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丹枫】云端之梦(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丹枫】云端之梦(散文)


作者:箫音依依 举人,3484.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发表时间:2025-08-08 08:30:16
摘要:原创首发

“老奶奶,你快看,这订单上的数字又涨啦!”重孙子小刚捧着手机,闪光的屏幕映亮他的笑脸。老奶奶眼睛几乎瞇成一条缝,凑近手机无比兴奋。祖孙俩所在的直播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柳编。小刚热情洋溢地向直播间的粉丝介绍着产品款式和用途,甚至还有一些粉丝对百年前鲁西南的老历史感兴趣,一度要求这位高龄老奶奶讲述过去的风雨过往以及她与草柳编的缘分。
   在直播互动中,老奶奶摇身一变成了宣讲员,老人望着手机,跳动的文字似乎变成黄土地漫天飞舞的黄沙,又好像田野里簸箕柳的叶子簌簌作响。画面一闪仿佛回到八十七年前那个暗淡的黄昏,于是,酸甜苦辣的故事开始徐徐道来。
   老人姓高,名唤春月,生于一九二五年。那是个充满烽火硝烟的乱世,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从小时候开始记忆起,二十多年没过上安稳日子。有条大道贴近村子通往县城,老百姓习惯叫它“官道”。每次有当兵的从官道上经过时,“叮光叮光”的声响,有时还夹杂着枪声,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老百姓没文化,也不知那些当兵的啥来路,念过私塾的老学究懂得多,说从官道上路过的部队鱼龙混杂,有“中央军”(即国民党部队),也有八路军,还有伪军、土匪,村里人反正除了恐惧就是恐惧。有时“中央军”还会跑到村里抓壮丁,土匪们凶神恶煞地打家劫舍,每次闹得村里都是鸡犬不宁。
   一九三八年夏,高春月所在的村子——鲁西南高家营,太阳热辣地烘烤大地,由于干旱少雨,田野里玉米稀疏,草木枯萎。年仅十三岁的春月脸上抹了层锅底灰,跟着村里人慌慌张张向外跑。村里人好多妇女脸上抹了泥巴,人人看起来十分狼狈,听说,日本兵打过来了,红眼睛铁拳头,面目狰狞,他们才是真正杀人不眨眼的魔王。长这么大,春月没见过日本兵长啥样,听老人说,日本兵不是啥好东西,他们不在自家好好待着,先是占了东三省、热河,后渡过黄河占了省城济南,魔爪越伸越长,在占领区实行“三光政策”,要把老百姓赶尽杀绝。
   路面坑坑洼洼,裹了脚的春月觉得逃难路异常难走。背后有零星的枪声开始响起,不逃或许就没命了。可是往哪里逃呢,毕竟,村里有一两百口子人哩,有人提议,往村北的那片簸箕柳丛里跑,毕竟可以做个遮挡。春月牵着母亲衣角,生怕走散了。逃难的人们躲避在簸箕柳丛林里,透过稀疏的柳叶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马蹄声由远及近,碎了一地的宁静,人们大气也不敢喘一口。春月透过柳叶的缝隙,她望见几个黄绿色着装的人骑着高头大马,在簸箕柳前面来回晃动,突然有指挥官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军刀,指着簸箕柳丛叽哩哗啦大声吼叫。春月从没见过这阵势,感觉不寒而栗。母亲用粗糙的手紧捂春月的嘴巴,担心她出声露马脚。这时,中年汉子大壮和村里几个老人毫无畏惧地走了出去,在日本兵面前,他勇敢地用手指向远方,也听不清在交流什么。为首的日本将领流露出一幅赞许的态度,不多大会儿,日军踏上征途,村里人化险为夷,让人着实松一口气。
   据高奶奶回忆,当时的那伙日本兵估计是迷了路,乡亲们逃难时,还是被他们发现行踪,于是就穷追不舍,后来发现簸箕柳丛林里有些异常。好在,大壮出面与日本兵周旋,那些鬼子才没有为难乡亲们,村里人为大壮和老人们的英勇举动赞赏不已。原来,日本人攻下济宁后,一路向西,准备进攻菏泽,直指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
   高奶奶清晰记得,当时,母亲把瘦弱的她紧紧抱在怀里,这片簸箕柳像是一道保护墙。殊不知,惊恐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村里人常说的“官道”上,经常驶过一辆辆日本军车,有时车上载了许多人。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军人,也有劳工。官道不太好走,日军下令开始整修,临工是个日本人,不知怎地,后来大壮也被他们从村子里用刺刀强逼出来做苦力。高家营村西头,鬼子开始修碉堡,老百姓不敢轻易靠近,因为碉堡的孔眼里会喷火舌,会射子弹,靠近它就是跟阎王过不去。
   有时,碉堡里的鬼子会返回城里。在大壮带领下,村里青壮劳力利用茫茫夜色,把官道掘得一片狼藉,第二天,成群结队的日本兵从这里经过时窝在土坑里出不来,气得哇哇乱叫。但在后来日本兵抓住把柄,不幸的是大壮被捉拿,为杀一儆百,日本兵把大壮五花大绑置村西头的打麦场,还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现场,当众砍下他的头颅悬挂在高高的白杨树上,令人心惊胆寒,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简直罄竹难书。
   每当说到这些时,高奶奶总会流下几行清泪。她说,老百姓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早点结束这噩梦般的日子,享受几天太平安宁。在战争年代,简直是种奢望。
   有网友问,高奶奶,那后来呢,听说,爷爷也是一名军人。高奶奶停顿了一下,接着往下讲。
   几年噩梦般的日子终于熬过去,日本兵耷头蔫脑地大撤退,村里人敲锣打鼓庆祝胜利到来。可是好景不长,“中央军”和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又打起内战,担惊受怕的日子继续上演。
