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名流也低首(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名流也低首(随笔)


作者:江南樵苏 白丁,1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4发表时间:2025-08-12 06:51:08


   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国古代一些有成就的文人,一般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在其貌似高昂的头颅里,始终有着“低首”的另一种姿态。而且,也许正是这种看不见的“低首”,才使其有张扬的昂首。
   在狂傲的文人里,东晋诗人谢灵运是最著名的一个。他出生于贵族,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且天智极高,才华超群,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斐然,堪称山水诗的鼻祖,有着蔑视别人智慧的潜意识。因此,其行为放荡不羁,口无遮拦。出任永嘉太守,他可以终日游山玩水,不理政务。在秘书监任上,他可以经常不去上朝,要么在家里“穿池植援,种竹树堇”,使唤奴仆属下,不停地从事各种工程劳役;要么出城游玩,有时候一天就跑一百六七十里,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以上,对朝廷既不事先报告,也不事后请假。朝廷派人前去拘捕他,他可以让属下武装拒捕。在言语上,谢灵运也从不饶人,肆意贬低他人。他曾当面讽刺会稽太守孟顗没有智慧,说他“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想得道是需要慧根的,你老先生虽然升天在我谢灵运之前,但是成佛肯定是在我谢灵运之后。他也曾用似扬实抑的口气对殷仲文这样的前辈加以讥嘲,说“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意思是说他著文甚多而读书太少。故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也不得不说:“南北朝时,狂傲之甚者无过谢灵运与王僧达。”
   谢灵运是够狂傲的。但也有使其为之“低首”的人,那就是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曹植自幼颖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诗歌艺术,特别是“五言诗”的创新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对后世的诗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面对曹植,谢灵运心悦诚服,全然没了老子天下第一的狂态。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言辞间尽管依然暴露出谢灵运极度自负的气质和蔑视别人的高傲心态,但是也不难看出,他对曹植的充分肯定和十分敬佩。他慷慨把“八斗”给了曹植,却给了自己“一斗”,说明他确实被曹植的才华折服,自以为比不上,甘拜下风。可见,谢灵运傲中也有不傲的一面。
  
   二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也是文人堆里数得上的狂傲之人。在文学史上,他被人们誉为“诗仙”,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他自视甚高,自夸自己的政治才能,自比吕尚、管仲、乐毅、贾谊、鲁仲连、诸葛亮等人。他出言不敬,蔑视圣贤,曾作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他卑视、贬低权贵,不仅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有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砚的故事,有时甚至把玄宗都不放在眼里。他藐视传统礼法,仰慕晋人风度,放纵自我,追求自适的人生,美妾、佳酿、骏马须臾不愿离。李白的所作所为,几乎把狂傲一词演绎到了极致,使人难以超越。
   然而,李白却“一生低首谢宣州”。
   谢宣州何许人也?就是南齐著名山水诗人谢眺,字玄晖,因曾任宣州太守,被后人称之为谢宣城或小谢。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一是他的诗完全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二是他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了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创制了永明体诗,开了格律诗之先河。他的诗在当世就博得了人们的普遍好评,沈约盛赞谢朓的五言诗道:“二百年来无此诗也。”萧衍则说谢朓的诗“三日不读,便觉口臭”。而且,他的诗对唐诗,乃至以后的诗歌发展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李白对许多历史人物都抱有不同的程度的欣赏,但由衷倾倒的,恐怕只有谢脁了。在现在能看到的李白吟咏谢眺的十五首诗作中,大多流露着他对谢脁其诗的赞赏和对其人的赞誉或怀念。如:“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等等。在诗歌创作上,李白始终把谢脁作为自己的楷模,认真学习研究谢脁的创作技巧,努力追求“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至善境界。因此,在李白的一些诗篇中,也往往留有谢诗的痕迹,如:谢眺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句,而李白则有“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雨后烟景绿,晴天散绮霞”,(《落日忆山中》)“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的诗句。无疑,这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在悟其精要,得其神韵基础上的高一层次的点化。李白对谢脁的折服,还表现在他的行踪上。凡是谢脁生前去过的地方,李白一定会几番前去。谢脁在宣城作太守时,曾建有一个“谢眺北楼”。李白一生多次踏进宣城,不止一次地登上“谢眺北楼”。当涂境内的青山,谢朓特别钟爱,筑有“谢公祠”。李白一生至少有七次登临青山凭吊“谢公祠”。
   当然,从客观讲,在诗的创作成就上看,李白肯定要高于谢脁。之所以一生低首谢脁,恐怕在于李白的个人情怀和境界。
  
