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时光】丽江(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时光】丽江(散文)


作者:吴需荣 举人,4013.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发表时间:2025-08-10 09:47:29

都说丽江是艳遇之都。记得以前听说有同学到丽江古城旅游时,还曾经开玩笑的问他:“有没有在丽江碰到一段美丽的艳遇?”他回得也很直接:“艳遇个鬼!”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在丽江古城的晚上,在丽江古城的酒吧中,我又想起了那段对话。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日常生活之外的一段真正纯真美好的爱情,哪怕只是昙花一现,哪怕只是黄粱一梦,哪怕只是巫山一夜。那和伦理无关,和色情无关,就是一次美好的遇见,一次感情的宣泄。《廊桥遗梦》是一场婚外恋,是一场不伦之恋,但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因为这场爱情的真诚。所以,在风花雪月的大理,在朦胧缥缈的夜色中,在音乐酒精的刺激下,我们渴望着一场浪漫的邂逅,也算人之常情。也许,很多人正是怀有这样的期待,走进了古城的酒吧。但是,现实永远不是想象。设想,在酒吧中,一位美丽的少女主动和你交谈,聊起暧昧的话题,你敢去搭理吗?你会认为这是一场美丽的爱情,还是认为她是酒托、是杀猪盘的骗子或者从事某种不便明言的从业者?经历过社会风波的人,谁都不会相信那是爱情吧。现在的社会,确实有很多仙人跳之类的骗局被曝光,更有公安部门在不停的进行反诈宣传,这些都是对的,但在提高百姓防诈意识的同时,也摧毁了百姓对普通陌生人的信任,甚至连老人跌到都不敢扶。就像我们在云南时,导游提醒,这里和金三角接壤,金三角盛产什么大家都知道,所以哪怕在团里,都不要去碰别人的行李,也不要让别人碰自己的行李,万一行李中多了些什么,说不清。我们在感谢导游提醒的同时,也不寒而栗:连同一个旅行团的人都不能信任,更别说陌生人了。我们不停的被告诫要保护自己,要防范陌生人,是迫不得已的必要,但也是社会沦丧的一种表现。我总认为,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打击犯罪,让谁都不敢作恶,而不是宣传社会是满满的恶意,让普通人对社会和别人满是戒心。就像我们被伤害了,社会舆论不应该是批评我们傻,而是应该谴责伤害者。善良永远不是原罪。现实中的爱情,往往只能发生在同学、同事或朋友介绍的人等等知根知底的情况之下,其实也是一种遗憾。
   爱情,发展到最后是身体的交流。爱到浓处偷吃禁果,在如今的社会不算什么。然而,我们社会对女性的保护过了头,强奸、猥亵的判定严重不妥。只要女性不同意的性交就是强奸,这是法条,然而如何理解不同意,很多案例就让人无语了。半推半就算不算同意?事后反悔算不算同意?性交易理解偏差算不算同意?甚至,婚内性行为都可能是强奸!更夸张的是猥亵,只要接触到女性身体都有风险,网传就有女子状告洗发师猥亵,只是因为接触了她的脖子。还有,女子晕倒,有人好意去救她,实施人工按压等措施,也能被告为猥亵。网上沸沸扬扬的武大图书馆猥亵案,则更为奇葩。男学生自己隔着衣服在下体抓痒,居然有女生告他猥亵。我真奇怪,那个女生到图书馆不去学习,观察男生下体干嘛?还拍了视频,不应该是男生告女生侵犯隐私,或者猥亵自己吗?武大的领导人脑袋真水,居然就给了男生处分,导致了男生家破人亡。社会对女性如此保护,以后谁还敢接触女性?网上有个笑话,说要和女性发生性关系,一定要女性事先写个同意书,又有法律专家说,那个同意书根本没法律效力,保护不了男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男性爱情的风险如此之高,还有谁会相信爱情,敢于尝试爱情,特别是一次邂逅的艳遇?
