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毗河——从浓到淡的茶汤(散文)

精品 【文璞】毗河——从浓到淡的茶汤(散文)


作者:秋水翁 秀才,183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发表时间:2025-08-14 07:44:02


   毗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流水不停地从它的怀里淌过去,那些匆匆奔走的光阴,带去了千年的老故事,却在毗河边留下无数奔流的脚印和陈年烟火的骚味。夏天的狂风与暴雨也掺杂其中,它们在河的上游大吵大闹,口水四溅,把茶汤全部喷在毗河里了,所以现在这里已是汪洋一片。
   茶汤里有这一湾河水的味道么?
   喝茶的人谈天说地,把茶汤的味道像烟圈儿一样全吐在毗河的上空,然后落在水里,溅起的水花成了叮咚响的文字。那是一篇散文里的句子或者是一则故事里的一场对白,又或是小说里的一段情节,肯定不是诗,否则定然会成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琴瑟合鸣了。
  
   二
   夜色渐暗,河水漫过了以往行走的步道,垂柳的脚伸进水里更深处,直到腰部,只看见披头散发的柳枝伴了夜风胡乱地飘荡,所以夜里散步的人不过三五几个,灯光昏暗处,人影又被夜色摊薄了去,消失在远处的河面上。一些人被看得远了,它就微弱了,所以初识人的时候,最宜远观。或者在夜色里,就站在毗河边的桥上看,——那些不管河水涨落都愿意在河边呆一段时间的人,是值得让毗河留恋的,更配做一个讲故事的茶客。
   突然就想起了毗河边的两位茶客来。他们在茶馆里喝茶时,讲话的声音和风趣劲儿,能让其他茶客把河水的骚味儿和月色一并吞了去。魏治祥先生写的《看涨水》,倒是能看到毗河的从容和河边喝一瓶啤酒时的散淡味,他光滑而圆润的头脑里面,全装着童趣——你无需听他讲什么内容,只要他一开口,就有笑声,也必定受益。刘元兵先生的毗河湾,倒是热闹得可以,——能把生活里的艰难苦楚搅乱了,在谈笑间调成柴米酒盐酱醋茶的人间滋味。
   他们哪里是爱这一条河?只不过是把生活里的事丢进河水里,看着河水上涨,然后再舀起来品尝:淡是淡了些,但能尝到河水涨落后留下的那些故事情节来。
   一条河,如果没有水的涨落,它一定是空虚的,你看不到它的本质。水漫过河堤两边,直接奔向了岸边的草坪、梯坎、以及临近的茶楼时,河面宽了好几倍,尽管全是红色的、奔流的水,却宽广得有些瘆人,所以当一条河变得宽广了,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力量。倘使深秋或者冬天,它的水落了下去,河滩里到处是乱石和淤泥,像放久了的茶渍,有一种淡淡的腥臭味。晨昏之间,人们就会沿着河边漫步,对那些裸露的石头和泥巴指指点点;如果阳光出来的及时,河边的行人会越来越多,他们对河滩的腥臭味表现得兴趣十足,——所以当这个世界变得臭气熏天的时候,它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一个茶客,如果没有陪聊的人,他一定是孤独的,一般的人品尝不出他茶汤里的孤独感来。茶汤是一片叶子的另一个世界。一杯刚烧沸的水,丢下几片红茶叶,如果时间、温度和杯口大小刚刚好,叶片便在沸水里翻滚,又渐渐地展开去,然后占满整个杯口,茶汤随着叶子一点点的蔓延,由透明至渐黄、再深黄:一杯值得欣赏的茶汤,需要用时间去品尝,那是生命与水、与流光的和谐融洽。倘若不是一杯沸水,或者只是几片绿茶,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水温过低,泡不开一片叶子,你得等,时间久了,溽了茶叶,那茶汤就暗了;倘是绿茶,水温过高,茶叶迅速展开,叶边卷了,那茶味就苦涩了,所以最难泡的茶,应该是绿叶,既要看它柔弱的生命之力,又要看茶汤的水温和时间,如果都不相宜,你看见的茶汤里,不过是漂着的一段小小的枯叶罢了。
  
