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月】往事如烟(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星月】往事如烟(散文)


作者:冠景华庭 童生,51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发表时间:2025-08-10 20:34:32
摘要:散文首发

“嘟、嘟、嘟……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八点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早期中央台播音员夏青圆润浑厚悦耳的声音就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才五六岁的我,每天早上就准时站在大门外的墙角边,聆听高音喇叭里那铿锵有力清脆悦耳振奋人心的声音,虽然当时还不懂得其中的含义,但报时过后依然可以用稚嫩的嗓音随着高音喇叭同步附和呼叫出那至今铭刻于心的美声。这也可能是后来我普通话纯正,喜好写电台广播稿的初始因素。正当我十分认真的随声模仿时,一只公鸡一伸脖子,猛然一声嚎叫,把我吓得撒腿就跑。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为什么如此害怕公鸡的啼鸣,也许是它的叫声突如其来,猝不及防,也许是我生性胆小神经过敏。因此,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姥姥家,夏天夜里睡在院子里软床上,表哥就会早早把栖息在大枣树上的公鸡打跑。
   小时候,我家的院子是板打墙围起来的,就是用木棍夹住木板向槽子里装填湿土然后上去人用碓头小夯砸实打造的墙,上面栽上好种易活“死不了”(耐旱绿植)加以保护,茅草房简陋但很温馨。院子周围栽满了杏树,紫藤花,木槿花。春天杏花绽放,如云似霞,馨香馥郁,蜂蝶飞舞。夏天红杏坠枝,香甜醉梦,梅杏硕大,靓黄,熟透甘甜,不熟则酸;喝杏硕大放光,晶莹剔透,一包琼浆,落地四溅,散发浓香;羊屎蛋子杏小巧玲珑,貌不惊人,熟透干面,酥润爽口回味绵长;关老爷脸杏一半通红,一半青黄耀眼放光,入口特酸,龇牙咧嘴,永不再尝;唯有那中等果形一半青一半红的杏,掰开入口干面柔绵最合我的胃口,母亲给它起了个恰如其分的名字“香蕉橘子杏”,味道酥润爽口,那独特的风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到黄杏飘香的季节,邻居家的孩子都来分享,村子东头的老太太领着她的小女儿提着用秫秸莛子编制的篮子拿了两枚鸡蛋来换杏吃,母亲给她摘了上尖下流满满当当一篮子,说啥也不要要她的鸡蛋,至今那温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记得母亲夏季做午饭的时候经常挎着条编篮子摘紫藤花做面煎饼粉条烩菜,特别好吃:金针菜凉拌配面条也十分和胃;木槿花蒸菜周围是热腾腾的白面馒头,一掀锅那热腾腾的饭菜香至今还环绕在难以磨灭的嗅觉里,充满着母爱和童趣。但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母亲早早地起床去路边渠旁摘槐芽撸柳芽回来做饭,苦度营生。稀饭只是照人影的面水,每天吃饭时,只喝清水,留下仅有的面渣倒在我的碗里。当时怎么没有拒绝就忍心接受母亲的馈赠,忍心喝下去的呢?还是年龄太小狗屁不知不懂事啊!至今想起来,泪如泉涌,痛彻心扉。
   50年代出生的人历经磨难,吃大食堂给人留下心灵创伤。狂热的浪潮使人头脑发胀,丰产不丰收的奇葩现象普遍存在。棉花收起来堆在地里,风吹雨淋烂掉,社员不敢动,红芋堆在地里没人敢拿,烂掉。到后来无米下锅,只能拉着板车去地里拉回腐烂风干的红芋秧子在粉碎机上打成面和上少的可怜的玉米面搦成团蒸着吃。该到饭点了,几个饲养员老头蹲在灶台周围嗷嗷叫:“行啦!有馍馍味啦!”于是炊事员无奈地打开笼盖,一排排黑不溜秋的团子冒着热气展示着诱人的风姿,有的还乐开了花(因为面少凝不成团)。来领饭的多半是孩子,他们端着仅有的黑色宝物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天傍晚我侄子的舅舅是北京铁路局的工人来我家作客,正好晚饭时刻,刚盛上碗,里面是煮的一种像海带形状褐色的水草,加了些盐,没有油。很难嚼,苦涩难咽。客人来了!礼让就餐。母亲递上碗,客人腼腆地推让不吃:“哎,不不不……”弄得宾主都十分尴尬。我到大了,还不时表演客人羞涩困窘的尴尬场面,父亲却在暗暗地抹泪,这深深地揭示了民以食为天的铁律。
   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吧,老师让我们拾红砖头块用锤子砸成粉末,当红土,掐南瓜叶捣成绿色的浆,写墙字。才开挖好的公路两边的沟坡上有人用碎砖块镶嵌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字样蔚为壮观。要迎接检查了,公路上用竹竿扎彩门,两边是红字标语,上面用新鲜的柏枝装饰的盈帘和五彩缤纷的三角彩旗,气氛热烈新奇。随着叮叮咚咚的锣鼓声,镇上机械厂制造的汽车开过来了,上面坐满了工人,车身鲜艳夺目,前头的车头散热门面是一个木制的窗户形状的框子涂成了黄色。柴油机动力,开到我们村后边不到一里路,趴窝了,车上的人都下来了撅着屁股推车回程,一位老者扛着个窗户框,没精打采地紧随其后。
   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历尽坎坷,难免会走弯路。大炼钢铁本应是炼钢工人的事,农民也闻风而动跟着瞎忙活起来。收获过的田野里挖的尽是土窑子,里面放满废铁甚至砸碎的砂缸,一堆堆高粱秸燃烧殆尽,劳民伤财,一无所获。大造绿肥,一股风起,一大群人排成队高呼口号,手拿长杆顺着路边河沟对着岸边绿树一阵猛砸乱舞,枝落叶飞,郁郁葱葱的岸柳刺槐,光秃秃瘦骨嶙峋悲伤地戳在地上叹息,一片狼藉,令人惋惜,事后并没有人组织挖起河泥运到田里。
   沼气的发现由来已久,但真正开发利用却姗姗来迟,记得村里安排每家每户准备一个大砂缸,放在大门外里面装满大粪,臭气熏天,说是迎接检查。弄得我爷爷也不愿在大门外晒太阳了,不错,隔了两天缸里泛起了气泡。一天上午村干部领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划动火柴点了一下,一冒火光,啥也没说扭头走了,检查完毕,气得父亲直骂。
   狂热的思潮助长了不切实际的浮夸,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给人的认知带来错误的理念。我上六年级的时候一位姓杨的同学写了一篇作文,说是他的妈妈在集市上买了一张新锅,听说上级号召捐献废铁支援国家大炼钢铁,马上把铁锅举过头顶猛的一下摔了个粉碎。老师朗读了这篇作文,并大力赞扬杨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把这篇作文刻印成范文让同学们赏读学习,现在回想起来是何等的荒谬!
   在党的领导下,人们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偏颇,思维更加客观科学理性,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逐步提高,成为不争的事实。改革的春风焕发了中华民族的青春活力,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富民强,幸福满满,天上人间。抚今追昔,往事如烟,更显今日甘甜。
  

