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父亲是个农民工(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父亲是个农民工(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白丁,7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发表时间:2025-08-03 13:48:02

打我懂事起,父亲除了在家种地就给人做木匠活,除此之外,还会经常去城里打工。作为一个农民工,可以说有道不完的辛酸。
   我常见父亲天未明便起床,在灶间摸黑啃几口冷窝头,而后便扛了铁锹出门去了,他走路时总喜欢佝偻着背,仿佛肩上永远压着无形的重担。其实他不过四十出头,背却驼得像个老头子了。
   父亲在城里做的是泥水活。每日与水泥、砖块为伍,手指早被腐蚀得粗糙不堪,裂纹里嵌着永远洗不净的灰黑色。我见过他洗手,打了三遍肥皂,那污垢却似生了根,顽固地占据着他的皮肤。他倒也不甚在意,只说:"泥水匠的手,原该是这样的。"
   工钱是按日算的,做一天得一百二十块钱。倘使下雨,他便留在家里歇着,一分钱也没有。父亲最恨下雨天了,常站在屋檐下一遍一遍地望着天,来回踱着步子,眉头会皱得能夹死苍蝇。母亲劝他:“歇一天也好。”他却道:“歇一天,娃的学费便少了一百二。”
   父亲从不买新衣,一件蓝布工作服穿了五年,补丁叠补丁,洗得发白,却还舍不得扔。我劝他换件新的,他总说:"还能穿,扔了可惜。"其实我知道,他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他对自己吝啬得很,对家人却大方。每回发工钱,总不忘给母亲捎块花布,给我带些糖果。那糖果便宜得很,但在我们眼里,却是无上的美味。
   父亲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但他极看重我们的学业,常说,如果小时候他家里不穷他一定也会考个好大学,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他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还让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他虽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了凑足学费,他常接些额外的活计,有时做到深夜才回,满身泥浆,累得连饭也吃不下。
   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父亲在工地干活,手冻得裂了口子,血渗出来,染红了砖块。工头见了,丢给他一副旧手套。那手套破了好几个洞,但父亲感激得很,回家还向我们夸那工头心善。我听了心里发酸,第二天用攒下的零花钱给他买了副新的。他接过手套,手有些抖,半晌才说:“娃长大了。”便再也无话,只是那晚他多吃了半碗饭。
   农民工的生活是不易的,有时赶上工期紧活多,父亲会和十几个人挤住在一间很小的工棚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偶尔见点肉星,便算是打牙祭了。父亲从不抱怨,只说:“比老家强,好歹能挣着钱。”他口中的老家,是穷得连电灯都没有的山村。
   有的城里人看他们的眼神总带着轻蔑,仿佛他们低人一等。有一回,父亲坐公交车回家,因身上有泥浆,被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嫌弃,要他站远些。父亲不声不响地挪到车门边,回来后却只字不提。我是后来听同村的老王说起才知道的。那晚我偷偷哭了,父亲却像没事人一样,照样啃他的窝头,喝他的棒米糊糊。
   但父亲也有硬气的时候。一次,包工头拖欠工钱,父亲带头去讨要。那包工头凶神恶煞,扬言要打人。父亲不退缩,只说:“我们流血汗挣的钱,你不能这样对待我们。将心比心拍着胸脯想想呀!”为了讨回工钱,父亲去了包工头的家里,去他家地里帮他收秋,干到晚上。包工头被父亲感动了,最后到底要回了工钱。天擦黑的时候,父亲回来了,那天他买了只烧鸡回来,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他喝着廉价的散装酒,脸涨得通红,话也比平日多,说:“人穷志不能短,该争的就得争。”
   父亲虽穷,骨气却硬。记得去年腊月里,同村的老王在工地捡了个皮夹子,里头厚厚一沓钞票,还有几张金闪闪的卡片。老王慌慌张张跑来问父亲讨主意,两个糙汉子蹲在工棚后头,对着那皮夹子发了半天愣。父亲用皲裂的手指头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那些卡片,忽然指着其中一张说:“这上头有电话号码哩。”第二天晌午,父亲特意请了半天假,陪着老王站在寒风里等失主。那失主是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接过皮夹时连声道谢,非要塞给老王两千块钱。父亲把老王往后一拽,摆摆手说:“该还的还了,心里就踏实了。”回来路上,老王嘟囔着可惜了,父亲却咧着嘴笑:“晚上请你喝酒,我出钱。”那晚他俩就着半斤花生米,分喝了一瓶六块钱的烧刀子,醉得在工棚里唱起了山歌。
   父亲最快乐的时候,是我考上大学那天。他拿着录取通知书,手抖得厉害,翻来覆去地看,虽然一个字也不认得。那晚他罕见地喝了酒,醉醺醺地对我说:“好好读,读出个名堂来。”
   农民工的命,像野草一样不起眼,却也像野草一样顽强。父亲那一辈人,用血肉筑起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自己却住不进一寸。他们像蚂蚁一样勤劳,像老黄牛一样忍耐,撑起了一个个家。
   如今父亲老了,腰弯得更厉害,手上的裂纹更深了。但他依然每日上工,说:"能动弹一天,就干一天。"他这辈子没穿过一件好衣裳,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却把我供上了大学。
   我常想,父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没有勋章,没有掌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劳作和无声的牺牲。但他们用肩膀扛起了家庭,用双手创造了价值,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
   父亲的背越来越驼了,像一张拉满的弓,要把我们射向更远的未来。而他自己,却始终站在原点,像一棵老树,扎根在泥土里,默默生长,默默奉献。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农民工。

共 20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民工群体常常被隐匿在城市的角落,他们的身影虽平凡却坚韧,而本文正是以父亲为引,对这一群体的深情凝视与细腻刻画。从天未亮便起身劳作,到雨天停工的无奈焦虑;从粗糙到极致的手指,到为子女学业省吃俭用的无私付出;从面对歧视的默默承受,到讨要工钱时的硬气与骨气,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心生敬意与心疼。文章中,父亲的背影成为贯穿始终的意象,从年轻时的佝偻到老去后的愈发弯曲,那背影承载着生活的重担,也承载着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他虽未被时代赋予耀眼的光环,却在平凡中闪耀着伟大的光芒,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爱的深沉内涵。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更是千千万万农民工的缩影。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城市的建设中奉献着力量,却鲜少被关注与歌颂。这是一篇饱含深情与力量的作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读,去真正理解与尊重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3 13:49:22
  本文刻画了农民工父亲的辛劳与坚韧,生动地展现了其勤劳、节俭、重情重义的品质。父亲虽平凡,却在无声中诠释了责任与爱的伟大。文章细节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3 13:49:4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