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沸腾的故乡夏日(散文)

精品 【东篱】沸腾的故乡夏日(散文)


作者:江南樵苏 白丁,1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3发表时间:2025-08-09 06:51:22


   离开故乡已有几十年了,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故乡夏日的风情。
   小时候,脑子里没有季节的概念,只有冷天和热天的感知。小河里结冰了,吹来的风使人觉得像刀割似的疼痛,手背上、耳朵边生出了红肿的冻疮,感觉其痒难忍时,方知那是冷天;太阳火辣辣的,一动就出汗,可以光着膀子,穿着短裤,拖着木拖鞋嘎咯嘎咯行走时,方知那是热天。多少孩子一玩就忘记了季节,快乐不会给天冷天热打败。
   故乡的夏天总是在经过一连二十天左右的阴雨绵绵后,才蹒跚而来。这雨好像是老天专门用来作弄我们这帮小孩似的。淅淅沥沥的雨,不知疲倦地下着。平时喜欢东奔西跑,上窜下跳的孩子们,都被雨囚禁在了家里,像一只只小猴子,在笼子除了抓耳搔腮,别无它法。无聊之时,只能趴在摇踏门上,耷落着脑袋,似看雨听雨,心里则期盼着雨停。有时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刚一出门,没走多远,想着玩的方向都还未来得及确定,忽然间,雨却又下了,瞬时把人淋成“落汤鸡”。这雨,令人烦恼,却也无可奈何。
   持续下着的雨,终于停了。“出梅了!”这是人们见面时的招呼语,变得格外别致,脸上也挂起了笑容,似乎有种经过磨难后,获得新生的喜悦感。外面的世界也被雨的流行改变了些模样,仿佛绿意更浓了。屋檐下的青石板上,长出了苔藓,绿绒绒的,像是铺了一块精致的地毯。房后的几棵几年前种下的柳树,在不经意间,长高长大长绿了,本来嫩绿的叶子也变成了墨绿。微风吹拂之时,树枝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轻柔而温婉,平添出几分诗意。不久前插下秧苗的稻田里,那些原本东歪西倒的小秧苗,已经挺直了身子,显得郁郁葱葱,铺展出了一片绿色的天地。小池塘里的水,满满的,却是碧绿清澈。水中零散漂浮着的荷花,有的才露尖尖角,有的已呈绽放之姿,鲜艳夺目。
   雨囚禁了我们的眼睛,原来是为了我们一睹新景!
  
   二
   太阳出来了。也许是那么多天躲在云层里养精蓄锐的缘故,一出来就显得精神气十足,光芒强烈,火辣火辣。那些习惯于“晒霉”的大嫂大娘们,开始忙活起来了。早早把家里的笐凳、竹竿和簾子搬了出来,在门前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个笐。然后,又翻箱倒柜,抱出一堆堆衣服、被褥,在笐上铺展开来晾晒。一笐笐淡的深的、红的绿的衣被,呈现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其情形就像正举行着的一个颇有特色的销售会。也有晒谷物的,几个搁在长凳上的大团箕,里面平铺着大米、小麦、高粱和玉米等不同种类的粮食,犹如组合成的彩色图画,在光照里透亮。放在屋前木架子上的酱缸,也被打开像斗笠似的盖子,接受阳光的暴晒。浸泡着酱饼等到成酱时,往里塞进几根黄瓜,几块西瓜皮,阳光一发酵,过段时间捞出来,就成了夏日里佐粥佐饭的绝好咸口小菜了。
   骄阳似火。人们喜欢阳光,却又开始想着躲避阳光。出门,随手往头上盖一顶麦秸制成的凉帽,用圈围宽大的帽檐遮挡阳光的照射,成了人们的一种自觉。小路上,颤动着一顶顶凉帽;农田里,颠动着一顶顶凉帽……凉帽成了一道流行的风景。古老而高大的树木下,成了众人青睐的地方。那枝繁叶茂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遮蔽了阳光侵袭,形成了一个阴翳凉爽的空间。树阴里,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竹椅上或藤椅上,有的耷落着脑袋,似兴非醒,似睡非睡,一副慵倦的状态;有的嘻嘻哈哈地聊着家长里短,民间俗事,享受着清闲的乐趣。一些穿着开档裤的小孩,或围绕树干追逐嬉戏着,或蹲在地上玩弄着飘落的树叶,脸上洋溢着懵懂的灿烂笑容。一些路过的行人,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或站或蹲,边用凉帽给自己扇风,边参与进了老人们的闲聊,在短暂的停留间享受一份亲切。
   天热,却给我们这些小孩的玩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选择。村中一棵古树下水桥周围的一片区域,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心仪之地。天气温度一升高,我们便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在水桥上“噗嗵噗嗵”跳入小河。凉凉爽爽的河水,柔柔地环抱着身躯,无疑是夏日里最惬意舒心的一种感觉。大家在水中,自由尽情地戏水取乐。有的在展示刚刚学会的“狗爬式”泳姿,边竭力露出头部,喘着粗气,边扑腾出一片片飞溅的水花;有的在捕捉小鱼,眼睛紧盯着水面,不时做着伸出手臂,张开手掌的抓捏动作;有的相互追逐,以掌击水,打起了水仗;有的潜入水底,掏起一沱沱黑泥,顶在头上,抹在脸上,扮出一副鬼脸……这样的戏水场景,往往是在大人们催促小孩回家的呼喊声里,才渐渐消失。
   夏日,没有一个家长可以管住自己的孩子,欢乐是不能被当作错误的。
  
