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心灵】甘南掠影(散文)
甘南旅游归来,虽没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感慨,也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思,但却改变了我对大西北由来已久的观念。
一、绿水青山
由于久住内地,对地处祖国边陲甘肃的认知,一方面来自昔日边塞诗人的描述;另一方面来自媒体宣传报道的信息;感觉那里是漫天黄沙,遍地戈壁,荒凉肃杀。然而,真实情况如何呢?通过简短的几天旅游,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所见所闻令我大为震惊!
今年6月下旬,从北京乘坐火车抵达天水,开启了我的甘南之旅。自天水市出发,途经宕昌县、迭部县,绕道若尔盖县、碌曲县,最终由夏河县、临夏市再返回天水市。一路走过,既有繁华的城镇,也有偏僻的乡村,更有山川河流,大漠戈壁,以及高原、旷野、雪域。
这里的城镇虽没有内地那么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装修华丽的商场宾馆,以及车来人往的宽敞马路。但街面十分整洁,小巧玲珑,极具地域风情。许多藏式民居被当地人称为碉房,通常采用石木结构建造,外形端庄稳固,以白色或者浅黄色诸多,展现出一种古朴而粗犷的美感。
由于地处高原,为适应寒冷的环境,城镇马路两旁的林木以松、杉等树种为主,翠绿而挺拔,整洁且利落,显得十分素雅。而城镇以外广袤大地的植被以亚高山高寒草甸为主,这是一些适应高寒生境的植物,根茎短而稠密,相互交错而紧紧附着于土壤。近观远眺,它们就像质地柔软的毛毯覆盖在苍茫的大地上,连接着无边无际的蓝天白云。
而我印象中的大漠戈壁在这里竟然充当了大自然的调色板,极其巧妙地涂抹在色彩斑斓的绿色底板中。无论在视野开阔的原野上,还在重峦叠嶂的群山间,抑或在浩瀚奔流的大河旁,黄色的沙漠、多彩的戈壁以不规则的形态镶嵌其间,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图案。但凡喜欢摄影的“光影大师”最清楚,被拍摄的对象色差越大、色调越多,越有视觉冲击力,画面越美。当绿色的草甸与黄色的沙漠搭配,多彩的戈壁又以质感的造型占据C位,那绝对具有高原独特的曼妙!
那日游览麦积山,这是位于天水市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海拔1742米,山顶距地面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岩洞。石窟始建于384至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孤零零的一座石崖,山顶上、悬壁间,翠柏苍松繁茂,野花繁草密布,一派郁郁葱葱。登临山峰,极目远眺,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翠,青松似海、云雾如涛,远景近物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导游极尽赞美之词,称其为“陇上江南”,我深有感触!
官鹅沟景区,位于陇南宕昌县,素有小九寨之称。景区内集原始森林,草原地貌,水体天象,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资源整体品位高,空间布局特点突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奇松遍布,怪石嶙峋,山势陡峭,沟谷峡长,瀑布常年不断,白浪奔腾不息,处处皆为佳景。景区前14公里有15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被专家誉为最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
在我看来,这里的环境丝毫不逊色于江南的奇山秀水,甚至由于其处于高原地带,特色更加鲜明,既体现了高原的澄澈大气,又孕育出江南的温润柔美。
二、红色遗迹
长征,是红军在绝境中创造的人间奇迹,如今她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关长征的故事与传说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那毕竟有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因而我们渴望走近她,触摸她,去感受那份恢宏的伟大壮举。
我们此次旅游,有一段自川入甘的行程,是当年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道路。尽管过去了90余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沿途留下的遗迹始终牵引着我们的思绪,想象着先烈们当年途经此处出生入死的艰难跋涉……
一条新修建的省道在深谷长峡间延伸,汽车沿着曲折的山路蜿蜒前行,两旁崇山峻岭、荒芜人烟。偶尔路遇一户户民宅,一处处村庄,仿佛在诉说着这里远离城镇,生存环境的贫瘠。民宅绝大多数还是平房,用泥石垒砌,显得陈旧土气;村庄规模不大,散落在深山之间。然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沿途的树杆上、民宅的墙壁上,以及路旁的护栏上、悬崖的山腰上几乎全都描绘着鲜艳的五角红星,悬挂着“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这绝对是一道靓丽的景观,延续了几十公里,红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旗在大风中猎猎招展。
更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路旁一处村庄的墙壁上用大大的红色毛笔字书写着:中国工农红军旧址、毛主席故居、周总理故居等等。这些民宅古朴破旧,墙壁上痕迹斑驳,依稀可见当年手书的标语:欢迎工农红军!打倒反动派!
