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影视戏曲 >> 【金文】东北地方戏:少帅夫人郑家屯赈灾记(影视戏曲)

编辑推荐 【金文】东北地方戏:少帅夫人郑家屯赈灾记(影视戏曲)


作者:杨继廷 白丁,1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发表时间:2025-08-05 13:07:14
摘要:戏曲讲述1930年辽源县水灾,于凤至心系家乡,在奉天召集官眷等成立“女子济赈会”,借发行赈灾奖券筹得五万元大洋。她不畏辛劳,骑驴亲赴郑家屯灾区,深入灾民家中,亲手发放物资,抚慰百姓。剧中展现其心系疾苦、亲力亲为的赈灾过程,凸显其对家乡父老的深情与担当。

(画外音)题记:作为少帅夫人,于凤至十分关心老百姓的冷暖和疾苦,1930年,辽源县(现吉林省双辽市)遭受水灾,于凤至闻讯,深为郑家屯的父老担心。很快,在奉天召集军官夫人及政界要人之女眷成立了“女子济赈会”筹集资金。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又以发行“赈灾奖券”的形式竭力筹措款项,为赈济水灾而努力工作。并将所筹集的五万元大洋亲自送到灾区。为了把有限的救灾资金用到当处,她不畏辛劳,骑着毛驴亲赴辽西,特别是到家乡郑家屯一带视察灾情。所到之处,深入各家各户嘘寒问暖,直接把救灾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家庭,使乡亲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得到了安慰。
  
   (幕启。奉天寓所,窗外雨声淅沥。于凤至站在窗前,眼望家乡的方向,对雨凝眸。)
  
   (唱)
   忽闻辽源发大水,
   深夜难眠梦不断,
   潇潇冷雨湿心田。
   报端惊见洪涛卷,
   恍若辽河浊浪翻。
   (白)郑家屯……(轻抚胸口)这心,怎的又疼了起来?
   (唱)
   人在奉天心在辽,
   父老饥寒梦魂牵。
   (忽抬头,目光渐坚)
   家乡水患犹在眼,
   乡亲们……凤至不曾忘家园!
  
   (灯光转暖,场景化为奉天大帅府内堂。于凤至一身素锦旗袍,将一纸电报紧按心口。)
  
   (白)西辽河大水,郑家屯尽成泽国……(声音微颤)父老在洪涛里挣命呢!
   (唱)
   电报字字如刀剜,
   洪峰噬我旧家园。
   奉天城暖风拂面,
   怎知家乡水灾彻骨寒?
   (白)来人!速传我话,遍请奉天城内有善心的官眷太太、名门闺秀——三日后,帅府花厅,为郑家屯赈灾!
  
   (花厅内珠翠环绕,低语切切。于凤至立于众夫人前。)
  
   (唱)
   莫道深闺只晓罗裙软,
   女儿亦有双肩可擎天。
   (捧起账簿,目光清亮)
   一文钱,一粒米,乡亲血脉一线连!
   (夫人甲悄声)
   “少帅夫人,何苦抛头露面?”
   (夫人乙掩口)
   “帅府富贵,捐些便是体面。”
   (于凤至正色)
   (白)体面?(指西向)乡亲们泡在泥水里,水里飘着房梁屋椽——那才是真真失了体面!帅府捐,是帅府的心。我们女子济赈会,要聚的是奉天城千家万户的暖!
   (唱)
   一方有难八方援,
   脂粉阵中开生面。
   聚沙成塔救倒悬!
   奖券风行如飞燕,
   谁说女子不如男。
   五万银洋汇成川——直指辽西岸!
  
   (追光中,一辆汽车颠簸于泥泞土路,终陷深泽。于凤至毅然推门下车,泥水瞬间溅上旗袍下摆。卫兵牵来一头青驴。)
  
   (白)车不能行,便骑驴!郑家屯认得这驴背上的女儿!
   (唱)
   西辽河畔路蜿蜒,
   水深泥烂步维艰。
   卸却铅华青驴伴,
   素面何惧风沙鞭!
   (驴蹄深陷泥中,她身子猛晃,又挺直)
   (白)走稳些,小毛驴(轻拍驴颈)乡亲们等不得啊!
  
   (郑家屯断壁残垣。于凤至鬓发散乱,旗袍下摆尽是泥浆,她亲自将米袋放入一位怀抱婴儿的妇人手中。)
  
   (妇人落泪)
   (白)夫人……这如何使得!
   (于凤至温言)
   (白)使得!(轻触婴儿脸颊)孩子饿不得。当年我爹于文斗常说“丰年要念荒年苦,一饭能活命一条。”(抬头对众)父老们,凤至今日来看望大家来了!
   (唱)
   手捧米粮心潮卷,
   粒粒皆关饥与寒。
   今日来到辽河岸,
   满目疮痍在眼前!
   (一老农扑倒欲拜)
   (白)活菩萨……大帅府少奶奶!
   (于凤至急搀)
   (白)快起来!(眼中含泪)辽河的水土养我长大,我是于家的闺女,更是咱郑家屯的闺女!一枝一叶……
   (众人齐声)
   (合)总关情!
   (唱)
   情系灾黎忘贵贱,
   千金散尽为生还。
   乡亲泪眼深情看,
   胜似他年锦瑟弦!
  
   (灯光渐收,复归于奉天雨窗。窗外雨势已收,一缕微光破云而出。)
  
   (白)郑家屯……(极目远眺)灾年早过,堤坝应已重修了吧?西辽河的水,该是清清的了……
   (唱)
   千山万水心相连,
   家乡明月照无眠。
   莫道深恩随风散,
   天下自有艳阳天!
   (幕徐落。唯有西辽河大铁桥倒影,在渐亮的天空中,静默如初。)
  
   (剧终)

共 17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出东北地方戏以紧凑篇幅,勾勒出少帅夫人于凤至赈灾群像。从奉天筹赈的果决,到骑驴赴灾的坚毅,再到亲发物资的温情,唱白间见家国情怀。文字凝练却张力十足,既保留戏曲韵律之美,又让乱世中女性担当跃然纸上,值得品阅。【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8-05 13:08:37
  感谢作者的赐稿,杨老师在戏曲方面颇有心得,尤其是熟悉东北地方戏曲,如果是东北人可见对家乡的热爱。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8-05 13:12:32
  唱词里的风雨与驴蹄,踏响了乱世中最暖的人间情分。好浓厚的关东味道!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