   好在三四年后战争接近尾声,此时的春月已出落长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一个不寻常的下午,大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春月从门缝向外望,只见一排整齐的队伍行进在大街上,不过着装十分朴素,淡蓝色军装,士兵都绑着绑腿,走近春月家门口时停顿下来,队伍前面领头的政委模样的人开始敲门。
   春月的娘看到了这情形,稍稍犹豫一下,还是打开了门。政委模样的开口说,大嫂,打扰了,他们是老百姓的军队,部队长途行军有些疲惫,想在村里休整一下。春月娘赶紧叫他们进了院子。之前,春月娘听村里人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场上占了优势,打得国民党反动派如落花流水,有支大部队要经过咱们这一带向淮海地区进发。
   傍晚,炊食班的战士支起一口大锅熬粥,说是粥,其实就是开水里面加了一点面粉而已,盛到碗里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春月娘看到这情形,心里也不是味,战士们虽然着装整齐,但是很多衣服明显犯白,有的补丁摞着补丁。春月娘想帮他们,不过也无能为力,这两年庄稼收成一点不好,日子过得穷巴巴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吃完晚饭,趁着明亮的月光,爹娘和春月坐在院子里,三人一边和部队的战士聊天,一边用干柳条编着箩筐和提篮。说起这些年的境况,春月爹老叹气,政委模样的笑笑劝他,大哥,不要难过,咱老百姓快马上出头之日了,反动派的势力像秋天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啦,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好日子不远了。
   春月一家人听到这番话,展望着未来会如何美好,都十分兴奋。部队有个小战士,有些腼腆,皮肤稍黑,不过眉宇间透露出几分英俊,春月和他说话时,不知为何脸色有些发烫,或许是两人年龄相仿,从说话中得知,小伙子名叫赵长水,来自七八十里远的另外一个乡,对于报名参军,起初家人不同意他去,因为他属于三世单传,家里人想趁早给他娶房媳妇,生儿育女过个安稳日子。长水不同意,他想等中国解放了再考虑个人问题。部队到村里动员热血青年参军到前线,他瞒着父母报了名,随部队出发那天,他爷爷和爹心疼这根独苗,两人差点晕过去。
   打心底里,春月对长水和这些军人那肃然起敬,没有他们和反动派针锋相对的斗争,哪里会有和平。不过战争是残酷的,经历枪林弹雨不说,甚至还会有牺牲。春月默默祈祷着,希望每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平安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部队整装待发。春月有些依依不舍,她找到长水,偷偷塞给他一个手帕,说要保重自己,等你们好消息。没人的时候,赵长水打开手帕看,上面绣着俩鸳鸯。他脸色红润,瞬间明白啥意思。
   有网友开玩笑地说,想不到高奶奶年轻时候也有浪漫的故事,故事的结果呢,网友十分期待,高奶奶继续往下讲。
   淮海战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伟大胜利。战争确实是残酷的,有的战士最后没能活着回来。春月心里始终装着那个小战士赵长水,他在一次战斗中被弹片击中右手,失去一根手指。作为华东野战军中的一员,时常风餐露宿,赵长水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发作起来疼痛难忍。无奈,赵长水和几个伤重病号只好复员回家休养。
   后来,赵长水托人来到春月家,表明他的心迹,赵长水想拒绝和春月两人交好,因为他身体欠佳唯恐日后会成为家庭的累赘,拖累春月。但是,春月铁了心要嫁给他,家里人拿她无法,索性同意了。解放后不久,家里人便为两人简单举行了婚礼。用当时比较时髦的话说就是,在伟大导师毛主席光辉思想指引下,两人喜结良缘,成为革命夫妻。
   结婚后,赵长水的身体日益好转,慢慢地能下地干活了,过了六、七年时间,家里相继增添了五个孩子,儿子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和女儿小溪。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口之家农民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
   正当长水和春月憧憬着如何过上好日子时,突如其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如猛兽而至,家里的小麦、玉米这些口粮吃完了,又把高粱、红薯干等粗粮派上用场,没过多久,这些能够食用的东西也告急,他俩急得团团转,看着五个饿得面黄饥瘦的孩子,心如刀绞。不仅村里的情况如此,中国其它地方基本差不多,持续多日的干旱让很多省份遭受严重考验。村里人把榆树皮都揭下来做成食物用来充饥,为了生存,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难吃的,应该算是柳树叶子和柳树皮吧,晒干后磨成粉,加点黄面做成窝窝头,黑不溜秋的苦涩难咽,像吃黄连一样,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反胃。
   高奶奶说,如今生活多么幸福甜蜜啊,山珍海味,衣食富足,农村许多家庭添了小车。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大好年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深入了解前辈们走过的坎坷道路,继承他们的遗志,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网友们纷纷表示将来一定不辜负高奶奶的期望,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学业有成报效祖国,其它工作人员爱岗奉献,尽职尽责。听到宝贝们正能量的励志宣言,高奶奶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人跳出来质疑小刚直播带货利用百岁老奶奶当宣传的噱头,动机不纯。小刚连连否认,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个直播间决不是消费前辈的苦难,更不是投机取巧获取关注和流量。他之所以把老奶奶叫来一起搞直播,因为百岁老奶奶是历史的见证,她柳编的手艺,属于非遗传承,展现老人身上璀璨的闪光点。小刚想借此机会,凝聚共识,让网友老铁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灵洗礼。
