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东篱】小孤山,万里长江一惊鸿(组诗)

精品 【东篱】小孤山,万里长江一惊鸿(组诗)


作者:冰泉 秀才,22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5发表时间:2025-08-15 05:58:10
摘要:从潮湿的春天出发,手掬一湾唐风,花香四溢的季节。

◎启秀寺
  
   从潮湿的春天出发,手掬一湾唐风
   花香四溢的季节。适合垂钓,踏青,攀岩
   顺便登上一座古寺,去山顶眺望
   远方云海,和绚丽风景
   滚滚江涛拍岸而起,畅弹一曲高山流水
   一串天籁之音从漫山遍野氤氲开来,仿佛
   要荡尽世间
   一切污泥浊水,或者暗流险滩
  
   拾阶而上,沿着青苔的脉络一级一级向上攀登
   像在云端,慢慢翻阅一页页泛黄经卷
   时光在此刻似乎凝固了
   趁俯首挽袖间静心自问,山上何时生出草木
   明月何时照亮江湖?
  
   回眸一笑。山下的油菜花跑向长江两岸
   一抹属于生命和成长的颜色,在启秀寺周围
   唤醒了一江春愁
  
   ◎一天门
  
   佛祖曾说:不必焦虑
   从人间通向天堂的道路,毕竟有千万条
   排除空想,排除繁华,排除虚妄
   我毅然选择正中间的那条险径
   因为这里不仅有云烟缭绕,怪石凌空
   还可以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指点江山,纵论古今
  
   沿着江面杜鹃鸟指引的方向
   绕开两侧荆棘莽莽,绕开洞顶悬崖绝壁
   把万朵兰花及绿荫,种满山上的每一个角落
   如此,婀娜山腰便有了一股飘逸仙气
  
   宛若误入蓬莱奇境,不必渗汗娇嗔
   一柱天门伫立其间,用鬼斧神工劈开
   前行的路障、雾霾与困惑
   打通从山脚通往天堂的唯一通途
  
   从此,山上山下的香火终于源源不断
   像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河,载着无数善男信女的
   五彩图腾,直上云天
  
   ◎御诗碑
  
   明嘉靖帝御笔一挥,一首古诗的墨香余迹
   顷刻化为一座青色石碑
   它以方正硬朗的姿态,从护国寺起步
   越过漫漫烟尘,以及世事喧嚣
   于民国十五年移居小孤山顶
  
   一路跋山涉水,俨然僧侣布施的足印
   虽然居于高山之巅,携带着“圣旨”庄严
   傲立在孤峰独步的长江北岸,仍然
   恪守一句古训:太满则溢,太刚易折
  
   匍匐在碑底的一块巨型石龟,昂首望天
   它背着石碑上早已锈迹斑斑的诗句
   像是在认真默念着一页偈语
  
   远方响起一阵钟声,传来福音袅袅
   在万顷江波的见证下,神龟一面驮起
   皇宫浩荡清风,一面驮起人间
   万家灯火
  
   ◎观涛亭
  
   把一座亭子建在半边悬崖旁,需要
   足够的勇气、智慧,需要大胆的设计
   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向死而生的
   无畏和担当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冲破江面滔天巨浪
   冲破急流汹涌的暗礁,冲破世俗偏见的
   封锁
   凭着年少气盛,插上稚嫩的翅膀
   在风云变幻中化作一只千年白鹤,飞立于
   亭檐瓦面
  
   站在高处屏息远望:只见水底江豚追逐着
   江上渔舟
   几行水鸟在江面缓缓低翔,载歌载舞
   此时可以听到浪花轻拍船桨的旋律
   可以闻到巨轮沉闷绵长的鸣笛
  
   落日西垂,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那只白鹤徐徐从亭上隐身而退
   与山下的人间繁华,一起遁入无边无际的
   虚空
  
