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家园】记忆中的杨梅(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家园】记忆中的杨梅(散文)


作者:杨敏 布衣,14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发表时间:2025-08-03 14:01:59
摘要:杨梅是南方的季节性水果,小时候母亲经常挑选优质的杨梅给我吃,父亲重病时还惦记着杨梅,还有杨奔先生写的关于杨梅和番薯的故事。如今,时过境迁,他们都离开了人世,只有留给我儿时的美好记忆。

记忆中的杨梅
   随着杨梅季节的来临,那些多汁、甜美、硕大的果实挂满了钱仓塘川的果树,让人不禁陶醉于亲手采摘的乐趣之中,同时也唤醒了我曾经的记忆。
   杨梅是南方平原上难得一见的季节性水果。端午节后,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山上的杨梅开始陆续出现在市场的摊位上。端午时的杨梅,个头小,颜色青,味道偏酸,我并不太愿意尝试。到了六月,塘川的杨梅逐渐成熟,虽然个头依然不大,但味道却变得甜美多汁,足以与著名的茶山杨梅相媲美。相比之下,茶山杨梅虽然色泽更加诱人,圆润饱满,如同闪耀的变色宝石,但一年之中难得品尝几次,因为它们通常是通过批发商渠道流通过来的。
   小时候,母亲知道我喜欢杨梅,每次都会精心挑选优质的拿给我吃。而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整个果篮都据为己有,甚至连烂掉的杨梅也不放过,连同果核一起吞下。
   提到吞果核,这可是我经过一番特殊训练才学会的技能。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同样是个杨梅迷,从杨梅上市的第一天起,无论是青涩的还是成熟的,他都会一一品尝,直到下市才肯罢休。他的本领可比我大多了,只需将杨梅放在嘴里轻轻一拌就能咽下。当我好奇地问他果核去哪儿了时,他笑着告诉我:“吃杨梅不咽果核怎么行?那样你永远也吃不饱。而且,杨梅果核还有消毒的作用,咽下去能把肠胃里的脏东西都带出来。所以杨梅不用洗,洗了味道就淡了。但要想吃不洗的杨梅,就得学会咽果核。”
   虽然对哥哥的话半信半疑,但为了省去洗杨梅的麻烦又能多吃几颗,我还是开始学着咽果核了。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学会了,从此便更加肆无忌惮地大吃特吃起来。结果吃得肚子鼓鼓的,舌头也起了泡,连吃饭喝茶都感到疼痛难忍。我不敢告诉母亲只能偷偷吃。母亲看到我那副狼狈样笑着骂我:“你这样吃杨梅,以后去当塘川女婿!”
   最终我还是因为贪吃杨梅而生病了舌头红肿、胃酸反流、食欲不振。这时母亲将杨梅核焙成灰用开水让我服下没过几天我的病就好了许多。她严肃地告诫我:“以后吃东西不要这么任性长大了一个人在外面没有妈妈照顾生病了怎么办?”
   农历的六月中下旬,是乡下人家“尝新”的好时节。“尝新”就是新谷快成熟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会做几样好菜,谢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新米饭。酒席里最好吃的莫过于各种用猪油炸出来的油酥品(比如茄子、泥鳅豆和猪排骨切丝切段,裹了面粉鸡蛋油炸,上面撒上薄荷,香香的),还有时令的芦浦蛤子,白沙路西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尝尝美味的油酥品,剥剥蛤子,喝喝三洋酒浸泡的杨梅酒,吃饱了用甜甜的西瓜解渴。还有比这更美好更幸福的事情吗?
   杨梅虽好,但食用时仍需适量。对于患有胃溃疡、糖尿病、急性牙病和痛风等疾病的人来说,杨梅可能并不适合。而传统中医则认为,肺病与痔疮患者也应慎食杨梅,这或许与杨梅性热、容易引发上火有关。
   2011年初秋,父亲被确诊患有肺癌晚期,这意味着他需要忌口杨梅。然而,在次年杨梅成熟的季节,他却对杨梅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记得那是2012年农历六月初二的日子,我们几个子女在房间外面享受着杨梅的美味,可能是那清新宜人的香气飘进了房间,父亲轻声叫我进去,请求我能否给他买几颗杨梅尝尝。看着他那充满期盼的眼神,我不忍心拒绝他的请求。于是,我假装去菜场购买杨梅,二十分钟后将几颗熟透的紫色杨梅放在碟子里端到了他的床前,轻声地说:“爸,这是正宗的茶山杨梅,您吃几颗”。
   面对着这几颗诱人的杨梅,父亲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用瘦弱的手指轻轻地捏起一颗杨梅,仔细地端详着,然后缓缓地说道:“这杨梅真好,肯定很好吃。”接着,他将杨梅送入口中,细细地咀嚼起来。那紫红色的杨梅汁顺着他的嘴角流淌下来,染红了他的白色衬衫……
   我心疼地问:“爸,味道怎么样,再吃一颗吧?”
   只见父亲艰难地咽下那甘甜的杨梅汁,无力地回答道:“真好吃,可惜我已经吃不下了。”
   然而,就在两天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今,母亲也已经离我而去。每当杨梅成熟的季节到来时,我总会想起母亲曾经亲手喂我吃的那颗杨梅以及我给父亲的那最后一颗杨梅……
   今年六月,朋友送了几斤茶山杨梅,闲聊之际,我们提到了杨奔先生,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偶读他的一篇文章——《杨梅与番薯》:
   “初夏,久旱后忽然来了大雷雨。
   几个年轻人挤在楼窗上看雨:行人奔跑,飞鸟投林……
   楼梯噔噔地响,一个姑娘喘吁地上来了,顺手将手提袋往桌上一放,滚出了好几颗红得发紫了的杨梅。
   “吃啊!”
   他们都围拢来了,说:“原来杨梅上市了。”
   “是啊”姑娘说:“你看,多好的杨梅!
   可这场大雨这么一打,生在树上的都要稀烂,落掉了,多气人啊!”
   一个山地来的小伙子生了气:“你要知道没有这场雨,番薯藤都压不下去的。”
   “压不下去了又怎么样?而杨梅是难得的佳果,一年只一度。”
   “请问:是杨梅要紧还是番茹要紧?”争论展开了。
   我说:“当然是杨梅,它是稀物,而番薯呢,到处有的是,最普通的多产作物。”
   “啊,你忘掉前几年饥荒的味道了?我可没有忘记你那时捞到一块番薯的那副馋相!”
   “那是特殊情况,矛盾转化……”
   没有人再听姑娘的诡辩了,大家从这场争论中得到了教益。回忆起那时艰难岁月,我感到番茹比杨梅亲切多了。人们只有饿死,没有渴死的,沙漠和孤岛上的旅人当然例外。
   “那么,来,让我们向杨梅时令告别,回头去压着番茹藤吧。”
   窗外,雨下得更欢。”
   杨奔先生早期的小品文以简洁著称,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如今杨梅的种植方式已转变为大棚栽培,其品质和品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时过境迁,那种肆意品尝杨梅的任性与欢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我对杨梅的思念之情,依旧沉浸在儿时的美好记忆之中……

