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宁静】娘亲舅大(散文)
其实“娘亲舅大”这句话还有下半句,说的是“爹亲叔大”,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读,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对称之美,其整体所要表达的观点就是中国传统观念里母系和父系亲属关系的重要性。虽说这两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那也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的。不是有一句歌词这样唱的嘛,“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所以,母系与父系的亲属关系也不太一样。我在这儿就不谈“爹亲叔大”了,只把“娘亲舅大”说一下。这大概是母亲去世后,我在她家族关系中寻找母亲影子的唯一方式了,或者说,这也是我想得到母亲保护的唯一路径了。说不好为什么要把“娘亲舅大,爹亲叔大”掰开揉碎地解释一番,估计是我太想念母亲了吧!
——写在前面
妈妈是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去世的。
我记得十分清楚,那天特别、特别冷,而且还刮着特别大的风。妈妈就是在那个黄土漫天飞的日子里离开我的。
一眨眼,妈妈去世都快三年了。有谁能理解一个三年都没能喊出一个“妈”字的人的痛苦吗?我知道,每一天都是相当难熬的日子。
母亲去世这三年来,我时常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回忆她生前的那些事儿。想着想着,我会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
我是个热爱文字的人。母亲去世后,我写了多篇有关于母亲的文章,内容大多都是回忆她生前的状态以及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当然了,无一例外都属于怀念母亲的文字。不过,总感觉我写的那些残章断句都未能把思念母亲的心情尽书于字里行间。无奈之余,唯有自叹才疏学浅,文字功底不够扎实。后因女儿面临高考,以及家中琐事缠身,慢慢就搁笔了。
虽说近一年来都没怎么写文,可是对母亲的思念依旧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可能是太想念母亲了,朦朦胧胧中,我对老人们常说的“娘亲舅大”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我认为,“娘亲舅大”这句话里的“舅”并不单单指的是舅舅,应该也包括姨妈。我猜测,最初说这句话的人把姨妈加进去之后感觉有点儿拗口,所以才把“姨妈”这个称呼舍去了,只用“舅舅”这个称呼代替了女人娘家所有最亲的人。
要说女人出嫁后,娘家最亲的人应该是她父母才对,怎么就变成“娘亲舅大”了呢?其实,这里面应该还含着令人扎心的传统思想。这事儿还要从古时候女人的地位说起。
在古代,大多数女人都是嫁夫从夫的命运,是不能给娘家传宗接代的。当然,也有男方入赘到女方家的现象,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在此就不做太多赘述。
最早时,女孩子嫁到夫家后,无论男方是啥脾气秉性,那是必须要给男方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的。如果夫家是个通情达理的好人家,女人的命运可能会好一点,假如嫁到那种蛮不讲理而且还是重男轻女的人家,那可就惨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由来。如果再遇上个无赖之徒的丈夫,女人有太多的委屈也得忍着,只能逆来顺受,唯有等到孩子长大一点儿后,或许才有出头之日。不过,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娘家父母基本都离世了。这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女人如果再遇到实在难过的事儿,只有向自己的兄弟姊妹倾诉了。所以在孩子眼里,舅舅就是妈妈的“主心骨”,也是妈妈的“底气”,时间久了以后,孩子们便在脑海里形成了“娘亲舅大”这个概念。
母亲是一九七零年嫁给父亲的。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与母亲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一直是本本分分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虽说父亲已竭尽全力,但是仍未能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别看父亲能力有限,至少没像有些人那样经常欺负母亲。不是我吹牛,如果母亲真的被父亲欺负了,她的主心骨可太多了。
