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踩坑的烦恼(散文)
一
老姑奶家大舅告诉我,把老爸病历、发票等相关资料收好了,可以去红十字会,有大病报销补助。
大舅,一个帅气且热心的大叔。说他生病(肠癌,术后,目前恢复良好),到红十字会,当时领取了补助了一万多,大舅是在职职工,享受很好的待遇。我爸,虽然以前当过兵,做了班长,在时代的洪流中,当过村大队书记,经历一番又一番的波折,后成为一介平民。今天问了镇民政部门,负责此工作的人(五十岁左右,头发白黑相间,性格温柔,轮廓依然可以窥见年轻时的倩影),告知我,医保报销后的花费加上自费部分,过五万,会补助两千块左右。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蚊子虽小也是肉啊!能帮上一点,也不能错过。我想,起码够我爸医保报销后,一个月靶向药的药费。
我带着一沓资料,去红十字会,跑补助。今天上午是三爹家大儿子——大伯,给镇民政部门的朋友,打了招呼,一路相对还比较顺利。
打招呼,是为了办事方便,一个窗口可以拿下所有的事。我也知道,政策谁也无法改变。可能都是为了顺利一些。有谁三番五次办这种事。
不过,到了那,被告知,得领新表格重填(一两个月前,我爸,从村委会拿的是旧表格)。还有上午准备的材料被告知,要重新准备,要去社保处,打印并盖章,才有效(三月份到八月份的报销和自费部分)。
回头想,因是第一次,上午八点多,就开始整理相关材料,四次住院、四次出院的相关资料,其间零零碎碎的检查,购买靶向药……复印费就二十多元。如果无纸化,网络传递过去,那多么好……
我早有多跑跑腿的打算,我能够为爸爸做的只能是这些了。
二
下午把相关材料按照要求,再次整理好,再去找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细心地看了我准备的材料,耐心地说petct需要发票——petct三月八号在省级医院做的,发票找不到了,但有petct报告,回头去补发票吧。还说基因检测也需要发票,手头的这不算发票,可真明察秋毫,感谢指出。明明在南京某市级医院做的,怎么会给出不是发票的所谓“发票”(为了治病,找了所谓的关系,找了所谓的医生,似乎是找到了我们的全家之光——老舅的同学)。当时做基因检测时,老舅同学给了一个号码,让我联系。(其时,petct结果出来,老舅同学,是市级医院肿瘤科主任,他说不治疗,人顶多活半年。我五雷轰顶,魂飞魄散)当时我还以为她也是这医院里医生呢,电话联系上后,没有丝毫犹豫,微信转账了一万三千八的基因检测费用。后来竟然得知,她并非医生,只是跑这个基因检测业务的业务员。我还毕恭毕敬地喊着戴医生呢。听所谓知情人士说,做基因检测,具有这个资质的医院,江苏还没有,都是和第三方合作的,也就没有深究那么多,当时的情况,也没有精力深究什么。可是一个基因检测的发票,今天跑补助,被镇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告知,不合格。的确,不能埋怨人家办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毕竟有财务制度。
谋财可以啊,但差点误了时机,害命,是不是过分了。在这个市级医院治疗,有种脚踩空的感觉。当我们知道病情比较严重,我们想转省级医院,所谓医生,所谓老乡,尤其所谓老舅同学,我们一家的希望之光,竟然还千方百计,阻扰重重,不让转。说我爸这病,哪都能治,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刺中带话,话中带刺。对于医院,我爸就是一个病人,是行走的人民币,是医院创收的一块砖。可是对我们家庭,他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支撑我们这一家的天。
哎,借用大冰曾经说过的话——这就是一方烂透的人间道。大冰是彻底悲观的,他对个体生命、对事件价值、对时代、对社会,极其悲观、失望。无法表达,后来不屑于表达。他想浪费生命,不喜欢社交。也许我也是。我的榜样——大冰,尽管悲观,也是温暖的。现在想想,还好,还好!我们只要健康,可以少吃点,可以少喝点,可以少穿点,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一个人,于一方小世界中,虽孤单可悠闲而惬意,不亦乐乎!我知道,牢骚是无济于事的。只能一时痛快而已。
可是一旦生了大病,哪还能偏安一隅,被扔进偌大的网中挣扎,我尤其感到了这一点。不得不求人。虽然碰到了不少好人,尤其感谢曹叔叔以及他儿子,陈伯伯以及省级医院胸外科李主任(我爸手术比较成功,有技术、有耐心),还有四叔。但是走了不少弯路,填了不少坑。弯路和坑——碰到不靠谱的人,碰到坑蒙拐骗的人,碰到自视清高的人,甚至会碰到把尊严踩在脚底下的人。在生命面前,尊严算什么呢……那时举步维艰,处处碰壁。这个世界,我们活着,在水火交融中修行。生大病,那就是,在上刀山,在下火海,不是很形象吗?现在我才算懂得“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伤”的真正的内涵了。这也是成长吧!
