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换房(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换房(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情那趣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3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发表时间:2025-08-10 09:22:21
摘要:人之一生,为房奔波,其实都是心情不定之故。作者一生数次换房的经历、感悟!

初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我年少之时。身处老家那简陋不堪、四处透风的老屋之中,杜甫吟唱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仿佛就是为我这样的家发出的呐喊。岁月流转,数十年间,我历经多次迁居换房,早已住进杜甫笔下的“广厦”。然而,尽管身处宽敞之屋,内心却难以安定,总是羡慕着他人的“广厦”,向往着更加美好的居所。
   首次拥有自己的住处,是在工作生涯的起点——仙居中学。报到之后,学校为我安排了一间位于教学楼内的阁楼作为居所。虽然空间狭小,但它却是我个人的小天地,心中充满了喜悦。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几天,因为每到夜晚,便有老鼠吱吱作响,甚至从床头窜过,令人毛骨悚然。幸运的是,几个星期后,我搬至校园北侧、光明山脚的一排平房。房间面积虽仅有十几平方米,但我将其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靠窗摆放着书桌,后面则铺设了木板床。入住的第一天,我便迫不及待地与好友朱永军分享这一喜讯。当时,他正欲报考镇干部,我特地为他搜集了一些复习资料,并邀请他前来复习迎考。
   不久后,小弟舜双从象坎学校转入仙居二小就读,与我同住一室。为了方便生活,我们购置了锅碗瓢盆等炊具,并利用屋前的走廊,偶尔自己开火做饭。弟弟虽然年仅四年级,但懂事勤劳,洗菜洗碗等家务活多由他承担。与我们相邻而居的年轻教师们,常因弟弟的乖巧懂事夸赞他。
   第二处居所位于教育局办公室楼上。这是一栋二层中式老建筑,一半归教育局办公,另一半则属其他单位。楼上有几间空房被用作单身宿舍。我入职教育局后,分得其中一间。此房虽面积不足十平方米,但布局方正,足以容纳一张床与书桌。让我欣喜的是,与好友沈华锋成为了邻居。他是我来仙居报到后的第一位接待者,算得上是在仙居认识的第一人。当时,他在局里负责后勤工作。有他相伴,这小屋便充满了欢声笑语。每日下班后,我们一起去我房间的对面看电视——在那个年代,电视实属稀罕之物。这台电视机乃是局里为退休的胡老局长所配。胡老局长性格直爽,敢于直言不讳。每当我们前去观看电视时,他总是先痛斥一番当下的不正之风,而后才与我们一同享受电视节目的乐趣。
   那时,我正怀揣着文学的梦想,与仙居诗人柳江兄携手筹办南峰文学社。这间小屋便成为了我们众多文学朋友聚会之地。大家青春洋溢,谈文论诗,激情满怀。其中有一位笔名叫应夏的,尤为引人注目。她扎着羊角辫,身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圆脸胖嘟嘟的,却写得一手好诗且热情开朗。每次相见,我称她为陶师傅,她俏皮地称我为“小胡老师”,这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她叫陶灵芳,是仙居汽车修配厂的一名车床工,住在我一步之遥的县委宿舍。在这间小屋里,我们萌生了爱意。青春的激情、文友的热情以及女友的柔情交织在一起,让这个简陋狭小的空间充满了充实与快乐。在一个雨天里,我望着窗外的高楼,心中默念着刘禹锡的《陋室铭》,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蜗舍记趣》。虽然内心对别人的洋房高楼充满羡慕之情,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蜗舍生活的快乐与满足。
   尴尬的是,不久后我的初恋女友也来到了局里工作,并被安排住在了我的斜对面。那时,少不更事,我们虽时常碰面却鲜少交流,这让我感到十分愧疚。
   二年多后我调至县政协工作。当时住房紧张,领导安排我与县委田允尚老书记成为邻居。我们居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据说这里曾是解放初县公安局的办公地。院子共有两排房屋:前排平房用作厨房;后排则是中式洋楼,中间为堂屋,左右两侧各有两间两层楼房。两排房屋之间是一个宽敞的天井。当拿到钥匙走进这个新家时,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绿树环绕,小院清幽。更让我惊喜的是二楼楼梯口,还摆放着一部电话,这是县里特地为田老书记安装的。但田老书记却十分谦逊地将它摆在公共区域,供院子里的人共同使用。这样的环境和邻居让我倍感兴奋,仿佛此生足矣。
