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中赤三极品(散文)
中赤,踞于闽西武平西南部的一隅,是一个山清水秀、年丰物阜的所在。当你走进中赤镇的辖区范围,极目所见连绵的青山,蓊郁的丛林,葳蕤的树木,森林覆盖率高达84%以上,归属于国家优良生态环境区域。让你被氤氲而曼妙的清新气息所包围,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无边绿意。当你漫步在宛若游龙、碧水潺湲的中赤河畔,看到浪花飞溅、流水欢歌、霓虹焕彩、鱼跃鸢飞的美丽图景,更会让你领略南国水乡的风情写意,如同走进一幅优雅清新的水墨画卷。让你恍如成为画中的人物,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油然地产生无限缱恋的情怀,迷醉在芳华浸染的意境。
这一方山水相依、水网密布、四季长青的自然地域,不但拥有连绵的山岭,蜿蜒的溪河,错落的阡陌,丰稔的田园,呈现一派静美如诗、旖旎如画的风景。而且还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膏胰肥沃的地质,富饶盈裕的物产,可以提供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其中,中赤墟边的豆腐、中赤河中的游鱼、中赤大山里的红菇,便是当地首屈一指、风味独特的名优特产,人们称其为中赤镇的“三极品”。自古至今,声名远播,趋之者众。让人津津乐道,时常缱怀,久久难忘。
(一)
首先,说一说中赤墟上的豆腐,素以用料实在、制作精良、色香味形意俱佳而著称。其制品形体方正,质地细腻,纹理鲜活,洁白如玉,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堪称豆腐家族当中之珍品。无论加入鱼肉荤腥、山珍海味之类的食材,还是加入油盐酱醋、辣椒葱蒜之类的佐料,只要在厨灶之间稍作烹饪加工,进行一番烩熘煎炒、蒸煮烹炸之类的灶上功夫,即可成为珍馐时馔、美味佳肴。而且具有柔嫩劲道、细腻爽滑、绵软可口、甘之如饴的形色香味,让食客们闻香而至,垂涎欲滴,极尽饕餮之欲望,必先投箸品尝,大快朵颐而后快。
尤其使当地人引以为傲,经常向外人炫耀的,是中赤豆腐的厚实与筋道。据说以前许多人去赴中赤墟,都是将刚刚沥干水分,用刀切割好的白豆腐叠在一起,用柔韧的稻草秆儿拦腰一绑,然后像拎猪肉一样提回家去,从来不担心会掉落到地上,令人眼界大开,啧啧称奇。如此说来,其筋道和韧性非同凡响,绝对是一门独到的功夫,与用料的充分和考究,自然撇不开关系,
因为中赤墟上的豆腐好吃,声名鹊起,因而风传各地,名扬四方,经久不衰。不但当地的乡绅耆老、贩夫走卒、排客山工,因为抵挡不住它的诱惑,隔三岔五,总要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前来中赤墟上尝一尝柔软鲜嫩的豆腐,喂饱一下肚中的馋虫。而且,也吸引众多周边地区的食客,每逢三、八日的中赤墟期,特地跨过山高路远的行程,前来品尝油炸豆腐、猪脚圈焖豆腐、河鱼炖豆腐等上等菜肴,享受人世间的绝佳美味。
他们走进高大荫凉的枫杨树下,坐在临河搭建的小阁楼上,沐浴飘悠而至的河风,欣赏一河两岸旖旎的风景。此时店家早已将陶瓷餐具摆放停当,捎带烫好一壶醇酽的糯米黄酒。客家俗语道:“豆腐冇补,赶烧(趁热)落肚”,点明豆腐必须趁热吃的精要之处。稍顷之间,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豆腐菜肴端上桌来,但见其中烹好的豆腐,外黄内白,包金嵌银,爽滑细嫩,颤颤欲动,香气扑鼻,让人不禁眼前一亮,食欲大开。食客们早已按捺不住诱惑,纷然举箸,倾心品尝,连呼好吃!在大快朵颐、轻斟漫酌之间,吃得酣畅淋漓,齿颊留香,满头大汗,岂不快哉!
