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钓鱼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情那趣
钓鱼与爬山无异,均是我的热爱。这份热爱,与我的成长环境紧密相连。
老家背靠括苍山,前临永安溪。这方水土滋养了我,让我对自然之美有着深深的眷恋。永安溪,那条流淌在家门口的清澈溪流,承载了我童年无数抓鱼、钓鱼的欢乐时光。钓鱼,这一爱好,便是从那时起,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那时的永安溪,河面宽阔,水质清澈,鱼虾蟹类繁多,村里甚至有几户人家以捕鱼为生。虽然父亲并不会捕鱼、钓鱼,但品尝溪中美味却是举手之劳的事。溪边,辣蓼丛生,这种草本植物在村民眼中是珍宝,它既是药材,能消肿解毒、散瘀止血,还能治疗跌打损伤、蛇伤。记得有一次,玩伴不慎被毒蛇咬伤,幸得辣蓼相助,才得以迅速排毒消肿。而辣蓼更是捕鱼的神器,其叶茎辛辣,捣碎后投入水中,鱼儿便会被麻醉,我们只需轻轻一网,便能满载而归。
至于捕虾蟹,则更为简单。溪边柳树成荫,柳树根须间隐藏着成群结队的溪虾,只需徒手一抓,便能有所斩获。而溪蟹则喜欢躲在大石头下,尤其是秋冬季节,更是捕获它们的好时机。我捕获的虽多是小鱼小虾小蟹,但母亲总能将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用面粉调匀后煎炸至金黄酥脆,那滋味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隔壁的尧做叔是钓鱼高手,总能钓到大鱼。我见他如此,心中便也跃跃欲试。于是,找来一根小竹竿和母亲缝衣用的针线,在邻居正平的指导下制作了一副简易的钓鱼竿,再挖来几根蚯蚓作饵,便兴冲冲地跑到溪里的船埠头钓鱼。第一次便收获颇丰,钓上一大盆村人称之为“木卵”的呆子鱼。这种鱼体型粗小、性格呆笨,极易上钩,即便是用一根简单的白线,也能轻易引其上钩。这次成功的体验,让我陡增钓鱼的兴趣。之后。更是跟随大人们学习钓大鱼。
然而,由于我的钓具简陋,总是难以钓到大鱼。直到有一年溪里涨大水,我跟着正平他们去钓鱼,虽然鱼儿久不上钩,但却意外地钓到了一条大河鳗。这是我记忆中,小时候钓到的最大一条鱼了。
重拾鱼杆已是多年后的事了。上高中、读大学以及工作初期,都因忙于学业和工作而无暇顾及钓鱼。直到认识了好朋友达进,才重新激发了我对钓鱼的热情。达进聪明且重情义,我们在仙居文学社里相识后,便成为了好朋友。有次,他带我去县城边的小水库网鱼,虽然收获颇丰,但我却觉得缺乏挑战性,便提议去钓鱼。于是,我们便到渔具店买了钓具,几天后骑着“小铁驴”去山塘钓鱼了。“小铁驴”是当时流行的交通工具,我受达进的影响,也买了一辆,主要是为了方便出行,现在却正好用来钓鱼。
在台州日报社工作的朋友再灵,老家也在仙居,他大学时比我高一级,因工作关系,我们也成了好友。听说我常骑着“小铁驴”去钓鱼,他羡慕不已,周末时,便跑过来跟着我们去。结果,闹出两次情节惊险的笑话。一次是在白塔镇的一个小水库,我好不容易才钓到一条鱼,再灵过于兴奋,在往网兜放鱼时,不慎被大石头压破了大拇指,鲜血淋漓痛青了脸,我们赶紧匆匆收钓回家。另一次是去双庙乡钓鱼路上,再灵好奇地从达进手里抢过“小铁驴”,要体验驾驶的乐趣,结果却因操作不当,被路上的砂石绊倒,撞在路边的大石头上,与坐在后座的达进一起,被摔到路坎下,幸好两人都无大碍,只是虚惊一场。从那以后,再灵便不再跟着我们去钓鱼了。但这些经历,却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回忆和谈资。
