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诗韵】西施•花木兰(古韵外四首)
一、西施•花木兰
满天烽火扰闺房,玉女卸红妆。父亲年迈,替父守边防。仗剑扬鞭,战鼓频催处,纵马踏胡疆。
饱经十载刀光影,剑归鞘,凯歌扬。誉归故里,最是好花香。褪去征袍,薄粉轻敷面。对镜贴花黄。
二、西施•小陈老师
转身风动卷轻纱,玉指弄兰花。岁来时往,日日绽芳华。展臂腾挪,乐曲悠扬处,直言舞姿佳。
柳腰粉面春风笑,纵非识,足堪夸。曲声散尽,花落入谁家。几寸银屏,5G传流量,倩影播天涯。
三、西施•王昭君
凤冠霞帔泪涟涟,入塞路千千。冷风凄雨,谁惜一婵娟。愿作和亲,两处皆安稳,缔结好姻缘。
念乡旧曲弦弹破,年轮转,梦如烟。侍君换代,魂化雪山莲。绝美容颜,舍己存宏义,且供后人传。
四、西施•杨玉环
绝尘容貌胜花红,出嫁入深宫。幸乎非幸,日日侍玄宗。弄乐梨园,献舞长生殿,一笑露华浓。
朔风击破繁花梦,万千爱,一朝空。白绫丈许,别去泪蒙眬。马嵬坡前,夕照残如血,冷雨泣飞鸿。
五、西施•西施
浣纱溪畔美娇娥,尽日浣纱多。选来吴入,日日享笙歌。故国蒙羞,范相寻良策,美色拟为戈。
百般媚术终赢宠,朝堂废、欲成魔。大仇得报,血泪洗陈疴。载誉归来,眷侣山中隐,淡泊一生过。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作者这组以“西施”冠名的系列词作,选取西施、花木兰、王昭君、杨玉环及一位“小陈老师”为吟咏对象,以词牌格式勾勒人物生平与特质,既延续了古典诗词借人咏怀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视角,展现出独特的叙事张力。从内容来看,词作紧扣人物核心标签,于简练文字中浓缩其生命轨迹。写花木兰,以“满天烽火”起笔,“卸红妆”“替父守边防”“纵马踏胡疆”等句,凸显其巾帼豪情;十年征战后“褪去征袍”“对镜贴花黄”,又回归女儿本色,刚柔并济。写王昭君,“凤冠霞帔泪涟涟”点出和亲的无奈,“愿作和亲,两处皆安稳”升华其大义,“魂化雪山莲”则赋予悲剧色彩以圣洁感。写杨玉环,“绝尘容貌胜花红”“一笑露华浓”绘其盛时荣宠,“朔风击破繁花梦”“马嵬坡前”转写骤逝的悲凉,爱与痛的对比鲜明。写西施,从“浣纱溪畔”的纯真,到“美色拟为戈”的使命,再到“眷侣山中隐”的淡泊,完整呈现其从越女到吴妃再到隐士的人生弧光。尤为特别的是“小陈老师”一首,打破古典人物范畴,将目光投向现代。“玉指弄兰花”“展臂腾挪”状其舞姿,“几寸银屏,5G传流量”则点出时代特征,让传统词牌与现代元素碰撞出新鲜感,展现了平凡人在新时代的光彩,使系列作品更具当下性。从艺术手法看,词作多以场景切入,借动作、环境烘托人物心境,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如“冷雨泣飞鸿”写杨玉环之死的凄清,“花落入谁家”暗喻小陈老师舞姿的感染力,意象的运用贴合人物身份与情境。同时,各首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起承转合自然,在有限篇幅内完成从叙事到抒情的过渡,情感基调或悲壮、或温婉、或怅惘,与人物特质高度契合。整体而言,这组词作成功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交融。既延续了“西施”作为“美女符号”与“命运载体”的核心意象,又突破了传统闺阁题材的局限,将花木兰的勇武、王昭君的大义、杨玉环的兴衰、小陈老师的平凡光彩纳入其中,拓宽了主题的广度。语言上,在词牌格律的约束下,做到了表意清晰、情感真挚,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雅致,又不失通俗晓畅,让不同读者都能感受到人物的魅力。虽部分词句为贴合格律稍显雕琢,但瑕不掩瑜,实为一组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的佳作,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120002】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8-10 14:42:51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08-10 14:49:18
王先生辛苦了!编按精彩纷呈!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