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喝茶记 (江山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喝茶记 (江山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情那趣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2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发表时间:2025-08-05 23:46:02
摘要:作者喝茶爱好的经历,以及人生感悟!

人的某些爱好,往往源自需求,而后演变为热爱。我对茶的钟爱,便是从需求中开始的。
   孩提时代,山间砍柴、田野耕作,汗水与疲惫交织,口干舌燥成了常态。尤其是夏秋之交,在崎岖山路上挑柴,或在田间地头劳作小憩时,母亲或弟妹送来的那一壶茶水,虽无茶叶之香,却如甘霖般滋润心田,几口下肚,疲惫尽消,神清气爽。那时,我便觉得,这简单的茶水,实则是人间至味。
   在仙居教育局的日子里,有位同事,人称小水牯,对茶情有独钟。他的办公桌上,总摆放着一个陶瓷茶罐,每日上班之初,便抓一把茶叶投入壶中,沸水冲泡,稍凉便大口畅饮。他喝茶的方式别具一格,茶入口中,细嚼慢咽,发出啧啧声响,仿佛口中不是茶水,而是珍馐美味。初时,我对此颇为不解,甚至心生反感,认为此乃陋习。然而,随着他送我茶叶,并引领我步入茶的世界,我渐渐体会到茶中的韵味,舌齿留香,回味无穷,终于理解他的品茶之道。
   在报道组工作期间,有幸结识了苗辽林场场长杨建法,这位来自杭州桐庐、浙江农大茶叶专业毕业的耿直之士,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他任场长期间,致力于茶叶的发展,成功打造了“仙居碧绿”这一茶叶品牌。每年新茶上市,他总不忘赠我品尝,并悉心传授我品鉴茶叶的色、香、味之道。尽管我对茶的了解尚浅,但“仙居碧绿”的出色品质却让我难以忘怀,它成为了我茶路上的启蒙之师。然而,好景不长,老杨因茶场承包之事与县林业局领导产生分歧,一怒之下便愤然离职,回到桐庐深山老家。他的离去,让“仙居碧绿”品牌黯然失色,而临海的蟠豪、勾青,天台的云雾、佛茶等茶叶品牌则迅速崛起,风靡台州绿茶市场。多年后,我携爱人寻访深居桐庐山间的老杨,谈及往事,他亦感慨万千,对当年的冲动之举颇感懊悔。
   由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久坐办公室,喝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钟爱绿茶的提神醒脑之效,不拘小节,随手即饮。朋友们也时常赠予我各种名茶,如蟠豪、勾青等,尤其是羊岩勾青,更是绿茶中的佼佼者,令人回味无穷。有一次,奶奶来城里看我,看到我的办公室里报纸满桌、茶杯巨大,不禁笑问:“你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报纸、喝茶?”奶奶的话虽质朴无华,却道出了普通百姓对“吃公家饭”之人的朴素印象,也反映了某种社会现实。
   然而,由于我自幼饮食习惯不佳、肠胃较弱,医生曾告诫我少饮绿茶以免伤胃。起初我并未在意,但随着对茶叶知识的深入了解,我逐渐认识到,红茶的温暖养胃之效更适合我。于是,开始尝试饮用红茶并逐渐喜欢上了它。期间,我还赶上了时尚潮流,与朋友们一起光顾街上的茶室、咖啡店,虽然多以打牌娱乐为主,但喝茶却是我们相聚的理由之一。其中,临海的江畔居茶室和上岛咖啡是我常去的地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逐步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些年,街上的茶店越来越多,各种茶叶琳琅满目,青、绿、黑、黄、红、白等专业茶店随处可见,茶馆也变得更加高档和精致。茶叶与烟酒一样,成为了人们社交的重要媒介,喝茶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我也不甘落后,有一次与爱人逛东阳木雕城时。被精美的红木茶具所吸引,便购买了两套,分别摆放在家中和办公室。同时,启用多年前在江苏宜兴购买的一把紫砂壶。每当朋友来访我便会泡上一壶香茶与之谈天说地,交流感情。在单位里与人谈工作时,一壶茶更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品茶,是喝茶之上的更高境界。此时,我虽虽有模有样,但内心深处仍自觉停留于喝茶的层次。认识项伟荣大师后,对茶的认识,才上了一个层次。
   项大师隐居在三门健跳镇东郭村的乡野之间,潜心修道,学识渊博。初见项师傅,即为其广博的知识所折服,尤其是他对易经与道学的独到见解,更是令人敬佩。随着交往的深入,我们逐渐成为挚友。项师傅不仅精通道学,亦对茶经有深入研究,家中珍藏诸多佳茗。每次造访,他总爱与我们品鉴香茗,共话阴阳学说、道德经义。在这个过程中,传授我们诸多识茶、泡茶、品茶的常识。
   在众多茶叶中,项师傅最为推崇的,莫过于他自采自制的“十三泡”绿茶。此茶源自三门深山悬崖之上一棵至少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每年产量仅七八两,珍贵异常。此茶茶汁醇厚,香气持久,耐泡至极,即便在紫砂壶中连续冲泡十数泡,依然不失其味,故而得名“十三泡”。每饮此茶,我总能感受到一股暖流遍布全身,气冲丹田,仿佛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与项师傅谈及此感,他笑道:“这便是品茶的至高境界。茶叶吸日月光华,聚天地精华,喝茶不仅是解渴补水,更是心灵与大自然的深度交融与对话。”
