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水云间·道之韵(散文) ——我和老戏骨的昔阳文旅行(系列之二)
也许,这是一次没有句号的行走。
一头扎进故土,太多熟悉的气息围猎着我。十六岁参加工作时,我是运输公司第一代女司机,那时到村村寨寨拉粮、送煤,可说对每一寸土地的样貌都是熟知的,但是阔别四十年,再回故土重游,已是今非昔比。
我和三位老戏骨,郭凯敏、杜宁林、王丽云老师们的第一站,落脚在昔阳“水云间民宿”体验生活,我作为当地人,对这个好听的名字颇为陌生,昔阳只有一条松溪河,以水命名很少,因而百思不得其解,水云间究竟在何处?从来没听说过呀,莫非造山英雄重新安排了山河?就像是一道谜题,设了一个巨大的悬念,驱车到了地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过去的郭庄水库改头换面,把闲置的管理站,改建成民宿,这真是巧夺天工的一个绝妙利用。
一进大门我惊呆了!仿佛穿越了好几个世纪般的感觉,方寸朴舍,意境恬淡,过去是几间寂寥简单的房屋,坐落在光秃秃的黄土丘上,谁路过都不会在此逗留歇脚。如今变成了依山傍水的花园式民宿,院内是盛开的百花,一簇簇花朵像一张张可爱鲜嫩的笑脸,还有一个方形水池,几只蜻蜓不时光顾,天神般落下来啄水,吸饱喝足如无人机飞起来在空中舞蹈,仙乐般的歌吟,能让人醉死在这里。池边摆放着休息的茶椅,可散步,可喝茶,可聊天。典雅的中式排房,看上去格外清静。我们带着城市的喧嚣,住厌了毫无弹性的水泥钢筋空间,读烦了马路上的车流,体内总有各种噪音围猎着,一走进小院,身心的零碎感骤然整合完好,那些杂七杂八的声音消失了,就像瞬间进入了禅定状态。也许是因为回到故乡的踏实感?也许是进入故土的怀抱特有的安详?好似一所疗愈灵魂的诊所。更神妙的是,入住房子时,我被房名牵住了视线,顿如一股清凉的小溪水流入心田,润物无声,我惊异于命名人的文化心理是这么精致、高岸、深邃、意味深长,像耳语,又像劝心,有一种大安静,大自在,大浪漫的筑梦心境。房名分别是:“依山、归野、宿心、方净,坐忘、童年、山禾、朴舍……”每一个房名都充满禅静的美学。在这热闹争吵的世界里,恰如一方为开掘的处女地。巧的是,多年的瑜伽练习者郭凯敏先生住进了“坐忘”,而深受《道德经》滋养的我,住进了“方净”。军人身份的王丽云老师住进了“归野”,艺术世家出身的杜宁林老师住进了“宿心”,仿佛是上天特意赠送的心境,各自都赋予了淡淡的意境。如果穿着古装进进出出该是什么情景?我不由得笑了,我总是这么想入非非。我好喜欢这些意味深长的房名,我盯着“方净”品味字意,仿佛归隐山野的隐士,越品越心静,越品越有意味,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心境,就像一个高人在向我招手致意。这真是一次不期而遇的灵魂认领,是生命中最动人的驻足。我用眼睛示意房名,问郭凯敏先生什么感觉?
回说,桃花源中一仙子,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避暑之处。
我说,我更感到一种无形的召唤:归来吧游子,我等你太久了……
先生由衷地笑了。说玄妙玄妙,你真成仙子下凡了。
我说,你不觉得这也是你的灵魂故乡吗?不是版图的意味而是心灵的归途。也许这世界最动人的相遇,往往并非精心策划的奔赴,它更像命运的指尖,一次不经意的轻弹,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接近了灵魂的契合,顿住了奔波的脚步,时空模糊了,生命的身份褪色了,一切面具弃掷了,只剩下了一颗赤子之心!我是这么想喊、想歌,请问先生与“坐忘”触碰有感觉吗?