   ◎送子塔
  
   三面临风,上盖圆顶,下嵌门窗
   一面将半边肉身潜入坚硬石壁
   仿佛一个半路出家,尚未割断红尘的沙弥
   半边塔的芳名,从此深深镌刻于
   峭岩之上,江心之中
  
   在浩渺江水的推波助澜下
   络绎不绝的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
   他们从心里掏出无限虔诚
   及各种祈愿,向塔内供奉的泥菩萨烧香膜拜
   长跪嗑头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直到塔内积灰没膝,檀香绕梁
   直到塔旁神龛内的金凤展翅欲飞,鸣啼不止
  
   据说曾经有朝拜过此塔的青年夫妇
   下山后怀了儿女
   于是送子塔——就成了这里方圆数百里
   草木,共同的信仰
  
   ◎弥陀阁
  
   香客步履还没有跨过宝殿的青石门槛
   目光却被头顶的奇观紧紧锁住
   那半截倚山而立的危崖,凌空飞翔
   的楼阁,会立即
   崩紧你的心弦,加快你
   一探究竟的心跳
  
   抬头举目,迎面门楣的石刻上
   “琼崖滴翠”四个黄金大篆在阳光的
   温柔抚摸下,熠熠生辉
   迈过那道横跨千年的冰冷门槛
   犹如迈过了一道超越尘世荣辱的鬼门关
   一尊巨大的泥雕弥陀
   立即跃入眼帘。他跣足垢面
   裂嘴大笑。丝毫不修边幅,不计得失
   也不惧人间冷暖
   与此同时。他双眼放射出深邃如井的智慧光芒
   对着跪拜者笑而不语
   似乎看穿了,一个个陌生香客怀揣的
   满腹心思
  
   ◎先月楼
  
   雕梁画栋,飞阁重檐。是先月楼留给游客的
   第一印象
   如果再深入一步,就会明白
   依山临江,推窗见月,是她得天独厚的秉赋
   省略朝日跃江的朦胧绚烂
   省略千帆疾发的雍容华贵
   省略落霞恋鹜的浪漫多情
   直奔江畔仲夏夜。看远处波光粼粼
   听耳边江风习习
   一轮圆月攀上枝头,以其浮光掠影的柔媚
   纯洁,与宁静,倒映在波心
   见证着古刹千百年来岁月变迁
   和四季轮回
   今晚就举起酒杯吧,对月共饮
   楼上月华清冷如水,我仿佛听到杯底深处
   那朵沉睡千年的悲鸣
  
   ◎梳妆亭
  
   小姑娘娘当年选择在一座孤峰之巅
   梳妆打扮,也许是因缘巧合
   也许是独具慧眼
   云蒸霞蔚的山顶,时而白鹳齐飞
   时而鹧鸪欢啼
   这里的四周,除了随处可见的香樟树,白桦林
   还奔跑着活泼的狍子,聒噪的乌鸦
   以及披着杂色羽毛的健硕山鸡
   而从山麓向上慢慢攀援
   必须越过365级石梯
   当游客和信众登上山顶时,蓦然回首
   时光又滤过了匆匆一年
   而独守空亭的那个小姑娘娘,仍旧
   保持着一份,永不变色的
   年轻和美好……
  
   ◎藏经楼
  
   无数香客抖落一身风尘,屈膝长拜
   呢喃不清的祈语,与藏经楼的神圣雄阔
   并没有产生,一丝违和感
  
   肉眼凡胎的众生,自然还没有资格
   接近佛塔顶层的舍利子
   至于住持和僧尼们日常穿戴在身
   的袈裟、念珠,早已司空见惯
   打开虔诚至极的目光,仰视楼内
   的一切。包括香炉、衣钵
   包括木鱼、经卷
  
   斑斓夺目的各种经书,层层叠叠
   檀香扑鼻
   依次捧起华严经、楞严经、金刚经
   当然也不能错过般若心经,及六祖坛经
  
   凝视着墙上慈眉善目的佛像
   我轻问:我六根未净,慧根浅陋
   可能成佛否?
   佛祖笑而不答。微屈的右手食指
   遥指前方。下山的途中
   我看见了一排苍翠肃然的菩提树
   他们沉默不言,用一种独特的姿势
   与智慧,为我念出了那句――
   佛祖没有回答的偈语
  
