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文池之夏(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文池之夏(散文)


作者:金刚狼 布衣,32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发表时间:2025-08-16 07:22:49

1
   写下这个题目,我显得有点愧疚,因为文池就是我的家乡。而我的家离池塘之水不超过二百米。自从父亲离开以后,我家的老房子就真正显得老了,几乎无人问津。
   “相传,凡世大唐,风云莫测,玉帝欲使文曲星下凡,以诗文济苍生,安黎元。文曲星推脱,才疏学浅,难当大任。玉帝道:‘此何难,吾来相助。’语毕,以案上笔砚掷向人间。砚成文池,笔为铁山,墨附于峻岭,其色玄青,故名青泥岭。”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从县志记载,这是一处浑然天成的火山口,具体形成于何时,没有明确的说辞。当地流传着“玉皇大帝掷砚成池”的传说,认为李白曾在此汲取池水创作《蜀道难》等诗篇,民间有“取碗文池水、提笔中状元”的俗语。‌
   周末,和侄子一家回老家避暑,忽然发现老家有了新的变化。老家的地势比较高,相对于整个县城,是夏天最凉冬天最冷的地方之一,海拔在1200米以上。按《徽县新志》:“文家池,西南二十五里,在平岗,池周四十亩,圆澈如镜。众山环绕,祷雨即应。池中产菱,以供边实,有泽国胜概。相传文姓所居,一夕雷雨交作,陷为池。”而现在,池塘通过革新,渐宽了水域的四周,面积估计在四十亩之上。
   吃过午饭,我们沿着飘在风中的带子一样的水泥路,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路是沿着山势的皱褶而修建的蜿蜒蛇形,两面青山环绕,绿意横流,倒也是一处天然氧吧。路途漫漫,斗折蛇行,一直往高处爬。路是熟悉的路,山是熟悉的山,绿是熟悉的绿。但也没有刻意去想这些所留给心的那份牵念,以及初入者的那份讶然,倒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描述的情境还历历在目。
   由于道路在维修,也是庆幸自己没有开车,不然我就得回返,重新寻一条可通行的路环绕别的风景。在途中,侄媳说文家池又增添了新的游乐场所,有大型跳跳床和露天时光隧道,我有点哑然。忽然间,我才发现自从父亲走了之后,还是今年清明祭奠时回去过,但时间也就是两个多月,不久啊,竟然有点“日新月异”之说了。看来,还是要抽时间常回家看看。虽然家已不是完整的家,但家所处的文家池的变化总是在魂牵梦绕,像镶嵌在天空的星星那样恒久,有着美丽而苦涩的滋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那份成长笔记,总是镌刻着深深的印痕。生命起源于此,便就无法割舍。
   回家,是有准备,侄子一家、侄女一家、侄女的朋友一家,大大小小三辆车,前前后后的一个多小时,就到到齐了。当然,有备而回,其实就是早就准备好了下午的午饭。
  
   2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首当其冲,回家了。打开门,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入冰箱,就带着孩子们去他们最开心的地方——跳跳床。我是成年人,确切地说马上步入老年的行列,玩跳跳床已经不是我的乐趣了(跳跳床禁止体重在120㎏以上的人进入),但我也是在被允许的人群。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文池山水色。文家池,对于自己是一步之遥,但绝对没有静心观察过。或许,人就是这样,往往对过于熟悉的的事物总会忽略不计。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人。
   跳跳床建在池水东北的斜坡上,面积有一百多平米,成一躺着的半“S”行,床面上空有两道横杆,横杆上系着绳索,伸缩的下方吊着球状的物件,孩子们可以拽着绳索荡秋千,两个配置桶装滑梯,孩子们可以沿着蜗牛般的滑梯下滑到地面。通往跳跳床的是实木栈道,沿着二十余米的人行栈道,拾级而上就进入入口,跳跳床一次可以容纳大人小孩四五十人,绝对在安全可控范围。
