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黄豆,豆芽菜(散文)

精品 【星星】黄豆,豆芽菜(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240.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发表时间:2025-08-15 11:36:33

每年春天,父亲必留那么一小块地,种一爿黄豆。不用大面积,几分地就可以了。主要种植的玉米,玉米盛满仓,人吃,鸡鸭鹅猪吃。大豆呢?除了榨豆油,磨几回豆腐。舍不得喂家禽,偶尔给葡萄树增加养料。再就是架点草,烧热大铁锅,炒着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有个十斤八斤黄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来了贵客,母亲舀一瓢黄豆,精选一下黄豆豆。一定是饱满、无破损的新鲜黄豆,剔除浮于水面的劣质豆粒,确保发芽率。浸泡激活。把黄豆用20-25℃温水浸泡8-12小时,豆粒吸水膨胀至直径翻倍后沥干水分。使用底部带孔的沥水篮或蒸锅层,铺双层湿纱布包裹豆粒,容器需避光(覆盖黑布或置于暗处)。保持环境温度20-25℃,每日早晚用喷壶淋水2-4次,每次淋透后沥干积水,避免豆粒腐烂。豆芽长至1-2厘米时,可在纱布上压重物(如冰袋或盘子),促使豆芽茎秆粗壮。生好的黄豆芽,结实丰腴,若赶在春暖花开之际,来得客人,能吃到第一刀韭菜,炒豆芽。绿油油的头茬韭菜,白嫩嫩的豆芽,摘一颗屋檐底晒着的红辣椒,上火堆烤焦,用手一捏,落在锅里,红白绿相兼,秀色可餐。绝对是挑起味蕾的好菜,母亲生得黄豆芽堪称南河屯一道风景,时间短,出芽壮实。不像有些人家生得豆芽,有一半没出芽。人们向母亲讨经验,远亲不如近邻,父亲母亲善良之人,不掖着藏着,一五一十,如实反馈,到街坊邻居家现场操作,不过,他们都学不到母亲生豆芽的精髓。
   年少时光,我们家四四方方的饭桌上,一年四季,大凡有客人在,少不了一盘炒豆芽菜。好一些是填一缕韭菜,一把蚬子,一捏瘦肉丝。我喜欢吃黄豆芽菜,怎么也吃不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成家立业,业没立起来,家倒是组合好了。我涛声依旧,无论是青黄不接,抑或满院子青菜,豆芽菜一直是压轴戏。我不会生豆芽,母亲也指导我生过豆芽,结果一塌糊涂,不是不明白生豆芽的过程,也依葫芦画瓢,照做了。很不理想,原因不知出在哪?索性,就吃现成的,待母亲生好豆芽,打个电话,我们回老家取。搬进城市后,大街小巷,超市,菜市场,卖豆芽的很多,绿豆芽,黄豆芽。黄豆芽是我的偏爱,工作忙,下班晚,返回楼里,不想做别的菜,买一份黄豆芽,上电磁炉简单翻炒三两下,就着买得馒头,花卷,打发一顿。
   豆芽菜,营养价值也高,黄豆芽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较多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来源。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别看不起眼的黄豆芽,城市也好,村庄也罢。几乎大大小小的饭店,均有炒豆芽这个菜系。它简单,实惠,适合大众口味。我在镇缫丝厂上班那五年,漂茧车间有位蒋师傅,他是正式职工,铁饭碗。因工作需要,蒋师傅经常来我们放线车间送大茧,冬天的时候,临时工都带饭,饭盒在电暖气上烘热,蒋师傅的家是缫丝厂的职工家属房,距离单位不远,下班后,他骑车回去,做了饭菜,吃了。隔三差五,捎一饭盒豆芽菜来,给一个叫燕子的女孩吃。据说蒋师傅是燕子的姑夫,他每次掀开饭盒盖,一阵豆芽菜的香气,就扑面而至。我馋得直咽口水,燕子的机器和我紧挨着,彼此相互照应过,蒋师傅带来的炒豆芽,燕子也分享给我一部分。真的,蒋师傅炒得豆芽菜,翠,嫩,不腻,入口清清爽爽,耐咀嚼,回味悠长。
   母亲是炒不出这味儿,差哪?不清楚。后来,明白了。实际上是火候的掌握。蒋师傅用得是煤气灶,可控制好大火,中火,小火。母亲烧得是柴禾火,火急了,不可取。火轻了,炒出来的黄豆芽生硬,不扎味儿。许多年过去了,蒋师傅是否在人间?不清楚了。他炒得黄豆芽菜,我的味蕾始终驱不散,他炒黄豆芽菜的香。
