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见证】【晓荷】蝉声碎处(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蝉声碎处(散文)


作者:青李子 秀才,121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发表时间:2025-08-05 13:30:14
摘要:蝉那曾穿越千年时空的鸣唱,却仍如丝如缕,缠绕在我的记忆深处。

有一天清早的上班途中,刚走到燕化电视台楼前,一阵凄厉的蝉鸣,刹住了我快走的步伐:一只大鸟,正凶悍地追逐着一只蝉。小蝉尖叫着仓惶飞窜,大鸟的鸣叫里则分明带着几许欢快的嘲弄。我心头一紧,怔在那里,愣神的一瞬,鸟喙已扼住了那微弱的最后声响——蝉的尖叫戛然化为几丝挣扎的余响,旋即沉入死寂。我凝望着那片虚空,心头不由泛起一种涩涩的滋味。
   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那惨剧的余音还在耳边响的时候,又一对猎手与猎物,扑打着翅膀,追逐与被追逐,刚才的一幕在我眼前又重新上演了一遍,我的心忍不住又往下一沉。当我刚踏进公司东门,第三阵裂帛般的悲鸣又刺穿耳膜。我转头望去,路边的草坪上,一只大鸟正从容啄食着尚未咽气的蝉(公司院里大片大片的丰盛草坪上,喜鹊、麻雀等各种鸟都不怕人),蝉的翅膀微弱地震颤着,在做生命中最后的挣扎。我急忙掏出手机,拍下的照片竟是黑白的。我心里突然莫名的感动:这冰冷无心的机械,难道也因这连续不断的死灭而悄然染上了悲悯?莫非它也想要以这素朴的色调,为那三缕消逝的微命,默默致哀?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诗句突然浮上心头,那“居高”的“声远”,在即将到来的立秋之际,却成了眼前这尖锐的哀鸣。这哀鸣,在我心中唤起的却是沉重的悲声。
   我不禁为解蝉而去百度,原来雄蝉不知疲倦地歌唱,只为诱引雌蝉前来交配,而它们自己却听不见这生命的喧嚷。它们鸣声各异:呼唤同伴的集合声,求偶时的缠绵声,还有最后被捉时粗粝的绝望声。雌蝉更可悲,生就一副沉默的喉咙,天生便是“哑巴蝉”。看来这雄蝉的生命之曲,原来不过是一场盛大而寂寥的独奏罢了。
   蝉的一生,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雌蝉在木质组织中产下卵,化为新生的若虫后便钻入地底深处,吮吸树木根脉的汁液,在黑暗中默默成长。据网上资料,有十七年蝉,十三年蝉……这十七年、十三年便是说若虫在地底下生活的时间,按人类来说,都从婴儿长成一个大小伙子或大姑娘了,这只是一只小小的若虫,想一想都不可思议。这若虫成熟后,在我家乡被叫作“知了猴”。
   说起知了猴,小时候抠拾知了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小时候,在夏天的晚上,树林里、旱坑里、小路边,到处都是手电光柱、马提灯笼的微光。不光我们这些小孩子,三五成群,连大人有时也出动,弓腰盯着地面,凭经验辨认着地上那些薄薄地皮覆盖的小孔。蹲下来,只需用指尖轻巧一抠,就可以拽出一只。刚开始特稀罕,舍不得放进盆子里,就想一直攥在手里再找第二只,怎奈知了猴的三对足抓挠手心,一刻不闲着,那种刺痒,至今难忘。
   知了猴一般在晚上蜕皮变成蝉。清晨,总可以再树皮上看到蝉蜕,宛如夏日寄给时光的邮戳。而那些被擒获的知了猴,最终就成了鸡的食粮,而鸡下的蛋,又变作小钱,去补贴清贫的家用。
   然而,记忆里也有过难堪:有一次,我与伙伴为了争抢一只正在挖掘的知了猴,竟然扭打起来。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俩盆里的知了猴在混乱中爬散一地,两个人因此变得生分,断送了情谊——这幼时之殇,在蝉声里复又隐隐作痛,何其悲哀!
   蝉鸣声里,其实还藏着悠远的滋味。食蝉之风历史悠久。周代帝王食谱里的珍馐,便赫然列着蚁、蝉等物。《礼记》记载,“蝉”不仅是平民的食品,还登上了君王餐桌。至今,因其营养丰富,许多地方还留有食蝉的习俗——或火烤,或油煎炸,或制成蝉酱。然而,对油炸蝉蛹之类,我始终敬而远之,不敢尝试。
   而我,却钟情于蝉蜕。那精致透明的空壳,在中药里唤作“蝉衣”。蝉蜕,如同乡间另一种唤作“簸箕虫”的小虫一样,成了不少农人赖以度日的微薄财源。簸箕虫学名土鳖,因它缩足入壳的模样仿若微缩的鳖,又常在墙根土、灶柴里活动,故得此名。它也是名贵中药,入药历史逾两千年,是跌打损伤、接骨续筋的良药。夏日的傍晚,我们既寻觅知了猴,也捕捉这种土鳖。
   蝉在漫长的光阴中,还被赋予层层叠叠的象征意义。它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使它成为子孙绵延、生生不息的化身。古人以“蝉联”表达连续不绝,取其位居榜首、无可匹敌之意。又因“蝉”与“缠”谐音,它又成了男女情爱缠绵的甜蜜信物。蝉被古人视为复活与永生的象征,自周朝后期至汉代,人们习惯于在逝者口中含一枚玉蝉,祈愿亡灵能得庇佑,达至永生。诗人墨客则赞其“餐风饮露”,誉之为高洁品格的化身。有趣的是,在西方文化里,蝉却被视为自然的演奏家——世界各地的竖琴,多以蝉的形象作为标志性装饰。
   蝉的生命短暂如夏露,大鸟利喙之下,转瞬即归尘土。然而这微躯所承载的,岂止是自然的循环?它们在地底蛰伏多年,破土而出,振翅而鸣,其声穿越古今,在文明的记忆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它曾慰藉过饥饿的肠胃,也曾成为农人指间的生计;它寄寓着对生命不息的渴望,也象征过清洁的精神;它目睹过孩童的争夺,亦抚慰过成人疲惫的心魂。
   望着手机屏幕上那幅黑白影像,鸟喙之下凝固的挣扎,早已无声无息。然而,蝉那曾穿越千年时空的鸣唱,却仍如丝如缕,缠绕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们因这微小生命的悲鸣而心头悸动,又在它们所承载的层层人间印记里,照见了自己,照见了永恒。