   丽江的艳遇本就是个传说,因为丽江人多属于纳西族,而纳西族把婚姻看得十分神圣,基本不会有出轨什么的,所以压根不要想着艳遇。但是,古城的夜晚真是人流如织,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美不胜收。丽江古城,最多的是民宿和酒吧,还有各地古城大同小异的饰物特产店。我们在丽江,看到了邹韬奋三联书店,书店的对面就是酒吧,隔着一条小河。在书店中坐坐,耳边传来的音乐的声响,反而让书店更显安静。在这里随意捧起一本书,在喧闹的古城中居然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神韵。不知道住在丽江的民宿中,是不是也能有类似的感觉,但至少我觉得,居住在城中交通其实是不便的,要步行很远到古城外才能乘车出行。关于丽江的民宿,最有名的一件事是多年前的一位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写了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潇洒的到了丽江开了间民宿。听说她后来是创业失败了,在丽江亏了,还是回到原来城市做了苦逼的打工人。我相信这个结果,甚至可以说我能预料到这个结果。生活从来都是负重前行,只能有偶尔的放纵,哪来那么多的诗和远方,更没有随意辞职的洒脱和浪漫。旷达如陶渊明,也要种豆南山下,也要从事体力劳动。他的生活,只有诗没有远方,其实这是我们都可以学习的。只要心态足够好,我们都可以过诗意的生活,哪怕物质条件不允许我们去到远方。
   云南最著名的小吃是过桥米线,我们在一家著名的米线店点了一份。店里的过桥米线,是端给你一个木制的桥状托盘,上面一个个小格,放了不同的菜蔬,然后是汤和米线,最终是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倒入汤中食用。我还奇怪,为什么不在后厨倒好,直接上一碗不就可以了,干嘛要送上这么一个大的托盘,隔占地方。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仪式感。传说以前云南有一对夫妻,妻子为了让丈夫安心读书,让他单独在家的河对面一个小屋里居住,每日三餐都是送给他。到了后来,家里逐渐吃空了,妻子就烧了一份米线,将家里能找到的小菜都加了进去,送给丈夫。因为丈夫在河对面,送过去要经过小桥,所以这份米线就被称作过桥米线。丈夫看到米线,猜到了家里境况,于是发愤攻读,终于考取了状元,所以过桥米线又被称为状元米线。一份简简单单的米线,体现的不是美味,而是妻子对丈夫的爱意,是全家在困难家境中的打拼,是生活越来越好的期盼。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日本作家写的《一碗阳春面》,也是说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一碗面,暗示了家庭的温情和努力,不正是过桥米线的寓意吗?可想而知,这家店这样上米线,完全继承了米线的文化内核。
   云南最著名的道路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一样,其实是很长的,也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茶马古道向北可以到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向南可以到东南亚,向东可以到广西,进而传到内陆武汉北京等地。茶马古道,自然是因为交易茶和马而命名,也和丝绸之路一样。本来我以为是古滇人用茶来换马,实际上并不是,云南物产非常丰富,有自己特产的滇马,个头较小,爆发力不行,但善于长途跋涉,耐力很强,还比较温顺;有著名的普洱和滇红茶,还被国家选定为赠送外宾的礼物;有雪花银,就是纯度可以达到99.99%的银子,那是可以食用的。此外,云南还有金矿、锡矿等各种自然矿藏,有名贵的中药材,有各种各样的花卉等等,缺的只是卖出去。所以,茶马古道,是云南人历尽千辛万苦修造出的能够对外交流卖出所有货物的通道,绝不是只卖茶和马,就像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也不仅仅是丝绸,还有中国的瓷器等等。云南地处深山,茶马古道也在深山中蜿蜒前行,安全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确实,当时山里盗贼横行,称为响马。所以,云南人走茶马古道去交易,是一项危险的任务,每次去都是很多人一起去,而且是做好回不来的准备的。茶马古道很长,又在密林,靠步行不现实,所以滇马就有个奇异的本领,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进。导游介绍,古滇人出走茶马古道,正常总要大几十人抱团出行,运载货物和辎重的马币也要几十匹,那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商队。站在茶马古道上,我似乎看到了勇敢的滇民,骑着滇马,警惕而又不安的看着四周的密林;又似乎看到了古代镖局的镖旗,和趟子手的开路呐喊声。古滇人物流之难,身在宝山却望宝兴叹之无赖,通过一条茶马古道,鲜明反映了出来。
