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无法歪曲的历史事实(赏析) ——观电影《东极岛》有感
◎电影梗概,历史背景
电影《东极岛》是根据真实历史演绎的,在上世纪40年代的太平洋战争,殖民香港的英军和日军在鏖战中,英军被迫投降,成为了日军战俘。日军原本计划将一千八百多名战俘带回日本成为劳工,便乘“里斯本丸号”回日本,因为船体装有大炮,也没有战俘标志,导致被美军潜艇“石斑鱼”发射的鱼雷击中。船体在击中的二十五个小时内会沉船,日军竟然将英军战俘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帆布钉死舱门,这是历史背景。
主角阿赑和弟弟阿荡相依为命地生活在岛上,当阿荡发现了一名英国人,原来是从里斯本丸号逃出的英军,阿赑不打算救他,因为救他会给东极岛的渔民带来灾难,可阿荡却不这么想,毕竟是一条生命,后来这名英军被阿荡救了。没曾想灾难来临了,日军将领来到东极岛,其实东极岛早已被日军管辖了,日军要求渔民交出逃走的英军,可知道岛上有英军的只有三个人,其他渔民并不知道,在日军将领的压迫下,连杀几人后,逃走的英军站了出来,原以为日军不会再杀人了,却抓了几名渔民当人质,以免岛上渔民向外泄密,因为日军想要英军战俘一同跟里斯本丸号一起沉海,这是他们的阴谋。
阿荡也被抓走当人质,把他们带到里斯本丸号后,阿荡目睹了日军的一切,将抓回逃跑的英军直接砍头,人质的他们一同被关进船舱底,还将舱门钉死。阿赑知道弟弟阿荡被抓走后,偷摸来到里斯本丸号救阿荡,得救的阿荡没及时和阿赑一块离开,因为阿荡想救船舱底的英军战俘,毕竟是一千八百多人的生命啊!可还是被日军发现了,死的死,伤的伤,阿荡也死了。阿赑把阿荡的遗体带回东极岛后,决定独自再到里斯本丸号解救英军战俘,这也是阿荡想做的事。
后来,在解救的过程中,还是被日军发现了,日军又开始开枪射杀英军战俘,船也开始解体,英军纷纷跳入海里,可日军依旧开枪射杀,直到阿花带着渔民们乘坐渔船来救他们,又遇船沉入海底时产生的漩涡,阿花他们依旧在海中惊险救人。
经查资料,得救的英军战俘有三百多人,这是中国英勇救战俘的义举,是中国人的善良,更是一条条生命。
◎人物鲜明,环境还原
阿赑生活在海岛,他穿着短裤,皮肤黝黑,卷着的头发,善于游泳,多么形象的人物。他是阿荡的哥哥,得知阿荡救了一名英军,他很害怕,害怕被日军发现,弟弟有危险,岛上的渔民也同样有危险。可后来的他却因为阿荡的坚持,并没有杀了这名逃跑的英军,从而可以看出阿赑内心还是善良的。
阿荡也是皮肤黝黑,擅长游泳潜水,在被日军抓走当人质,被关在船舱底时,他临危不乱,跳入水中寻找出口,得救后却没有离开,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打开船舱门,只为救下更多的英军。我想,在阿荡的心里,每个人都是活着的生命,不管是不是战俘,不管是哪国人,能救下他们就是救下了一条条生命。可以看出阿荡的善良,英勇与无畏。
阿花是村长吴老大的女儿,自从吴老大被日军杀死后,她打破了女子不能出海的规定,因为出海是为了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带领着渔民们乘船出海,救下了许多英军,虽是女子,但巾帼不让须眉,是果敢与豪杰的。
除了阿赑等主角,还有吴老大,他是村长,为了救人不怕牺牲。被救的英军,他为了不连累村民们,坦然走出来……
环境是电影情节的渲染,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自然景物、气候等描写,比如岛上是炎热的,是曝晒的,男人们穿着短裤,敞开着衣服,黝黑的皮肤。女人们也穿着粗衣麻布,都戴着黑色竹帽,有的破旧不堪,有的完整,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对住所、屋内陈设的描写,比如在岛上生存,需要防雨透风的房屋,需要杀鱼等刀具。
电影人物和环境的艺术呈现得很精彩,很有看点。
◎电影紧凑,情节突出