先生看了我一眼,又看了我一眼,似乎在努力搜寻我问的感觉,表情深邃,淡淡地一笑。“方净”让你这么神道道?然后我们各自进了房间。
室内整洁,现代设备齐全,电视机,茶桌,自动抽便器,一应俱全。晚上睡觉要盖被子,气温23度左右,天然的空调房。那晚,我故意拉开窗幔,与星空对唱,与明月对饮,我变成了数星星的孩童,一颗、二颗、三颗……入梦了,梦见我变成了一束光,照彻山河大地。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多久找不到恬静的环境了,不得而知。水云间民宿不在商业区,一派田野风光,地势高峭,微风拂面,依山傍水。田野小路曲径通幽,两边是庄稼,嗅着草香,很好的静心方式。
清晨,我和郭凯敏先生漫步在小路上,听着鸟鸣,感受着晨风,先生十分迷恋田间风光。
我说夜晚会听到庄稼展枝吐叶的声音,你听过鸟语,风声,一定没有听过庄禾搏节的生长声,万事万物都有特定的声音,听到了,真的就达到“坐忘、方净”的境界了,世间的纷纷扰扰又算什么呢?我们在纷扰的世界里把至静的心裹夹的太厚太厚,把本自聚足的自性抛到九霄云外,很多自然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
先生若有所思。说离开了都市的嘈杂,来到这里,有一种“天养”的感觉,与自然相伴,禀受天然之理,与天相合,这是“水云间”给我的极致感受!观花开花谢,读云卷云舒,体会四季轮回,这种陶渊明式的生活恐再也过不成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咱们也只是匆匆过客。南方虽然青山绿水,但独没有这儿的别样感受。
是的,古人的哲学范畴是:“不离开道之根本的叫天人;不脱离道之精微的叫神人;不背弃道之真理的叫至人,以自然为主,以纯德为本,以道体为门,超脱穷窘通透生死变化的叫圣人;用仁来施行恩惠,用义来建立条理,用理来规范行为,用乐来调和性情,用温和、慈蔼、仁爱的态度感化世人的叫君子。”在现代社会做君子都十分困难了。天人、神人、至人、圣人之境就更是望尘莫及。人们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一脚踹倒了文化建构。小人以利交,君子以义交,还是有定位的。有了货利运营,取利不择手段,为了给邪恶找理由,真小人理直气壮,伪君子也不装了,直接勇越真小人。人们砸碎了道德的防护网,什么都视为正常,做坏事天经地义,做良善之人需要条件,理由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以,我以为先生所提出的“文化引领,美学根脉”,首先是建构人文精神。
他说,是呀,把人的真心,挚真唤回来不就是人文建构吗?人文就是人的品质呀。
我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更趋向独善其身,谁能改变了世界呢?
但可以影响世界,感染世界,人类就是靠内心那一丝幽光活下去的,没有黑暗哪知光明的力量,没有邪恶哪知圣洁的珍贵,八卦图施显得很清楚呀。
我笑了,我看看安静的四周,说第三者听去,会觉得咱俩太矫情了吧?
