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敢壮山见闻(散文)
敢壮山见闻
田阳的文友们在微信群里吆喝了好几年,说要带我们去敢壮山转转。不是你没空,就是我没空,总凑不齐人。今年他们又提起这事儿,那股热情劲儿又上来了,这才终于把右江河谷采风的日子敲定在五月初。
五月二号上午,日头不算毒,隐形于多云的天空,也是踏青的好日子。我们在平果市出发,经田东,一路颠簸,下午四时许总算摸到了田阳敢壮山——布洛陀老祖宗落脚的地方。
山脚广场上,田阳的文友斜阳、蝶一、秀发三千、香草他们,早就在那儿等着了!一照面,那场面就热乎得像刚炸开的油锅。特别是那几位女文友,手一拉上,话匣子就关不住了,叽叽喳喳,那股亲热劲儿,仿佛去年平果分别不是一年,而是隔了半辈子!直到带队的余老师扯着嗓子喊:“哎!各位!看山啦!”大家才猛地回过神来,笑着把目光投向眼前这座林木翠翠的圣山。
一、
敢壮山的山门,可真有点看头!它不似寻常大门,倒像一艘巨大的、蓄势待发的船,稳稳当当地泊在敢壮山脚下的入口处。站在这“船舶”底下,仰头望着“敢壮山”三个篆书的大字,心里头莫名就肃静了。斜阳指着山门,声音带着点自豪:“打这儿进去,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故事,就藏在山里头啦!”
他跟我们讲,传说当年布洛陀天神,就是乘着这么一艘神船,“哗啦”一声捅破厚厚的云层,直冲人间而来。神女姆六甲一见,赶忙拦住问:“你是哪路神仙?跑人间来干啥?”年轻的布洛陀也不含糊,船篙一举,声如洪钟:“我是布洛陀!管山管水,也管人间万事!”这山门,是不是照着这故事中的神船造的?一脚跨进去,嘿,那股子古老神秘的气息,还真就缠上来了。整座山,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随便翻开一页,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宝。
二、
沿着上山的路走,两边齐刷刷立着十二尊石雕。起先我还当是好看的摆设呢。蝶一赶忙给我们“扫盲”: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蛙、水牛、鹭鸟、鹅、图额、虎、马鹿、大象、金鸡、羊、狗、猴——十二个图腾,个个都有讲究!
“看这蛙,”蝶一指着说,“传说是雷神的闺女,管着呼风唤雨呢!壮家过年祭祖,少不了它,就盼着风调雨顺,谷仓满当当!”我仔细瞅着这些石像,虽然是冷冰冰的石头刻的,可那神态活灵活现。水牛憨厚沉稳,羊儿温顺,狗子忠诚……它们静静立在那儿,不说话,却像是下凡来的神仙,默默护佑着这一方水土。我们站在它们中间,心头不由得多几分安稳。
三、
好家伙!这布洛陀朝拜广场,可真叫一个大!一眼“望不到边”,我估摸着,几万人站进来都容得下!四周绿树成荫,鸟叫得正欢。香草告诉我们,田阳但凡有盛大的民俗活动,这儿就是“主会场”。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那才叫热闹!天南海北的人涌过来,跟本地人一起,唱山歌,拜始祖,整个敢壮山都沸腾了!
广场最里头,就是气派非凡的朝拜大殿。朱漆大柱,雕梁画栋,稳稳当当坐落在高处。大殿里供奉的,自然是始祖布洛陀。绕到大殿后面,还有个小殿,里面端坐着始祖母姆六甲的神像。他们的故事,听着就神!