   面向池塘,跳跳床的右边是一个露天时光隧道,大约一百米左右,其中设置了横木古渡,秋天荡漾,独木横桥,都是体验人的平衡性与灵动性的设计,趣味横生,大人小孩均可玩。环境在这个时代续写新章,但我还是有着些许的惊叹。这一切,不由地使我想到许多,春华秋水,蜂碟拥堵,一派繁花似锦。这份景象,倍添了些许的人文与民俗,把城市的设施设备搬至农村,与一汪清池为舞,便少不了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栈道沿池水缠绕,栈道沿山梁回旋,更是尽显地貌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交流互鉴。来往的人流,舒心、贴心、动心,欢乐、欢度、欢欣。我想,这应该就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人的心灵的一种独白和融于自然、亲近自然的童心所在。虽然我们小小的县城,总也承载着些许喧嚣与无奈,但在这里,人性可以回归原始,像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那般的真实。人性回归自然,可以面对大山做一声呼喊,可以沿着栈道狂奔,把自信、自爱、自强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氧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说在这一池清水的世界,没有仙,但自己就是自己的仙,没有龙,但自己就是自己的龙。一切生活的重担,在此刻显得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尤其在陪伴这一点上,绝对毫无杂念。年轻的夫妇可以和孩子一起在跳跳床上蹦出自己的高度,在那份童年童心的天真中哑然自己从未所拥有的惊心动魄和无怨无悔。蹦起来的高度,那是自己从未触及的,在这份独有的放松中你会摔倒,然后躺平的身体沿着蹦床的弹跳而平仄有声。有时,你会把双手垫在头颅下,微闭着眼,享受来自于外力而弹跳的生命华章。愉悦,只是一个形容词,但此刻,在你的脑海里无限放大,瞬间数不清老树的年轮。
  
   3
   中年人也是这汪池水的青睐者,在扶着年迈的父母,缓缓地沿着池水走一个圈,在偶尔赤手可得的情况下,从池水中捞出几只菱角,黑褐色的五角形状,壳坚硬而光滑,一边感受菱角的滑腻,一边感受池水的清凉。在这过程中,老人们总会讲起关于池水的传说。
   清代另有一首《搜古得文家池》诗写道:“三日游何薄,归来兴未赊。雨添太白水,情恋老黄花。搜古多君雅,临流卜我家。几时还旧圃,一样檀清华。”这首诗中既有对暮秋文池山光水色形象的夸张描绘,又蓄含了文人宁静中心灵的升华。文人墨客畅游于此,一边观赏眼前的幽山静水、斑斓秋色,一边吟咏前人的诗句,一边聆听乡民们关于文家池的凄美故事,别有一番文化的情趣与滋味。就这样,避免了些许“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说说笑笑,边走边乐,阖家团聚乐陶陶,不亚于庆贺新年之际的盛景。华夏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自古就有东汉孝子江革在战乱中背负母亲逃难,多次遇盗匪劫持时以孝心感化对方获免,定居后靠做佣工侍奉母亲直至终老,守墓三年被举为孝廉。‌‌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江革负母。又如扇枕温衾:黄香10岁丧母后,夏日为父扇凉床铺,寒冬以身暖被褥,即便缺衣少食也从不抱怨。当然还有卧冰求鲤:王祥为满足继母冬日吃鱼愿望,赤身卧冰融化冰面获鲤鱼,后母食后病愈,该故事成为二十四孝经典案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小时候父母和庄里老年人经久不息的话题。
   说起这些,我忽然想起08年汶川地震后,我被调入新的学校任教,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把校门前近200米围墙做成校园文化,其中有一个块面就是新二十四孝。而如今,文池的这一汪清韵,也在传递着时代赋予的新型的孝道之举,我自以为,这就是这一汪清池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吧。