   ◎彭郞矶
  
   年代久远,记不清是哪年哪月
   那一个秋日清晨
   年轻的小姑独自在江边洗衣裳
   江水清凉,倒映着她稚嫩俊秀的脸庞
   莞尔传来一阵响亮渔歌
   抬头远看,刚过弱冠之年的彭郎
   荡船摇橹,从对岸的小山坡下
   疾驰而来
  
   四目对视的瞬间,青年男女
   双眼里都噙满了滚烫的泪水
   一见钟情,从来不需要什么卿卿我我
   或者花前月下
   在以劳动的韵律徜徉生活港湾的间隙
   只要缘份到了,自然会
   撞击出热烈的火焰
  
   天地为媒,江山作证
   一对初识的情侣撮土为香
   对着浩澣的江水相对而拜
   青年男子轻挽着美丽爱人的纤手
   笑容满面地说:
   我愿以半壁江山,换你一世幸福
   小姑顿时喜极而泣,以江水洗面
  
   至于他们后来的故事,不必细叙
   因为它已随着滔滔江波,和袅袅青烟
   镌刻在长江两岸,五湖四海
  
   ◎长江绝岛
  
   你从五千年来的烁烁锋烟中走来
   你从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风云激荡里走来
   你从华夏民族威而不屈、贫而不移的
   铮铮铁骨内走来
   你从炎黄子孙刀耕火种、生生不息的
   汗水间走来
  
   从东面看,你似一座太师椅
   从南面看,你像一支巨大的秀笔
   从西面看,你俨然化身为一口古钟
   而绕到北面看,你如同青龙卧江
   仰天长啸
  
   你倚田傍水,以千年不变之志
   挺立于安庆之南,彭泽之西
   不知道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枪林弹雨
   的洗涤,你凭满身累累伤痕,和赫赫战功
   赢得了无数荣耀
   安庆门户、吴关楚塞、海门第一关……
   都是你当之无愧的雅号,及桂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你长久耸立于烟雨江南,长江北岸
   以遗世而独立傲视群雄,以出污泥
   而不染洁身自好
   以淡泊而明志,以清贫而自律
   以奇险而立世,以秀美而留芳
  
