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诗赞动心房,勉励谱华章 ——拜读姜荣田点赞我的散文诗有感(随笔)
诗赞动心房勉励谱华章
——拜读姜荣田点赞我的散文诗有感(随笔)
朱炳初
军休所八一座谈会后,我根据休干纪录片摄影家渠陆军发在群里的关于11位军休干部实地寻访抗日光辉业绩纪念地的视频及会上五位采风者:刘丽英、丁品哲、高道忠、李榜思、吴凡介绍的收获感慨报道,写了一篇《八一座谈心气旺,军号嘹亮情满腔》的感怀随想,通过[丰融春秋]平台刊发后,广为转发。当北京武警某支队政治部原主任、退休大校、寻访者之一的姜荣田看到后,颇有感慨满怀深情地写了一首散文诗,由渠陆军转给了我,当我拜读时,可谓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激情荡漾。
我知道姜荣田休友,那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才,常在所里的活动中吹拉弹唱,样样都是能手;而且颇具文采,2022年10月就曾为我的文稿发表过情深意厚恰如其分的点评。于是,我将其收录文后,而后馈赠文集,以作留念。
这第二次的评说,不仅是一文之感,而且,对于我的文化养老、信仰追求、笔耕不息、敬畏岁月、情愫心结等意蕴,用诗的语言予以表达,用真情实感倾情描述,蕴含着诗情画意,动我心魄。
我曾数十次地收到战友文友的鼓励点赞、亲切感言,话语不在多少,捧场不在热闹,那是一份知音的传递,一腔心声的表露。故而,我都十分珍惜,在文集里专作一章“文友心语”,予以收录,题记:文友难得互影响,心语知音动心房;鼓励抬爱笔不辍,再赠新作留念想。
这次,姜荣田休友的抬爱鼓励,对老朽来说,可谓一壶醇香老酒,我虽不胜酒力,也得喝个一醉方休,那懵懂梦境之中,感觉李白就在前头,催我奋力前行,启迪文思泉涌,体悟岁月悠悠;秃笔虽难写出华章,也要步步为营,稳中求进,精彩文章难得,那就连篇累牍,量中求质,堪称丰收。养老宗旨,刻在笔端,生命不息,逐梦奋斗;精彩人生,平凡铸就;外添鼓励,更有劲头,何况还有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常读不够,字字句句刻印心头。杨先生诞生于1911年,是我无锡籍老乡,亦是妈妈级教授,向她学习致敬,理所当然,心存伟大楷模,不只延年益寿,更可踔厉奋发,挥写春秋!
好!以下请欣赏姜荣田的美篇,我想,您读后的心得也会是感同身受,抑或美不胜收!
笔墨映丹心信仰绘春秋
——赞朱炳初前辈(散文诗)
姜荣田
朱老,八十又九的年轮,在他掌心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却没能磨钝那支握了一辈子的笔。从兵营岁月里走来的他,把军装的褶皱里藏着的故事,都浸在了墨水里。别人眼中的暮年,是藤椅上的暖阳与烟茶老酒,他却偏要让笔尖在纸上“行军”,永不停留。八一座谈会,为重走抗日峰火路的11位老兵汇报的心得体会,他又一次作了宣传报道,尽情张扬与渲染——白洋淀的芦苇、狼牙山的险峰、白求恩小路的石子、黄土岭上的硝烟,经他的笔触勾勒出了美妙的图画,赋予了鲜活的记忆,带上了当年的热血温度,播进了军休老兵的心窝。他的文字没有华丽辞藻,像老者拉家常般实在,却字字带着分量,句句都是实话,音调还像当年那样铿锵。那是几十载军旅生崖的积累沉淀,是千锤百炼后的无瑕通透,更是真情实感的迸发,是对“初心使命”的执著坚守。我也曾劝他年龄大了应该歇歇安享晚年了,他却总莞尔一笑说:“笔杆子也是枪,只要还能握,就不能放下,让其生锈。这哪里是在写文章?分明是用笔墨在续写军旅生涯,誓将热血献春秋。岁月能稀疏额顶的鹤发,却也能加固他刻在骨子里的“兵魂”情怀,且日积月累地增厚。他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年轻,从不是年龄的数额,而是心里永远燃着一团火——就像他笔下那些永不熄灭的篝火,光芒四射,把前景点燃得靓丽锦绣,诱使你总想冲在时代的最前头;也像他自己,活出了精彩,活出了价值,活出了一部部文集,摆放案头,天天跟他说话,可总也说不够。这样的老兵,笔耕不辍的背后,是对岁月的敬畏,更是对信仰的忠诚追求,是珍惜那晚霞的璀璨,与时间赛跑,永不停留。在他的笔墨里,藏着一代人的赤子丹心,值得我们学习仰望,也应以实际行动把文化养老的美景,描绘成绚丽夺目的图画,激越情感,活有价值,颐养天年,乐度春秋!
(2025年8月4日于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与推荐者系89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