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白颌飞过(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白颌飞过(散文)


作者:陈俊义 布衣,28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发表时间:2025-08-16 17:23:38
摘要:白颌鸟是信使,是灵性的象征,它的飞掠串联起游客与村民、往昔与当下,也牵起乡愁。

村头的老槐树又开花了,一串一串的白,像谁把星星揉碎了,撒在枝桠上。风一吹,花瓣簌簌落,沾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着云朵。
   我蹲在树下系鞋带,忽听见头顶"扑棱"一声。抬头时,一道白影擦着槐树叶掠过去,翅膀展开有巴掌宽,翅膀尖带着点黑,颔下那撮白毛在阳光下亮得晃眼——是白颌。
   二伯爷常说,白颌是山里的信使。它往哪飞,哪就有好事。小时候我信,总盼着看见它,看见一次能高兴大半天,追着它跑,直到它钻进竹林,连个影子都没了。
   "又瞅见白颌了?"背后传来声音,是三婶。她挎着竹篮,篮子里装着刚摘的豆角,嫩得能掐出水。"这鸟灵性着呢,前儿我在菜园摘黄瓜,它就站在篱笆上看我,我扔了片黄瓜给它,它歪着头瞅了瞅,叼着飞走了。"
   我跟着三婶往村里走。路两旁的稻田刚抽穗,绿中带点黄,风过处,稻浪一波一波往远处推,哗哗响,像谁在鼓掌。田埂上的狗尾巴草长得比人高,穗子毛茸茸的,沾着晨露,太阳一照,亮晶晶的。
   "这几年村里变样了,"三婶指着路边的新修的石板路,"以前是泥路,下雨就没法走,现在好了,城里人来玩,穿着白球鞋都不沾泥。"她又指了指不远处的几间白墙黑瓦的屋子,"那是民宿,前儿住了几个上海来的,说咱这儿的空气是甜的。"
   村中心的老戏台还在。木头柱子被岁月磨得发亮,台口的雕花模糊了,依稀能看出是些花鸟鱼虫。戏台前的石碾子还在,碾盘上的纹路里嵌着泥土,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有个穿汉服的姑娘正站在石碾子旁拍照,裙摆扫过碾盘,带起一阵尘土,慢悠悠地飘。
   "以前啊,这戏台可热闹了,"三婶放下篮子,蹲在碾盘旁择豆角,"唱大戏的时候,邻村的人都来看,挤得水泄不通。你二伯爷年轻时在这台上拉二胡,拉得那叫一个好,白颌都往台口飞。"
   我想起二伯爷的二胡。他那把二胡是自己做的,琴筒上包着层蛇皮,磨得发黑。夏天的晚上,他就坐在老槐树下拉,调子忽高忽低,像山涧的水,一会儿急,一会儿缓。拉到动情处,他会闭着眼,手指头在弦上飞快地跳,白颌就落在他旁边的柴垛上,歪着头听,直到曲子结束,才扑棱棱飞走。
   往前走,是村尾的老井。井台是青石板铺的,被井绳磨出了深深的沟。井边的皂荚树长得枝繁叶茂,树荫能盖住半个井台。有个老奶奶正坐在井边捶衣裳,木槌砸在石板上,"砰砰砰",节奏慢悠悠的,像在打拍子。
   "这井有年头了,"老奶奶抬起头,额头上的皱纹挤成一朵花,"我嫁过来的时候,它就在这儿。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全村人都靠它。夏天井水凉,把西瓜泡在里面,半天就冰透了,甜得很。"
   我趴在井沿上往下看,井水清得能看见底,倒映着皂荚树的影子,还有天上的云。云在水里飘,慢悠悠的,像谁在井里养了群羊。忽然,井绳晃了晃,影子碎了,原来是白颌落在了井绳上,低头喝水,颔下的白毛沾了点水珠,亮闪闪的。
   "它也来喝水,"老奶奶笑着说,"天天来,比谁都准时。"
   中午在三婶家吃饭。八仙桌上摆着糙米饭,还有一盘炒豆角,一盘柴鸡蛋,一碗腌菜。柴鸡蛋是土黄色的,蛋黄稠得能站住筷子,咬一口,满嘴都是香。三婶的儿子小伟从镇上回来,开着辆小货车,车斗里装着些饮料和零食。
   "今天游客多,得多备点货,"小伟擦着汗,"前几年在外头打工,总惦记家里的白颌,现在好了,守着家,守着这山,挣钱不比外头少。"他说这话时,窗外有白影闪过,是白颌落在了院墙上,正歪着头看屋里。
   下午去后山。路是新修的木栈道,顺着山势往上铺,踩上去"咚咚"响,像在敲鼓。道旁的野花五颜六色,红的、黄的、紫的,杂在草丛里,像撒了把糖豆。有个戴草帽的老汉在路边采药,竹篓里装着些艾草和蒲公英,他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生怕伤了旁边的草。
   "这草有灵性,"老汉说,"不能乱挖,挖多了,白颌就不往这儿飞了。"他指了指远处的竹林,"那片林子是白颌的窝,以前有人砍竹子,白颌好几天没露面,后来补种了些,它才又回来。"