三
言归正传,后来负责红十字会办理补助的工作人员说,忘了问你,你爸这病治疗结束了吗?我说,老爸还在服药,还需要定期复查。她说,等基本结束吧。三年之内,随着医疗开销的叠加,应该会再多补助个千儿八百的,这事就暂且搁置了。心想:这一天忙个啥。没有胸有成竹,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告诫自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后转念一想,因三爹家大伯打了招呼,镇民政部门一楼,那个领导模样的人,告诉我,还可以去慈善总会,大概还会有一千五的救助,是一次性的。这边,既然暂时只能搁置,马不停蹄,我就去了慈善总会。初见,很悠哉的部门。
我上了慈善总会所在的那幢楼,去了四楼。进门后,和进门第二个位置的人(五十多岁,四方脸,和进门第一人相比,黑黑的,跟别人欠他钱似的,拉着个脸)。我说了相关情况,那拉着黑脸,并不忙,眼睛依然盯着电脑。然后我把相关资料拿给他,他扫了一眼,说需要医疗报销的证据。我想:幸亏今天上午,去社会局打印的,三月份到八月份的医院花销单(住院和门诊的相关记录,相对比较全)。我如捧宝一样,捧到他眼前。他冷冰冰地说,这不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他从我一堆资料中,拿了一张,就这一张六万多的单据就可以了。还说:“我做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能没有你清楚。”身处慈善总会主任,待人还真没那么“慈善”啊。
事情办完后,我说,其实啊,什么平台,只要给你机会锻炼,你都可以。没有平台,你再有才气,又怎样。
不知那五六十岁的慈善总会主任,你反应过来没有,其实你那慈善总会主任,那样普通的工作,给谁,谁练练,都可以。做到这个位置,不是资本,而是应该感到责任的温暖。办事一条龙,这是国家简政便民的举措,不应该为这条便捷的路添堵啊。
只有一小部分的工作也许是不可替代的,反观大部分的工作,普通而机械,也许是可以替代的。芸芸众生,大部分人,只要给个机会,给个平台,不少人也是可以胜任的。如果你自感高人一等,也许你仅仅比别人多了点运气,多了点机会,多了个平台,仅此而已。
像我这样的人,蝼蚁一样,普通而平凡,往人堆一扔,瞬间就找不着了,极其渺小,随时可以被替代。不过,既然有了机会,有了平台,那就默默耕耘,尽力谋生,也为民生多想一想,做点实在的事。
四
还有一件事,在此一叙。得了恶性肿瘤,这种病对于家庭就是个无底洞。复印三张资料,“慈善”主任说,要么去外面复印,要么扫墻上码,付三元。我心想:在外面复印,也就五毛一张。虽然钱,也不是很多。我就在这慈善总会的办公室里墙上扫了码,手机上显示的字是“捐款”。我爸是不幸中的万幸,我爸手术后,病情比较稳定,这得感谢一切应该感谢的。我们虽然负担比较重,但是我爸病情控制得及时,花销也还能接受。我也愿意出这个所谓的“自助捐款”。
不知这份捐款将来的用途是什么,如果能够抵达困难的人手中,我乐意。
可是又让我想起,我爸手术前,住院化疗的,一个同病房的,花了一百多万,最后估计人财两空,入不敷出,这样的困境之人去了,慈善总会的主任,他们来了,您会让他的家人扫码“捐助”吗?可能也是“一视同仁”,有谁知道他们的困境和难处。
但愿路上的“坑”少几个。我叨叨了这么多,也有情绪,写完了,坏心情就散了。
这个世界,有人要踩坑,但还是无法抱怨为什么就踏进了坑里。也许,遇到这样的事,需要更多人的同情,可别人再怎么亲近,同情未必就办对了事。那些规章制度,不应该是坑,是个坎就可以了,保证制度的落实。但愿病人能够得到温情暖暖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