   在这样的山清水秀之间,架设一道道栈道,听关于文池的故事,赏美丽怡人的风景,陪着父母一路走来,有着说不完道不尽话语,温馨不仅仅就是一种表意,更象征这时代赋予生命的一种传承。其实,文池也是有这凄美的孝道传说的:话说打火店岭上有个文家山,村里有户人家,家中只有娘儿俩,这儿子是个读书识字懂礼仪的人家,人们称他为文大少爷。文大少爷对人热和,不做嫌贫爱富之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面经常主持公道,帮助穷人说理摆不平的事……这是关于文家池的一段美丽的传说。
   不论年轻年迈,在这一汪水韵潋滟的山色里畅游,在游历中讲述故事,在故事中启迪心智,在心智中传承孝道,也不枉为时代的佳话。
   家乡藏着永远说不完的乡愁,文池漾着孝道的传说,也培育了一代代文池人。
  
   4
   在这个夏日,尤其是周末,文池是最繁华的胜地之一,称之徽县人民的后花园,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晨迎着朝阳而来,看池水中荡漾的垂柳。树沿着水的深度而长,那是一种可以对称的视角站在眼前,风吹过水面,粼粼的波光闪现着池水的另类风情,如成熟的少妇站在高楼大厦的落地窗前摇曳手中的一杯红酒,那媚眼儿流露而出的风花雪月,自然就倒影在池水里,妩媚妖娆。
   如今的这一池清韵,比以前开阔了许多,原来站在四周的垂柳,全部入了水的温柔,一坨七八平米的土堆中央站立一棵垂柳,土堆的四维是水淹的清流。人行栈道似父亲的臂膀,把圈绕的垂柳护在臂弯里。一叶扁舟荡在池水中心,随着来来去去的风,船身忽左忽右地颠簸着,水韵就沿着船的颠簸一圈儿又一圈儿地散开,池水里的菱角藤蔓,也随着圈绕而活灵活现。那是关于风的故事,这些菱角就是在风铸就的舞台上翩然舞蹈,倍添风的柔情与侠骨。菱角枝枝蔓蔓,若隐若现,随水韵起舞,随光晕潋滟。湖光山色,此时共聚一湖,水色天光,惟妙惟肖。大自然在此刻尽显神采飞扬,荡漾的水波,倒影的垂柳与蓝天白云,环绕的栈道年轻老少,道不尽缠绵,诉不尽清欢。山野与古树所历经的繁华或对诉,不会影响任何一颗欢快的心。垂钓者的安静自如,游览者的赏心悦目,都收纳在这一池清水中。这样,虚怀若谷的就不是巨大的山梁山谷了,而是这一池清韵所赐予人们的别样风情。蹲在栈道的某一处,侧着身子,弯下腰,将手臂沿着栈道边缘的缝隙向下,就可以触摸的池水的清凉与温润。此刻,池水就是一位温柔贤惠的母亲,在迎接远道归途的孩子,毫无疑问。
   我无心和孩子那般喜好蹦蹦床,我只是一搭没一搭地沿着栈道彳亍独行。心没有在池水里,更读不懂池水存在的哲理,心亦不在风景中,更读不懂风景赋予人们的喜悦。我就是我,就是沿着栈道盘旋的路转悠的家乡游子。如一棵行走的垂柳,漫无目的,是风,就能撩动我的芳心。但我绝对不是一汪池水,在风的吹拂下便风情万种。或许,我就是满山遍野爬满大地的野草,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寻找野草成长的命运。或者,我就是其中一棵高大的槐树,在每年的四月,开满树白花,花香四溢,勾着寻花而来的馋虫,在一日三餐的碗里盛满,满足嗜花的味蕾。花期已过,就长满细碎的叶子在山梁上摇曳时光。山路漫漫,栈道漫漫,我亦漫漫。此刻,毕竟不是寻根硕源的理由,只是看着人群的欢喜,我被异化了,有了温暖的情怀。拾级而上或拾级而下,都是遵循栈道蜿蜒的铺设。栈道穿林而过,我亦穿林而过;栈道翻山而起,我亦翻山而起。起起伏伏,山亦是我,我亦是山。我不跨越雷池半步,随着山势的栈道在蛇形,我亦以蛇而行。无所谓岁月的过往与未来,只在当下,沿栈道而漫漫,就有了人生的风雨交加。
   栈道有多处的分岔,我有时会折返回来,继续走另一条。栈道边偶尔有着原始的荆棘,并未被设计和建设者们剔除,总感觉栈道在原始中蛇形,那也就有了理解的理由。舒心一笑,那是不是看做我对自然的敬畏。优化环境而并未破坏环境的原由,那便是这个时代所倾心的一种未来。人在山中行,花在岭上开。栈道穿云雾,游人心善哉。有着这样的行道,我想,不论通往天南海北,我都愿意走一走。
  
   5
   时间如白驹过隙,的确,我就是独行了一会,兜里的电话就响了,是叫我回家吃东西。当我回到家的时候,侄女和她的朋友一家也早早围在院子里的长桌上,喝着水,吃着水果,聊着些许欢喜的话题。
