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曾国藩故里(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星月】曾国藩故里(散文外一篇)


作者:剑峰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发表时间:2025-08-11 11:25:24

曾国藩故里
  
   青砖黛瓦的荷叶塘边,我站在这片被岁月浸染的土地上。风从双峰山麓吹来,带着晚清的气息,拂过老宅的飞檐。那些斑驳的墙面上,仿佛还留着少年曾国藩临窗苦读时投下的剪影。
   富厚堂前的荷塘依旧,只是换了新荷。粉白的花瓣在晨露中颤动,一如当年那个寒门学子捧书的身影。我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涟漪荡开时,恍惚看见一个瘦削的少年正对着水中倒影整肃衣冠。他眉宇间的坚毅,早已预示了后来"中兴名臣"的宿命。
   藏书楼里,木质楼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这里曾回荡着翻动《史记》的沙沙声,那些被反复摩挲的书脊,记录着主人“日课十二条”的严苛。此刻有尘埃在光柱里起舞,像无数个苦读的深夜飘散的墨香。
   走过演武场的青石地面,凹陷的脚印里蓄着昨夜的雨水。当年湘军将领们在此操练的喊杀声,已化作檐角铜铃的叮当。练兵台旁的银杏树记得,有个总在黎明前就来此习武的身影,他的布鞋底磨穿了七双。
   白玉堂的厅柱上,刀削斧刻的“清芬世守”四字依然遒劲。案几上的油灯罩积着百年尘灰,却仿佛刚刚熄灭。我凝视着墙上悬挂的旧蓑衣,忽然明白所谓“结硬寨,打呆仗”的智慧,原就藏在这农家子弟的骨血里。
   后山的竹林沙沙作响,与私塾遗址的残垣构成奇妙的和弦。石阶缝里钻出的野菊,开着与百年前同样倔强的金黄。教书先生戒尺的脆响,学童们背诵《论语》的童音,都沉淀在每片竹叶的露珠里。
   暮色中的富厚堂渐渐模糊,唯有门楣上“八本堂”的匾额还泛着微光。归鸟掠过飞檐,翅膀拍打出时光的韵律。我突然懂得,这座宅院最动人的不是雕梁画栋,而是那盏彻夜不熄的油灯,那个在晨光里背诵经书的剪影,那种把“黎明即起”刻进生命的坚持。
   离去的路上,月光洗净了石板街。荷塘里浮动着碎银般的月光,恍若无数未写完的家书在荡漾。远处双峰山的轮廓,恰似一册摊开的奏折,而满天的星子,都是洒落的朱批。
  
  
   布达拉宫
  
   我站在拉萨的街头,仰望着你。阳光像金色的绸缎,轻轻披在你的肩上。那些白色的墙,红色的窗,仿佛是从天上裁下来的云霞,被人间的巧手缝在了山脊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先吻上你的金顶。那时,整座宫殿都在发光,像一尊静默的佛,低垂着眼睑,却照亮了整座城市。鸽子绕着经幡飞旋,它们的翅膀拍打着稀薄的空气,发出细微的声响。
   石阶一级一级向上延伸,像通往天堂的梯子。朝圣者磕着长头,额头抵着冰凉的石板。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小,却又那么坚定。经筒转动的嗡嗡声里,我听见了千年的叹息。
   黄昏时分,你开始慢慢褪去白昼的光彩。夕阳把你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八廓街的尽头。酥油灯一盏盏亮起,像星星落在了人间。那些摇曳的火光里,有多少故事在静静燃烧?
   夜晚的你最是神秘。月光为你披上银色的袈裟,风铃在暗处叮当作响。我总觉得,在这样的夜里,那些古老的壁画会活过来,佛像会走下神坛,在空荡荡的走廊里轻声交谈。
   布达拉宫啊,你是雪域高原上永不闭合的眼睛。千百年来,你看着信徒来了又去,看着王朝兴衰更迭,却始终沉默如初。你的每一块石头都记得,每一道裂缝都刻着时光的印记。
   我终究只是个过客。当黎明的号角再次响起,我就要离开。但我知道,无论走得多远,只要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你——那座耸立在红山之上的宫殿,永远沐浴在圣洁的光里。
  

共 13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共有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曾国藩故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富厚堂的景致,从荷塘新荷到藏书楼的泛黄书页,从演武场的青石脚印到白玉堂的 “清芬世守” 匾额,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曾国藩少年苦读的剪影、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习武的身影,带兵的智慧,也都一一展示了出来。不止如此,还有一份刻进生命的坚持令人动容。 这是第一篇,第二篇《布达拉宫》字里行间充满圣洁与敬畏之感。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线,从清晨到夜晚,捕捉不同时刻布达拉宫的神韵,阳光、经幡、朝圣者、酥油灯等意象,既展现了其建筑之美,又传递出深厚的信仰力量,读来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一圣地的尊崇与眷恋。两篇短文,文笔凝练,内涵丰盈,特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5-08-11 11:26:50
  虽然地点不同,却都带有发自心底的敬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