秀发三千绘声绘色地讲:传说二月初一那天,布洛陀和姆六甲奉了天令下凡,带着五个娃,卷着铺盖,驾船穿云破雾。可到了田阳上空,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乌云滚滚,狂风大作!一个惊雷劈下来,船翻了!娃娃们、铺盖卷儿,全被风刮到了那贯屯。船呢?化作了咱脚下的敢壮山!铺盖卷变成了山洞,那五个娃娃,嘿,成了五座并肩的山峰,就叫“五子山”。
布洛陀和姆六甲落在敢壮山上,安了家。从这儿开始,他们降妖除魔,创造万物——牛马、田地、药草、五音六律、江河湖海、农具弓箭、教人分工、定下祭祀节庆……开天辟地,生养子孙,教人用火、造屋、种五谷……本事大着呢!子孙长大了,就被派往四方,去开创自己的天地。
远方的儿女们不忘根,每年二月十九爹娘生日这天,约好了回敢壮山拜寿。人太多,排着队等,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对唱山歌。那悠扬的山歌啊,把附近瑶家、汉家的兄弟姐妹都吸引来了!一时间,敢壮山下人山人海,从三月初七一直唱到初九,敢壮山成了歌的海洋!
听着这故事,我眼前仿佛真看到了三月三那天的盛景:
天刚蒙蒙亮,朝拜大殿的朱红大门在晨光里亮得晃眼。一进去,外头的喧闹立刻被隔开了,只有一种沉沉的静。香炉里青烟袅袅,那股子独特的香火味儿,又庄重,又让人心里头安生。
殿里的人们,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神色虔诚。双手合十,微微低着头,眼神里满是敬畏和期盼。悠扬的钟声“当——”地一响,人们缓缓跪在蒲团上,额头轻轻点地。有人闭着眼,嘴唇微动,默念着心愿;有人眼角闪着泪光,许是求祖宗宽恕,或是为亲人祈福……那一刻,时间好像都停了,心里头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也飘远了,只剩下一种说不出的宁静。
三月里的风,暖洋洋的。朝拜广场上、山前的空地,早已成了山歌的战场!穿着盛装的壮家儿女,赶歌圩来了:姑娘们盘着发髻,银簪子、银项圈叮当作响,亮闪闪的;小伙子们也是穿戴民族服装,精神抖擞,腰板挺得笔直。大家脸上都挂着笑,眼神里藏着期待。
“斗登尼夺着,立罗花开摩。登尼着表摩,欢着得罗不?(壮话,大意是:在这里相逢,花齐齐盛开。相逢倩表妹,唱歌得不得?)斗登尼夺着,立罗开花荣。斗汤尼夺逢,欢荣得罗不?(壮话,大意是:在这里相逢,花齐齐映容。到这里相逢,对歌得不得?)”歌台上起了调子,清亮亮的声音像山泉淌过石头。男方先开了腔,歌声浑厚敞亮,在山谷里撞来荡去。
女方立刻接上,嗓音脆生生的,像林子里蹦出来的百灵鸟。你一句,我一句,歌声此起彼伏,谁也不让谁!
“花开花千年,里雨晒江天。朝辈能不嫌,欢仙开漏听。(壮话,大意是:花开花千年,雨中照天日。哥哥不嫌弃,仙歌唱我听。)”姑娘们对着歌,时而抿嘴一笑,羞答答的;时而又大胆回敬,把心里话都揉进歌里。小伙子们更是铆足了劲儿,歌声里透着豪迈和机灵,就想打动姑娘的心……这三月三的对歌啊,是欢乐,是情意,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这广场,哪里只是拜神的地方?它分明是壮家人心里头最敞亮的一块地儿,盛满了子孙的孝道、子孙的欢乐,还有那千年不断的根脉。
四、
爬到半山腰,密林掩映处,忽然现出一个心形的小水池,水清得能一眼望到底底的石头纹路。这就是“鸳鸯泉”了。泉水冰凉甘甜,听说一年四季都不干。
关于这泉,说法不一。有说是姆六甲娘娘的乳汁化成的,滋养一方。但更动人的是另一个故事:传说也是三月初七,一对青年男女在泉边对歌,唱了七天七夜,难分胜负,情意却在歌声里越来越浓。布洛陀老爷子知道了,来到泉边,被他们的真心打动,舀起一碗泉水递给他们。两人喝下,竟化作了一对形影不离的鸳鸯!打那以后,这泉边总能看到一对鸳鸯相依相伴,好像还在唱着当年那支定情的歌。
