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悠悠南垒河(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悠悠南垒河(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313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发表时间:2025-08-10 23:31:49
摘要:千百年来,南垒河哺育着两岸人家,孟连人就把这条河,亲切地唤作母亲河。

【江山·见证】【宁静】悠悠南垒河(散文) 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一个小县城里,遇见一座典雅而壮观的风雨廊桥。廊桥建在南垒河上,河水清清,缓缓南流,穿城而过。千百年来,南垒河哺育着两岸人家,孟连人就把这条河,亲切地唤作母亲河。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隶属普洱市,县南部与缅甸相连,犹如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孟连是傣语谐音,译成汉语的意思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大约在唐南诏时期,傣族先民在滇西建立了勐卯国,雄踞一方。但太平日子里也有不愉快的事,两位王子发生了纷争,其中一位王子率领族人一路南下,寻找到一个好地方就是今日孟连。
   孟连县城不大,用不着打车或是骑电动车,甚至连导航都不用,拐过一个街口,远远地就看见翘角飞檐的廊桥。廊桥分为两层,最底下的一层是一座五孔桥,第二层是回廊,四边围拢形成一个“口”字形。隆起的“人”字形廊顶,高高耸立,金碧辉煌,一只金孔雀镶嵌在耸起的“人”字形中间。因为四面都采用了“人”字形廊顶,翘起的尖角便重叠又重叠,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座豪宅,直到看见车辆从廊下驶过,才确信这是一座跨河的桥梁。
   从侧边楼梯上到第二层,南垒河尽收眼底。南望,河水缓缓流淌,两岸竹木茂盛,像一条绸带蜿蜒在小城中。走过横向的廊桥,便到了廊桥北侧,群峰耸峙间,南垒河一水中分,携着起伏山峦的葱绿逶迤而下。远处,山峦起伏绵延,河岸崖壁陡峭嵯峨,山色空濛。
   走下廊桥,人就在南垒河西岸,我惊奇地发现岸边那座建筑就是孟连总佛寺,自己正处在娜允古城的边缘。娜允古城是早年傣族聚集区,也是我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我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先沿着南垒河欣赏自然风光,然后再去娜允古城寻觅悠悠古韵。
   往前行不多远,又是一座廊桥。这是一座仿古的廊桥,造型简练,横跨两岸。对岸,一边山林茂密,高大的植被遮蔽山体,伸展向上的枝桠上爬满了松萝和青藤,那些絮状的松萝被山风一吹便上下飘动,好像山体活了起来,正在舒展筋骨。而另一边则是陡崖高耸,裸露着赤褐色的岩石,像一个巨人气势逼人地扑来。廊桥下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水坝,形成一米多高的落差,河水流到此处,便一头落下,发出“哗哗”的声响,山野空谷愈发显得宁静。
   我从廊桥出发,逆着南垒河水向大山深处走去。沿河栈道紧贴着山崖,起起伏伏,偶有巨大的岩石拦路,我不得不低头弯腰而行。栈道上就我一人,树木与青草自顾自地绿着,野花尽情展示红艳艳或金灿灿,鸟儿用婉转的歌喉欢迎我,山风送来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河水遇见矶石跃起浪花几朵扑面而来,这样的山景水色令人沉醉。
   我走到两山夹水的地方,见一浮桥连接两岸。观察一番,决定过浮桥,到对岸沿栈道回返。这一岸的栈道之侧是一条公路,车来车往,有不少车辆停在河边,人们下车赏景。我在岸边认真阅读了一个牌子上的导游说明,这才搞清楚,自己走的这一圈属于“三山一河”风景区。“三山”指的是金山、银山、帕罕山,金山、银山是傣族人民心中的圣山,而帕罕山则是傣家人朝奉的地方。“一河”当然就是南垒河了,它从金山和银山之间流出,蜿蜒向南,滋养一方水土上的人们。
   回到第二座廊桥那里,寻了一条小路走进娜允古城。娜允古城与别处的古城不同,它不是通常把古建筑集中保留下来,供人游览参观的形式,而是一个依着山坡形成的普通居民区,当地老百姓生活在这里,总佛寺、上城佛寺、中城佛寺、宣抚司署等古建筑错落其间,古今杂糅,相通相连。这就像我游览上城佛寺一样,曲径禅房,青烟缭绕,禅意悠悠,耸起的屋脊,翘起的檐角,一副沧桑斑驳的样子,院落一角佛塔的塔基长满青苔,仿佛回到古时候。忽地,就从寺庙的后门转出,眼前却是白墙青瓦,院墙里探出的绿树下,停着一辆银灰色的轿车,绿色车牌上“云J”二字让我回到现实。
   我在古今之中漫步,仰望参天古木,俯视幽深古井,嗅着小院飘出的一缕花香,终于看到了孟连宣抚司署高耸的大门。宣抚司署是中原王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一种官僚体制,这里最高长官就是“土司”,掌管其辖境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事务。孟连宣抚司署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傣族土司衙门之一,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土司制度、傣族社会发展的过程。
