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能吃苦的邱大哥(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云水】能吃苦的邱大哥(散文)


作者:乡笛 举人,315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发表时间:2025-08-10 10:07:41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夏日炎炎,在老家寨门口公路上,我遇见了八十多岁的邱大哥和他老伴杨芝贤,各自背着一桶在小河旁溶洞里打的山泉水,带着质朴的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邱大哥满脸胡茬,满头白发,清瘦如骨的身影就像一棵扎根于记忆深处的大树,始终难以忘记。
   邱大哥名叫邱山宝,今年八十五岁,说起他这个名字的来历,还蛮有戏剧性。他家居住在寨子南面五六公里远的地方,因为那里一直住着他一家人,且背靠一个圆圆的小山坡,寨里人们就把那地方称为“邱家坡”。当时,他们一家住在两间土墙茅房里,全靠种地维持生计,亳无其它经济来源,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极贫户。母亲怀着他时,不辍劳作,每天还坚持到坡地里劳动。有一天,他母亲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痛,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在山坡上生下了他。几天后,父亲想到他出生在邱家坡上,又是男孩子,就给他取名叫“邱山宝”。
   认识邱山宝时,我不到四岁。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早上,父亲忽然着急慌忙回到家中,说邱家房子失火了,东西全被烧光,队里安排他一家人搬到寨门口的一间废旧烤烟房居住。随后父亲和母亲提了一竹篮包谷籽,几个土碗和两根小木椅去送给邱家。我跟着父母到那里一看,邱山宝父母、还有他和妹妹的脸被烟熏得乌漆抹黑的,像刚从烟囱里钻出来一般。他母亲抱着烧焦的半床旧棉被坐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父亲手里攥着从灰烬里扒出的、唯一没被烧烂的铁锅,直怨苍天不长眼。那可怜巴巴的样儿,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仅有十来岁的邱山宝,在校读书刻苦用功,懂事听话,成绩优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父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暗下决心,生活再苦再累,也要送他好好上学,期盼他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哪知屋漏偏遇连夜雨,房子一下子被烧,这对穷苦的邱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里连吃饭都困难,哪还有钱供他上学。就这样,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他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
   回家后,邱山宝就成天和父母一道下地干活,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别看他年纪小,干起活来简直是拼命三郎。一天,太阳当空,邱山宝光着脚在包谷地里锄草,不小心把左脚大拇指弄伤了,流血不止。母亲赶忙从他衣服上扯下一块布给他包扎好,并叫他回家休息。可他笑着对母亲说,前几天,父亲患了重感冒,一声接着一声咳嗽,还冒雨犁田呢,我这点伤算什么。说完,又开始劳作起来。看到儿子能这般吃苦,母亲打心眼里高兴。
   虽然家里困难,上不起学,但邱山宝心里始终渴望多学一点文化知识。那期间,和邱山宝曾经一起上学读书的好伙伴王冬冬常和他一起玩,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借王冬冬的课本来刻苦自学,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他打算盘,又快又准。一天,队里将收获的包谷分给农户,保管员算了半天都没算清楚,站在一旁的邱山宝接过账本一看,拿起算盘,三下五除二,结果很快就算了出来。打那起,队里算账什么的,都会请他帮忙,久而久之,人们都称他是村里的“土秀才”。
  
   二