   我和来客打了招呼。忽然发现,三辆车竟然载着7名孩子。最大的小学刚刚毕业,最小的也可以上幼儿园了。孩子们在一起你追我赶,好似早就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步。其实并非这样,只是孩子的世界是单一的、纯净的,就像那一汪清池那样透明清净,毫无杂色的晕染。刚开始是大眼瞪小眼,瞪着瞪着就瞪到一起,你追我赶。蝴蝶一样在满院子里翻飞,飞着飞着就飞到别的院子。唯一可惜的是,所有的院子都是混凝土浇筑而成,我想,如果是我儿时学校的泥土操场,多好啊。孩子们摔倒了,也不会擦破皮,摔破胳膊摔破腿的,更无需大人追在孩子的后边呼吁呼吁的喘着粗气。
   我有点无聊,随意点燃一支烟,轻轻地吸一口,让那烟尘徐徐从口里升向天空,就有了一种人间烟火的感觉。思绪慢慢燃起,像久违沉寂的枯井,一下子荡漾着水花。我想,这应该是家乡应有的热烈和舒畅。满院子追逐嬉戏的七个孩子,就是这个小小村落里欢快的使者,赐予一份欢乐与淘气,才是一个村落完美的日月星辰。
   我忽然发现,我的家乡沉寂太久了,这突然而来的天籁,竟然让此刻的空气都流淌着喜悦。本来蓝蓝的天空,此刻漂浮着朵朵白云。白云悠悠情悠悠,多好啊。
   小鸟也参和进来,在院落的树枝上飞来飞去,麻雀、喜鹊、大头鸟应有尽有,都在这个午后欢聚一堂,为村庄的午后喝彩。孩子们脚步不断,欢笑不断,云朵漂浮不断,一汪清池波光不断,还有大路上往来的车辆不断。无意与相聚的一个午后,没想到还原了村庄本有的喜色。我想,此刻,村庄一定是醒着的,不然,怎么会有风从山野吹来,怎有偶尔的几声蝉鸣的和声。虽然见不到渔舟晚唱的夜色,但这独有的醒着的村庄里起伏着孩子的天籁,这就够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更是家乡醒着的理由和精神支柱。
   我起身往前走着,站在院边新建的古色古香的房屋旁,站在长廊的边沿,手扶栏杆,目光处那一台台玉米地,波浪一样翻滚着绿色,似乎玉米树上早就结满了红缨枪,那红缨沿着玉米桔秆而盘旋着,一只只的威武健壮。而此刻,我就穿梭在玉米地理,清除着一株株杂草。这一棵棵玉米树,就是家乡人的欢喜与未来,那树杆上悬挂的红缨,是对未来美好的宣言。
   如今的文池,四周绿草如茵,亭台楼阁,犹如一幅绘画,悠然矗立在水畔,映衬着碧波荡漾的水面,美不胜收。沿着环池木栈道漫步,领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夜晚降临,村庄与池水一起趋于安静,在来日的黎明,又开启新一轮的欢声笑语。黎明是一双无形的大手,总在随着阳光爬上山头的瞬间迎来送往,致以对池水留恋者以敬意。黎明过后,一切都属于未来可期。
   何处消夏?天气炎热的时候,想到这个问题。其实,最好的去处,一定是每个人的故乡。如果你的故乡没有文池,可能还有“武池”、“舞池”,还有文山,文岭……
  
   原创于2025年7月25日
  

共 56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多么优美的名字——文池,有传说流传,是“玉皇大帝掷砚成池”。一家人相约到老家消夏,所见就变了模样,颠覆了认知,日进度文池日新月异了。山路弯弯,随意流转,感受田园风情。文池增添了风景地,办起了游乐场,跟城里的样子差不多了。坐不住了,孩子们一齐飞到了游乐场,做跳跳床运动。蹦蹦床摇荡起游乐场的节奏,那些风景,全来陪衬。时光隧道的幽静深美,孩子们得到的是乡俗乡情的熏陶。关于文池,有着美丽的诗句记载,更有孝道文化的沉淀,自古人文不断,今人承继先贤道德。不必流连山水,就在文池栈道漫游,就深得人文滋养。文池,对于徽县,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后花园,一池清韵,一池菱角,说不完的美,齐聚收藏在文池。最热闹的是孩子们,7个孩子,上演了一场闹剧,蓝天游云布景,鸟儿前来歌鸣。宁静的乡村,无需一种热闹着喧嚣中,慢慢地进入静谧的氛围,没有暑气,没有烦躁,感受一次乡野游,不亚于那些名山大川之景。作者选择了一个消夏的理由,写家乡的历史美、人文美,风景美,变化美。展现出一派欣荣的景象。当然也传达出别样的乡愁村念。文章极有境界,像结尾处因文池想到的“文武”,实际上是在启发我们去热爱自己的家乡,不能不相信,美好的感情可互相传递传染。【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16 07:56:53