   我在酒坊尘埃落定后,老板娘一家老小,极爱吃炒黄豆芽菜,纵是逢年过节,亲人团聚,朋友们举杯欢庆,老板娘必要一盘炒黄豆芽,一大盘黄豆芽,吃个精光不说,剩的汤汁倒入米饭碗里,泡饭吃。
   母亲年岁大了,不生豆芽菜,对豆芽菜一往情深,上集口,准买二斤黄豆芽,炒着就饭吃。杀年猪,房子捋瓦,有人在家吃饭。母亲的爆炒黄豆芽,从不缺席。大家埋头大快朵颐,香喷喷的烀猪肉,蘸蒜泥。母亲则捧着饭碗,吃炒黄豆芽。
   在老家的山水间,有黄豆的一席之地。和炒黄豆芽如出一辙,我更青睐于,煮毛豆,就是在七八月份,黄豆灌浆时,摘一写毛豆,下锅煮着,煮熟了,冰镇一瓶,三瓶啤酒。不管什么牌子的啤酒,毛豆煮好了,端上来通常是一口酒,一口毛豆。斜阳泊在窗台,鸡鸣几声,让我意识到我尚在尘世。撸一粒毛豆,放在唇齿间,一嚼,浓烈的新鲜黄豆气息,配上六十度的陈香酒,想起一首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轻毛豆煮好了,随身携带方便,揣一兜子,坐在月光下,听满山的蝉鸣,一院子的蛐蛐大合唱。听风,也听植物们生长的声音。
   父亲三年前患了直肠癌,大手术后,几亩土地交给老舅打理,房前屋后种了点玉米,花生,各种蔬菜。没种黄豆,去粮店买,挺贵,四元一斤。想吃黄豆芽,煮青毛豆,只能到市场买。
   前几天,我随几个朋友到步云山蛤蜊河玩,事先没通知二叔,不知他怎么得到消息。当天上午,两辆车抵达蛤蜊河,刚下车,就接到二叔电话,邀请我们中午去他那吃饭。盛情难却,在蛤蜊河洗了个澡,拍了很多自然风光,蛤蜊河的石头,晌午,如约来到二叔家。好家伙,一张八仙桌,摆满田园小菜,还有一条炖好的大鲢鱼,一钵子煮青毛豆。酒,我从后备箱拿了两瓶五年陈香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位朋友,盯着那钵子青毛豆,一口酒,一口毛豆,吃得不亦乐乎,谈兴正浓。二叔见大伙都爱吃青毛豆,嘱咐二婶,赶紧到地里,摘了一大捆青毛豆,坐在院子,一只马扎上,摘好,装进一个一个塑料袋,让我们带回去。拢共八个人,八小袋儿。觉得亏欠二叔了,又是吃又是拿的,我将一箱二年的瓷瓶陈香酒,留给二叔。他好喝点小酒。
   青毛豆拎回楼里,下锅煮了,我和老刘,一人一瓶扎啤,就着青毛豆,喝得惬意,舒畅。
   曹植有:“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宋代陆游的:“乌犍耕雨过东冈,豆荚花开晚半黄。”清朝郑板桥:“三春白谷播良田,六月黄豆生满园。”从古至今,不乏作家诗人对黄豆进行了深度的描述,而黄豆芽菜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明代方岳的豆芽菜诗歌:“遗落水槽经自发,金芽寸长玉风华。启将小绿红筐里,惜见亭亭立此家。有意栽花花并未,无心插豆豆迎霞。安知多少人间事,不与强求乃自嘉。”字里行间倾注了对豆芽菜的无限深情与热爱。
   不瞒你说,我爱吃黄豆芽菜,迷恋煮毛豆,也钟情于一把热气腾腾的炒黄豆。
  

共 26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黄豆及衍生食物为线索,串联起乡土记忆与人生况味,内容质朴却意蕴深厚。黄豆从种植到成菜,承载着亲情、邻里情与岁月流转:母亲生豆芽的 “精髓”、蒋师傅炒豆芽的火候、二叔赠予的青毛豆,食物香气中凝结成对平凡生活的珍视。文末引古诗,让寻常食材与文化意涵相连,既显对生活的热爱,又含对时光的感慨,于细微处见真情。语言上颇具特色,白描手法贯穿始终,“20-25℃温水浸泡”“每日早晚淋水” 等细节,将生豆芽的过程写得真切可感;“红白绿相兼,秀色可餐” 等描写,让家常菜透出生活美学。方言与书面语交融,如 “一爿黄豆”“扎味儿”,乡土气息浓郁。感谢作者的美文!【编辑:棠与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15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8-15 15:25:06
  祝贺又一新作发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