   三
   其实喝茶的人都有一个共识:一杯茶汤,最重要的是水。
   陆鸿渐的《茶经》里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那时候我就坐在毗河边的茶楼里等一个文友来,等的时间长了,就老想着这一杯水的事情——山中水,江中水,井中水……还有什么水呢?
   妙玉那个小妮子对贾母说:“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只尝了一口,便递给了刘姥姥,姥姥一饮而尽:“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就好了。”一杯茶汤,在不同的人生经验中,却有不同的滋味,她享受了富贵,她却看穿了人间的烟火。后来宝玉、黛玉、宝钗喝妙玉的体己茶,居然是五年前的梅花雪水!
   那样的水可以入口么?——贾母定然不会喝,刘姥姥便只会念阿弥陀佛了,站着念,一遍至五遍。
   所以现在我越发地觉得“用山水”的神妙之处了。只是这毗河之水,其时正是“瀑涌湍漱”,只适宜观赏,如何下得去口?不过是坐在茶楼里,借了微明的夜光,看看它的奔流,或者听一曲水声,也算雅致得可以的。心里细思——古人那时候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品一壶水呢?难道他们不玩麻将或者不吃火锅么?
   正思考着,一个黑瘦的身影迅速地闪了进来。还没等我说话,他先说上了:“嗨!秋水翁。我来得晚了!”黄敬光先生一边笑一边坐下来。
   我说:“黄老师,你来的正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读车前子的《茶话会》,你想过没有:旧时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喝茶?”
   他见我问及此,突然来了兴趣,正襟危坐。
   “喝茶得有闲钱、闲时,最重要得有闲情。如无三闲,茶喝得就不尽兴了。想我等之人,年轻时为生计奔波,哪有三闲的富贵,所以至今品出的茶味皆是苦的。”说完嘿嘿一笑,带着几分孩子般的腼腆。
   突然之间,我仿佛看到他的可爱之处来,他所讲的“闲时”,岂不是生活里的时间美学么?时间在茶汤里转动,你得去品出来,茶汤里装着时间的颜色喃。陆先生是懂水的人,他的山水、江水,皆是流动的,且是缓流着,不急,就像煮茶的火炉,温温地让它燃着就好,所以喝茶的时候,你得耐得住性子,急了就品不出味道来。
   茶与生命之间,似乎就达成了某种默契,你懂得喝茶时,便知道生命的长短了,也懂了生命的质;如果你不懂茶,每日匆匆忙忙,娱乐至死,你的生命就迅速地消退了。在茶与时间的关系里,你得把握它们的美:采茶的晨光;炒茶的姿态;煮茶的咕咕声;喝茶的动作等等,那不是刻意追求的一种仪式,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所以木心先生很怀念过去的日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当然不仅仅是时间里的美学了,更是时间里流淌的永恒的爱意。
  
   四
   黄老师讲车前子的《茶话会》特有兴致。《茶话会》的第一篇文章便是《喝水》,短短不过三百字,却讲了三个故事:一是偷祖母的茶喝,二是偷父亲的茶喝,三是自己只会喝水。
   “祖母常喝绿茶,到冬天才换红茶,有时候还扔几朵玫瑰花进去。”
   “父亲的茶太浓,杯子里的茶叶茂盛一如墙角杂草,偷喝一口,苦得说不出话来。”
   “几年下来,居然不知道怎么喝茶,匪夷所思,那就喝水。”
   三种茶,三种喝茶的方式,从殷实到贫困,生命的境遇却是天差地别。这很像木心的人生经历,更像贾宝玉的人生经历,一杯茶汤,从浓到淡,从精致到苦涩,最后变成了一杯白水,那茶当然便喝到位了,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我读过车前子的书,只是前言里有好几副画:比如《星辰》;比如《池塘生春草》;比如《两块西瓜》;再比如……画作只用色彩渲染,不作任何墨线和形状的勾勒,很具有中国画以意取胜的艺术风格。
   所以他的文章,很具有画的特点:不具象,点到为止,给读者以最大的想象空间。即如此,每一个读者便觉得读他的文章时,仿佛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里,设了一张桌子,两三张竹椅,围炉、挑茶、添水、论画、品女人、说文章……
   一时间,茶楼里满屋子的骚味,把茶汤都冲淡了。
   2025年8月13日夜于金堂秋水小院
  

共 29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毗河——从浓到淡的茶汤》别具一格,以毗河为引,将喝茶的感悟、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作者巧妙地把毗河的河水与茶汤相联系,用河水的涨落类比茶汤从浓到淡的变化 ,赋予了平常的喝茶场景独特的内涵。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鲜活,像魏治祥先生、刘元兵先生,寥寥数语,便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风趣与独特魅力,也侧面展现出毗河茶客们的生活状态。在探讨喝茶与时间、生命的关系时,作者引用陆鸿渐《茶经》、妙玉煮茶等典故,与黄敬光先生的对话更是将喝茶上升到时间美学和对生命尊重的高度,富有哲理。而车前子《茶话会》的融入,用三个不同的喝茶故事,映射人生境遇的变迁,与文章主旨相得益彰。全文语言灵动,既有对自然景色如毗河夜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充满深度的思考感悟,让读者在品味茶汤的同时,也不禁对人生和时间有了新的思索。【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4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5-08-14 10:40:17
  欣赏秋水老师散文,一切滋味都在茶中。
2 楼        文友:静净        2025-08-14 11:13:34
  品茶品人生,各种滋味在心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