  作者家乡有文池,真的是,一个名字就令人向往。回家就是回文池,仿佛是一场醉人的旅途 。清愁在文池,文池之景,可拔乡村之头筹。让我们沉浸在文池,尽情热闹吧!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8 23:04:50
  老家门口的一池清水,有着一份独特也有相关的传说,更包含着一定的人文特点。这一些,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人,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一池清水带来的风光无限,可数可观,愉悦心情,这是最美的风景。感谢老师精彩点评。这几天太忙,没有及时回复,望见谅。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秋祺笔丰。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16 08:23:27
  作者的家乡文池,光这地名,就是一杯醉人的美酒,饮之酣畅,醉得不问西东。文池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历史,美在人文,美在变化,美在沉寂已久之后的欢快和热闹。冰心说过,有孩子的地方就是春天。作者亦然,看到孩子们就觉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心情受到感染,满满的喜悦。一场美好的消夏之旅,乡愁有了寄托,快哉!文笔强劲,轻盈饱满,问候金刚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8 23:09:04
  我总是有一种感觉,这一池清水是来洗涤人灵魂污垢的,在燥热的夏日,总会平复人的心情。池水不徐不慢,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缓缓的添入,也缓缓溢出,总是悄无声息,目的就是保持池水不死。问候老师开心快乐,祝秋祺。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8-16 08:36:04
  常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老师面对家乡的风景的熟识度过高,也是视而不见的一个主要原因吧!文字优美,描写得也精采,不由地让人产生了一种向往!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8 23:12:06
  我总感觉,自己与池水之间还有着许多差异,比不了池水的心性,清澈,始终在悄无声息再见更新。保持独有的清明和活力。我想,如果是一池死水,那就失去水的意义。感谢对小文留墨点评,祝秋祺笔丰。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16 18:45:44
  文池,这个地名很美,老师家乡的风景也如同这个地名一样带着令人向往的味道。回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有令人心潮澎湃的地方。很美的文章,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8 23:14:53
  池水伴我成长,但我还是没有读懂她存在的意义,很是遗憾的。如果仅凭传说和人文,并不足以说明其存在的意义。感谢老师对小文留墨点评,祝秋祺笔丰。
5 楼        文友:鲁紫苏        2025-08-18 21:54:42
  文池,一个非常雅的名字, 原来是金钢老师家乡啊,自然景观美,还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适合避暑,生之福地,金钢老师之大幸,真不错。拜读金钢老师美文,祝您快乐。
……
回复5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18 23:18:10
  的确,有着这样一池清水陪伴,应该感到十分荣幸。但我没有读懂她存在的价值,这是我的愧疚。景色,精神应该千秋各半,现实中的夏日纳凉,却倒是独有的风情。感谢老师对小文留墨点评,祝老师秋祺笔丰。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