那不管他,认知千差万别。处于人群中的思想者就如同沧海中的孤鸟,讥笑和嘲讽都不能淹没孤岛。
我说,我想“坐忘”从而达到“方净”。我有信心改变自己。
他说“坐忘”是指月的手指,“方净”是摘到了月亮。我更愿意在尘世混乱的运营中做一个“清道夫”,利用艺术手段呼唤真诚,善良,美好。也许永远看不到结果,但我们应该不停地去影响。正如天灾需要众生合力化解,人祸需要众生定力化解。
我说,可叹的是,人们各走极端,执迷不悟,很难和古时大道相合了。今世学者解读王阳明,却无王阳明的心境,把《道德经》当学问来做,当然见不到天地纯一的真相,更无法得窥古人思想的全貌,道就这样被天下人分裂了。道不是纷乱中的学问,而是心验、体验、证悟后的明白,聚精才能会神,信仰就是这样确立的。所谓的学问,其实就是“惑”。所以,我一见“坐忘”和“方净”就像命运的指尖叩响了心门一样。
是的,昔阳是个文化内涵深厚的地方。两个房名把我们带到诗和远方,也许是天意。
我默许天意这个说法。
晨风吹过,垂柳摇曳,一只狗从我们身边路过,斜倪了我们一眼,好像不认生,很友好的态度,匆匆忙忙不知赶往何处,我望着狗狗轻盈洒脱的步履,乡恋正铺天盖地向我袭来……
我们漫步在宽阔的草坪上,这里没有世俗的繁荣,和光怪陆离的色彩,一切都是素静淡雅的气氛,草坪旁边有露营休闲的餐饮及烧烤设施。头上是蓝天白云,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水面,由于自然环境良好,各种奇珍异鸟在水中洗澡,啄水,舞蹈,这儿成了极好的赏景之地。我好想把此时的美好时光揣进衣兜里不让它流失,可惜我的指缝太粗抓不住流水般的阳光……
我记得四十年前这里是个光秃秃的一座水库,一个灰蒙蒙的村庄,酷像是一个不化装的黄脸妇人。一条黄土路,犹如寡言垂目的老人,汽车飞奔而过,土路立即开花,灰不腾腾一片。那时物资匮乏,每一寸土地都用来解决温饱问题。山上的植被都成了千家万户的柴薪,它们几乎没有养息的机会,路过此地,从来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今物质丰富,人们吃饱喝足,娱乐,休闲已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放目百里山川,“水云间”的轻盈、恬静,就像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经典细节,一首意蕴深远的诗篇,一曲优美脆净的歌谣,一朵舞动调皮的一朵浪花,一个着装素雅的少女,让人赏心悦目!
带晨露,我们到早餐店用餐,餐食中西合璧,有咖啡,有豆浆,有黄澄澄的小米稀饭,有红薯、玉米,包子等等,绿色蔬菜都是从地里采回来的,十分鲜美。早餐后,我和三位明星坐在依山傍水的“云水间”,微风拂面,品尝着家乡的特产压饼,口感香脆,我们谈天说地,每一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杜宁林老师想起她和郭凯敏先生的际遇,那是一次艺术与精神的超迈,任何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都会在某个节点遇到瓶颈,她是个重感情的人,一谈往事就闪出泪光,言明她很感激郭老师的启发。她的笑,她的泪,都不需要过门,就像一个婴儿用劲吼喊,不是用来骂人,而是底气十足。我很喜欢她这种少女才有的性情。我一直认为郭凯敏先生是个天才的“导演”,我并不是说他的影视导演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是说,他对一个人的思想淤堵,精神萎缩,灵魂至暗时刻,会导引出一个人的希望,才情、向上的情怀来。我也是其中一个,体验过从绝望到希望的过程。这真像是上天安排的绝佳的机缘,“水云间”的交谈没有尽头,王丽云老师的一生,可谓精彩,上老山前线,下营地演出,落下不少伤寒病根,但她仍然风雨不惧坚持一线演出。古稀之年,歌声如莺,亮亮的高亢,醉人心田。水云间的感觉真如世外桃源,恬静、安详、舒心,从喧嚣到恬静是一次生命体验的过程。
孩子们踊跃开直播,直播室的观众惊呼:这是什么地方,好美呀,昔阳竟有这么美的地方?
于是,待我们离开时,水云间的游客已然爆满。
两天很快过去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向水云间,回望昨夜灯火璀璨的光影,仿佛做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梦。这里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只有水云交织的温柔;没有走马观花的喧嚣,只有匠心传承的温度。正如《一剪梅・水云间》所写:“绿洗心情,水浣风声。浪花为我拨琴筝,不带纷争,不带曾经。”水云间,值得用脚步丈量,用心灵共鸣。我回头凝视着“坐忘”和“方净”,就像和高人握了下手,但我知道那是我的归途,是我向往的精神故乡……
2025.8.12净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