   思绪翩翩。我梦想插上双翼,乘着云雾
   飞上长江绝岛
   竭力以惊鸿一瞥的英姿,唤回
   远去的人间沧桑
  
   2025.8.14作于成都
  

共 35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诗歌,语言朴实,意境优美,读罢方知孤山不孤。在长江浪涛里,这座"绝岛"被诗人拆作十一帧切片:启秀寺的青苔漫过唐风,一天门的险径劈开虚妄,御诗碑驮着皇宫清风与人间灯火,送子塔积灰里藏着草木的信仰……诗人的笔没带导游手册,倒像揣着块吸墨的海绵,走过一处就蘸点山的气息,挤在纸上都是活的。 你看启秀寺的春,油菜花“跑向长江”,那哪是花在动?是诗人站在山顶,看着春愁跟着花瓣滚下坡,一骨碌扎进江里,跟着浪头晃远了。一天门的险径被他写成“劈开困惑”的斧子,倒让那道石缝成了试金石,敢走的人,脚底板都沾着点决绝的土。 御诗碑的石龟最有意思,驮着圣旨也驮着万家灯火。诗人没说碑多沉,只说龟“昂首望天”,像在掂量:是宫里的风重,还是江滩上晒的渔网更坠龟甲?弥陀阁的大佛裂嘴笑,笑的或许不是香客的愿,是看见每个人心里都有座“琼崖滴翠”,却总在门槛前磨磨蹭蹭,把鞋跟都蹭薄了。这山哪是绝岛?是个会喘气的老熟人。诗人跟它说悄悄话,问“明月何时照江湖”,问“能否成佛”,山不答话,只把涛声揉碎了,混着香火飘过来——其实早答了:你看那观涛亭的白鹤,冲得破浪,也收得住翅;你看那送子塔的灰,积得再厚,也盖不住草木往上长的劲儿。 所谓惊鸿,原是这山把所有人的心事都接住了。它站在江心,活成个敞口的粗瓷碗,盛着长江的奔涌,也盛着每个过路人心里,那点不肯服软的孤。感谢投稿东篱,点赞,推荐。【东篱编辑:吴炜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5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5 07:51:16
  小孤山,以其奇险独孤儿著称。作者以椽笔,为之立传,写出世间独孤的形象。全诗叙事状物,气势宏大,格局荡阔,特别是对每一处小孤山之景,做了灵魂般的诗意提取,立马精神发扬,仿佛一座立体棋盘上的棋子,落子都是精彩。世间,本就无所谓独孤还是热闹,正在不同的地方,特别是站在长江处,江水和时光都活跃了它的风采。如果不是独孤,我们还真发现不了它的特别。全诗写出了人文的惆怅和留存,可见作者捕捉诗意的眼光出类拔萃。怀才抱器拜读,问候冰泉老师秋安,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冰泉        2025-08-15 09:42:05
  怀才社长的评论,言简意赅,精辟全面,如春风拂面,清泉幽鸣,令人眼前一亮,神清气爽。感谢社长倾心留评鼓励,遥祝秋祥体康!
2 楼        文友:冰泉        2025-08-15 09:35:17
  清晨六点,天尚未亮。吴老师以如椽之笔,为拙诗编按点评,令人感动。吴老师的编按虽短,却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和意韵,解析深刻,独具慧眼。敬茶问好,遥祝秋安文丰!
以文会友,与诗同行;让生命之花,盛开在文字的海洋!
3 楼        文友:冰泉        2025-08-15 10:04:33
  这是一组以长江绝岛小孤山为题的诗歌,全诗由十一首小诗组成:前九首分别写小孤山上独立的景观,第十首写与小孤山隔江相望的彭郎矶,以便引伸出关于小姑与彭郎千古传唱的凄美爱情故意,最后一首则是从整体描摹小孤山的地理方位和风景特色。全诗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孤山到彭郎的顺序,依次泼墨,展开联想。因为小孤山上的启秀寺是座千年古刹,千百年来香火不断,禅钟浩荡,故全诗也大量掺入佛教因素,叠加各种与禅宗相关的意象,以努力便全诗渗透出一种浓厚的禅意和哲思。一点创作感言,供各位文友参考。欢迎大家留言指正,助我进步。真诚致谢!顺祝各位文朋诗友秋安文祺!
以文会友,与诗同行;让生命之花,盛开在文字的海洋!
回复3 楼        文友:冰泉        2025-08-15 10:15:40
  更正:以努力便全诗……,应该是“以努力使全诗……”!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15 10:22:41
  小孤山,有这么多景观,处处透着自然的旖旎,透着禅意的庄严,透着宁静的神圣。作者笔法灵动,辞藻唯美,意境深远,读之令人神往!拜读佳作,问候冰泉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冰泉        2025-08-15 10:29:15
  谢谢莲香社长留墨厚赞!过誉之词,冰泉愧不敢当,权当鼓励与鞭策吧。小孤山是我的故乡奇景,是名城安庆的门户,也是安徽省旅游胜地的一张名片。为她立传,吾早有此愿。今日得偿此夙愿,不亦快哉!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15 17:31:54
  老师的诗歌很有特点,小孤山的旖旎风光,千年古刹,传说中的故事等在老师的诗中展现得十分精彩,很美的诗,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冰泉        2025-08-15 18:46:30
  感谢红花草老师留评鼓励!遥祝你秋安文祺,创作快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