   我精心规划并布置了这个新居:将二楼的房间巧妙地一分为二,前部作为客厅,后部布置为卧室。在平房的厨房里,搭建了灶台,并特意安放了一张小床,供小弟舜双使用。随后,我添置了一些简约、实用的家具,为这个家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一九八九年一月三日,在这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居所中,我完成了婚姻这一人生中的重要仪式,实现了成家立业的梦想。在这里,不仅孕育了我的爱女希希,见证了她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嬉戏的成长历程,还见证了小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考入浙江师范大学。
   调到台州日报社工作时,我先是租住临海洪池路报社边上的一间私人旅社。过了两三个月,搬进了洪池路6号二楼的一间前后间的宿舍。过了一年许,爱人从仙居县府办调入了临海市建设银行,女儿希希也跟着到临海入学。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报社慷慨地将相邻的一间房,也分配给了我。我将两间房通为一体,设计出独立的卫生间与厨房,并安装上了电话。我的人生,首次体验到了水泥混凝土结构住宅的舒适与便捷。
   紧接着,台州撤地建市,机关部门从临海搬迁至椒江。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海人,我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怀有深深的眷恋。因此,我邀请了我的表弟及其他二位朋友,一同在当时的荒郊之地——临海城东,选购了四间地基建房。作为领头人,我依据自己心中的理想蓝图,在接近两百平方米的平面空间里,精心布局了厨房、餐厅、三个卫生间、两个客厅、一间书房以及四个卧室,打造了一个功能完善、温馨舒适的住宅。
   入住之后,朋友们赞不绝口,称此为豪宅,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满足。我心里暗想,即便未来单位迁往椒江,我也要将家扎根于临海。这房子,将是我余生温馨的港湾。
   建新房之后,迎来了房改。在椒江的枫南小区,我分到了一套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六楼住宅。当时,我在浙江日报记者站工作,虽为站长,但资历尚浅。浙报购置的三套房产,其中两套优先分配给了站内的资深同事,而剩下的这套六楼住宅,自然归属于我。我并未将爬楼梯视为负担,反而视其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让我欣喜的是,六楼有阁楼空间。我将这套小房,改造成小跃层结构,阁楼内则布置了茶室、书房、卫生间以及客房。只是当时女儿仍在临海上学,妻子陪伴在侧,平时我独自居住,常感到空寂。
   随着时代的演进,房屋悄然转变为一种商品,小区建设日益高档,别墅、豪宅迅速崛起。周围的人们纷纷投身于炒房热潮,由此带来丰厚的回报。我少资本,也无兴趣,眼巴巴看着身边人赚得金盆满钵。虽不嫉妒羡慕,但曾一度拥有的住房优越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逝。
   这个时期,我很向往那种拥有宽敞院子的别墅。每当我向爱人提及这一愿望时,她总是温柔地拒绝。我深知,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在担忧贷款与债务的重压。毕竟,我们是普通人家,生计仅凭夫妻二人薪水,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
   女儿考入大学后,爱人调入台州建设银行工作。她来到椒江后,我的生活变得正规、有序、多彩。她在枫南的房子里养了许多花草,还添置了茶桌、茶壶等茶具。我们每天同路步行上下班,早晚自家做饭。晚饭之后,品茗夜读红袖添香。曾经冷清的六楼房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情趣。这让我感慨:房子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屋里要有爱与温暖。
   新世纪之后,城市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昔日我们在临海城东荒郊自建的房子,因对面建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周遭迅速变得喧嚣、浮躁、杂乱。尽管仅在每个周末才回来小住,但每次归来,心中总不免泛起一阵烦躁。爱人也有同感,便商议寻找一处新的居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临海云水山庄有一套空置的房源,虽位于三楼,但屋后却拥有一片宽阔的露台。我与爱人初见,便心生欢喜,遂决定贷款购置。随后,我们迅速装修,在露台上建起了羽毛球场、百平方米的花园。入住新居几天后,爱人兴奋地拍摄了一组花园照片,并配以小诗,以《我家花园》为题,分享在了微信朋友圈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这处新居的喜爱。
   不久,她因公出差杭州。归来时,递给我一个档案袋,神秘兮兮地说:“这是我们送给女儿的礼物!”我怀着好奇打开信封,里面竟是杭州枫华府第一小公寓的购房合同。此前,我们希望女儿毕业后能在杭州工作,曾一同前往看房,但碍于高昂的房价,最终只能作罢。没想到,此次出差,她竟认购了这处小公寓。我虽感惊喜,但也不免担忧房款问题。她却轻松地笑着说:“不用你担心,面包总会有的。”后来我才得知,为了购买这套小公寓,她办理了抵押贷款。自那以后,杭州的房价持续飙升,我们的小公寓也随之身价倍增。欣慰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辛苦上班一辈子,不如炒房一二次”的无奈与讽刺。
