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糖的滋味(散文)
最近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自己变成一块糖,世界会不会就变甜了呢?
这念头来得突然,自己都不知道为啥会有这种想法。或许自己经历的苦难太多了,还是觉得人世间苦味太多了呢?有时竟觉得舌头都麻木了。倘若自己能化作一块糖,哪怕是一块最寻常不过的方糖,溶在生活的苦咖啡里,是不是也能使那黑色的液体添一分甘美呢?
我幼时极爱吃糖。那时家境不裕,糖果是稀罕物。每逢年节,母亲从集市上带回几块麦芽糖,用油纸包着,藏在橱柜最上层。我踮着脚也够不着,便搬了凳子去偷。糖块坚硬,需得含在口中慢慢软化,那甜味便一丝丝渗出来,先是舌尖,继而弥漫整个口腔,最后连喉咙都是甜的。一块糖能吃上小半天,甜味久久不散。
后来年岁渐长,吃糖的机会多了,却再难尝到幼时那般滋味。糖还是糖,甜还是甜,只是心不同了。人生百味,苦辣酸甜,竟渐渐分不清哪种更真实。
街角有个卖糖人的老人,白发稀疏,手指关节粗大,却灵活得很。他将熬化的糖稀倒在石板上,三两下便勾勒出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孩子们围着他,眼睛亮晶晶的。老人却从很少吆喝,只是默默地做他的糖人。做好一个,便递给最近的孩子,收两块钱。有时遇到实在没钱的孩子,他也给,只是说:“甜味要分着吃才好。”
我常驻足看老人做糖人。他手法熟练,糖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化作振翅欲飞的凤凰,时而变成摇头摆尾的鲤鱼。老人脸上皱纹纵横,历尽沧桑的样子。他的脸上却总带着淡淡的笑意,好像他手中的糖稀已经渗入他的生命里去了。
有一天我路过他的摊位问他,做这行多少年了?
老人笑眯眯地望着我回答道:“记不清了,有四五十年吧。”老人说他这门手艺是他年轻时和一个师傅学的。师傅做糖人是祖传的,所以手艺很好。在学习期间,师傅还告诉他,做糖人不光是要学手艺,还要学心艺。所谓的心艺就是,要以善良之心去对待顾客,做到心里有甜,做出来的糖人才会甜。
“现在年轻人不爱学这个了。”他接着说,手上动作不停,“都说赚不到钱。可人活着,光有钱怎么够?总得有个奔头。”
我想起城里新开的甜品店,装潢考究,价格昂贵,橱窗里陈列着精致的蛋糕和巧克力,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老人的糖人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手工的温暖与时间的沉淀。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路过街角,发现老人的摊位空着,而且一连几日都不见他的踪影。后来他被几个邻居推着来我医院看病,我才知道他病了,卧床不起。邻居们听说了抢着推着他来医院,住院期间还轮流照顾他,孩子们也常去探望,带去自己攒的糖果。
春天来时,老人又出现在街角,人瘦了一圈,手上的动作却依然利落。孩子们欢呼着围上去,他笑着给每人做了一个小糖人。我买了一个燕子形状的,含在嘴里,甜味竟与儿时记忆重叠。
“活着真好。”老人突然说,“能看见太阳,能做糖人,能听见孩子们笑。”
我怔住了。这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多少人对生命的渴望呀!他不过是个平凡的卖糖人的,却懂得用自己的善良将生活熬成糖稀,捏出甜美的形状。回馈给过往的行人和孩子。
回家路上,我路过一家医院。窗边有个小男孩,脸色苍白,正望着外面的天空。我忽然想起口袋里还有老人给的一个小糖兔,便请护士转交给他。片刻后,我看见男孩将糖兔举到窗前,阳光透过琥珀色的糖,在他脸上投下温暖的光影。他笑了,那笑容比糖还甜。
原来甜味是可以传递的。一块糖的甜微不足道,但若人人都愿分一丝甜给别人,这世界便会大不相同。甜味在分享中不会减少,反而会成倍增长。
我开始注意生活中的甜味。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甜的,雨中撑伞同行之人的微笑是甜的,深夜加班时同事递来的一杯热茶也是甜的。这些甜味很小,很淡,却真实存在,像散落在生活角落里的糖粒,等待有心人去发现、去品味。
上个月,老人的摊位空了。他安静地走了,像一块糖溶在了时光的长河里。出殡那天,街坊邻居都来了,许多已经长大的“孩子”也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葬礼出奇地热闹,人们讲述着与他有关的记忆,笑声多于泪水。他的孙女说,她爷爷临终前还念叨着要再做几个糖人给孩子们。
如今街角换了新的卖糖人,是个年轻人,手法还不是那么熟练,但很认真。他和我说,他是老人的一个远房亲戚,他叫老人“姨姥爷”。他和老人学了有三年多手艺,学徒时老人就告诉他了,光学会这门手艺不行,必须心里有“糖”。他腼腆地说着笑着,递给我一个他捏好的歪歪扭扭的小糖人,“这个送给你,我还不咋熟练还在学。”
我含着小糖人,甜味在口中化开。这甜虽然没有老人做的那种甜,但却多了几分青涩的希望。因为生命本身就像一块不断传递的糖,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甜味不曾中断。
有时在医院抢救病人,我会时常想起老人说过的话:“活着真好,能看见太阳,能做喜欢的事,能感受人间的温暖。”体味着老人的话,我突然恍然大悟,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苦涩,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糖呀!溶入这苦涩的生活中,使其变得可以承受,甚至值得回味。
由衷地对自己说一句:把自己变成一块糖吧!世界就会甜了。因为糖会融化,甜味却会长存。在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里,在朋友及时的援手中,在亲人无言的关怀里,甜味悄然传递,就是一场友爱无声的接力。
我想,这便是活着的意义——我们不需要追求永恒的甜蜜,而是在苦涩中依然能品味出甜来,并将这甜味传递给下一个需要的人。就像那位卖糖的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将糖稀化作无数甜美的形状,温暖了无数童年的记忆。
明天我决定了,就去买一些糖果,每天揣在兜里,分给我所在医院的患者们。或许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和那个年轻人学着做简单的糖人,或许我的手法笨拙,但心意绝对会是真的。甜需要传承,就像希望需要播种。
世界或许永远不会完全变甜,但只要我们愿意成为糖,就总能让周围的一小片天地,多一分甜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