   三
   夏日似乎是知了的天下。一到午后,只要一只知了带头鸣叫,便会引来一片此起彼伏的“知了知了”的轰鸣声,犹如持续奏响着的田园交响曲,无休无止。循声捉知了,几乎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之课。最容易捉的是趴在树干低处的那些。发现一只,屏住呼吸,悄悄地接近,抬起一条胳膊,呈空心状的手掌像闪电般速迅地向前捂去,手指稍一收拢,扇着翅膀,凄叫声连连的小家伙便成了掌中之物。比较难捉的,是趴在大树高处的,一种叫“响板”的知了。得从家里偷拿一捧面粉,用水搅拌成一个面团,再反复搓揉,制成粘性很强的面筋,还得准备一根足够长的竹杆。抬头搜索,发现了知了的位置后,迅速在竹杆细的一头的顶端,放上一点面筋。然后,手握竖起的竹杆,轻轻地把它往上伸,当接近知了时,猛地一戳。知了的羽翼被粘了,在“吱吱”的叫声里挣扎着,很不情愿地成了俘虏。捉知了,纯粹是为了玩。玩腻了,大都放飞,仅留一两只,或用线把它拴在屋后的小树上,或放在蚊帐里,以便随时可以跟它们玩,听它们的叫声。
   也不舍得它突然死掉,心中总是不忍。知了是玩物,也是我们的玩伴。
   一到大暑,房前的碎瓦断砖堆里,便会传出蟋蟀的鸣叫声。我们开始捕捉蟋蟑了。捉来的蟋蟀,分别单独装在开着一条缝隙的一根根短短的小竹管里,在它头部的前方放一粒新鲜的毛豆,以使它能裹腹生存。时常,我们一帮小伙伴,带着小竹管聚在一起,进行斗蟋蟀的比赛。一个锈得掉了底的脸盆,放在廊檐下的方砖地坪上,圈成了一个蟋蟀的角斗场。有人从自带的竹管顿里放出一只蟋蟀,刚一着地,又有人迫不及待地放出一只。那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蟋蟀,一旦发现对手,便怒目圆瞪,扇动翅膀,“㘗㘗㘗”,发出攻击的警告。同时,也咧开了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奋勇地向对方冲去。瞬间,两只蟋蟀打作一团,你咬我一囗,我也咬你一口,你踹我一脚,我还你一脚,互不相让。渐渐地,便有了强弱之分。弱的那只,开始拼命地逃跑;强的,则紧追不舍,非要将对方置于死地,时而还停下脚步,发出“㘗㘗㘗”的庆贺胜利的欢呼声。撅着屁股,头挨着头围着观看的小伙伴们,始终情牵着在场上格斗的蟋蟀,不时为自己的蟋蟀获胜而蹦哒呼喊,为自己的蟋蟀落败而跺脚捶地。斗蟋蟀,是两只蟋蟀之间的争斗,却像一幕真实的动画戏剧,给了我们夏日里的极大乐趣。
  
