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清凉一夏(散文)
1
清,就是山清、水清、风清,凉自然指的是凉快、凉爽了。在这个炎炎夏日,时不时就冒一个40°以上的高温时段,找一处清凉之地,看山、玩水、呼吸凉快的空气,那自然是最惬意不过的趣事了。所有生活过往的热浪,在这处凝结为一季夏风,不徐不慢地吹,在绿荫欲滴的天然氧吧里,一身的疲惫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夏之韵。时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时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并非是缥缈的诗意,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家乡之地异域风情——月亮峡。
美其名曰,就是这峡谷逶迤多姿,在“一线天”的仰望中似乎是一道道月牙而变幻莫测,在脖颈仰起的视野里幻化出变化多端的月牙的相随,姑且称之为“月亮峡”。月亮峡,流泉飞瀑,溶洞石窟,峭壁危崖,是一处夏日避暑的天然之地。景物与人文早就注定美景的历史意义,但清凉才是美景的灵魂。
月亮峡位于徽县南部,距离嘉陵镇五公里处,属于嘉陵江大峡谷中段。地貌险峻,河水清澈,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自古以来便是巴蜀通往秦陇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曾三次借道于此,留下了约4公里的古栈道遗迹,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据说,著名的楚汉战争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此叶落下深深的烙印。唐朝时,这里更成为官道和商道的必经之地,唐玄宗、唐禧宗入蜀均走此道,使得月亮峡的历史地位更加显赫。如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月亮峡成为嘉陵镇首选的景点建设,历史人文与自然美景的结合,吸引着游览者的眼眸。但我对于这一些,已经不带神秘之色了。我喜欢的还是其独特的夏日风情,那份天然的清凉带给人们的欢喜与快乐。
我不是喜欢群居的人,也过了喜欢群聚的年龄,实属今年的夏天超出了我对于热的把控,便想着去月亮峡感受夏日的清凉,倒也值得。
2
独自一人驾车自月亮峡的山门,找一处凉阴处停车。迎面扑来的就是十几米高的山门,上面镌刻这“三滩”两个大字。所谓三滩,是关于原始森林的探秘,从山门开始,还得驱车三四十里,一路穿越嘉陵江大溪谷而过,随着山势蜿蜒而上,一览原始森林的魅力。古树参天,动物林罗,那是原始森林独有的风花雪月。我的目光尚浅,触及不到更深的层次,无缘幽深探索,仅仅是在这个夏日里寻求自己内心世界安宁。
下车,无需举目遥看,哗啦啦的天籁之音,就带来几份清新。溪流综综,清澈见底,沿着人工铸就的河床泛着浪花,朵朵洁白如霞,入眼间青山绿水的自然与清新瞬间就醉于心。水声阵阵,水花漫漫,拾级而下,一路欢心,一路欢颜。溪流带着自有的那份清澈,入江融汇。融合处,以现实独有的特征在概括着一个词汇——泾渭分明。溪流与江水融合处有百米的人工河道,凸凹不平的河道上,溪水沿着凹槽急流而下,泛起银色的水雾。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沐浴在洁白的浪涌里,体会独一无二的水气氤氲。若隐若现的人流与水流完美结合,欢声笑语与淙淙水流合二为一,倒也显示了天作之合的完美构图。巧夺天工,但在这里还稍逊风骚,诗人们还没有来。