回想起来,那时的钓鱼技艺与装备都尚显稚嫩、简陋。直至几年后,才逐渐有所长进。在报社,我结识了同样热爱钓鱼的同事范明,他因技艺超群而被誉为“范大师”。通过他,我又结识了另一位钓鱼高手王小华。在钓鱼技艺上,小华与范明可谓旗鼓相当,人称“王教头”,这不仅因为他曾是汽车教练,更因他的钓鱼技艺足以为人师表。两人虽为好友,却如同相声搭档一般,范明善于逗乐,小华则擅长捧哏,他们在一起时总是欢声笑语不断。好在两人都视我为弟子,每次外出钓鱼都耐心指导,从钓竿、钓线、钓钩的调整,到识别鱼情、鱼漂的变动、提竿的技巧都热情相授。久而久之,我的钓鱼技艺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这过程中,永安溪、始丰溪、临海的牛头山水库、溪口水库,以及仙居的下岸水库、黄岩的长潭水库等地,都留下了我们钓鱼的身影。有时,我们还远赴绍兴、宁波、丽水等地,只为追寻那份野钓的激情与乐趣。春秋时节,我们多选择在白天垂钓;而到了夏日炎炎之时,则更倾向于夜钓,享受夜晚的清凉。见我对钓鱼如此痴迷,爱人在她的手机通讯录里,命名我为“渔夫”。
虽然我被称为“渔夫”,但爱人也因我而成为“女渔夫”。出去钓鱼,爱人陶灵芳多相伴身边,久而久之也深深喜爱上这项运动。后来,小华爱人陈月英,以及后来成为我亲家的陈斌、姚小玲夫妇,常相约一起钓鱼,并由喜爱至入迷。他们的加入,让我们的钓鱼队伍显得多姿多彩,成为了垂钓大军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陶灵芳的钓鱼技艺进步神速,每因其出色的表现,被誉为“钓鱼高手”。她不仅在单位组织的钓鱼比赛中,夺取头冠并获得了钓具的奖励,还曾在永安溪上游,独立钓上了一条近两斤重的将军鱼。这是淡水鱼中的珍品,极为罕见且难以捕获,对于钓鱼人来说,属于千载难逢的幸运。还有一次,在临海双港边的一个小水库里,她钓上了一条重达四五斤的鲫鱼王,创造了我们钓鱼队伍中的纪录,连范明和小华都惊叹不已。
钓鱼之旅中,自然经历了各种故事,尤其是夜钓的历险,让人难以忘怀。记得有一年夏天,在仙居下岸水库夜钓至深夜,归途中朋友俞益成因疲惫不堪而打起了瞌睡,导致车辆险些冲入灵江,幸得坐在副驾位置的范明眼疾手快,及时打正了方向盘,才避免了一场灾难。还有一次,是初秋的一个夜晚,杭州的朋友朱江伦出差至台州,兴致勃勃要求陪我们去夜钓。然而钓刚下水,他便不幸被一条路过的野狗咬伤,我们不得不马上收杆,紧急将他送往医院接受防疫治疗。另有一次,是夏日的一个下午,我乘朋友的车前往天台里石门水库钓鱼。下杆不久,不料遭遇突如其来的雷暴天气。匆忙收杆后,却发现车辆已深陷于水库边的泥地之中,反复发动,无法动弹越陷越深。向附近的一户人家借来门板,试图垫着将车拉出,却不料门板在拉扯过程中断裂,砸伤了在一旁推车的朋友大腿。直到第二天,才借助一辆拖拉机将车辆从泥潭中拉救出来。
当然钓鱼之旅中也不乏温馨的故事。记得有一天凌晨我们从下岸水库夜钓归来,在山道上遇到了一对父女,正吃力地赶路。我与爱人见状。便停下车询问,得知他们因家庭贫困,正前往三四十里外的横溪,向亲戚借钱以资助女儿俞德仙上大学。我们深感同情,便决定伸出援手资助小俞读大学。后来我们与陈斌夫妇一起,共同帮助小俞完成了她的四年学业。小俞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并在椒江结婚成家,每年都会寄来杨梅等特产,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