   宣抚司署位于娜允古城的核心位置,也就是上城。娜允古城的布局本身就是土司制度的产物,等级森严。它分为上中下“三城”,上城主要是土司居住及官署设立,中城居住的是当地官员及家属,下城则是低级官员和百姓居住区。宣抚司署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山势向上排列,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其主要建筑包括大门、议事厅、正厅、东西厢房、厨房、粮仓、监狱等。主体建筑采用了傣族传统的干栏式结构,房屋底层架空,用木柱支撑,上层住人。议事厅三重檐歇山顶,层叠向上,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彰显了土司的权威。梁枋、檐柱、门扇、窗棂上,布满了精美的木雕装饰,雕刻细腻,线条流畅。图案大多是傣族喜爱的孔雀、大象、莲花、荷花、法轮、宝伞等,十六根檐柱涂饰着耀目的金粉,斗拱、雀替等部位施以彩绘,呈现鲜明的傣族艺术风格,富丽堂皇。孟连宣抚司署就像一本泛黄了的线装书,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犹如翻动书页,读一册跨越明清两代、连接中央与边疆、融合汉傣文化的厚重历史。
   我又走过那座典雅而壮观的风雨廊桥。站在桥下,如果沿着左手边的路走去,我就回到酒店休息了。但我太喜欢眼前悠悠的南垒河了,它当然没有长江、黄河之伟岸,却自有一番独特的气质,携着红土地的颜色流淌在高原之上,给小城带来无尽的灵动。我决定沿着南垒河一路向南走,不问前方有无风景,只为与南垒河同行。
   栈道旁边是一条马路,车辆不多,我便走在道边。道路两侧全是高大的树木,不但主干高挺,而且树冠超级大,两边对拢起来,就是一条绿色隧道。如果能租一辆敞篷汽车,我也要聊发少年狂,在这条绿色隧道里穿梭兜风。马路对面,有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塔,但规模比起别的地方小许多。三三两两的老年人,闲坐在大树下的长椅上,面对缓缓流淌的南垒河,河岸上绿草如织,依着岸坡起起伏伏,三四头黑乎乎的老牛闷头吃草,吃得津津有味。确实没看见放牛的人,更不见牧童,不闻短笛声,但闲适的田园景致真实地呈现在城里,远山逶迤,白云飘飘。
   我走得很辛苦,但南垒河的慷慨令我兴奋,它把最美的一面呈现给我这个异乡客——我走进了娜允湿地。沁人心脾的花香来自鸡蛋花,花名有些俗气,但鹅黄渐变深黄的颜色特显高贵,花形典雅,尤以花香最亲人,隔着十几米都能闻到香气。河边池塘里,荷花已经盛开,亭亭玉立在水面,尖尖如桃的是尚未绽放的花骨朵,轻轻摇曳的是舒展的粉色花瓣。南垒河水在这里换了副模样,或是流淌在青石上,或是流淌在花丛下,在带上泥土、青石、百花的味道之后,又汇入宽阔的河水中,南垒河就成了一条香河。站在栈道上,或是在岸边马路上深呼吸,淡淡的香味充盈在鼻息间,孟连小城是美的,也是香的。
   我不能再往前走了,担心这样走下去,会走到湄公河。离开岸边栈道,沿着马路往回走。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整整齐齐地铺展在乡间农舍前。其实,说乡间并不准确,这里还是城里,只是孟连县城太小,走不多远就是农田。孟连除了种植水稻,还盛产七色花生,可是我一路上没有见到花生地,即使是见到我也认不出来,但我知道那七彩花生颗粒饱满、色彩艳丽,生食清香盈口。
   回到老家大连后,第三天快递小哥敲门,送来一包妻子网购的食品,一包七彩花生。看到包装袋上印着“云南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字样,倍感亲切。剥出几粒花生,脆脆的,清香中带着一丝甜,正是孟连的味道。
  

共 3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描写了云南孟连南垒河沿岸风光、娜允古城及孟连宣抚司署,展现了南垒河作为“母亲河”对孟连的滋养,以及当地自然景观与傣族历史文化的交融。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串联起山水、建筑、民俗与物产,既表达了对南垒河自然风光的沉醉,也寄寓了对边疆小城深厚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的赞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移步换景,线索清晰,以风雨廊桥、娜允古城、南垒河沿岸、孟连宣抚司署、娜允湿地等游览路线为线索,自然串联起不同场景,空间转换流畅,引导读者身临其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结合,展现了边疆文化的厚重与延续性。语言典雅,简练而形象,兼具画面感,营造沉浸式体验。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2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8-10 23:33:52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描写自然景观时注入情感,将对山水的喜爱化为生动意象,结尾“七彩花生”的细节,以味觉呼应记忆,深化对孟连的眷恋。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8-10 23:34:20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浩渺若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