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偶遇地坛(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偶遇地坛(散文)


作者:寂寞看风 秀才,11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发表时间:2025-08-17 07:23:51

因事赴京,驻地附近就是天坛,抽空进去看看。盛夏天气,烈日当空,但门庭若市,不断有团队跟着导游的旗帜聚在一起,听导游口若悬河。著名的祈年殿因装修暂时关闭,人们挤在门口向里张望,争相对着洞开的大门用手机狂拍。很多抚着汉白玉栏杆漂亮女孩“打卡照相”,配合“老师”摆弄姿势,她们认为60元钱换来三两张照片物有所值,我也感慨那些人生财有道。漫步在过去只有皇帝才能走的石板路上,忽然觉得,也许天坛属于高高在上的“天”,缺少一些“地气”,于是想到那篇著名的文字,急于一见。
   地坛的人流与天坛相比天上地下,为数不多的游客步履悠闲。进门左转,扑面一幅清新的画卷:年代不一的国槐错落排列,如荫的树梢聚在一起,树梢组成了壮观的伞盖,边缘若隐若现缀着一层小白花,树下一角摆着淡黄色的双人木椅,与浅绿色的草坪互相映衬,坐在上面拍张照应该很有味道。
   对面走来一位女孩,我客气地询问能不能帮忙拍照。女孩很爽快,接过我的手机,耐心帮我修正坐姿,然后轻轻一笑,稍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婉转动听:“好了。也许,史铁生当年就是坐在这里……”我接过手机:“不会吧,这椅子像是新安装的,他已经离开十五年了,而且,他是一个残疾人,不大可能坐这里。”她一怔,羞涩地以手遮口笑了起来:“我把这事给忘了,不过这个角落他应该停留过。”我顺口念了一句原文:“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谢过女孩,我径直走向前面的方泽坛。迈上台阶,却发现女孩仍然跟在我的后面:“我也是自己来的,咱俩一起逛吧,正好可以有个伴。”脸上的坦诚让我不好拒绝。我们登上这座正方形的建筑,上面的石板并不精致,稍显岁月的磨蚀,站在上面向四周望去,两圈矮墙呈回字形围绕在四周,四面白色的石门古朴典雅,对面的皇祇室里想必供奉着代表生命与自然的厚土娘娘,静静地见证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女孩对两侧的山形纹石雕感到新奇,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我其实也是昨晚突击学习才知道这是五岳、五镇、五陵的神位,和她一起回味地坛的典故。她望着寂静的皇祇室,忽然说:“无论那些帝王拥有多少多么辉煌,也都像如今的地坛归于平静。但大地之神,始终是值得我们敬拜的,毕竟,谁都离不开大地!”说这些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有些沧桑,不应该出自一个妙龄女孩之口,于是望一望她,看到她眼里似乎一闪而过的疲惫。
   走下方泽坛,其实我最初的打算是迎着女孩刚才的方向顺时针绕场一周,但不知不觉和她一起沿着小路逆时针走下去。静静的小路湿漉漉的,我和她并肩前行,谈论的话题信马由缰。她前年考入南方一个街道办事处,趁着周末闲暇来北京转转,也是通过《我与地坛》知道地坛这个地方,顺便到雍和宫上上香。她对我大叔般的年龄似乎并不排斥,让我给她推荐哪里有可以散散心的地方。来自离北京一百多公里远的小县城,我告诉她对北京并不熟悉,也是工作之余随便走走。有时没话题,我们就静静地走在满是绿茵的路上。
   园子里满是各种古树,树上的红色铭牌显示着它们经历过的岁月。400多年的“三将军柏”经历风雨磨蚀,仅有半边躯干,但断口新生的枝叶仍然蓬勃向上,显现生命的顽强;不知名的大树虬枝婀娜,嶙峋的树干已经钙化如石头,突兀的树瘤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抚摸,被“盘”得油光发亮,令人感慨生命的沧桑;双生的大树挺拔向上,半空的枝干像是老夫老妻互相搀扶的手臂,相偎相依。一株高大的榆树,我起初不以为意,觉得只是更为粗壮一些,她却看了看树上的铭牌:“这就是榆树啊?”我问:“你们那里没有吗?在我们这里很普通的。”“我只听说过‘榆木脑袋’,哈哈……”“嗯,是说它的木质很坚硬,适合做家具”,“看来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意义!”她的指尖抚过古树身上的褶皱,眼神中似在怀想它们身边曾经发生的故事。
   与别处不同,这里的每一棵树上都有一个绿色的认养铭牌,认养者大多是普通人,听说认养费用用于标牌制作、树木浇水、施肥、修剪等日常养护工作,人与树木共同守候着地坛的一片生机。她忽然说:地坛有一处在网上很“火”的地方,是两棵相邻的国槐,铭牌上分别写着认养人“铁生的朋友余华”、“余华的朋友铁生”,两位著名作家的友情令人感动,为了纪念他们,一对闺蜜分别以余华和铁生的名义认养了两棵树,认养到期后,又有为这两棵树续上了认养费,铭牌内容不变,多么令人感动的事,能够找到,岂不更好。于是,我们在古树间穿行,偌大的院子,找了一会儿全无线索。眼看将近正午,似乎大海捞针。于是我说:“其实能不能找到并不重要,能够见证树与人的和谐,已经足够了。”她点点头,我们继续前行。
   但我们的话题又回到史铁生、回到地坛。他在这里守候十五年,感悟四季、感悟人生、感悟生命、遇见从中年到老年相扶相依的夫妻、遇见热爱唱歌的小伙子、遇见坚持锻炼的长跑者,他与很多普通人擦肩而过,“园子里差不多完全换了一批新人”,他从一个暴躁的年轻人逐渐走向成熟,坚持带着本子和笔找一个角落静静地写作。转眼,他离开这个世界又是十五年,但地坛的每一处角落似乎仍有他的气息。仿佛看见,他又坐在地坛的一个角落,母亲的身影再次在不远处闪现,视力不好的母亲端着眼镜寻找,直到互相看见,他不去看她,她缓缓离去,母子无言,令人感动。地坛,其实就是看他成长、帮他成长的母亲,地坛供奉的大地,其实也是每一个人的母亲。
   大地,代表生存、繁衍。为了体现关爱生命,地坛专门开辟中国首家中医药养生文化主题公园。穿过园区象征人体血管和脉络的曲折小径,贯通连接着以肝、心、脾、肺、肾为主题的五脏分区,近百种中草药的馨香在四周洋溢,我们静静感受药王雕像和运动广场对健康的期待。
   走出养生园,路上忽然热闹起来,有老年人伴着音乐练习剑舞,一招一式一丝不苟,脸上的表情执着认真,他们,不知当年是否与史铁生擦肩而过,是否还记得那个默默地在这里坐上一整天的小伙子。一群鸽子沿着小路款款走来,并不怕人,任由孩子们在他们中间奔跑嬉戏。女孩似乎受到感染,也蹲了下去,从兜里掏出一些面包屑,伸到鸽子们面前,鸽子们似乎早已熟悉这样的关爱,毫不客气衔了过去,大摇大摆转身离去,引得她咯咯笑了起来,眼睛里完全没有了没有刚才的疲惫。
   不知不觉,又见到了最初的小椅子,我们已经绕场一周,走完行程。我和女孩互相在门前给对方留影,忽然想和女孩拍个合影,或者留个联系方式,但又想想还是算了,那些并不重要。她走向路旁的共享单车,转身向我伸出手来:“感谢缘分,再见!”我也伸出手:“感谢陪伴,雍和宫就在对面,不用骑车。”她调皮地笑了:“我决定不去烧香了,去其他地方转转,然后回家……”我望着她逐渐消失在人群之中,毫无踪迹。
   《我与地坛》,是作家对母亲的忏悔,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眷顾。
   我于地坛,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正如我与女孩匆匆偶遇,各自转身。
   地坛于我,却是曾经有过的心情愉悦,是心头值得回忆的永恒风景。
  