   四
   时常有雨,打破安宁祥和的场景。大多是在下午,太阳突然消失了,天空上乌云密布,雷声隐隐。风,也开始刮了,呼呼地,吹得树木东摇西晃,地上尘土飞扬。不一会,雨点开始落下,稀稀拉拉的,像是在警告我们。刹那间,雨点急剧加密,形成了倾盆大雨。顿时,天上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地上,雨点敲打着屋顶门窗,敲打着庄稼草木,彷佛整个世界都沉陷在被雨敲打之中,啪啦啪啦的雨声萦绕在每一方空间,在耳边持续作响。可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像春雨那么缠绵。过了没多长时间,雨就渐渐停了。太阳又回来了,依然发着炙热的光芒,还在西天挂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一切又回到了原本,只是空气变得清新了,气温似乎也又了下降,使人感觉凉爽了许多。
   太阳一个白天的烘烤,使得房屋里变得闷热异常,使人难以久呆。夕阳刚刚坠入地平线,晚霞还染红着西天,几乎家家户户开始把椅子、凳子、小桌子往门前场地上摆。一家围着小桌子简单地用晚餐后,便就地自然转入了休闲而惬意的“乘风凉”状态。
   天黑了下来,家庭式的乘凉状态开始渐渐消失。人们走动着,自由地按着年龄、性别和兴趣等,或其他一些模糊的因素相聚起来,形成了一个个聊天的群体。那些大爷们凑在一起,大多手持烟杆,或嘴刁烟卷,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烟丝燃烧的红光,在黑暗里忽闪忽闪,仿佛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浓重的烟味,漫散在一方朦胧的空间,向着四周缓缓飘移。他们通常聊的是久远的往事,当下的节气农事,还有从广播里听来的新闻大事。语速不紧不慢,语调低沉稳定,犹如从嘴里吐出的烟雾,从容悠然。而那些大婶大娘凑在一起,围着场地,欢声笑语,活跃热闹。叽叽咋咋,话语不断,夹杂的驱赶蚊子的蒲扇的噼啪声,真美的夜曲!这样的场合,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是呆不柱的。他们三五成群,在村里村外的小路上,边说着话,边无目的地转悠着。有时看到路边庄稼地里的芦粟、甜瓜等农作物,便会心动起来,不管是谁家的,拔起几根,采摘几个,在一路上咀嚼、啃噬,美滋滋地一饱口福。不过,对这种“顺手牵羊”之举,几乎也无人追究。
   夏夜是大自然特意提供的一份清欢,以补偿炎热带来的困扰,给人以心情的愉悦。浩瀚无边的天幕上,月牙高悬,皎洁如玉,洒着柔和温婉的光芒;星星遍布,如同散落着的无数珍珠,闪闪烁烁,飘渺璀璨。眼前,一只只萤火虫在黑暗里巡游,点点荧光像一个个微小的灯笼,忽明忽暗,忽上忽下,似舞蹈,又似飞行表演,给沉静迷蒙的夜色增添了一份动感美丽。耳边,萦回着自然的悠扬乐曲。那些激情高涨的青蛙,隐卧在附近的稻田里,池塘里,拉开了嗓门,“咕呱咕呱”地唱朴质的歌谣。其声音,时而低沉如鼓,时而清脆似铃,有独唱合唱,此起彼伏,绵绵不绝。隐匿在草丛里,绿篱间,瓜果架上的“纺织娘”,也不甘寂寞地亮着嗓子。“吱呀吱呀”,轻快的节奏,悦耳动听的曲调,如若带着诗意的徐徐清风,飘拂在朦胧的夜色里,增添出几分柔曼。已经吟唱了整个白天的知了,仍不知疲倦地振颤着鼓膜,奉献出一曲又一曲雄壮嘹亮的合唱,合唱的旋律激越热闹。躲藏在瓦砾堆里,庄稼地里的蟋蟀,也在放声鸣叫,“㘗㘗㘗㘗”,宛如吟唱着一首小夜曲,轻柔而悠扬。置身这样一个美妙的环境之中,彷佛进入了一片净土,一个理想的梦境,不能不使人沉醉其中,尽情享受,忘却闷热,忘却烦恼。
  