   从此之后,我开始专注寻找各类野生茶叶,并坚持用优质天然山泉泡茶品茗,还与友人王余兴等一起,帮助临海一茶农开发出了一款优质茶叶。此茶天然野放,绿色环保,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朋友林华、方地更是成为了野生茶的狂热粉丝,每年春季都会亲自上山采摘并加工制作野生茶,还不忘与我分享。
   夫唱妇随,我的许多爱好总有爱人陪伴,品茶也一样。她不仅常常陪着我前往三门拜访项师傅,还在我与师傅交流时默默倾听,偶有感悟,便记录下来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渐渐地,她成为了临海、椒江等地茶叶店的常客,不仅购买茶叶、茶壶、檀香等物品,还特意在椒江枫南家中阁楼布置了一间茶室,邀请闺蜜们前来品茶聊天,俨然成了一位品茶大师。每当夜幕降临,她总会泡上一壶好茶与我共饮,谈及茶知识时更是滔滔不绝,常让我自愧不如。她离世时,我将她生前最喜爱的一把紫砂西施壶,放入了她的墓中陪伴她。每年清明节之际,我都会与家人一同前往墓前,泡上她生前最爱的茶请她品尝,在阴阳之间与她进行心灵的对话。
   (原创首发)

共 22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喝茶记”为题,紧扣“需求—热爱”的转化脉络,通过童年劳作、职场经历、人际交往、健康变迁等生活片段,串联起作者对茶从解渴需求到精神热爱的转变过程。主题明确且具代入感,让读者感受到茶在个人成长中的独特意义。文章以个人经历为轴,穿插具体人物与事件,将茶的实用性、文化性、社交性、健康性等多重属性自然融入叙事中。细节描写细腻,如挑柴时的口渴、同事喝茶的声响、奶奶的疑问等,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时间线索清晰,层次递进:从童年到职场,再到中年健康转折,以时间顺序展开,自然呈现茶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功能与意义。每个阶段以关键人物或事件为节点,层层推进,逻辑连贯。结尾提及因肠胃问题调整饮茶习惯,体现作者对生活的务实态度,也为读者提供了健康启示。《喝茶记》是一篇兼具故事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的散文。作者以茶为媒介,将个人生命历程、人际互动、文化体验与健康思考熔于一炉,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文章既展现了茶从生活必需品到精神慰藉的升华过程,也隐含了对时代、人生与健康的哲思。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丁香编辑:仇育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8-05 23:48:43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较为单一。若能加入一些旁观者的视角,或引入更多茶友的交流,将会更加能丰富文章的维度。
回复1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6 16:59:04
  老师所言极是,因为是个人的人生记忆,基本上就是自我视角了!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6 00:14:54
  谢谢仇老师倾情编辑,编按写的实在,打动人心,老师也吃透了文章,写的画龙点睛。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6 00:17:59
  老师写出了喝茶的快乐,喝茶的益处,也剖析了茶,写的淋漓尽致。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6 17:00:38
  闺土老师多批评教正!
4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6 00:20:02
  “从此之后,我开始专注寻找各类野生茶叶,并坚持用优质天然山泉泡茶品茗,还与友人王余兴等一起,帮助临海一茶农开发出了一款优质茶叶。此茶天然野放,绿色环保,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朋友林华、方地更是成为了野生茶的狂热粉丝,每年春季都会亲自上山采摘并加工制作野生茶,还不忘与我分享。”写的真好,感人肺腑。
回复4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6 17:01:00
  谢谢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6 16:59:59
   谢谢仇老师认真细致作编者按鼓励!
6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06 20:54:25
  喝茶养身,品茶养心、养气。茶,是文人获得写作灵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回复6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7 09:49:33
  谢谢老师共鸣,想来老师也是爱茶之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