟”,曾经的那些,都已经变成了一道道染旧的风景,风景也被我的情感加工过无数遍,简直变成了景区。未忘北沟的别名,脑海还飞着刺槐花的香,历历往事,如在昨日。
   每个人都在一个环境里成长,故乡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忘记的“海”,多少往事,就像浪花一样借风涌来。故乡的样子已经被我们加工很多遍,更可爱,更值得怀念。
   北沟,藏着我的往事,我喜欢在某个日子,用温暖的文字打开,想着自己到底是从哪里一路走来。
   住在华厦丽舍了,想着自己生活得多么优渥,希望不要辜负了天赐之福;无可埋怨处境,北沟是我的摇篮,打开记忆,就是花香满溢,摇醉了一个孩子的美好时光。乡土风景的审美,会让人更从容更能很好地接受岁月的任何打磨。
   我并非是想回到从前的日子,但感受生活的美,是不过期不过时的,打开北沟珍藏的记忆,我仿佛觉得打捞出来的东西还是湿漉漉的。
   北沟,有槐花香;北沟,别有洞天。注满一沟的乡愁,等我舀取一瓢饮。
  
   2025年8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沟是作者老家村北的一条沟,是陪着作者成长的一条沟,它有着亲切有趣的乳名和别名。北沟是北山的产物,经雨水冲刷而成。北沟,为了抵挡山洪,沟边长满了刺槐树。作者喜欢找一棵树根坐上去,雨天看沟流洪水,晴天采一树阴凉。靠摘槐荚,作者赚了买文具的钱。一直到现在作者还记得劳动挣来的每一分钱都珍贵,也不舍得花钱。坐在沟边投石看水,听水声,即使再不想审美的人,都逃不过审美的诱惑。刺槐花开在五月,香味越沟,所以,作者给北沟一个诗意的名字,叫“五月香沟”。五月的北沟,一派热闹,作者仿佛看到槐花开始说话了。捡着肥大的刺槐花,折一抱,母亲就做槐花馍馍。每到五月,作者时常怀念那时的“花饭”。过去了多少个五月,作者来到江山文学,才将那山野的一品香味呈现在自己的文集里。那一沟的刺槐树,曾经也经历过未见硝烟的战场风云。凿防空洞,进洞演习。长大了,作者走出了“北沟”,曾经的那些染旧的风景,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与景区无异。北沟是作者的摇篮,打开记忆,就是花香满溢,摇醉了一个孩子的美好时光。那些打捞出来的东西还是湿漉漉的。好文,构思曼妙,布局精美,情感澎湃,作者深情回忆关于北沟的温暖过往——浸满槐花香的山沟、槐荚、槐花馍馍、花饭、防空洞……流年似水,那些风景依然如诗如画,依然带着最初的温度,一遍遍袭卷作者的心田,打上鲜明记忆的乡愁格外动人,格外芬芳,一如五月槐花香。通篇文辞唯美欢快隽永飘逸,缕缕槐花香混合着丝丝墨香一齐涌上读者心头,令人沉醉!感佩才情,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02 07:30:44
  该文构思曼妙,布局精美,情感澎湃,作者深情回忆关于北沟的温暖过往——浸满槐花香的山沟、槐荚、槐花馍馍、花饭、防空洞……流年似水,那些风景依然如诗如画,依然带着最初的温度,一遍遍袭卷作者的心田,打上鲜明记忆的乡愁格外动人,格外芬芳,一如五月槐花香。作者想象奔腾,笔法纵横,语言绮丽脱俗,盛赞才思敏捷,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夏安心怡!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09:02:50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编辑,人在旅途,还为怀才小文编辑,真的是不好意思了,打扰了啊。见谅。先祝你旅途愉快!那些地理名字,是我写作的顺序,每个名字都是故事构成的,曾经是故事,现在成了我的传说了。一个人的出生环境不能改变,接受到喜欢,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我找不到什么理由不喜欢我的故乡,不喜欢那条沟。的确如罗老师所言,乡愁胜过曾经的槐花香。创作和抒情,就像罗老师旅行,也是愉快的。远握,注意防暑。谨祝旅程快乐收获满满!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8-02 08:06:31
  地名与地域风俗有关系,比如我父母的辽宁老家,习惯把村庄称为“铺子”,我查了查,其实是“堡”,多音字,父母识字不多,便随便叫成铺子。北沟的与众不同,是随处可见的槐花。我们这里也有,是近些年搞绿化,从内地引进的。最近才知道还有个好嚼咕,那槐花盛开的时候,用花包饺子真的好美味,与老师在文章里所说的一样。即景生情,读老师的文章想到了很多。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09:10:22
  从赤峰往通辽,经过奈曼,经过科尔沁区,就遇到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叫余粮堡。我知道这个字在这里读作“PU”,就是枫桦老师说的“铺”字的读音。地理名称,含有丰富的民俗是有着讲究的其实,堡和铺是一个字,怎么写都正确,在古代是驿站在北方的称谓。北沟是我上学必经之地,那里有风景,常常令我怀念。槐花包着吃,很香,但不能吃多了。这是我母亲告诉的。乡愁这东西的劲儿很强,多少年都不褪色。好好抒情吧。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02 10:59:23
