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古槐(散文)
也许是槐树中的槐与寄思怀乡的“怀”同音不同意的缘故,每每提及老家那棵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槐,老家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这棵古槐像一位年迈而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伫立于曹窑村前窑组这个沟壑纵横的古村口,它无限深望着远方,不知是在期待还是在回忆。而村里的一老人说,古槐,犹如一位不惧风雨沧桑的卫士,稳稳扎根在故乡这片沃土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着曹窑村的家园,也在守望着远在他乡的游子。因此,它被曹窑村人称为思乡的根,游子的魂。
每年,当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回村时,无论长幼,他们都会抽出时间,到这棵树下坐坐,看看槐花开的怎么样,槐豆结了多少。他们不约而同来到树下,谈家庭,谈孩子,也谈那些在外所经历的一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再谈谈各自己将来的打算和美好愿望。他们绝对不谈论邻里长短,在树下,大家说说心里话,那些心事,像似只对古槐讲,心里才安稳踏实。这棵千年古槐,在不断见证着小村的变化和每个村里人的童年的往事。尤其是那些露着腚子,爬高上低的孩子,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茂密的枝叶间。
上小学时,这棵古槐便是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后的乐园。大家趴在这棵古槐下的青石条上一起写作业,玩过狼吃羊,有时为一道题的答案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为一步悔棋怒目相对。而这几块青石条,有人说是从庙上拆下来的,有人说,它们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总之与古槐一起,成了村里人们记忆中的风物。有人说青石条的出现比古槐早,有人它说比古槐晚,尽管争来争去,没有统一答案,但一年又一年,村里不断走出去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还有先前村里出的那几位老先生,大家都说这与古槐有关,是古槐赐予了这片土地风调雨顺,人杰地灵。后来,在新出的《曹窑村志》里记载,称这棵古槐为将军树。他们说秀才遇见兵(将军)有理说不清,据说这棵古槐下还演绎过树下断理的故事。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邻里之间有了矛盾,村长的处理办法就是让他们分别站在树下做自我批评,然后在槐树的见证下和解。如果一方说了谎话,槐树会显灵惩罚。在这里,大家坦城相待,友好相处。在古槐树下,也是曹窑村人集会次数最多的地方,尤其在那个大集体时代,群众性运动特别多。据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讲,当时树上还挂着一个可以声传几里的大钟,只要钟声响起,方圆几里的人们都能听到,这也成了开会的前奏。据说钟声也颇有深意:一声代表上工预备;二声代表开始上工;当、当、当三声,如果中间停顿时间较长,就代表要下工了,或是大集体开饭了。当然,大家也最怕晚上的当、当、当紧急钟声,这意味着有紧急情况,大家要快速前去开会。
后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这个经历了无数风雨的钟声开始被广播、电话等取代。但大槐树上传出的钟声,却深深地刻在那几代人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大槐树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次风霜雪雨和战乱饥荒,至到今天,它依然枝繁叶茂,坚守着那颗忠心耿耿的槐心。
今天,曹窑村的这棵千年古槐,不仅是游子们心中的归宿,更是大家回村的打卡地。只要一提及古槐,无论身处何处,老家人对古槐的浓浓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如酿了一坛陈酒,愈久弥香。有一位在外打拼三十多年的老人,在他的传记中写道:“古槐藏着童年的美好记忆,也见证了父辈的曾经的青春岁月。”
有关这棵古槐的树龄,村里的老人谁也说不准,只是说他们的爷爷在世时,就有这棵老槐树。有人说这树与陕州区七里村的古槐、渑池段村的古槐应该是同一时期诞生的!而曹窑村的这棵千年古槐,还有另外的说法。说是三国时期,村里的千年古槐不是一棵,而是至少有三棵,另外两棵中的一棵,在明清时曹窑村修关帝庙时被用作了建材,一棵是因为树太高太大,不幸遭遇了天火……而目前的这棵古槐,虽是目前曹窑村发现的迄今为止唯一寿龄最老的古槐,但在当时的三棵古槐中,可能是树龄最小的。不管怎样,该树是全村唯一由受到市县古树保护协会保护,并颁发证书的一棵千年古槐。
岁月无声,年年枝繁叶茂的古槐默然静立。它见证着岁月变迁,也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曹窑村的古往今来。据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山经》中“首山木多槐”等记载,在我国晋代道路两旁已开始大规模栽植槐树,唐代也有“落日长安道,秋槐遍地花”的古诗描述。在清代,槐树已成为倍受人喜爱的庭荫树,且当时广泛栽种于各家的前院屋后。
查阅《现代汉语字典》发现,槐树枝叶繁茂,却能吸收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除此之外在新农村的庭院种植、城市绿化、防风固沙和经济林栽植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前景。它的材质好,富有弹性,耐水湿,能用于航船、车辆制造,它的种子还能榨油,富含蛋白质,花蕾可作染料,功效多多。
自古以来,槐树被视为尊贵、希望与神奇的象征,也是三公宰辅之位、科第吉兆的一种标志。尤其在封建科举时代,秋季开考,正值槐花盛开,故有“槐秋”“踏槐”“槐黄”之称。在先民们所述的怀祖寄托中,一些移民落户建庄时,也常会在显眼处种几槐槐树,以“槐”寓“怀”,以槐诗怀。在古书《南柯太守传》中“南柯一梦”这个典故,每每提及,它都为槐树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听说在旧时期朝鲜族人还视槐树为圣树,以槐的枯荣预测吉凶祸福。
关于曹窑村的这棵古槐,一直流传着很多趣闻轶事。如有人在折断槐树树枝后开始疯癫,有人在树下不小心撒尿屙便后得大病,还有人在树下纳凉,不小心说了大不敬的话之后,便开始神志不清。这些传说的背后,让村里人对古槐敬畏有加,也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在树下努力读书的,却在后来颇有建树。村史中记述,民国期间曹窑村被录取的唯一一个大学生赵世庆,六十年代全村选送的唯一一个工农兵大学生赵春保,1977年全村仅有的2名达到大中专录取分数线的赵万有、赵翔智,均出自古槐生长之地——前窑自然村。看似巧合,但被人们视为古槐护佑的结果。
今天,一些笃信道教之人将此古槐视为神树,时常前往树下鸣炮、献贡、礼拜,祈求护佑。2023年6月,此古槐被列入渑池县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保护名单,渑池县自然资源局在古槐下设置了不锈钢栏杆圈护。
曹窑村的古槐,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千百年来目睹了村庄的过去与发展,见证了村庄的变迁,也展望着村庄的美好未来。它是曹窑村的标识与象征,更是曹窑村人的荣耀。曹窑村人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敬重、守护古槐,让其积极向上的精神代代赓续,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