共 2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与地坛偶遇的文章,在喧嚣中体悟生命本真,在偶遇中书写温暖际遇。作者以天坛的热闹作衬,让地坛的静谧更显珍贵。当祈年殿外的人群忙着打卡,地坛的槐树下,一场偶然的相遇悄然发生——帮陌生人拍照的寻常举动,因《我与地坛》的共鸣有了温度。女孩那句"史铁生当年就是坐在这里"的天真,恰是地坛最动人的注脚:它不必靠帝王遗迹撑场面,却因文学与普通人的生命体验,成了精神的栖息地。散文颇具意境,文中的古树是绝妙的隐喻:三将军柏半边躯干仍生新枝,钙化树干上的树瘤被摸得油亮,它们不似天坛汉白玉那般"高冷",而是带着岁月的体温。余华与铁生的认养铭牌,更是将作家的文字情谊,化作了地坛里可以触摸的绿意。结尾处女孩放弃去雍和宫上香,转身走向未知的角落,恰如地坛教会人的:比起刻意求神拜佛,不如在寻常草木间,在偶然相遇的善意里,寻得内心的安宁。作者与女孩萍水相逢又各自离去,却让地坛的"地气"有了具象模样——它不在碑刻里,而在人与人的默契中,在每个过客与土地的温柔对视里。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8-17 09:13:19
  作家史铁生并不陌生,通过拜读老师的《偶遇地坛》,真正认识了《我与地坛》,感谢老师好文分享。问好敬茶,万事如意。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8-17 13:07:25
  多谢老师驻足留评,向老师学习。
2 楼        文友:静净        2025-08-17 09:23:58
  记得我去参观地坛的时候,还特意拜读了一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惊异于因自然意境而产生的对生命的哲思。风社的偶遇地坛,尽管匆匆而过,同样感悟人生,留下美好的记忆。好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8-17 13:10:43
  多谢老师支持,每一次擦肩而过都是缘分。
3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8-17 09:24:26
  因为一瓶文章,游览一处幽静。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回复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8-17 13:09:59
  多谢老师。
4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5-08-17 10:09:53
  欣赏看风社长的精美佳作,我去过天坛好几次,但地坛只是在史铁生的文章里仰慕过,今天又是一次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应,有机会一定去看看。题目偶遇道出了人生的常态,正是因为那些不期而遇让人生多了一份擦肩而过的美好。史铁生于地坛、槐树、椅子,在漫漫人生路上,包括母亲只是陪伴了他一程。我们于大地而言,又何尝不是彼此的过客,只是在那些岁月里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记忆。物质的、具象的都是过客,唯有精神层面的才是永恒。譬如文学,《我与地坛》成为探索生命的真谛,回归生命的本源,让多少人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港湾,得到了重生的力量,这就是永恒。文章构思新颖,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短暂却永恒。点赞学习美文!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8-17 13:09:40
  多谢枫社理解支持,也许年龄越来越大了,真的关注普通人的擦肩而过,不在乎是否留下什么,每一个人的安好就是我们眼中完美的世界。
5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8-17 13:06:52
  感谢天涯社长精心编辑,把我想说的话都看出来了。其实,敬畏大地,珍视生命,真是地坛给人们的启迪。
6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8-17 15:58:13
  没有去过地坛,多次阅读《我的地坛》。今天拜读看风社长美文,别有一番享受。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