   爬到半山腰,有座亭子。亭子是木头做的,梁上挂着些红绸带,是游客系的,风一吹,哗啦哗啦响,像谁在唱歌。站在亭子里往下看,村子像个聚宝盆,白墙黑瓦嵌在绿树里,稻田像块大锦缎,闪着光。
   "快看!"有个小姑娘指着天上喊。只见一群白颌从竹林里飞出来,排着队,像一串白色的珠子,往山那边飞去。翅膀扇动的声音"扑棱扑棱",和风声混在一起,像支没谱的歌。
   下山时,碰见几个写生的学生,坐在老槐树下,画板上是村子的模样。一个男生正往画上添白颌,笔尖轻轻一点,那撮白毛就活了,像要从纸上飞出来。"这鸟真好看,"他说,"我们老师说,有白颌的地方,就有福气。"
   晚饭在民宿吃。老板娘是个年轻媳妇,说话脆生生的,端上来一盆炖土鸡,香气能飘出二里地。"鸡是自家养的,在山上跑的,肉紧实,"她笑着说,"汤里放了点山菇,是早上跟着白颌的影子找的,鲜着呢。"
   喝一口汤,鲜得舌头都要化了。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圆乎乎的,像个银盘子。白颌落在院墙上,一动不动,像尊白玉雕像。老板娘说,白颌通人性,知道客人来,特意来看看。
   夜里躺在床上,能听见窗外的虫鸣,叽叽喳喳的,像在开音乐会。偶尔有白颌的叫声,"啾啾"的,清清爽爽,像谁在耳边说话。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奶奶坐在灯下给我扇扇子,说白颌是山神派来的,保护着村子,也保护着我们这些娃娃。
   第二天一早,要走了。三婶往我包里塞了袋炒花生,还有几个土鸡蛋。"路上吃,"她说,"白颌要是往你那边飞,就是想你了,你就回来看看。"
   小伟开车送我。车出村时,看见二伯爷坐在老槐树下拉二胡,调子还是那么悠,白颌落在他的肩膀上,歪着头听。阳光透过槐树叶,照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车开得越来越远,村子变成了一个小点,老槐树也看不见了。忽然,车窗外闪过一道白影,是白颌。它跟着车飞,翅膀扑棱扑棱的,像在跟我告别。我摇下车窗,风吹进来,带着槐花香,还有点泥土的腥气。
   白颌飞了一会儿,停在路边的电线杆上,看着车越走越远。我回头看,它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光,像颗不会掉的星星。
   回到城里,楼很高,车很吵,空气里没有槐花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摸了摸口袋,三婶给的花生还在,壳上沾着点土,像从村里带来的阳光。
   有天早上,我推开窗户,看见对面的楼顶上落着只鸟,颔下有撮白毛,正歪着头看我。我心里一动,喊了声:"白颌?"它扑棱棱飞走了,往远处飞去,那里是山的方向。
   我知道,它是来捎信的。信里说,老槐树的花又开了,稻田黄了,二伯爷的二胡还在拉,三婶的豆角又结了......信里还说,等着我回去。
   这牵挂,像根线,一头在我手里,一头在村里,被白颌衔着,风刮不断,雨淋不湿。只要它还往我这边飞,我就知道,家就在那儿,不远,也不近。

共 29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白颌”这一灵动的意象串联起乡村的自然景致、人文记忆与时代变迁,展现了传统乡村在现代发展中的诗意留存与情感延续。老槐树、戏台、石碾、老井等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物象,与新修的石板路、民宿、游客等现代元素交织,既勾勒出乡村的淳朴宁静与历史厚重,也呈现出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文中“白颌”作为自然与人文的信使,不仅是乡村生态的象征,更是游子与故土之间情感联结的纽带,最终落脚于“牵挂”这一核心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盼。细节生动,画面感强,细腻的感官描写构建乡村图景,描写质朴真切,让乡村生活跃然纸上。时空交织,今昔对比,在“变”与“不变”中展现乡村风貌,对比中凸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含蓄深沉,通过细节描写,将对故乡的眷恋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象,余味悠长。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16 19:03:3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