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细读“陕工报”(散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师益友,而我的“良师益友”,却是一份报纸——《陕西工人报》,简称“陕工报”。它是由陕西省总工会主办、并由陕西工人报社出版的一张综合性报纸。自1950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七十余载春秋。它不仅是一张记录职工生活的报纸,更是一方培育文学人才的沃土,70多年来,报社涌现出了如叶广芩、林积令、杨乾坤、周矢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作家、漫画家、杂文家。因此,我对“陕工报”情有独钟。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我大都是从微信群里点击有关发表在“陕工报”上的文章链接来关注它的。
印象最深的是两天前相继在微信群里拜读了白来勤的散文《清明时节荡秋千》和史飞翔的书评《在平凡笔触中探寻生命的哲思——评散文随笔集<凡人悟道>》。这两篇都是2025年4月6日相继发表在《陕西工人报》“第9011期:第01版”和“第9011期:第02版”上的美文。
前一篇,作者通过追根溯源、引经据典,证明了“荡秋千”源于上古时代,且古代荡秋千主要用于传统节日的狂欢游戏的结论。同时,对宋代出现的“水秋千”杂技表演、荡秋千所具有的医治疾病的作用以及关中农村的“打秋”表演和其运动方式等都进行了详实介绍和描写。文章文化元素浓郁,读之令人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后一篇,是作者对王力的散文随笔集《凡人悟道》的赏析评论。作者总结了该书的四大特点:以小见大,从平凡生活中提炼人生智慧;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的哲理阐释;旁征博引,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融合;情感真挚,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并能通过书中诸如《给坚持一个理由》《努力做个开悟的人》《对别人的话不一定要太在意》等文章举例,加以分析佐证。并对该书予以高度评价。正如作者所言:“王力的《凡人悟道》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严谨的逻辑和真挚的感情,为当代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
史老师的书评,语言凝练,评价全面,见解深刻,令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这两篇文章,让我对“陕工报”的文章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可。
昨天,送报员又照例送来了一沓报纸,我恰巧翻到了一份2025年4月3日出版的“陕工报”,于是就如饥似渴地细读起来。令我印象颇深的有四篇:
一是刘文娟的《成长从读报开始》。这是一篇关于“我和陕工报的故事”的征文。文中讲述了作者常读《陕西工人报》的感受和收获,尤其是作者接连有5篇文章陆续在《陕西工人报》发表,这对作者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正如作者所言:“长期读报的知识积淀,让我一天天成长。……我会继续读报、努力工作,以文为媒,追寻那份美好与感动。”
该文短小精悍,文中流露出的读报心得,对我大有启发。因此,今后我会像刘文娟学习,利用闲暇之余,坚持每天读报,尤其要读《陕西工人报》。
二是刘怀丕与牛少杰的《久久为功,化风成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文中有些词语或语句,耐人寻味,令人过目不忘,譬如:“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立规矩开始,制定出台八项规定,‘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所里的歪风’到‘节日里的腐败’,以小切口推动大整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当前,一些地方仍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用数字留痕代替真抓实干;少数干部心存侥幸,违规吃喝穿上‘隐身衣’;个别领域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问题时有发生。”“党员干部当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等等。这些语句,尤其是那些加引号的词语,其借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含蓄隽永,令人拍案叫绝!
其三,是本报全媒体记者阎瑞先的报道《满秋霞:用母爱呵护生命的奇迹》。文章以纪实的笔触,记写了年近八旬的西安市蓝田县人,家住安康市后张岭社区的满秋霞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双双瘫痪在床的丈夫和儿子的感人故事。尤其是在今年3月初,当其儿子因低血压住院治疗,在主治医生接连下了2次病危通知的情况下,临近80岁的满秋霞,却又一次用她悉心照顾的母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一个在病床上躺了28年的重症患者——她的儿子,又一次挺过了难关。这篇报道,人物真实,事迹典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当一个人遭遇挫折、一蹶不振之时,不妨读一读满秋霞的典型事迹,相信她会教会你如何坚强面对生活的沟沟坎坎。
其四,是本报全媒体记者刘强的报道《在毫米与毫秒间“跳舞”》。文中从“设计师的‘头脑风暴’”“追求毫米等级精度”“与毫米‘死磕’”三个方面详实记写了以设计师步正九为首的群力电工研发团队如何发扬“钉子精神”攻克科技难关的故事。尤其是文末引用车间墙上“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标语,令我记忆犹新。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习惯了“小猫洗脸——马马虎虎”的人而言,是很难做到与毫米“死磕”的。因而也就难以突破自我,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更不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有勇于登攀,在毫米与毫秒间“跳舞”的人,才有可能做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以上这些点滴感悟,都是我读“陕工报”的思考和收获!这些文章或启迪智慧,或涤荡心灵,或振奋精神。它们让我明白:读报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是滋养心灵的养分。正如古语所云:开卷有益,而“陕工报”正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的好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依然选择与“陕工报”为伴。因为它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未来,我将继续在这方文字的天地里汲取养分,与这份报纸共同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