共 24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童年生活的点滴,从清晨喇叭里的报时声到院子里的杏树、紫藤花,从母亲做的紫藤花煎饼到三年自然灾害时的艰难,每一个场景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打动人心。特别是描写母亲把仅有的面渣留给自己时,那句 “至今想起来,泪如泉涌,痛彻心扉”,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母爱和作者的愧疚。而对大炼钢铁等历史事件的回忆,不仅是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作者以小见大,通过个人的成长轨迹展现了国家从艰难岁月到繁荣富强的过程。结尾处 “抚今追昔,往事如烟,更显今日甘甜” 的感慨,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体现了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这样一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文章,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8-10 20:36:37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童年生活的点滴,通过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体现了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8-10 21:30:15
  万分感谢碧柳老师辛苦采编,精彩编按,最近你吃累了!保重身体,顺祝秋安!
2 楼        文友:童怀钰        2025-08-10 21:07:45
  往事如烟,母爱如海。问好华庭老师!
路到尽头就往回走,见不到的人就在心里思念。
回复2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8-10 21:32:46
  谢谢童老师热情关注,精彩点评!顺祝晚安吉祥!
3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8-10 21:27:01
  回顾过去岁月,苦乐相间,往事如烟,更知今日甘甜。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满,振奋精神勇往直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