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星】自序(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星星】自序(杂文随笔) ——在尘土的褶皱与文字的锋芒间


作者:醉墨 白丁,8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发表时间:2025-08-12 15:03:47
摘要:《哭泣的墓地》以其独特而神秘的设定、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深刻的主题探讨,展现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世界,相信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

这部名为《哭泣的墓地》的小说,正在江山文学网连载,为生活总在不停奔波,期间多次停笔,如今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它并非诞生于书斋的玄想,而是根植于我所见、所闻、所感的这片土地的呼吸与阵痛。陈小四和他的陈家洼,是一个缩影,是无数在时代夹缝中喘息、挣扎、试图抓住一丝光亮的个体与群体的镜像。我写下他们,并非为了贩卖苦难,而是试图用文字的刻刀,剖开现实的层层表象,去触碰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刻意掩盖的“营造密码”——那些构成我们社会地基的复杂纹理与深层裂痕。
   “坟地最可怕的不是死人,而是活人忘了他们也曾活过。” 这绝非一句简单的惊悚之语。它指向一种弥漫性的社会遗忘症。我们习惯于仰望高耸的楼宇,追逐炫目的速度,沉溺于信息的洪流,却对那些在发展的车轮下被扬起的尘土——那些沉默的、卑微的、甚至“失败”的生命——视而不见。陈小四童年溺亡的四哥、绝望自戕的奶奶、被尘肺病一点点吞噬呼吸的三哥、在贫困与病痛中耗尽生命之光的母亲……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无声的背景板。他们的“活过”,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爱恨、他们的尊严与屈辱,难道仅仅因为其平凡、其不幸、其未能“成功”,就失去了被铭记的价值吗?遗忘他们,就是遗忘我们自身来路的一部分,遗忘社会肌理上那些真实的伤痕。这遗忘,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墓地”,它冰冷地宣告着某些生命价值的湮灭。更可怕的是,这种遗忘往往并非无意,而是源于一种对苦难的麻木、对不公的习以为常、以及对“不合时宜”声音的有意屏蔽。小说中陈家洼的困境,何尝不是许多乡村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传统断裂、人心离散、环境恶化、社会保障缺失等深层问题的隐喻?那些被遗忘的“死人”,恰恰曾是这困境中最直接的承受者与无声的控诉者。
   与之相对,“铅字最珍贵的不是印迹,而是它让活人记起自己还能活。” 这句话,是我对文字力量最深的期许。陈小四从泥泞走向铅字,从麻木走向觉醒,沈老师、顾墨臣的遗志,《乡土营造考》的密码,星火图书室的微光……这一切都指向知识、记忆与书写作为对抗遗忘、唤醒尊严、重构生命可能的武器。铅字的珍贵,不在于它印在纸上多么清晰美观,而在于它承载的思想能否刺破蒙昧,在于它记录的真实能否抵抗篡改,在于它传递的悲悯能否唤起共情,在于它点燃的希望能否照亮前路。当陈小四以“陈墨斋”之名写作,当他整理出版《乡土营造考·补遗》,他不仅仅是在完成个人的救赎,更是在进行一场对抗集体遗忘的文化“营造”。他让那些被掩埋的乡土智慧(顾墨臣的密码)、那些被忽视的底层苦难(陈家洼的故事)、那些被扭曲的历史(沈老师恩师的遭遇)得以在铅字中复活。这铅字,是记忆的锚点,是尊严的宣言,是“还能活”——而且是有意识地、有尊严地、有希望地活——的证明。它提醒每一个读者,即使在最深的绝望中,认知、记录、言说与传承本身,就是一种抵抗,一种对生命可能性的顽强坚守。
   小说中那些令人窒息的现实图景——奎因顶罪入狱折射的司法与人情困境,彩霞面对古老二欺压时的孤立无援所揭示的基层权力失序与性别压迫,三哥因尘肺病而崩塌的身体与教师身份背后的职业健康保障缺失,陈老五面对祖屋“挂牌”修缮时复杂心态所反映的传统与现代、生存与尊严的撕扯——都不是凭空杜撰的戏剧冲突。它们是现实土壤里生长出的荆棘,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无法回避的痛点。我试图通过陈小四的视角,一层层剥开这现实的“营造密码”,不是为了展览伤疤,而是为了诊断病灶。那些密码符号,不仅是顾墨臣记录古法的工具,更是我们解读当下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断裂与人性困境的隐喻钥匙。
   《哭泣的墓地》最终没有滑向彻底的黑暗。陈家洼老屋的修缮、星火图书室的建立、陈小四在文字中找到的力量、与彩霞共同抗争赢得的微小公正……这些微弱的星火,象征着知识启蒙、社群互助、个体觉醒与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所能带来的改变。这改变或许是缓慢的、局部的,甚至充满反复,但它证明了生命韧性的存在,证明了在遗忘的坟茔旁,总有新的生机在顽强萌发。它告诉我们,出路不在于逃避苦难,而在于直面它;不在于粉饰太平,而在于铭记真实;不在于个体的沉沦,而在于社群的重建与精神的传承。
   作为作者,我深知文字的局限。它不能直接搬走压在三哥胸口的尘肺,不能瞬间摧毁古老二们盘踞的堡垒,也不能让逝去的奶奶和四哥重生。但我坚信,文字有其独特的锋芒。它能凿开冰封的记忆,让被遗忘者重获姓名;它能传递星火,在黑暗中点燃微光;它能构建桥梁,让孤独的个体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力量;它更能作为一种“营造密码”,记录下那些可能被主流叙事忽略的智慧、苦难与抗争,为未来提供一份不同的“建筑”蓝图。
   我期望这部小说,能成为读者心中一块小小的碑石,铭刻那些不该被遗忘的“活过”;更期望它能成为一簇微弱的火苗,点燃那份“还能活”,并且要活得清醒、活得有尊严、活得不放弃希望的勇气。因为,记住坟茔为何哭泣,正是为了生者能更好地呼吸。
   是为序。
   醉墨
   2025年8月12日

共 2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作品是原创小说《哭泣的墓地》的文艺评论,一篇文学作品同文艺评论是最佳组合,是相辅相成的。《哭泣的墓地》正在江山文学网连载,这篇小说的从创作之初,到于读者见面,对作者来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小说的问世,对作者来讲就是自己的孩子。在作者饱含真情的叙述下,关于这篇小说的故事、人物以及点点滴滴,都有着最熟悉、最全面的解析。这篇评论对读者来说,对于小说的阅读和理解是有帮助的。正如作者所想所感,我们预祝《哭泣的墓地》在江山文学网连载成功,吸引更多的读者来欣赏,感受到这篇小说特有的内涵和精髓!(编辑:荧屏之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25-08-12 15:31:24
  希望这篇小说,能成为作者的骄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