   三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著名的狂傲文人。郑板桥出身贫寒,本人教过书,卖过画,做过县官,一生无显赫的功名和地位。但他却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诗、书、画无不精通,而且均有突出的成就。也许是性格的原因,也许是才气的原因,他的一生似乎始终行进在怪异和狂傲的轨迹上。他喜欢放言高论,随意贬褒人物。他敢在公宴上吟诗讽刺贪官,在县衙上叫骂并驱逐为富商喊冤的讼师。他一改历代文人羞于伸手向人要钱的酸儒做派,弄出了个冠绝古今的“润格”,明码标价出售自己的字画。按照一般的规则,既然是买卖,只要有钱进账就可,不应该附加条件。可他却给自己个“三不卖”的规矩:达官贵人不卖,生活够了不卖,老子不高兴不卖。他自视甚高,不愿后人仿冒或篡改他的作品,曾经放出狠话,“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词语间,不乏幽默之调侃,狂傲之气势。
   然而,郑板桥却心甘情愿地在徐渭面前“低首”。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作家、书法家、画家。徐渭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但是后人对他的画评价最高,并说他样样都第一。徐渭的水墨花竹、山水、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绝世珍品,对后世的中国画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位杰出文人的命运却十分坎坷。他考上秀才后,八次应试不中。中年得了狂病,病中杀妻,坐牢七年,自杀九次。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以七十三岁高龄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张席子都没有,凄惨之极。
   郑板桥极度崇拜徐渭。他专门请人刻了一方印章,上书“青藤门下牛马走狗郑燮”,甘愿把自己贬作徐渭门下的走狗。他赞美徐渭的画艺,赞扬徐渭的书法,专门写过一首词,称赞他的书法翰墨馨香,笔势惊人,如狂风,如云朵,如银河,如烟霞,变化万端,美不可言,欣赏徐渭的文学才能,对徐渭的剧本《四声猿》,一直读了数十年,仍爱不释手。郑板桥曾说过:徐渭“才高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屈之气,所以不谋而合”。也许正是共同的人生境遇,共同的性格特征,共同的艺术情趣,使郑板桥找到了真正的知音,从而对徐渭崇拜得五体投地,几近发狂。
   历史上有成就的文人一般都有狂傲的行为表现,这或许是其独立人格的自然凸显和张扬。但是,在狂傲背后却也始终伴随着自愿自觉的“低首”。而且,这种“低首”,既不是对金钱的崇拜,更不是对权势的折服。他们所甘于低首的,不外乎人格与艺术。正是这种“低首”,使他们时时在参照对象的面前,找准自己的定位,获取了人生境界,不断进取。
  

共 31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再高傲的人,都有低首的一瞬;再怎么低沉的情绪里,也有高昂起头的时候。作者说,自古那些有着卓越才华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很高傲,甚至是狂傲,但考究他们的历史也不难发现,也有“低首”的姿态。作者要说的第一个人就是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狂傲不羁,几乎不务正业,游山玩水成了偏执。还对人说出一番不怎么恭敬的话。但他在魏晋文学家曹植面前,就要毕恭毕敬了,认为曹植“才高八斗”,而自己仅占一分,卑微得要钻进墙缝里一般,好在给自己留了“一条缝”。作者说的第二人就是李白,他以古名人自况,其诗歌也形成了浪漫加狂放的风格。而却独宠谢眺,就连谢眺曾经生活的地方,都要拜访讨厌,而在谢眺面前他是“一生低首”。另一个狂人就是郑板桥,性格十分泼辣,但在徐渭面前,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愿做“走狗”。归结来看,这些名流的低首,一律都是羡慕榜样的才华,有了这样的“低首”,才能汲取榜样的风格力量。这篇随笔,史料丰富,对史料的理解,不停留在故事的叙事上,而是围绕观点,拿捏有度,分析精辟。这篇随笔,读感有趣,使人丰富了知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认识了这些名流的另一面。作者文史知识丰厚,信手拈来,化事为理,给人启迪。【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07:28:53
  不同于,从人家檐下过,怎敢不低头。作者深谙历史典故,人物经历,选名流三人,写出一段段名流“低首”崇拜更名流的故事,把这个题目的内涵写得深刻清晰,读感别具。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江南樵苏        2025-08-12 10:26:38
  拙作一篇。谢谢编辑老师点评、鼓励!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2 19:15:32
  这篇随笔,文脉思路都非常清晰,行文就是要这样。向江南樵苏老师学习。
怀才抱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