   那些年,邱山宝一家住在四壁透风的烤房里,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灶台上结着一层厚厚的黑垢,锅里时常飘着几片青菜叶,稀粥清汤能照见人影。墙根边除了几根小木橙外,仅摆放着父亲编织给自己和他的一大一小的两双破草鞋。一天下午,天空下着雨,母亲坐在小板凳上补衣服,针脚密得像蛛网,嘴里轻声念叨:“二妹这学期学费又不能按时交了,等地里花生成熟后……”话没说完,就被屋外邱二妹的喊声打断:“妈妈,今天学校老师又催我交学费了。实在没钱,我就不上学了。”
   母亲一听,慌忙站了起来,从破衣柜里摸出个铁皮盒,倒出叮当作响的几枚硬币,细数下来,却凑不齐一张整票。她焦急地对女儿说,“你给老师说,再过一段时间,地里红薯、花生成熟了,一定给你交上。”父亲看了一眼邱小妹,板着脸对她说:“你一个女娃家,不读也行,你看你大哥,还是儿子,都没上学了。”这时,懂事的邱山宝赶忙跑进屋里,从自己睡的枕头下,把父母亲平时积攒给他买鞋的钱拿了出来,叫母亲先给妹妹教学费。
   转眼间,两兄妹长大成人,到了成家的年龄。按照农村习俗,婚事一般要从大到小,眼看已二十七八的邱山宝还单着,父母心急如焚,成天四处托人给儿子说亲事,但大多因为家里穷而告吹。有一次,邻村好不容易有个姑娘来家里相亲,山宝父亲赶忙让儿子穿上那件过年才舍得拿出来的蓝布褂,自己蹲在房墙角,侧耳听着屋里动静,手里的旱烟袋抽得火星直跳。姑娘没坐一袋烟功夫,就一声不吭走了,不用说,又是散场敲锣——没戏了。他父亲看着姑娘远去的背影,烟杆“咚”地磕在石头上,烟斗都碎了半截。就这样,气呼呼蹲了大半晌。后来,妹妹年龄大了,不能再等了,只好赶在他之前办了婚事。
   说实话,一个个姑娘见过邱山宝后,都认为他身体结实,为人直爽,可到家一看,一家人住在集体的烘烤房里,说啥也不愿嫁给他。几次提婚无果后,邱山宝对父母说,先修房子,再讨媳妇。父母认为儿子的话言之有理,就同意了他的想法。随后,一家人省吃俭用,请人帮忙,辛苦了近半年时间,终于修成了几间土墙房。房子修好的第二年秋天,经人介绍,邱山宝和邻村一个名叫杨芝贤的姑娘认识后,情投意合,喜结良缘。
   几年后,妻子杨芝贤生下了二男一女,一家人生活逐步好转。可好景不长,一天早上,邱山宝父亲下地干活,突然昏倒在地,他立马找来医师,医师摇头说,就是神仙也救不了,赶快准备后事吧。父亲走后,不到两月母亲又患重病,最终医治无效,撒手人寰。那期间,为给母亲治病,他欠了一屁股债。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春耕时节,家里喂的一头牛又突然死了。家里没牛耕地,邱山宝就一锄一锄地挖,最终把土挖出来种上了庄稼。
   邱山宝虽穷,但心里牢记“人要穷得新鲜,饿得硬气” ,从不干损人利己的事。有一天晚上,寨里一个名叫王二的人来找他,说他家背后有一大片集休林木,家里这么困难,悄悄砍点树木去卖,这样既省事又赚钱。还说什么见财不贪,必定是憨。邱山宝一听,火冒三丈,一下子站起来,黑着脸对王二说:“这是全村人的财产,谁也别想动歪心思,别说是偷树去卖,就是我自家没柴火烧,也从不动林子里一根枯枝。再苦再穷,也绝不干这偷鸡摸狗的事。” 王二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三
   后来,我参加工作后,离开了家乡,就多年没见到邱大哥了。去年初秋的一天,居住在老家的小伙伴吴旺旺过生日,我和妻子前去祝寿。席间,我忽然想到旺旺家离邱大哥家不远,就问起邱大哥的情况。吴旺旺告诉我,他家好着呢,别看邱大哥和老婆都八十好几了,身体很硬朗,那一股子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你看,他两个儿子都进城安家了,而家里的土地从未荒废,庄稼仍种得好好的。
   让人最难忘的是大前年的盛夏,突遇一场罕见的大暴雨,暴雨过后,他赶到自家种的包谷地里一看,很快成熟的包谷苗被冲得东倒西歪。他赶忙扛来锄头,弯腰把一棵棵歪倒的包谷苗扶直,再用脚把土踩实,脚后跟陷进泥里,又慢慢拔出来,叶片割得胳膊上红一道白一道,他全然不顾。连续劳作了整整三天,才将地里的苗扶直稳固。之后又像呵护自己的小孩一样,倾其全力关注禾苗的成长。一路辛苦,一路收获。当年秋收时,大多人家的粮食都减收了,唯有邱大哥家的庄稼获得了丰收。
   吴旺旺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江小平对我说,邱大哥这人一辈子都能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确值得敬仰。近些年,他两个儿子在外做生意赚了钱,都在城里买起了宽敞明亮的商品房,孩子们见父母年事已高,又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享享清福,就劝他们去城里居住。哪知好说歹说,两老死活不去。奇怪的是没多久,他们还决定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居住多年的土墙房拆掉,新修一栋砖墙水泥房,说是让孩子们逢年过节回来时,能住上水泥房。
