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灯火深处是秋光(散文)
年轻时的秋天,总如一场弥散开去的江南烟雨,裹着多情而迷离的梦,伴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梦境里,西湖断桥,油纸伞下,我踟蹰于桥头,枫叶轻吟着飘零,河水轻漾,泥土与睡莲的芬芳,竟让我分不清是动情还是寂寥。直到大学毕业,在异乡工作三年,这种意念越发强烈。我曾渴盼牵住一位江南女子的手,去寻觅属于青春燃烧的那个季节,一起合唱那首《我只在乎你》的情歌。
我唱过,你舞过,风似雨,水如绵,这种意境之美,越发陶醉,仿佛彼此一起,是那么的自然流畅。远处,群山在流年中隐现,而我,仿佛一只折翅的蝶,沉浮于秋日物语与含羞草般歌谣的海洋,独自在外漂泊。每到一处,心里的那种期盼就越发触动,在风雨兼程、果香浓烈的季节里,日日夜夜,情思如花吐芬芳。
夜深人静时,内心蠢蠢欲动。那种滋味,如万千蚂蚁在亲吻。为此,痴痴唱了几年,迷恋了四五春,连理枝与共栖梦,却终似湘雨飘洒楼阁上的私语,情话缠绵之后,余下的仍是独自话桑麻的萧瑟。尤其是下雨天,那种寂寥慢慢就满上心头,有一种味同嚼蜡的感觉在滋长。
每次放长假,我都会准时坐上回家的大巴。那种急盼的心情,是常人无法领略到的欢喜。虽然两个小时不到的车程,一年也难得回家几次。也许是害怕双亲皮肤上的皱纹,也许是害怕孤独身影离开家乡时的酸楚。
曾几何时,我常怀念琉璃青花,纸芳墨浓,但是心里明镜也似,知道提笔挥洒亦不过是梦痕。年少时,童谣里的白狐,一厢情愿的鸳鸯蝴蝶梦,终归是虚空中飘散的墨迹。成年后,身心成熟了,那种爱慕的目光时常穿梭在心海。只要得着机会,就开始尝试寻找目标,接触一些异性。通过一些接触,都未能找到那个她。那时以为能牵住的玉手,竟不过是追寻萧瑟多情年代的一场虚妄。从此,我开始变得不再相信有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更不相信有个符合自己的女子——也许她就是梦境的模样。
转眼三年,时光流转,梦痕淡去。我慢慢开始接受现实,也许撑伞桥头寻寻觅觅的孤影,终究被红尘烟火温柔消融。我毅然回到了父母身边,两年后结婚生子,今年儿子韬韬出生了。秋梦散尽,竟悄然沉淀为眼前的寻常日子,一切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妻子深夜起身喂奶,睡眼惺忪中一个哈欠在灯下缓缓绽放;女儿馨馨伏在桌前,小书包已然备好,正待装入一年级秋天的晨光;父亲灶间忙碌一日三餐,烟气升腾出人间的暖意;母亲怀抱婴孩的温软低语,织就了屋檐下最安稳的锦缎。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深深迷恋。
我感恩能够遇到妻子,她与梦境中的那个身影重叠在一起。原来江南女子终究如烟散去,而生活深处,竟悄然立着一位守护灯火之人。我们从相识到相爱,一路磕磕绊绊,有过争吵,有过扶持,有过欢喜,有过埋怨。
今年,我的感触特别多。结婚七载,儿女双全,凑成个“好”字,这竟是我至今为止所收获的秋实,丰盈饱满,沉甸甸地坠在枝头。这种幸福感不言而喻,感恩妻子的付出,父母的帮衬,弟弟弟媳的支持,我才拥有了这种安逸,成为普通人眼里羡慕的对象。
然而今夜,我离开这灯火,在医院值班室独坐,思绪万千。窗外秋意浓稠,虫鸣织成细密的网,消毒水的气味在子夜凝成了霜,让人忍不住联想。万籁俱寂,白天家中那些暖融融的喧响,此刻竟于心底反复回荡,分外清晰:家中妻子疲惫却温柔的哈欠,女儿稚气朗朗的读书声,锅碗瓢盆的叮当……这秋夜里的思念,竟如秋收后的田垄般辽阔深长。思念愈烈,责任愈沉,心里暖烘烘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出。
值此长夜,四野阒然,窗外秋虫唧唧似在低语,轻叩着心扉,恍然如梦。青春时节曾执著于寻觅秋梦,而今秋意深处,我却成了这漫漫长夜里的守灯人。浮生所托,原不过是守护灯下那几张熟睡的面容,任凭时光之流推我前行,让我以守护的姿态,渡向更深、更暖的黎明。家是港湾,更是自己的底色。守夜人的灯盏虽照不透沉沉长夜,却足以暖透归途;它映照的并非壮阔的秋野,而是家中那几幅熟睡的面庞——正是这点点微光,使人在寒露凝重的长夜里,终能辨出人生秋原上最沉实、最值得跋涉的方向,卯足劲朝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