共 20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蝉,这微小而平凡的昆虫,却承载着自然与人文的诸多意蕴。本文从一次偶然的上班途中目睹蝉被鸟捕食的场景展开,将蝉的生命历程、文化内涵以及与人类生活的交织娓娓道来。从蝉的生命周期——卵、若虫、成虫的漫长蜕变,到其在历史中的多重角色:从食物到药材,从象征子孙繁衍、爱情缠绵到高洁品格的化身,再到其在文明记忆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作者不仅展现了蝉的自然属性,更挖掘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中,作者穿插了童年捕捉知了猴的回忆,既有对那段清贫岁月的怀旧,也有因争抢而断送情谊的遗憾,使蝉的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丰富。而那幅手机中黑白的蝉被啄食的画面,更是将生命的脆弱与悲凉定格,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蝉的生命虽短暂,但其鸣唱却穿越千年,成为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在自然的循环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也在文化的传承中照见了人类自身对永恒的追求。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蝉的深情赞歌,更是对生命、自然与文化交织的深刻感悟。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5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5 13:36:49
  本文以蝉为切入点,将自然观察与人文思考巧妙融合,从蝉的生命历程、文化象征到与人类生活的交织,展现其多重意蕴。作者笔触细腻,童年回忆与现实场景交织,情感真挚动人。黑白照片的细节描写更是点睛之笔,将生命的脆弱与悲凉定格,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8-05 15:06:27
  老师辛苦了!感恩美评与美编!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5 13:37:16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8-05 15:07:07
  恭祝老师喜乐安康!诸事顺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