看到这里,不由使人肃然起敬。我眼前浮现出硝烟弥漫的战火,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和敲锣打鼓列队欢迎的民众。我突然意识到,这遥远的深山不正是共和国的奠基石吗?它托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华民族!这贫瘠的土地不正是母亲的躯体吗?它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至于那蜿蜒弯曲的小道,它一定与天安门广场一脉相通;那古朴陈旧的民宅,它一定与天安门城楼血肉相连!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为关键一战,若无法突破,红军将面临被围堵的风险,甚至可能被迫退回草地。此前尽管读过书本,也看过影视,但无论多好的描述和生动的演示,都没有身临其境所激发出来的切身体会。旅游途经腊子口,这里俨然成为游人打卡的热门景点,因为共和国的历史曾经在这里书写了一段红色传奇……
腊子口,藏语为“险绝的山道峡口”,是四川与甘肃往返的必经之地,也是红军北上的唯一通道。当年这处隘口仅8米宽,两边是陡立的悬崖绝壁,中间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河上是一条狭小的木桥,岸边筑有碉堡等防御工事。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面对几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红军取得最终胜利。
如今险关犹在,碉堡依旧,木桥尚存。我久久伫立于桥上,耳边是呼啸的风声,脚下是奔腾的河水,眼前的碉堡仿佛是一具没有灵魂的木偶,任由游人戏谑取笑。而岸边的五角星与“中国工农红军”旗帜在阳光、蓝天与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头尾向两边无穷无尽的延伸!仿佛,我的血液在燃烧,那是红色的火苗点燃的激情,因为我见证了腊子口,终于踏上了长征路。
若诗若画若尔盖,好有诗意的文字,这就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川西北若尔盖。若尔盖花湖景区就建在这片草地上,如果不是旅游有机会来到这里,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堪称“死亡禁区”,当年红军在7天内牺牲了1.6万名战士。
一条4.8公里长的木质栈道伸向草地深处,游人只能沿着距离草地1米高的栈道行走,因为脚下貌似草地,实则是沼泽,暗藏着吞噬生命的泥潭。导游的介绍使我们始终明白了什么是若尔盖草地?其表面为青草,下面是积水,因常年浸泡土壤形成淤泥,与腐烂的根茎相裹,具有吮吸力。这处面积为35600多平方千米的草地,除了生长野草,其它任何植物都难以生存。正因为如此,这里被誉为走畜的地狱,飞禽的天堂。
此外,这里是高原,海拔在3500米至4000米左右,空气稀薄自不必说,更难以忍受的是气候变化。我们在那里总共两个小时,仿佛经历了四季,一会儿阴、一会儿晴、一会儿雨。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也上蹿下跳,既可以从下雨的几度攀升到天晴的近30度;也可以从阳光下的近30度跌落至冷风中的几度。可想而知,当年红军在缺衣断粮的境况下,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飞机大炮的频繁光顾下,是如何艰难走出这片草地的?
当然,今天我们来这里旅游,悠闲地在栈道上边走边投食喂鸟,与鸟共舞,享受的是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
三、美不胜收
无疑,由于甘南地处高原,因空气纯净,光线通透,呈现一种鲜亮、明丽的自然之美;以此为背景,构成了一派自然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和谐之美;绝对是那种粗犷、深沉、宁静,彰显民族风情的特色之美!
上午9时许,我们登上海拔3000米高的扎尕那山巅,眼前的景观美得令人窒息。这里绝对是一处遗世秘境,深藏在青藏高原东部大山深处的褶皱里,四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云雾还缠绵在对群峰的依恋之中,有的似绸缎覆盖着山顶,有的像轻纱环绕着山腰,阳光透过云彩的缝隙色彩斑斓地涂抹在山峦之上。
群山之间是错落有致、形态迥异的高原盆地,居住着几千户藏民,房屋依山而建,结构为榻板木屋。这里是一处保存得最完整、最原始、与世隔绝的村落,颇具藏式风格。与之并列的是一座名为拉桑寺的庙宇,红黄相间的围墙、白身金顶的房舍、洁白的西藏经塔在晨光中闪耀夺目。而此时,青蓝色的桑烟与乳白色的炊烟袅袅升腾,与云雾交织,缥缈在空中。五彩缤纷的风马旗点缀在草地上、山坡间,晨风轻轻掠过,仿佛在吟吟低语,将大地的吉祥捎上了蓝天。
村庄周围是一大片草地,翠绿丰茂,连接群山,这是天然的夏季牧场。一群群牦牛、藏羊徜徉其间,悠闲地吃着青草,喝着山泉。我曾去过蒙古草原、华北平原,那里也有牛羊,但绝对有区别,这是高原地区独有的牲畜。牦牛有着细长厚实的绒毛,藏羊有着八字型像麻花一样转曲的羊角,这是我以前绝少见到的。
我们脚下的草甸被称作仙女滩,柔软而蓬松,环顾周边,雪山、森林、山脉、尖峰、溪流、农田与藏寨、藏庙完美交融,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绝美的画卷。这不正是我们追寻的世外桃源吗?难怪媒体称其为人间的伊甸园!
甘南有众多寺庙,大多都修建在依山傍水、风景绝美的地方,比如我们参观的净土寺、郎木寺、拉卜楞寺和米拉日巴佛阁。这些寺庙与周边环境浑然天成,人文与自然高度融合。
拉卜楞寺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临大夏河。山上古木参天,松柏成行;门前河水潺潺,穿桥而过。远看浓墨重彩的寺庙建筑与重峦叠嶂的青松翠林相互交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画面。近瞧蓝天白云紧贴飞檐翘角的大殿和巍峨高耸的白塔,不知是天上人间,还是人间天上。
走进佛光普照的寺院,眼前是一座座香炉、彩幡,一幢幢白塔、大殿,一条条阡陌、幽巷。还有那全世界罕见的、有着3.5公里长,2000多个转经筒的转经长廊,可以用一个半小时转一圈积累功德,为亲友祈福。
拉卜楞寺的美不仅是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彩幡,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他那内在的悠远的历史,宗教的魅力。透过缥缈升腾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和磕头长拜的信徒,我能够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
甘肃确实美,去年我参加了“甘青环线游”,感觉意犹未尽。今年又参加了“甘南游”,仍然感觉意犹未尽,有机会还要来,一定完成甘肃深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