   五
   夏天是个敞亮的季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带来独特的快乐和享受。只是,每个季节里,都有着不同的烦恼和困扰,夏天也不例外。高温的天气下容易中暑,出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的症状。患者若是小孩,大人们便把其按倒在春凳或门板上,用蘸了食油或水的铜钱,在其背上、颈脖上刮擦。那可是痛苦的“享受”啊。被刮的孩子免不了抗拒挣扎,大哭小喊一番,弄出点动静来。当一条条像西瓜皮纹理状的紫色条纹条,清晰地呈现在皮肤上时,这场土法的治病过程,才告中止。也让人奇怪,经这么一刮,过不多少时间,患者竟又活蹦乱跳,恢复到了原先的状态。这样的场面,深深烙刻在了记忆里,终生难忘。
   一到夏日,蚊子随即流行起来,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那些小虫凭借着个头微小,动作灵活的特点,肆无忌惮地侵害人们的躯体。白天,正坐在遮荫通风的屋檐下,跷脚搁手,轻松自在地乘凉。几只花蚊子悄然无声地飞了过来,偷偷地在腿叮了几口。等到发现,它们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又痛又痒的感觉了。夜幕降临时,在习习微风里漫步,那是何等惬意的感受啊。可时常免不了会成为蚊子“会餐”的对象。它们成群结队在空中盘旋,瞧准时机便会毫不犹豫地出击,达到“利嘴入人肉”的目的。而给人体,则留下一个个红肿瘙痒的包包。到了夜里,要是没又蚊香和蚊帐的防护,蚊子的袭扰使人根本无法入睡。若蚊帐里偶尔漏进了一两只蚊子,它们会在里面又是叮咬,又是吟叫,让人一整夜难以安宁。
   让人厌恶的还有刺毛虫。它们躲在树上,靠吞噬树叶为生。绿色的像胶囊般大小的身驱上,长满了密集的小刺。风吹树摇时,它们时常会纷纷坠落而下。若是掉在人们裸露的皮肤上,顿然会产生一种剧烈的刺痛,且一直持续数天,让人苦不堪言。而最让人讨厌和害怕的,是四处漫游的蛇。走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原本哼着小曲,悠哉悠哉,突然之间窜出一条蝎色的蛇,顿时会让人心里一沉,惊恐不己。收住的脚步,片刻之间,竟犹豫起来,不知道该不该再往前迈进。若是被它咬上一口,摊上无毒的,涂上点药,三五天就能消除肿痛,运气还是好的。要是有毒的,那就麻烦了。即使小命安然,那一连串的排毒、抗毒治疗,则会使受害者在整个夏日里无法安生。因此,在童年的梦里,一旦出现蛇的踪影,便会惊悸而醒,惴惴不安。
   夏天的日子,在酷热裹罩下一路奔跑。到了农历七月初,季节轮换的大转盘已指向了“立秋”的节点,但秋的韵味还没有显示出来,夏季的贯性依然在延续。一直到“白露”,在一片“白露身弗露,赤膊当猪猡”的戏谑声里,夏日才隐身告辞。
   故乡的夏日,陪伴着我成长的步履,在我脑海里留下了许多难以忘却的故事。如今,故乡这个空间区域还在,只是没有了长满细油油庄稼的农田,没有了错落排列的黛瓦粉墙的房屋,没有了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沟河……记忆里的场景,已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抹去。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骄阳似火的时节,树上依然有蝉鸣悠扬,只是没有了泥土味的芬芳。那些个平朴的夏日,早已被岁月悉数收去,珍藏在远去的烟云间,飘渺……
   我始终觉得,故乡的夏天是最好的舞台,天雨多情,阳光炽热,万物活泼,一派生机,一切都是沸腾的状态,闭塞并不影响热闹,单调里藏着生动与繁华,就是出现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都不影响我们的喜欢。我的活泼开朗性格,有着故乡夏天造就的功劳。我的乡愁,长在夏天的故乡里。
  

共 54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故乡,永远留得住欢乐;夏天,就是一种生活。作者这篇散文,以广角镜头推出了故乡之夏,表达出热爱。夏天的雨,连绵不止,孩子们想冲出去,玩心受到限制。雨停,一句招呼语,带来欣赏雨后风景的好心情。火辣的太阳,创造了晒场,也创造了美食。大树下相聚乘凉,享受着凉爽。孩子们的夏天属于那个小河,各显其能。逮知了,抓来“玩伴”。抓蟋蟀,都蟋蟀,沉浸是争斗的欢乐里。夏天的黑夜,人们以各种形式相聚,享受静谧的夜晚。孩子们顺手牵羊,满足着玩心。萤火虫,纺织娘,也为夏夜带来光影和音乐。蚊子多了,也有办法对付,刺毛虫偷袭,也要严防。夏天,总会在立秋的节令做告别,四时各有其好,夏天热情更高。满满的夏天,一切都在作者的笔下发酵,发酵的不仅仅是夏天的炎热,还有热爱故乡夏天的情感。接纳每一个时令,奠定了热爱生活的感情,即使炎热,即使蚊虫叮咬,也成了热爱的理由。文笔细腻,场景丰富,特别透着文学的气息。乡愁不是说说,是用风景环境感情垒起的堡垒,没有这些生活体验,乡愁就淡漠。文章深刻表达了乡愁,突出了故乡给我快乐的美好主题。【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9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9 07:50:10
  作者的故乡一定有一座山,不然无法俯瞰故乡的全貌。作者笔下的故乡,是全景的夏天风光,风景的,民俗的,透着一股热情热烈。夏天里的山村人,孩子和大人们,各得夏趣,在夏天告别之际,写出对夏天的怀念,文笔细腻,表达有趣,情感充沛,请欣赏。刚才作者选择东篱投稿,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江南樵苏        2025-08-09 12:09:51
  谢谢编辑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9 21:16:53
  创作方向正确,祝贺江南樵苏老师佳作致敬!继续期待……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09 21:55:14
  老师的故乡,从字里行间能看出非常美。老师的文章写的很精彩,夏日的乐趣引人入胜,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学习了!欢迎老师加入我们东篱,请看一下发给您的飞笺。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