   古人骑马通过茶马古道,所以我们今人旅游时也是骑马。古道并不宽,也就一辆汽车再宽些,三匹马可以并排走的宽度。这很容易理解,在山里面,能开凿出这样的道路已经很艰难了,再宽一点,难度是成倍的增长。山路蜿蜒崎岖,马居然也就这样随着山势上坡下坡。记得在北固山游览时,看到山路,想到刘备和孙权赛马的故事,我总认为是编的,马还能走山路?现在我时彻底服了,这儿的马走山路很稳,确实如履平地。路不宽,我骑的那匹还喜欢往路边走,让我觉得似乎要跌到路边沟里,于是赶紧叫带路的马倌。谁知那人头都不回,只说了句“放心,马不会那么笨”,似乎最笨的人成了我。只能尴尬的笑笑,想到了自己坐在一个开车飞快的副驾驶位的感觉。沿着茶马古道,走到一个小池边,那是当地人的圣池,天光云影倒映在池中,青山绿树也倒映在池中,十分漂亮。马倌自豪的说,他们会直接饮用池中的水,比我们喝的纯净水还卫生干净。我试着尝了一口,觉得还是算了,虽然我相信确实无污染,但想到有树叶游鱼鸟屎,觉得纯天然似乎也未必好。水池边有一尊石像,英气逼人,问了马倌,他也不认识,只知道是当地百姓供奉的神祇,看来马倌也不是本地人。对着石像,有一个老奶奶在烧香,居然是用石块垒成的香炉,颇有蒙古族敖包变成祭台的神韵。看到老奶奶虔诚而又庄重的眼神,熟练的操作,我突然对她充满了敬意,似乎看到了某个部落的萨满或者巫师,在为整个部落人民祈求神祇的降福。再看看神像前这个小池,似乎也神圣了起来,风光更显秀美。想想一些著名的古道,如茶马古道、徽杭古道等,我们现代人看来是风光秀美的绝佳旅游胜地,但当年的人却是赖以生存的生命道路。他们无暇顾及风光的旖旎,想到的是一路平安,能够早点将货物换成银钱或者生活必需品,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所以,我们游玩茶马古道,实际上只是走一段以前的故道,感受下古人的辛苦。旅游不就是如此吗?我们带孩子到大棚里摘葡萄什么的,是体验是乐趣,而对农民而言则是辛劳;我们到黄山是欣赏天下第一名山的秀美绝伦,可挑夫们却只是目不斜视的希望早点完成工作任务。
   丽江还有一座著名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的名字起得太好了,似乎就是有龙居住的雪山,所以当然要去。我们有幸,买到了索道票,沿索道登上了最高处,冰川世界。不过,登上冰川世界后,还是有一条路通向主峰的,我们害怕高原反应,也因为时间限制,没有走。在雪山上远眺四周,阳光灿烂,云朵都镶了一条金边。这种艳丽的景象,却和身边的寒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顶过冷,空气又稀薄,不宜久呆,所以我们很快就下山了。导游说,玉龙雪山本来是常年积雪,所以才叫雪山,但开发旅游之后,游客众多,多少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所以如今只有半年才会见到雪。玉龙的名字来源于主峰下的一条冰川,如今还是一年四季都在,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因为气候变暖而融化。这里本来是离赤道最近的一座雪山,也就是纬度最低的雪山,可惜已经有点名不副实了。雪山植被和动物多种多样,我们从索道往下看时,确实可以看到从低到高分为几层,植被都不一样,下面的郁郁葱葱,上面就逐渐成为笔直的树木,直到山顶,什么植被都看不见了。从雪山脚下乘车到蓝月谷,湖水碧绿,一下就让我想到了九寨沟。那是水的圣地,大大小小的翡翠散落山间,没想到在这里也遗留了两颗。一边是巍峨清冷的雪山,一边是碧绿明丽的湖泊,山水都一样的安静,只有阳光在山间、在湖面流动闪烁,光影变幻,为山水增添了灵动。那么一大块碧玉,安静的放置在那,其光彩让我们无法移目,只有震惊和赞叹。喧嚣的游客在碧玉边行走时,似乎也感觉到了震撼,嬉闹声也少了很多,只有相机快门的按键声。让人心醉神迷的美,总在不经意间展现,就像我们本来是冲着玉龙雪山来的,谁知却欣赏到了蓝月谷的湖水。(原创首发)

共 45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的这篇丽江游记散文,藏着比风景更耐人寻味的味道。吴老师凝练简洁的笔下,不需要追逐所谓“艳遇之都”的虚名,而是反其道一番描绘,借着古城夜色,剖开了现实里的“妖媚”, 那些酒吧里的暧昧试探与戒备心,那些“防人之心”背后的社会信任隐忧,都让不切实际的“浪漫邂逅”成了易碎的念想。但文字并未停留在怅惘忧伤里。古城书店的静与酒吧的闹,民宿故事里藏着的“诗与远方”的真相,让丽江有了烟火气的纹理。过桥米线的仪式感里,是寻常日子的温情。茶马古道的马蹄声中,踏过的是先民的艰辛与智慧,今人的游览与古人的求生,在同一条路上辉映出时空的厚度。直到玉龙雪山的冰与蓝月谷的碧撞入眼帘,才懂这片土地最动人的,从来不是传说中的迷离邂逅,而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实感,有对人情的怅,有对生活的悟,有对历史的敬,更有对美的纯粹理解与惊叹。好文力荐阅读欣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8-10 09:49:39
  让人心醉神迷的美,总在不经意间展现,就像我们本来是冲着玉龙雪山来的,谁知却欣赏到了蓝月谷的湖水。让人神往的句子,怦然心动。丽江!丽江!丽江!蓝月谷的湖水!心头荡漾!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