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躲进佛堂里的人(散文)
堂妹灵子是三叔的大女儿,一生都在生活的底层挣扎,也许是书读的少,遇见事不知道变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走也走不出来。
灵子生于七十年代,与我不差几个月。我小时候爱跑大姑家去玩,大姑家表姐表妹多,总能找到玩伴;有时候也去二叔、三叔家看看,去三叔家,本想找灵妹去玩,但是去了她不是看孩子,就是帮着三婶干家务,有时候赶着自家的牛群去山上放牧。知道她不能出来玩,去的也就少了。
虽然她没有多少时间玩,逢年过节的也会来奶奶家玩,那样我们也会常见面。等我家去了边疆,三叔常给父亲写信,说一说家里情况。到了八三年,东北的土地分产到户,三叔家再加上奶奶的地,一共分到了将近四十亩地,每年秋收后剩下的玉米秸秆和豆皮很多,这些都可以废物利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养牛和羊,养牛最划算,山边的野草多,放进林子里也能吃饱。他把家里的余钱都拿出来买了5条本地黄牛,这牛要有人放,他和三婶要忙活种地,这放牛的活计就落到了灵子的身上,等灵子放学去放牛能吃饱吗?索性就不让灵子读书了。
这事被父亲知道了,父亲训斥他糊涂,怎么不让孩子读书呢?三叔瞪着牛铃一样大的眼睛辩解道:她结婚我不要彩礼,婆家给的聘礼我都给她,总能找一个好婆家。
三叔认为自己为女儿做到这份上相当不错了。是的,七八十年代东北农村姑娘找婆家要的彩礼,娘家是要都留下来的,给姑娘留的不多。
三叔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害的灵子能有工作的机会,却因为读书少而不能胜任失去了。
八九年三叔没有经过父亲同意,把自己家地租出去,领着全家人来边疆投奔父亲,灵子也来了,十七岁,在山外也是到了说亲的年龄,好在三叔在他婚姻上没有犯糊涂,全家人一个不少都来了。灵子只读了小学四年书,若是能读到初中毕业,能有机会进学校当一名民办老师,找婆家也能挑一挑,父亲急得指着三叔又大骂他目光短浅,视钱如命断送孩子的学业。
后来母亲考上正事编,做她的老本行,当了一名校医,食堂做饭缺了一名师傅,灵子顶替了上去,算是有了工作。自从灵子有了工作不到一年,三叔意外离世,这个家成了父亲的责任。三婶是父亲的亲表妹,父亲商量三婶,让她领着三个孩子过,三叔留下来的钱足够(八九年三叔给家里挣了四万元钱)给小子说媳妇用,平时让三婶跟着当地山民采山,挣些钱买粮食吃也够。灵子每个月还有工资,等孩子都长大了,结了婚,父亲帮忙给她找主,让她老了有个伴生活。三婶答应的好好的,转身半年不到,背着父亲把三个孩子扔下,自己又找了主。把父亲气坏了,无奈,灵子带着一弟一妹生活。妹妹结婚后,灵子领着弟弟过。有人看她很能干,又有担当,托媒人介绍,多数是有工作的,灵子嫌弃人家长得瘦小委婉拒绝了。父亲劝她:你虽然有工作,但是是临时工作,我不当校长,谁当了校长说让你辞职就得辞职,你文化不高,就有个长相不够看的。男子个头矮一些,人家是正式工作,怎么就配不上你?
后来学校在学校道北建了三间房,作为老师的食堂,房子建好后,需要装修,宋老师把他家的一个亲戚介绍来,是一个年轻小伙子,长得不算丑,能说,哄住了灵子,灵子涉世不深,灵子一听他家住在团部,种地到老有退休金可拿,他还有装修手艺,挣钱养家不成问题。没有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了解他的本性,就这样带着弟弟匆匆嫁给了他。
父亲的工作有三十年教龄照顾一个子女转为正事编,父亲叫来灵子,说明情况,灵子一听还需要花钱,摇头拒绝了。那时候她嫁去团部,家离青山远,上下班不方便,也是个原因。现在说起来灵子懊悔自己目光短浅,为了省钱不懂得投资的重要性,至今还停留在土里刨食,整日的劳作才有饭吃。
灵子结婚后,弟弟一直带在身边。后来三婶被婆家送回来,父亲为了减轻灵子的负担,他也知道这个表妹离了男人不会过日子。就在他工作的单位给三婶找了一个工人,人没有结过婚,家里在镇上有三间房,家里还有三十亩地。人有些大骨节病,不影响生活,但人本性很好。就这样,三婶二嫁带去了儿子,灵子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
刚结婚时她们在县里租房子住,建章(灵子的丈夫)出外找装修活干养家糊口,结果县里需要装修的活不多,本人装修手艺一般,只能搬回团部,一家靠着租团部的地为生。丈夫是婆婆娇养长大的,从小到结婚,不是上学,就是学手艺,农活不会干啥,等自己顶门过日子,看着租来的稻田地就犯愁。无奈灵子领着他干农活,好歹是靠着种水稻养活了一家人。建章懒散惯了,农闲时和团部的闲汉喝喝酒,打打麻将,时常输,请客吃饭灵子为这事跟他吵过多少次。建章听到灵子的絮叨,眼睛一瞪:我从小就这样,我爸妈都不管我,你算老几来管我?