   一开始,大家以为邱山宝老人是说着玩的,没当一回事。谁料他说干就干。建房前,他戴着一顶旧草帽,穿梭在村子里新建房的人家,四处打听建房事宜,向有建房经验的人请教。接着用多年省吃俭用的钱购来建房所需的砖、水泥和木料等,请来建房师傅,开始建房。那期间,他和老伴跟着建房工人一道平地基、搬材料、拌砂浆等,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川军”。就这样,经过两老近一年多的辛苦努力,硬是建起了一栋两层楼的砖墙房。
   接着,吴旺旺还告诉我,近年来,邱山宝还成了寨里的“怪人”。比如邱大哥和老伴说山里流出的山泉水冬暖夏凉,喝着顺口,他们就自己买来胶桶,时常到三公里远的河边溶洞里背水吃。有时儿子们回来,看父母背水吃力,想用车给父母拉水,可邱大哥坚决不同意,说用车子拉水,要烧油费钱,而自己去背,走走路,出出汗,既背了水,又能锻炼身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又如,邱大哥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但他从未办过生日酒席。印象最深的是他八十高龄那年,亲朋好友们都准备去家里给他祝寿。可他心里明白,按农村习俗,无论办啥酒席,都会给别人增添负担。于是,他不仅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还严肃认真地对两个儿子讲,别说是生日,就是今后他走了,丧事一律从简,也不要攀扯别人。
   回头又说那天,我看见邱大哥和老伴弯着腰,拄着棍子,背着水远去的身影,回想起他一生吃尽苦头,却乐观面对的生活情景,顿感他一生不怕困难,不辞辛劳的品格和精神就如一颗种子,在我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又好似一种力量,推动着我不断前行……
  

共 37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记述农民邱山宝人生的精彩散文。文章以第一视角,采用细腻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中国底层农民,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图景。文中,"我"与邱山宝的偶遇,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深情再现,在近观邱宝山的人生境遇后,从他身上不断学到的是他那忠厚勤劳、善良,矢、志不移,热爱劳动的精神。虽说他是千个万万个农民的一员。但从他的人生精神,令人敬仰,且感人肺腑,促人上进。其实,人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不可预知的困难,挫折和收获都会很多。但邱宝山在困难面前,始终充满自信,乐观,坚毅。文章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形象立体丰满。如他年少失学却自学成才成为"土秀才",家贫如洗却坚守"人要穷得新鲜,饿得硬气"的道德底线,还有年过八旬仍坚持劳作、自建新房。另外,文中通过"烧焦的半床旧棉被"、"露出脚趾的旧布鞋"、"铁皮盒里的几枚硬币"等细节,将苦难具象化;更通过"三下五除二"的算账本领、拒绝偷伐集体林木、八旬自建新房等情节,展现其难得的优秀品质。全文朴实无华,叙事张弛有度,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读来令人眼前一亮!欣赏佳作,期许无限!【编辑:华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8-10 10:10:13
  欣赏佳作,学习邱大哥的人格魅力,历经人生的艰辛,矢志不移,令人敬仰,令人学习!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8-10 10:13:24
  细品佳作,感悟老师的深刻用心。对读者分享了邱大哥的人生,使读者在学习中,深受启迪,有了学习的榜样!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8-10 14:28:12
  诚谢华为老师精心编辑留言。问好老师,敬茶!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8-10 15:59:43
  三千多字,记述了邱大哥一生。山区农村早年的贫穷,可见一斑。佩服老师对周边的生活观察仔细,对身边人物了如指掌,生活素材顺手拈来。文字朴实无华却刻画细腻。好文章!
5 楼        文友:乡笛        2025-08-10 23:15:34
  诚谢千秋万里老师留言鼓劢。向老师问好,散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