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迎宾酒的味道(散文)

  【宁静】迎宾酒的味道(散文)


作者:陈俊义 布衣,28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发表时间:2025-08-15 16:15:15
摘要:通过土罐与玻璃瓶、半罐酒与满瓶酒的对比,怀念以前淳朴的人情,觉得真正的情意藏在那些不刻意、不功利的细节里,像山泉水一样绵长温润。

前些天,我和老周驱车到湘西的苗寨。车到苗寨,还没下车,老周就指着车窗外说,看那里有“高山流水”表演。我顺着老周指的方向看过去,苗寨的竹楼前,几个穿百褶裙的姑娘正举着酒壶,壶嘴接壶口,酒便从一个壶里流到另一个壶里,跟小水流似地淌,最后灌进游客嘴,游客被灌得直跺脚,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其实,我对“高山流水”这种饮酒方式并不陌生,如今许多苗寨景区里都有的表演节目,以民族习俗的名义,让游客亲身体验,表面看着热热闹闹,实际上商家有利可图,借机销售酒水。有一回,我看见一个戴眼镜的游客,被灌得直翻白眼,姑娘们还在笑,而且手里的壶没停,还在那里“高山流水”。 还有一次,则是我被拉去亲自“体验”,酒灌得太急,呛得我直咳嗽,她们还往我嘴里续,说什么喝得越多福气越多。旁边有人举着相机拍,镜头里的我满脸通红,跟个被摆弄的木偶似的。结账时,单子上写着:高山流水体验,三瓶。我说明明只喝了几口,怎么就成三瓶了?服务员却说,只要酒流过嘴,就算一瓶。导游说,这酒按人头算,“体验”一次就要记个一两瓶酒的钱。三五个游客一顿饭,光酒钱就一千多。如今这“高山流水迎宾酒”放在酒店里,标价268块钱一瓶。玻璃瓶装着,外包装挺漂亮,酒盒上贴着手绘的苗家姑娘,摆在红木架子上,看上去挺高大上的。但早已失去往昔苗家的酒香,以及饮酒的质朴与厚道。
   说起过去苗寨的酒文化,老周最有发言权,因为他年轻时在湘西插队,住在苗寨里。此时,他咂咂嘴跟我们说,早年根本不是这样。那时候的酒,就装在土罐里,罐口塞块红布,也就半罐多一点。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从火塘边摸出罐子,倒在粗瓷碗里,碗边上还带着柴火熏的黑印子。老周说的这种土罐酒,我后来在老乡家见过,罐壁糙得很,挂着常年的酒渍,罐底沉着几粒没滤干净的糯米,倒酒时能听见酒撞着罐壁的轻响。
   老周跟我们说起往事。那年,秋收过后,老周跟着村民去赶场,路过岩脚寨。寨口老枫树下,几个老人正围着石桌喝酒,见他们走过来,一个戴银项圈的阿婆往地上啐了口槟榔渣,用磕磕绊绊的普通话喊道,后生,喝口酒再走。盛酒的土罐就放在树桩上,里面的酒仍然没超过一半。阿婆给他们倒酒,碗里的酒泛着淡淡的黄,有点像琥珀色。这酒入口先辣后甜,还有一股醇厚的米香。后来才知道,这是新酿的糯米酒,一家酿一罐够喝半个月,来客人了就分着尝,从不提钱,也不会玩什么高山流水,宾主高兴最好。
   老周说,以前苗家人敬“高山流水”酒,那是真把客人当自家人。他刚到寨子里那年,水土不服拉痢疾,躺在床上三天。半夜里,房东阿爸摸着黑上山采草药,回来时裤脚全是泥。火塘里的火噼啪响,阿爸把草药熬成汤,又从土罐里倒了点酒进去,他说喝了发点汗,病就好了。那酒也是半罐,倒出来带着点陶土特有的味道,又混合着草药的味道,喝起来感觉心里暖暖的。
   我不由得想起去年的苗寨采风。深秋季节,我们去了一个偏远的寨子。大山深处的寨子,路还是土路,车一过扬起一阵灰尘。正巧碰上一户人家盖新房,十几个村民帮忙递木料。女主人在院坝做饭,土罐就放在灶台边。中午歇工,男人们围坐在木料堆上,女主人拎着罐子出来,给每个人倒半碗。酒里漂着一粒红辣椒,说是驱寒的。有人喝得急,呛得直拍胸口,女主人就笑,用围裙擦着手说,慢点喝,罐里还有。我凑过去看那土罐,果然只装了半罐。女主人说,这酒是前几天酿的,还没好,凑活着喝。等过了霜降,放些桂花,才叫香呢。那天我们没付酒钱,临走时女主人往我包里塞了把炒花生,说:“酒是自家酿的,不值钱,花生是山上摘的,带着玩。”
   晚上,我和老周住在苗寨附近的酒店里。窗外,几个老乡背着背篓往寨子里走,背篓里的土罐用布包着,能看见红布的边,我猜想那一定是农家自酿的酒。我想起寨子里女主人倒酒的样子,她的手糙却稳,酒从罐口流进碗里,不急不缓,跟山泉水顺着石缝淌似的,那才是真正的“高山流水”,清冽,绵长。景区里的“高山流水”,喝着觉得少点啥。现在,我想明白了,缺的是半罐酒的空当,是主人摸出罐子的坦然,是客人接过粗瓷碗的默契。这就像山里的泉水,从不会把石潭灌满,却能年复一年,把石头磨得温润。而那些被硬灌进喉咙的酒,却像被掐断的山歌,刚起调就没了余味。
   路灯亮了,把寨子里“高山流水”的招牌照得清清楚楚。黑沉沉的远山,像蹲在那的老人,瞅着寨子里的热闹。我突然想,要是那位阿婆还在,看见如此“高山流水”,她是否还会喊一嗓子:后生,喝口酒再走。
  

共 18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回忆了老周在湘西插队时的经历,以及作者对湘西苗寨“高山流水”酒文化的体验和观察,展现了苗寨酒文化的变迁。文章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被商业化、形式化的现象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中人情味缺失的忧虑。写作上,一是较好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周插队时的苗寨酒文化与现代景区商业化“高山流水”酒文化进行对比,突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二是细节描写细腻,如土罐的粗糙、酒渍的痕迹、罐底的糯米等,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质朴,也与商业化酒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三是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人情味缺失的淡淡忧伤。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15 16:16:14
  文章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文化变迁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关注。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15 16:16:3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