我是寻着这独有的清凉而来的,自然不会在山门处停留很久。对于山门,我仅仅是一位过客。我不值得山门记住,也远远达不到入山入水的境界。凡眼肉胎,就做一位朴素者,张开双臂,迎一抹清凉入怀,倒也神清气爽。自然是最美的花色,无需色彩斑斓,艳丽无瑕。寻得一份清凉入心,是对于一个夏季最好的回答。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到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兀,冰崖转石万壑雷”,正是对月亮峡的真实写照。峡中的月亮河清澈明净,隐现于砺石之间,激流翻飞,喷珠溅玉,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有着这份自然之气晕染,人的精神就会有着一种放松,剥离红尘喧嚣,寻觅一段清纯,自然就是我此刻的心境。
无独有偶,通往月亮峡的路边,早就停放了许多车辆,我想,他们都是和我一样,在月亮峡寻觅一份独特的清凉。人群三三两两,各具特色。有齐家欢乐乐淘淘的,有几家情谊染夏情的,也少不了一访月亮峡真容的远来之客,更有情浓你浓的小情侣。人群荏苒,华年绽放,在这小小的峡谷里排成一字长蛇,蜿蜒而深入。路是通往风景的通途,风景是路存在和写实的理由,峡谷是风景和路千年不变的写意,月亮是峡谷唯有的珍珠。举目四望,两岸青山,绿树环绕,峻峭陡直,悬崖飞瀑,河谷嶙峋,满目苍然。不论如何,唯有清风沿着峡谷的罅隙流淌,不分昼夜,不疾不徐,曼舞轻盈。
3
我启动车辆,打开车窗,任凭清风涌入,脸颊凉簌簌的,手掌也干了汗渍。摆一个很酷的造型,手握方向,徐徐的如一只蝴蝶在月亮峡的柏油路上徜徉。终于在一侧山溪缠绵处停歇,路边比较宽敞,足以停车而不赌其他人赏景游乐,丝毫不影响其他车辆的自由穿梭。我得在此刻,来一种慢性子,好好和风景相处。透过车窗,右边就是一处浅滩,什么时候竟然多出一弯月牙,却也给月亮峡来一个名符其实。月牙儿躺在浅滩里,水流缓缓滑过月牙的边缘,倒影在月牙里的树木,哗啦啦细碎成一汪绿色细浪,涓涓流淌的风景,着实把月亮峡的景致从天空搬到地上。无需仰头,就可以一睹月亮峡的风采。神秘而真实,浪漫而深情。月亮从山的罅隙间滚落下来,安静地躺在水里。水有了月亮的身姿,月亮有了溪流的水韵。罅隙间有一缕阳光射下,山谷有了色彩,平添几分神秘。微风荡漾,满山的绿树摇曳不断,舞出绿色流淌的浩荡之气,于这个夏季又深入丝丝关于生命的遥望和遐思。流动的绿色在清风中流淌,眼眸里深刻的生命从远古而来,恢弘盛大,久别重逢的那份自然,在丝丝清凉中打开毛孔,任微风进入,任毛孔张扬。
我得伸几个懒腰,方能解除我的惊愕。慢慢地摇上车窗,缓缓下车,像儿时父母喂大的公鸡那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去。
微风漫漫,那是罅隙对于自然的敬仰,和满山绿染的树木一起,书写属于月亮峡独有的风光。
我站在一处溪流处,任飞溅的碎玉扑面,脸颊那份夏日独有的清凉之气,慢慢周身传染,有一种冬日的雪花化在掌心的沁心。溪流是从峡谷的高处落下的,虽然很小,但依然独居“飞流直下”的气势,细碎银玉如雾,荡起片片水韵山色,独舞而秀美。山溪两侧山骨嶙峋,青苔在岩石上成就青黛,似苍老的歌者在扶须吟唱,漫卷诗书喜欲狂。细碎的银玉就是一颗颗镌刻古韵平仄的文字,朗朗上口而韵味悠长。如诗如画,清新俊秀。小溪在山林里,站在路上,只能听到山溪的和鸣,似一曲天籁从峡谷的骨骼里剥离蹦出,飘荡在行人的耳蜗里。小溪被树木包围着,水流就有了树木的生命,树木就融合了溪水的欢声。溪水从山的骨缝里流出来,源源不断,足以证实峡谷的非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但我感觉,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水是山的灵魂,水是山的声音。山有了水,这满山遍野欲流的绿色才找寻到根。
我在溪流的旁边,找到一块干净的岩石,坐在上面,任溪水从眼前流过,任细碎银玉堆叠成风景,而我此刻,需要静下心来,静享这份山溪带来的清凉。在这份清凉之中,我不再疲惫,不再烦躁,慢慢入心的凉意染遍全身。似乎,有一股睡衣漫过,眼睛总是在打架的感觉。
仿佛此刻就是五指山下那只淘气的猴子,经过五百年的碾压,终于从山中重获自由,神魂在飞出身体,融入峡谷,融入溪水,融入满山遍野的绿色的树。树行走在岩石上,那是树根深深地植入期间,以根的方式汲取山的精髓,再以绿的形式为山披一件绿色的戎装,让山以美得不可方物的姿态出现在游人的眼眸。山便有了峡谷的故事,峡谷有了溶洞的丰厚,溶洞有了溪水的情面,溪水有了树木的绿然。一切环环相扣,自然而然。
或许,生命在此刻,也是最伟大的绿色。
4