我蹲在泉边,手指尖刚碰到水面,一股沁凉直透心脾。看着这一汪碧水,心里头软软的。它不只是山里的一口泉眼,它装着最古老的痴情,映着无数人的心愿。这清凌凌的水啊,好像真能洗掉心上的尘土,让人静下来。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敢壮山的怀里,像一颗温润的绿宝石,等着有缘人来听它讲那不老的故事。
五、
别过鸳鸯泉,带着点好奇,又有点探险的劲儿,我们钻进了半山腰一个黑黢黢的山洞——将军洞。
敢壮山的老人说,这洞邪门,冬暖夏凉,本是神仙洞府,可也招来了不少山精鬼怪、豺狼虎豹。老祖宗布洛陀一看这不行啊,子孙们咋办?赶紧上天请玉帝派兵。玉帝大手一挥,天兵天将呼啦啦下凡,就驻扎在这山洞里,日夜守着山道,不让那些邪祟靠近祸害人。后人感念,就叫它“将军洞”。
站在洞口,一股带着土腥气的凉风“嗖嗖”地往外冒。探头往里看,黑咕隆咚,深不见底。想象着当年那些金盔金甲的神将,就隐在这黑暗中守护一方,心里头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布洛陀的担当,神将们的忠诚,都刻在这石头洞里了。它提醒着后人,为了守护家园亲人,该挺身时就得挺身!
六、
再往上,一处不起眼的小岩洞,就是传说中的姆娘岩。洞口不大,可里头据说别有洞天,石钟乳千奇百怪。这个洞贯穿整个石山。想想看,当年布洛陀和姆六甲,说不定就在洞里生养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开创了壮家的神话!
后人感念,在洞里塑了布洛陀和姆六甲的神像,洞口常年摆着香炉。每年二月十九到三月初九,还有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远近的乡民都会上山来祭拜。这香火,一续就是千百年。
站在姆娘岩前,山风拂面。这里不只是个山洞,它是壮家血脉的源头,是族人心里最深的根。几千年的风雨,它都默默看着,守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七、
沿着陡峭的石阶,我们继续往上爬,终于登顶!山顶上,一座古朴的祖公祠静静立着。
祠堂不大,但庄严肃穆。里面供着祖公的神像,面容慈祥又透着威严。旁边还陪着山神、社神、土地爷的神位,共同守护着田阳这方水土。
说起这祖公祠,斜阳语气里带着惋惜:“唉,以前那些记事的石碑啊,五六十年代修水利,都当石头搬去砌坝了……老早的祖公庙,也毁在一场大火里……”不过,田阳的老百姓心里头有祖宗。1995年,大家伙儿自发筹钱出力,硬是把祖公庙重新立了起来!
站在山顶,俯瞰群山,山风吹得衣衫猎猎作响。这重建的祖公祠,不光是几间房子,它是人心里的火种。老石碑没了,老庙烧了,可那份敬祖的心,那份对根的眷恋,没断!它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得一代代守下去。
……
日头西斜,拉长了山影,我们不得不下山了。虽然今天看了很多景点,也听了很多故事,但心里头仍挂着好些遗憾:封洞岩没钻成,通天岩错过了,连理树啥样?24烈士殉难处在哪儿?还有那缠石、圣水池、蝗虫洞、望子台……都没来得及去看。敢壮山啊,就像个藏宝匣,一次哪能看得完?希望下次再来敢壮山时,要早来,才不再有遗憾。
这一趟敢壮山拜谒布洛陀,像走了一回时光隧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壮家始祖宗开天辟地的气魄,也咂摸出壮族文化那股子醇厚绵长的劲儿。布洛陀不只是壮家的精神脊梁,更是咱中华大地上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是根,也是火把,照亮后人,也催着我们,得把这宝贝似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好地接着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