   高奶奶说,和平年代真好,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社会繁荣,国家在追梦,老百姓在追梦。当然,她也有她的梦。
   年少时的春月喜欢草柳编,从小跟爹娘在一起,耳濡目染,加上她心灵手巧,所编的篮筐之类的东西十分别致。春月悟性好,看过别人编品之后,她寻思几遍就学会了。晒干的柳条密密匝匝,伴着她娴熟的动作,七扭八弯,俨然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宽政策,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春月做好草柳编后,和丈夫长水一起带到集市上去卖,换点零花钱贴补家用,家里的生活进一步改善,同时,他们发展副业搞养殖,一九九零年,他们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时代车轮飞速前进着,又过了两年,丈夫长水不幸患上不治之症,再好的医生也是无力回天,一家人悲痛不已。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春月奶奶不再像以前进行辛苦劳作,毕竟腿脚渐渐不好使,眼神也大如前。有了互联网后,年轻人喜欢挑战新鲜事物,这不,重孙子小刚非要拉着她搞直播,要展示自家做的草柳编,还要她讲战争年代的故事。不过她不反对,还乐此不疲,她想对年轻人进行教育和启示,让他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自己这叫发挥余热哩。
   想想以前,丈夫赵长水参加淮海战役,对全家来说是引以为豪的事情,女儿小溪找的老公也是名军人,西南军区某连连长,后来转业进入县机关单位。最让她骄傲的是,重孙子小磊去年入伍走进绿色军营。一晃人生百年,高奶奶知道,她的人生已进入倒计时。她还有个想法,通过重孙子小刚的直播,想教大家学习如何进行草柳编,还有她了解到村里有几个健在的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或对越自卫反击战,瞅个时间征求下他们的意见,期待在直播间里分享一下他们的传奇故事,对年轻一代进行国防教育。
   当小刚在直播间宣布百岁老奶奶这个决定时,直播间里网友们无不为她的正能量点赞。另外,小刚告诉老奶奶一个好消息,前不久,他拍了一段百岁老奶奶做草柳编的短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正能量素材被省城卫视看中,电视媒体人正打算做期节目对百岁老奶奶高春月进行深度采访。另外,一位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看过短视频后,突发灵感,通过私信和小刚交流,要求订货一千只柳编花篮,上面要绘上他的印象派画作,准备投放欧洲市场。小刚踌躇满志,下一步他打算让村里会草柳编的父老乡亲抱成团,齐心协力做大做强一个产业,立足互联网,拓宽更大的市场,促进乡村振兴。

共 49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高奶奶的亲身经历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她在战争年代的苦难、与赵长水的爱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惜,情感表达真实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坚韧。通过高奶奶的回忆,呈现了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同时,又以直播带货为切入点,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引发读者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叙述,如“说是粥,其实就是开水里面加了一点面粉而已,盛到碗里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使用了一些生动的描写,如“日本兵红眼睛铁拳头,面目狰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作者通过讲述高奶奶的故事,传达了爱国主义精神、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主题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励读者珍惜当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是一篇可读性强的优秀故事。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9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8-08 08:34:47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25-08-08 12:43:13
  总有一些故事在心底抹之不去,那是先辈们凄婉酸楚的经历,沉淀下来浓浓的情感,愈品越发浓郁。感谢社长的辛苦编辑,顺祝创编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