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时光】香格里拉(散文)
香格里拉名字是后改的,原来叫中甸县,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传说西方有一名飞行员,飞机坠毁在中甸附近,他很幸运的被当地善良的藏民救下,在此生活了一段时间养伤。他被雪域高原上牛羊成群的壮观景象所吸引,回到西方后还经常描述自己的见闻。他的一个朋友,据此写出了《消失的地平线》。书成了畅销书,也使得雪域高原的美丽震撼了全世界。于是,很多人来中国寻找书中的美丽地方,终于在毗邻西藏的中甸发现了这个宝地,并称之为香格里拉。于是,这个既有异域风情又朗朗上口的名字响彻了世界,成为全世界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居住的基本都是藏民,有藏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我们游历过其他的藏区,已经对藏文化有了不少的了解,有点“见怪不怪”了。不过,当地藏民告诉我们,全国各地的藏区,虽说都说藏语,但相互间是通不了话的,就像我们各地方都有方言,虽说都是汉语,但相互间是听不懂的。其实,不仅仅是藏族,其他民族也都如此,只有邻近村落才可以直接用民族语言对话,其他地区的同族人都无法直接对话。显然,各民族的语言可能会有统一的文字,但并没有统一的发音。香格里拉属于民族自治地区,学校以前有藏语这门课,应该是为了减负的要求,后来砍了,但汉语课不会砍,小孩都会学习汉语,会用汉语进行对话。可想而知,不远的将来,云南的藏民遇到青海的藏民,除了第一声问候“扎西德勒”之后,会全程用汉语进行交流,这是一个何其不可思议而又合情合理的场景。当然,从秦始皇开始的全国统一语言并不是坏事,年轻的藏民学会了汉语,可以更方便的融入国家的社会生活,方便和各民族的百姓进行交流,有百利而无一害。至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则像方言一样流传于一定的区域内,而民族的宗教信仰等生活习惯,还是会延续各民族的特色。如果在历史大背景下看待这问题,就更明白,民族间的融合本是不可抗拒的趋势,何止语言,将来连生活习惯等都会同化。
藏民都信仰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喇嘛教中有一个教派,叫密宗,藏民都虔诚的相信,密宗的大师们能够看透人生,了解未来。作为例证,密宗的活佛是不会死的,他们都是转世,每一代活佛都会留有前世的记忆,也会知道自己后世的情况。我遇过几名藏族导游,他们都在宣传密宗大师们的神奇故事,很多都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但他们显然深信不疑。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但我对他们的言论,态度是存而不论,不做评价。你可以信,我可以不信,但我还是尊重你的虔诚。当我来到香格里拉藏文化体验馆时,不知道是藏传佛教本身就在传播过程中和汉文化融合了,还是体验馆有意为了吸引汉族游客,这里的密宗佛学居然还融合了生肖、五行、太岁等等汉族神秘文化。听听大师们的开导其实也挺有趣,都是讲一些人生的哲理,就像我们去一些汉族的寺庙中,也常能看到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我们游览体验来看,无论哪种宗教,都在劝导人心向善,劝导人为人处世低调不张扬,如此才会有人生的好结局。这是对的,其实何止宗教,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也会这样告诫亲近的晚辈。所以,这不是宗教教义,而是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宗教对普通人最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在香格里拉,我们游玩的第一个景点是虎跳峡。峡谷,就是两座山之间的一条水,能够走到山脚近观水面,仰视群山。虎跳峡也是如此,山是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水是金沙江。我们曾经在观景台看过金沙江,在群山中间平缓的走过,那是一位安闲的美女,因自己的美与世无争下自成蹊。但是,这里的金沙江,似乎突然发了暴怒,江水急冲而下,掀起惊天巨浪,发出震天声响,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恬淡美女背后的骄傲和暴虐。一瞬间,我们恍惚了,金沙江究竟是那样恬静安然的少女,还是怒发冲冠横扫一切的莽夫?是啊,如果金沙江仅仅是位娴静少女,何至于在红军长征时增添麻烦,以致于毛主席长征结束后犹记得“金沙水拍”?其实,金沙江是静还是动,是安闲还是莽撞,并不取决于它自己,而是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我们在观景台看到的是一段江面,自然平缓如镜,而虎跳峡则是一段俯冲,自然气势如虹。