其实,中赤豆腐所以如此神奇,关键在于制作豆腐的水质特好,必须用中赤街边古井里的水。据说这口古井里的泉水,是从后山的石壁之下汩汩而出,细水长流,终年不枯不溢,富含硒、铁、钼、锌等微量元素,水色澄明,水质清洌,水性软硬适中,味道特别甘甜。因而,中赤豆腐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接受漫长岁月的考验,成为地方特色品牌,早已是窗户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只要领略过其风味的人,无不口碑载道,赞誉有加。
(二)
接下来,说一说中赤的河鱼子,堪称是吉光片羽、难得一见的河鲜珍品。因为在闽西武平县的城乡,只要去到餐馆吃宴席大餐,许多人到厅堂前台点菜时,首先询问有没有中赤河鱼子,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无论如何也难以改变。中赤河出产的淡水鱼,素以肉质细腻、汤色乳白、绝无泥腥、味道鲜美而著称,是食疗滋补和健身强体的上等佳品,蕴含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由于其地域特点非常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因而受到当地民众世代传承的推崇,也让无数外地顾客食甘知味,趋之若鹜。从古至今,中赤河鱼子如同凤毛龙甲、侯服玉食一般的存在,总是让人情有独钟,萦怀于心,永生难忘。
每一个地方成长的生物种群,必然有其深固不徙的自然渊源,与当地客观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密切相关。由于中赤河蜿蜒于苍莽的群山之中,吸纳了沿途众多的深壑浅涧之流泉,是一条源长水清、石骨裸露的石底河。沿途滩多浪激,水流清澈,为各种淡水鱼类的繁衍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螺蛳、蚌蛤、水藻、河苔、落英、浆果、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也为它们优良品质的转换和衍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
这些鱼类品种繁多,家族庞大,在清灵潺湲的中赤河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和个性特征。它们有的体型硕大,身体颀长,喜欢游弋于深水潭中,如青鱼、石鲩、钳鱼等。其个性凶猛,经常单独行动,具有较大的活动半径,需要宽阔的水域环境。有的身形矫健,小巧玲珑,喜欢栖息于浅石滩上,如石斑、团头鲂、黄骨鱼等。其性格木讷,偏好僻静之处,大多时间躲在石头下面。有的金鳍银鳞,线条毕显,喜欢嬉戏于碧水河湾,如光鱼、雷王、假鱼等。其个性活泼,性情灵动,常常在卵石滩中成群结队地翻白觅食。有的全身无鳞,通体溜滑,喜欢出没于静谧的礁岩洞穴之中,如河鳗、乌鳢、刺鳅(猪嫲锯)、龟鳖等。其个性阴冷,潜伏于水底,深藏不露,伺机而动。
这些各式各样的鱼类,用当地的客家话称呼起来,虽然显得浅显直白,却充满了纯朴率真的成分,符合这些鱼类的个性特征,显得十分的契合和熨贴。中赤民间对当地的水产鱼类,包括河鳗、钳鱼、石鲩、假鱼、雷王、煎滚、黄鲶、乌鳢、沙鸽、阔嘴子,排姑子、搭石姑、石斑、黄鸭古等等,依照其固有的内在品质,素有“一鳗二钳三鲩四假”的优序排列。它们都是经过亿万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保留下来的优良水生品种,喜欢在清洁纯净的自然环境中休养生息,对中赤河有一种特别的缱绻情怀。
正因为如此,一条清悠澄澈的中赤河水,滋养了中赤河鱼子非同寻常的品质,成就了中赤河鱼子卓尔不群的美名,使其成为天然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活鱼鲜食,油煎水煮;还是焙烤鱼干,制作鱼丸。任凭你在厨中灶上,使出十八般的武艺,随意地将其置身于油锅汤镬之中,操弄于执铲颠勺之间,变造成千百般娇俏可人的模样,却难以撼动其自然清纯的本质追求,依然保持它美妙诱人的绝佳韵味。让你的舌尖为之牵引,让你的味蕾为之陶醉,让你的心灵为之颤动。
近些年来,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中赤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天然孽生鱼类的生存条件,让许多让人珍爱有加的河鱼品种,已经远徙他乡或者陷于灭绝,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不过,当年的景象虽然无从寻觅,却深深烙印在中赤人的记忆当中。
(三)
再下来,说一说中赤出产的天然红菇,同样也是出类拔萃的山珍极品。中赤属于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时温暖,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土壤肥沃,山地辽阔,适宜锥栗、栲栎、赤构、木荷、白楮等各类阔叶树种生长。它们弃置于地上的枯叶落花,树皮果壳,在潮湿的环境里长期堆积发酵,最终靡烂腐化成泥土,产生深厚的腐植质层,适合各类野生蕈菌的繁殖生长。
红菇是野生食用菌类中的极品,具有抗癌养生之奇特功效。它对自身自然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是当今高科技条件下,少数几种无法人工栽培的野生食用菌类之一。由于野生红菇的资源分布地域狭小,受地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每年只在高温湿热的初夏和仲秋季节,其菌丝和孢子方能发育繁殖,可孽生时间极少,采摘期较短,总体产量较低。因而物以稀为贵,市场上十分抢手,供不应求,价格畸高,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红菇与其他菌类一样,其可食用部分子实体的整体结构,通常由菌盖、菌褶、菌柄(脚)这三部分组成,这也是鉴定红菇品质好坏的主要衡量标准。一般品质上乘的红菇,应当具备朵型完整、菌柄粗壮、菌盖厚实、菌褶明显、色泽深红、形体匀称等综合指标。中赤镇出产的天然红菇,尤其是中赤村三丰下自然村的上坑、猴哥岭一带出产的红菇,属于极为少见的灰脚(柄)红菇。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朵型完整美观、菌盖宽大厚实、菌柄粗壮灰黑、色泽深红厚重、味道清甜鲜香、营养成分丰富等优异特征,在食用菌市场上占据特殊的商品优势,堪称保健养生之上品,众多食品医学养生专家给予其高度评价。由于中赤红菇的品质最为正宗,市场价值与其他各个地方出产的红菇,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因而销售价格自然高出许多,一般都超出三分之一以上。由此足见中赤红菇的名优特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总之,中赤的好山好水,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孕育优质野生食材的绝佳场所,是采集各种美食原料的天然宝库。自古以来,除了豆腐、河鱼和红菇三大名优特色产品之外,还有诸如香菇、木耳、冬笋、蜂蜜、明笋干之类的山珍;野猪、黄麂、竹鼠、豪猪、果子狸之类的山货;杨梅、锥栗、金桔、杮子之类的果品;以及黄粄、糍粑、苎叶粄之类的民间小吃,都曾经风靡四方,久负盛名。这些山珍野味和民间小吃,具有独特风味,彰显地方特色,衍生了丰富的地域传统文化,成为具有中赤特色的人文历史名片,值得我们永远地加以珍藏。
202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