   人生一世,住房自然是大事。数十载光阴,我们夫妻省吃俭用,历经数次迁居,可谓将心血倾注于房屋的置换之中。然而,细细回味,这些住所并未真正带给我们多少实质的享受。例如,我自视为读书人,每迁居必优先考虑书房的设置,但在这些书房中,我并没有静心阅读多少书籍,也未撰写多少文章。再者,对于客房的安排,实则鲜有客人入住。而追求大空间的居住体验,却发现多数房间常年被空置着。
   谈及我的爱人,我更是心痛。一直以来,她为了家庭的住房操劳不已,然而,在她年届五十之际,却因病离世,未能好好享受新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她重病之时,离开椒江前往上海求医,我未能亲眼目睹她如何告别枫南的家园,但她在临海云水山庄的离别一幕,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那日,她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医院,锁门之际,泪水如泉涌;在楼下等车时,她依然泪光闪烁,频频回望,满是不舍与无奈。我们都曾以为她会康复归来,却不料这一别,竟是永诀。
   妻子离世后,虽然枫南与云水山庄的住房依然如故,陈设如故,但没有了她的陪伴,我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心中空荡荡的。这份空虚与孤独,让我萌生了逃离与归隐的念头。五年多前,同学小东与表弟金荣知晓了我的心思,提议在大山深处白鲎洞村租下两间民房。那里地处大雷山腹地,与天台县接壤,森林葱郁,溪流潺潺,远离尘世喧嚣,正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绝佳之地。然而,房屋装修后,却只是偶尔与友小聚,自己一人,很少有去,大部分时间都被闲置着。
   想来,这或许是内心仍未安定之故。年轻时心浮气躁,到了老年,却依然不知心之所向。心不定,身又如何能安?望着身边熙熙攘攘的人们,我不禁想,像我这样内心迷茫、无所适从的人,也许不在少数。
   (原创首发)

共 41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换房》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一次次换房的点点滴滴,从单位小不点房,随着工作变动,调整为稍大一点的,又带厨房,这实在不易,有领导照顾、有自己的努力,共同打造了一个完美的、舒适的家。一次换房,一次收获。“我精心规划并布置了这个新居:将二楼的房间巧妙地一分为二,前部作为客厅,后部布置为卧室。在平房的厨房里,搭建了灶台,并特意安放了一张小床,供小弟舜双使用。随后,我添置了一些简约、实用的家具,为这个家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一九八九年一月三日,在这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居所中,我完成了婚姻这一人生中的重要仪式,实现了成家立业的梦想。在这里,不仅孕育了我的爱女希希,见证了她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嬉戏的成长历程,还见证了小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写的真好,字字句句打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文章有血有肉,写意深刻,文字功底也确实不错。“谈及我的爱人,我更是心痛。一直以来,她为了家庭的住房操劳不已,然而,在她年届五十之际,却因病离世,未能好好享受新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她重病之时,离开椒江前往上海求医,我未能亲眼目睹她如何告别枫南的家园,但她在临海云水山庄的离别一幕,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那日,她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医院,锁门之际,泪水如泉涌;在楼下等车时,她依然泪光闪烁,频频回望,满是不舍与无奈。我们都曾以为她会康复归来,却不料这一别,竟是永诀。”妻子离世,令人心痛,但事己过去,顺便节哀,自已多保重,多注意身体,也是对她的一种安慰。好人写好文,好事多安康。美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8-10 09:26:40
  一次次换房,随工作调动,由小到大,也换的舒适些,但也不容易,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8-10 09:31:02
  文章结构好,层次分明,语言功夫非同一般,实话实说,有创意,令人回味无穷。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11 12:45:00
  作者换房的经历,体现出了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由清贫到富裕的变化。面对喧嚣浮躁的外界,内心的充盈和心灵的沉静才是最重要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