共 23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品文以一袋杨梅引发的争论为切口,藏着生活的辩证哲学。红紫的杨梅滚落在桌上,像颗石子投进日常,激起关于“佳果”与“番薯”的拉锯——姑娘惜杨梅的时令珍贵,山乡小伙重番薯的饱腹之实,而“我”从饥荒记忆里品出番薯的分量。杨奔先生以极简笔触,让一场即兴争论照见人性深处的认知差异:有人眷恋舌尖的鲜美,有人铭记生存的底色。雨打杨梅的惋惜与雨润番薯的必需,本无对错,却在特殊年代的集体记忆里分出了轻重。当争论落定,众人转身去压番薯藤时,窗外的雨也仿佛有了温度——那是生活教会的务实,是从饥饿里长出的清醒。如今大棚杨梅四季可寻,当年的争论场景已难复现,但文字里的生活智慧仍在发酵:对稀物的向往与对根本的坚守,从来都是人生的两面。这份藏在杨梅与番薯里的哲思,恰是岁月馈赠的清醒剂。【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8-03 14:04:16
  这篇小品文以一袋杨梅引发的争论,轻巧剖开生活的肌理。红紫杨梅的鲜灵与番薯藤的质朴,在一场即兴辩论中碰撞出时代的印记 —— 姑娘惜时令之珍,山乡青年重生存之本,饥荒记忆则为这场争论锚定了重量。杨奔先生以极简笔触,让日常琐事生长出哲思:味觉的欢愉与饱腹的必需,本是生活的两面。当众人转向番薯藤,雨幕里藏着的,是从艰难岁月里提炼出的生存智慧。寻常物件里的辩证,恰是其文字最动人的锋芒。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