时间在溪水不断的流淌中逝去,我的心情也在涤静,浑然感觉不到人声鼎沸,唯独这份溪水飞溅的清凉在一次次拍打脸颊。心随之而颤动,并非瑟瑟寒颤。那是源于在夏的高温下寻觅到一处清凉的欢欣。
我从岩石上站起来,伸一伸胳膊,活动活动筋骨,让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不能辜负这个峡谷带来的清凉。
我忽然想起,再深入三四里路,有一个叫做蝴蝶谷的地方。那里是整个峡谷最开阔处,有一条小路,臂弯一样通往最宽的水域。我必须不疾不徐地驱车而去,当蝴蝶谷三个字样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时,那里已经停满了车。稳稳当当地往前行走,终于在一棵大树旁找到一处缝隙,把车挤进去。
这时,我有点迫不及待,急匆匆换好拖鞋,奔着那条小路而去。
小路已经不是小路,早就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栈道。栈道古色古香,纯粹的人工新建,但栈道极具弹性,脚步在上面滑过,留下的脚步声极小。我想,这是建设者为了不惊飞蝴蝶而量身定做的,人情味儿十足。
入眼处,细沙铺满河床,清流漫过细沙,在沙面上形成一道防护。在河与岸的交接处,有着各色蝴蝶翩翩起舞。白的、粉的、黄的、紫的。我明白,这些蝴蝶都是寻着水汽而来的,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它们找到最美的舞台,倾尽一生,独舞出蝴蝶一生绝世的才情。我双脚入水,那份独有的水的清凉显得有点冷。但我依然静静地站在水里,任由清冷遍布全身。
清流浅至,意蕴非凡,孩子们如一只只猴子在扑蝴蝶。咿咿呀呀的乐音,沿着水流,沿着峡谷荡漾开来,久久的回声缭绕。尤其是那些小女孩,各具风姿,穿着自己喜欢的裙子,在浅水里自由自在,双手在蝴蝶的飞舞中忽闪忽闪的,如一颗颗亮丽的星辰。孩子们倒在水中,站起来,又继续开始追逐,风情万般,才是这个水域里最美丽的风景。
我忽然感觉自己的视觉在重叠,眼前不再有孩子,不再有蝴蝶,她们融为一体,在这个称作“蝴蝶谷”的水域里做着盛大的交融……
5
今天的出行是值得的,不仅仅是寻觅到一处清凉一夏的好去处,更多的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找到获得心灵清凉的方法。这一切,源于月亮峡。
月亮峡,不论是景观还是固有的人文,以及月亮峡内还隐藏着多处岩溶地洞和天然溶洞,钟乳奇特,鬼斧神工。其中燕子洞尤为壮观,钟乳林立,石钟悬挂,形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溶洞和地洞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还蕴藏着众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为月亮峡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还有月亮峡大殿山下的五徵窑,相传为朱元璋为其六公主御建,至今壁画和遗迹尚存,见证了月亮峡的辉煌历史。
或许,我的足迹无法对这一切进行考证,但我必将明白,人类自古以来,来于自然,生于自然,成长于自然,这就足够了。自然的确奇妙啊,以漫山的青绿解读着生命的密码。从一座山到一座山,从一棵树到一棵树,在缝隙里,流淌着古色古香的风。见证岩石的树,在抚摸着岩石,在呵护着岩石,岩石就有了生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才是真正解读生命密码的痕迹——心静自然凉。相处相融,才觉得平静,才感到清爽清凉。
或许,人生不需要抵达什么,唯一能够保持住一份自然,融于自然,获得一份独有的儒雅情怀,如漫山而来的绿那样,自由自在。不做作,不衬托,不争不闹,俨然山梁悬挂的瀑布那样,明知眼前是万丈悬崖,依然纵身一跃,成就蝴蝶舞蹈的舞台。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心态,入一池清流,入一眼云烟,入一世安静。
原创于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