水,从老子开始,就看出了它的不凡和智慧,它可以柔弱到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也可以聪明到自己找路悄悄溜走,但一旦到了需要的时候,也会掀起滔天巨浪横扫一切。老子用水来比喻智者,就是说明智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善于因时而动,因势而动。看着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我突然觉得,这哪是一条江水,分明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分明是君子乘势的生存智慧,更是中华民族顺时而动的历史传承和象征。
虎跳峡并不宽,江面最窄处不超过十米。最为神奇的是,在江水中间有一块石头,就挡在江水奔流而下的咽喉所在,所以激起了滔天巨浪。无论江水如何咆哮,如何费尽心力,石头就挡在那,岿然不动。自然就是那么神奇,大水肆虐的千钧之力,千军万马的奔腾之势,就是冲不垮这么一座看起来远不能与水流抗衡的石头。看着这石头,我突然想到了安史叛军围困下的睢阳城,元军铁骑前的襄阳城,还有日寇炮火中的常德城。大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顺应时势,而石头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传说,这块石头是仙人所设,是为了让像老虎一样的猛兽跳到对岸时垫脚所用,峡谷也因此被叫做虎跳峡。也就是说,这才是整个景区最重要的景点。可是,当我们游览完整个景区,看到不少的老虎雕像,唯独在这块石头上,却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真心觉得,如果能在此建造一个虎跃巨石的造型,像著名的马踏飞燕一样,整个景区的震撼程度绝对要再上一个层次。当然,可能景区也不是没想到过,只是难度太大,毕竟就在水流冲击处。
在香格里拉,我们游玩的第二个景点是普达措国家公园。这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拥有了普通公园的一切:高山,森林,湖泊,草原,牛羊,村落等等,是最典型的雪域高原牧场,也是香格里拉命名故事中最令西方人震撼的场景。公园很大,需要汽车转运,我们只去了属都湖一带。我们游玩时正值暑假,看不到雪,但由于海拔很高,在这里还是感觉到了丝丝寒意。一路上,看到大片草原在山脚下,有牛羊悠然自在的在草原上信步走去,不时低头啃一啃嫩草。这时候,我完全忘记了这是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而似乎正在一眼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和风吹来,牛羊闲散,一幅草原牧民的和谐生活图景。内蒙古大草原上几乎看不到河流,这里的草原却夹杂着河道,从而在绿色的巨大地毯中夹杂着一条条银色链纹。日光照耀之下,链纹上银光闪烁,为周边的绿色地毯镶上了一条条银边。偶然有牛羊进入光圈,似乎牛羊也自带了光环,成了神圣的祭品。不经意间,身披厚重毛毯的牦牛施施然走过,那安详的步伐,俨然它才是这片草原的真正王者。就在汽车行驶的大路上,居然有牛或马,就那样大喇喇的躺着,自得其乐。在我们汽车喇叭的催促声下,它们懒洋洋的站起来,施施然离开,还不时回头瞟我们车一眼,完全就是不想起床的孩子被唤起时那副惫懒而又不情愿的模样。显然,这里是动物的乐园,而我们成了打扰者。
属都湖是一个高原湖,很大,围湖步行一圈大概一个半小时。我们在黄龙时害怕高原反应,没怎么敢走,这里觉得神清气爽,便试着走了走。沿湖步道,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边是林木葱茏的青山,山水俱佳,人行画中。也许是林木中富含氧分子,我们一点没觉得有什么高原反应,就像在九寨沟森林中一样。我们的一边,林木清幽,鸟鸣啁啾,风过处声响不绝。另一边,水面清澈,林木倒映清晰可见,阳光照射水面反射出的五彩霞光,随着水波荡漾而光影流转。高山湖最大的感觉就是静,这里虽然也有风吹湖面,也有游船划过水面,但似乎都掀不起波澜,最多留下淡淡的波痕荡漾。游客的嬉闹声已经远去,山上林木传来的风声丝丝缕缕,反而更增加了天地间的一片宁谧。就这样在湖边静静的走一圈,已经不在意风景是不是优美,山水是不是迷人,而是感受到天地似乎已经凝固,时间似乎已经静止,人已经超然世间之外,不再有任何的烦恼和无奈。终于,我们自己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世界一切的主人。我想,这就是旅游最好最深切的体验,也是古往今来像苏轼一样的文人钟情山水最根本的原因吧。(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