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于沉浮中发现交织的明暗(随笔)
何处安身?我曰尘俗;何处安心?我曰自然。常沉浮于繁杂之中,大自然无疑是逃出纷芜的好机会。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闻名遐迩的风景,或是高峻巍峨的楼阁,又或是婉转玲珑的亭榭,它们总能以自己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游人。
我也曾慕名前往过西湖。于雷峰塔听见白蛇的呼唤,去三潭银月观法海的结局,在这个被揉进神话传说地方,我享受到了满足。前前后后拥着这么多人的脚步,我清楚的知道这里的闻名,自是不会放过那些可人的风景。我在中途走出过西湖。日头正照,马路的对面,我突然有了新的发现——本不出现在行程之中的太子湾公园。出于一份期待,踏入了公园,心灵似乎一下子就被其勾了去。走过一条廊桥,是一大片草坪,青绿,正是自然的模样,坐在石椅上,满目青葱。后来我得知太子湾公园也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只是早先未做攻略,对此一无所知。但也因此,我在这儿像在一个普通公园里踏青一样端详这里景色。踏着小桥流水临望着这极致的松弛,看着我的影子与旁斑驳的树影交织,揉在了一起,明明暗暗,相交无间,云无心以出岫,鸟乐飞而盘桓。渐渐的,我的情绪似乎越来越放松。那刻我意识到风景本身因存在而存在,用眼睛去看风景,更人寻得安放心灵的港湾。
想到这儿,我重新回到西湖,走完剩下的半程。我开始以不同的心态游赏西湖,这时的西湖充满的更多是生机。泛乘行舟,吻过柳条,日光半墙,柳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那些明暗交织的花丛,无不印证着这杭城美景。
原来,西湖有的不仅仅是动人的传说,它还有更多的色彩。茅乡的安谧,花港鱼群的生机活力,还有路旁每一棵柳树的窈窕身姿。不是白蛇许仙凄美的爱情故事升华了西湖的美景,而是这里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花、每一树、每一鱼跃莺啼,让传说更加鲜活,点染了西湖纯粹的风光。
当我抱着将文化与自然结合的目的去融入大自然,每一片风景都变得真实可待。我开始向往自然的风光,那些广袤无垠的黄昏清晨总能直直透入我的心底。在这辽阔的世界里,我仿佛会飞翔,再俯身亲吻向我招手的湖海山川。
人类所铸就的一切亭台水榭,或是被文人墨客所咏的高台楼阁,总得靠自己去体悟,才能更加感受“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舒然。文化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历朝历代的更迭,英才一世的沉沉浮浮,都衬托着自然生出的光芒。纵是多情才子李煜,在洛阳北邙民间的墓碑,除去风花雪月的书信与酒,和那一捧金陵故土,最流露诗情的还是破败小路旁的一棵桃树。不是在风景习得文化,而是在文化的沉浮中发现明暗交织的大自然,再将这文化代代传唱。
自然风光掺入了文化的厚重,得到了它更加纯粹的自然本真。我们应该走过自然,再回头看看文化对其的点染,使之更加璀璨生光。这样,我们就能在文化的沉沉浮浮中发现那些明暗交织的树影,发现光风霁月的生命,才会捕捉到世界万物无言的大美,比肩日月,生生不息,世世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