电影紧凑,没有太多不相关的情节,从逃走的英军,到被阿荡所救,接着日军将领来寻找逃跑的英军战俘,又被抓走,阿赑救人,阿花带人出海帮助救人等等,电影很连贯。
电影情节突出,每一个情节是构成电影最重要的成分,是推进电影情节的关键。比如日军将领来到东极岛抓逃走的英军,找不到人后竟然开枪杀害渔民,就连小孩子都不放过,这是为了封锁将里斯本丸号沉没的事,日军的残暴呈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情节,阿荡死后,阿赑为了报仇,连杀驻岛日军,并获取日军要屠村的消息。既然要屠村,那不救人也会死,在阿花的带领下决定救人,只有反抗才会有一线生机。
还有逃兵的陈先生,陈先生在岛上当教书先生,日军侵占东极岛后,让其教授日语,但陈先生直接就把书扔进火堆里,在自己的国家为何要教授侵略者的语言?陈先生前期性格懦弱,但当日军驻岛后,他目睹了日军枪杀孩童、射杀渔民等残暴行为后,许是内心的血性被激发,在纠结要逃走还是留下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拿上他藏起来的手枪,虽说后来没能枪杀驻守日军,还被日军活活烧死,但我觉得陈先生是英勇的,并不是逃兵。
还有会日语的李元兴,在唯唯诺诺的为日军翻译,从提心到胆,到后来出海救人的英勇等等情节。
◎主题突出,珍惜生命
电影主题突出,有多重珍惜生命的人道主义的意涵。
一是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东极岛上的渔民早就被日军管辖了,还派兵驻守在岛上。如果阿荡没有救下逃走的英军,也许岛上还能安稳一段时间,可阿荡救人,日军将领来抓人,杀害渔民来逼迫交出逃走的英军。在生命面前,善良的阿荡选择救人,而日军则杀人,这形成对比,体现了日军的残暴、残忍的本性。
也许生命在毫无人性的日军眼里犹如蝼蚁,但是在中国人心里却是值得尊重的,即使是死亡也要入土为安,这是对逝者最后的尊重,就像我们常说的“逝者为大”。比如电影里吴老大被日军杀害后,女儿阿花为其送葬,却被驻守日军连连开枪射杀,正如会日语的李元兴对着日军喊道“难道你们没有父母吗?”等等话语,可我觉得日军并没有所谓的同情心,更没有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作为侵略者的他们只有占领与杀戮。
二是人道主义精神与舍己救人。人道主义最基本的思想是人的生命与生存。在得知里斯本丸号沉没以及日军会屠村后,岛上的渔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原本领头的吴老大死在日本的刀下,女儿的阿花便打破女子不能出海的规定,由她带领渔民们出海救人。
明知危险重重,阿赑为了救下船舱底的英军战俘,他再次回到船舱将他们救了出来,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还有会日语的李元兴,他跳入大海,为救下即将进入漩涡的渔船,无奈却葬身大海等等,在普通渔民的身上闪烁着舍己救人的精神是电影最大的看点。
三是历史真相与抗争精神。据说日本史料里并没有这段历史记录,侵略者总是千方百计地抹去侵略的痕迹,可受害者却满身是伤?通过电影《东极岛》我们可以知道日军侵略的罪行,这种罪行要让更多人知道,更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历史真相。
电影还通过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壮举,体现了中国人对侵略者的抗争精神,还有英勇与善良!
电影落幕后,结尾还呈现了一帧帧英军战俘的后人与亲人,他们所讲述的历史,便是经历过的人告诉的。还在今年的5月份,英军战俘后代与渔民后代共同为“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揭幕,这就是历史,是真实的,是不容置疑的,更是无法歪曲的历史事实!
(首发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