  这是一份怀念,也是深深地乡愁。北沟见证我的成长,见证村庄的成长。北沟是龙脉的分支,是村庄成长的未来。成长的过程里,装满北沟的故事。点赞学习,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夏安笔丰。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11:04:41
  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我对“龙脉”一语很好感。那时一旦走进北沟的路,就觉得走在龙脉上。这是风水观,也是人文。读点外国史,知道唯有中国人能够寻到自己的根,这种情怀也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强大的文化,一直不惧风雨。北沟是环境,也从北沟中汲取了养料。远握,问候夏祺,就像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02 13:00:07
  年少的美好历历在目,但是把某处景致和情感交融在一起很难,在老师眼里北沟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也承载着乡土情怀,在记忆的时光里闪着独有的光彩。敬佩老师的写作功底,读起来赏心悦目。炎热的夏季,老师带来一丝清凉。真心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17:54:52
  谢谢寻梅老师给怀才小文精彩留墨鼓励!写这个题材,往往流于琐碎,不过,我想了一下,我的很多审美观来自从小的环境。长大了,参加工作,好像审美被压缩了,忙于整天忙碌,可能活得并不美好,但也走过来了。北沟称不上怎么美,但有我不能放弃的东西。喜欢寻梅老师的文章,特别是写人,非常生动,形象优美。远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02 14:12:43
  到内蒙看到很多以够命名的村镇与城市,从而想起家乡的北沟,于是思绪飞扬。满沟的精彩故事由此产生,人在路上乡愁紧跟,佩服老师的才学,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18:01:14
  回忆北沟往事,都是曾经那个时代的,过去了,但乡愁不减。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段风景 ,可能成色不一样但对人的影响都是潜在的,所以写出来存念。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02 16:57:36
  五月的山沟槐花香,有时间有地点有物,顶重要的是还有嗅觉,上学节踩着铺满鲜花的小径想想都觉得甜美,更何况花还能做成香甜的饭吃呢;山沟不仅有槐花还有防空洞,也不是没用处,人对此用处不大了,那儿的世界真是美好,想钻下看看里面的样子,简直世外桃源。拜读老师美文,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18:05:34
  谢谢紫苏老师给小文的精彩留墨。那一沟的槐花香,已经长在我的记忆里,从小遇到的这个风景,一辈子都难舍。槐花饭,吃了好多年,现在还是想在五月吃几口,味道难舍。防空洞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了,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我觉得,从时局上说,我们改一改感谢今天更加的强大。是槐花源,留住了我的美好。远握,期待紫苏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8-02 17:22:26
  北沟,故乡的记忆,满满的乡愁。取材新颖,构思巧妙,布局精美,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大美散文,拜读学习!问好社长,祝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18:08:44
  谢谢吴老师的溢美之词。北沟,是我的生活风景,不怎么高级,但奠定了美感。不能否定相处的风景环境。槐花香是朴素的香,我总是喜欢。回忆存念吧。继续期待吴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8-02 20:20:45
  一条北沟,老师都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美文,为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深深折服。遥握问候老师!祝老师夏安!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20:27:05
  可能是从小的记忆深刻吧,我没有非常值得炫耀的环境,穷山沟长大的,所以在我心中也是好风景。谢谢塞翁老师的留墨。问候夏祺。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