就这样,为了玩,为了吃喝,农活有时候都躲出去不干,累得灵子腰酸背疼,有时候回来看看长辈,哪承想结婚没有几年,灵子老成四十岁的大妈,瘦成麻秆,眉眼处可见皱纹。亲戚们叹息灵子结婚后,水灵灵的大姑娘变成了老大妈的模样,灵子也没有说那糟心的丈夫又懒又馋的德行,一个人顶起租稻田的农活。直到儿子考上大学后,建章偷出家里的钱,领着别人的老婆跑了,亲戚们才知道这些年他不仅好吃懒做,赌钱,还玩婚外情。灵子一下子消受不了这些刺激,精神失常,疯了。好在婆家大姑姐顾娘家,急忙把灵子送到省城为灵子医治,大约在省城住了半年,婆家人从外地把糟心的玩意弄回来,弄到灵子的病床前好好忏悔了一番,灵子经过大半年的思想折磨,无处发泄的情绪渐渐平息,想到自己的母亲多次嫁人风评不好,弟弟妹妹结婚后又离婚已招人非议,自己若是再离婚,这一家人都是什么人,儿子也不能好过。若是自己就这样忍气吞声,又窝囊,人虽然从疯癫中好了一些,但是一句逆耳的话也听不得,说犯病就犯病。
团部有一位信佛的人,听说了灵子的遭遇很同情她,亲自到家里来为她传经,向他讲解信佛的好处。灵子越听越入迷,尤其是听佛友说,佛信好,佛能帮助她教化丈夫迷途知返,心归家好好过日子。灵子从此以后以佛书为伴,早晚读地藏经和阿弥陀经消业,清除内心怨念和杂念。
佛经书很多,灵子只选了《无量寿经》诵读,还有一串佛珠,天天打坐手捻佛珠颂经文。灵子识字量有限,经书里很多字不常见,为了认读经书里的文字,她还买了一台播经机,她每天干完农活和家务,就拿出播经机和经书,播经机诵读她跟着一个字一个字认读,现在她读171页的《无量寿经》每天诵读三遍,早两遍,晚上诵读一遍。
我们这一辈12人,她过得最清苦,两间房子从结婚住到现在,冬天已经过不了冬,有钱用来供养孩子读书,好在老天怜爱,灵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分到厦门铁路工作。她也算见到曙光,有了盼头。建章也许是年岁大了,虽然还时常跟团部的人喝酒打麻将,作风有了收敛,儿子结婚买房需要钱,家里的钱也不偷出去乱花了。
母亲和父亲去世灵子和她妹妹都去了,俩姐妹见到我都十分热络,我们聊起近况,灵子一说一笑,脸上泛着柔光,看来心里的杂念真的念佛经念走了,心里敞亮了,人也阳光了。她见到我说个没完,说她现在家里没有啥愁事了,建章到了六十岁就可以拿到每月五千多元的养老金,她到了五十五周岁也能拿到两千元的养老金。
普通女人遇见她这些糟心事会如何选择呢?若是她没缘分遇见传佛经的人,又该如何自处?丈夫是不会怜惜她的苦,否则也不会偷了家里积蓄,领着别人的老婆逍遥快活去了。灵子用佛经为自己,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打开了一道生门,尤其是孩子,母亲和父亲都在就是幸福,母亲用宽容拯救了父亲的罪孽。一本《无量寿经》,一串佛珠和一台播经机,每天为灵子注入阳光,滋养着她,温言细语地让她淡看化解糟心的事,用宽如大海的胸怀守着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