母亲兄弟姊妹共六人。六人中母亲最大。在外人看来,他们六姊妹里,母亲算是最窝囊的,后面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比她强很多。从我记事那时起就能感觉到,舅舅和姨妈就是母亲的骄傲。当然了,舅舅们也是我这个当外甥的骄傲。因此,母亲只是十分有底气地跟着父亲穷了一辈子,却从未遇上启用她的“主心骨”的机会,如果有,我家到姥姥家那可是抬腿就到的距离。
母亲的娘家离我们村没多远,沿小路走着去,最多也就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
我十分熟去姥姥家那条小路,那还是小时候在妈妈背上留下的记忆。因为小的时候,妈妈经常背着我从那条小路去姥姥家。长大一点后,我再去姥姥家的时候就轻车熟路了。
去姥姥家那条小路不宽,一个人将将通过,爬坡下坎的,不是很好走。
现在看来,去姥姥家那条小路像极了妈妈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艰难。
妈妈的艰难不单单是生活上的穷困所致。说实话,如果单凭穷困一点,妈妈是不可能低头的,最主要的坎坷还是病痛给她带来的折磨。
父母在穷困的日子里生了我们兄妹共三人。眼看着我和哥哥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是家里就一所房子,谁家姑娘愿意嫁给一个没钱没房的穷鬼呀!所以,他们决定再置办一所房子。
没钱拿啥盖房?于是,父亲找叔叔姑姑们帮忙,母亲便找舅舅姨妈们帮忙。当然了,双方的姊妹也都是竭尽所能。记忆里,这也是母亲一生中很少有的一次找她的主心骨帮忙。这也是我对娘亲舅大的亲身见证。
亲是亲,财是财。房子改好后,所要面临的就是还账。这对于一直要强的母亲来说,真的遇到了难过的坎儿。没两年功夫,她便被所欠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显得有点儿神魂颠倒了,直至所有债务还完以后都未能恢复如初。
记得那是在二〇一八年,妈妈在睡觉的时候突然神志不清。带她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她是由于小脑萎缩所致,急需手术。
做手术可以。可是,所有手术都是存在风险的。娘亲舅大嘛!我必须征求舅舅的建议,于是我便给舅舅打电话。
舅舅在我心中永远都是知书达礼的形象。他在电话里说:“我了解情况了,你们兄妹做决定就好,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埋怨你们的。”最终,我们兄妹三人与父亲商量,决定给母亲做这台手术。当然了,给我做出这样决定的勇气大多还是来源于舅舅的那番话。
可喜可贺,母亲的手术相当成功。
要不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呢!时隔两年,就在二〇二二年五月四日那天晚饭后,母亲在洗脚的时候再一次晕倒。送往医院检查后得知,她这次得的是脑溢血,还需要做手术,不然就有生命危险了。
因为母亲上次手术后脑部还留有一个很大的坑。仔细与医生交流后得知,母亲这次比上次严重,即便手术成功了,估计也是个植物人。
这次我真的没了主心骨,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又不敢私自决定手术与否,还是要与舅舅商量一下做出最后决定。人命关天是一方面,应该最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娘亲舅大这句话。
我与舅舅通着电话,医生在边上一直等待我的决定。我能看出,医生当时是很焦急的。
舅舅在电话里说:我还是那句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不会埋怨你们的。我姐的最终结果如何,那就看她的造化吧!我知道你们兄妹已经尽力了。
挂断电话后,我们兄妹三人再次与父亲商量,最终做出决定——不做手术。我们考虑的是,尽量让母亲的身体在有生之年更完整。我们这样的决定,应该还是来源于舅舅那句“就看她的造化吧”。
母亲真的造化不浅。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她在重症监护室里与那么严重的病症拼搏了二十二天,终于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母亲出院时,大夫说,她现在即便是个植物人,那也算得上奇迹了。
母亲出院七个月后就撒手人寰了。我到现在都觉得,她生命这最后七个月,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舅舅那句“就看她的造化吧”。
有谁敢不相信娘亲舅大吗?我肯定是十分相信的。说真的,如果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之后,一定要记得,当自己的母亲遇到难过的坎儿时,一定多多征求一下舅舅的建议。因为舅舅才是妈妈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