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赴约上海(小说)
再次踏上奔赴上海的旅程,心中有股说不出来的激动,是源自对这片阔别三十年土地的深情眷顾和往事回眸,更是对外甥逢迎佳偶天成的浓情祝福和殷切期待,万千欢喜萦绕,千般快乐牵伴,心情一时间竟无法用言语精准表达,感觉这样的惬意十分的舒爽美妙,所有的羁绊烦累都在这场毫无准备的飞来之旅中氤氲缱绻。
一周前,毕业留沪工作的外甥打电话邀请,说与相恋三年多时间的女朋友商定,想周末邀请两家父母亲友上海聚餐会面。按常理,在没有订婚确定婚姻关系时,作为舅舅因无法定夺和参与意见,是不宜出席这种非正式的相亲见面活动,但架不住外甥的再三邀请,我还是随声附和着答应了下来。
对于这个外甥总感觉有太多的亏欠。通过自身努力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的六年多时间,我因为军人职业因素很少挤出大块时间关心陪护,代替远在家乡的姐姐姐夫及一众家人履行照顾照料责任,有时工作繁忙,逢年过节聚餐都成个奢望,每想至此就有些难安。倒是外甥性情温顺,善解人难,从不计较这些,更没有因此迁怒生怨,表达不满,一直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包容理解,并在学校深耕学业勤学不辍,年年都拿奖学金,次次都评优等生,尤其是在学校研究生指标奇缺情况下,能够让学校单为他一人破格增设考研名额,这在他们这所211学校简直就是个神话,答应他并前往上海赴约权当成是对他照顾不周的补偿和品学兼优的犒赏。
临行时,外甥多次向我索要证件信息,说帮我订车票宾馆,皆被我一一婉拒;他和女朋友都身出农门,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成就,应该呵护关爱而不是拖累打扰;为了不给外甥增加负累,我选择周五出发,午发夕宿,晨抵沪滨,午叙宴集,暮辞申城,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路途,聚会见面仅是匆匆几个小时,但舟车劳顿带来的别样快乐于内心久念的这份牵挂慰藉而言,也应当是一种浓情盈怀的舒爽。
这次仓促的上海赴约着实有些着急,从决定前往到登车上路没有太多裁量空间,几乎是一天之内完成所有的抉择。眷顾亲情、谋面亲人、故地亲临、感触亲近构成一幅衔接有序蝉联递嬗的滚动画面,在急切紧张中享受不一样的亲情之旅。
自登上火车那一刻起,思绪就被泛滥的眷恋追忆挟裹漫灌,情感远超过外甥情定终身那么简单,脑海中堆砌叠加的画面夹杂着车窗外匆匆捊掠的风景一同将疲累的身心拖拽回二十年前。我清楚地记得,也是一个夏日的清晨,刚刚合同战术演练归来,还未等调整适应,政治部一张赴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参加师以上宣传干部集中轮训的通知书便送达我的手中,让人兴奋之余星光满布。深谙干部培养使用规则的我,那时早已从政治部主任的殷殷嘱托和满满期待中体察到这次中培学习的意义,也在众多嫉羡眼馋的战友关注中看到此次组织选拔的分量。
说实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名献身行伍的军人都有一个一飞冲天的梦想,都幻想着通过努力拼搏最终登上人生这座“金字塔”的顶尖,告慰自己感谢曾经,做一个功成名就的“栋梁”。
多年躬耕绩不彰,一朝培训仕欲达。正值发展腾达的关键时期,组织的这次遴选栽培无疑给未来的军旅生涯平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我梦想的人生方向增添耀古烁今的可能。
我是在众星捧月的光环加持下高光离京,更是在踌躇满志的期待包裹下憧憬抵沪,那种激燃胸腔的兴奋荣耀一直让人亢奋激悦。看过紫禁城琉璃叠翠映照的金辉,赏过銮阁殿宇恢宏雄壮的奢靡,走过昆明湖十七孔桥长虹卧波的磅礴,也曾在天坛祈年殿感受天子拜天祈祷的庄重,那种沉淀六百年的帝王威仪与历史厚重早已经在骨子里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心中早已经烙刻下“繁华皆在京城醉,它处盛景难争春”的印迹,初入上海,并没有对这座悠久古老的大都市有过浓的喜好。
适逢七一党团活动,院务部组织到“一大会址”参观,看着一处处仿真场景无声地讲述新生的共产党如何带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迎风战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感人场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膜拜敬仰,渐渐地也开始改观印象,对这座满藏历史厚重的滨城产生浓浓的痴迷热情。
这里有不一样的古韵悠扬,滚滚奔流的黄浦江浪声滔天,激流翻涌中诉说着山水之城的古朴沧桑,身入上海,便如同翻开一部厚重且多元的史典古籍,线装珍馐的漫卷长篇中每一页都写满抗争不屈的奋斗故事,每一处都镌刻着沧桑岁月的悲怆痕迹。漫步外滩,仿若时空穿越,走进一个中西合璧的奢华世界,万国建筑群英荟萃,历史人文交相辉映,古风遗韵铺程漫卷,一派有别首都北京不一样的典雅迎怀扑面。
汇丰银行大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穹顶庄严华丽,映衬着马赛克壁画的开放自由,顿然间让人感受到昔日金融巨头的风情倜傥;和平饭店的艺术派风格简洁婉约,墨绿色的铜皮金字塔顶直插云霄,让高贵奢华平添神秘气息,这里曾因中山先生出席上海各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名噪一时。
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特使越飞于和平饭店签署《孙文越飞宣言》,为后来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奠定基础,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孕育。1998年,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的汪辜会晤在和平饭店和平厅举行;201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邀请时任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一行在和平饭店茶叙,联络台海共迎和平。此外,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访华期间下榻和平饭店,还与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在观景露台共赏浦江两岸风光。
这里还有不一样的文化传承。六千年前,上海的先民们就在此生衍繁息,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文化传承的脉络从未间断。春申君黄歇在此治水,“申城”之名由此而来;徐光启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让上海徐家汇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近代以来,上海更是风云变幻的舞台,众多仁人志士在此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呐喊。一大会址那座普通的石库门建筑,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
这里更有不一样的硝烟弥漫。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英雄故事星火燎原,那种长期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宰割的欺凌场面瞬间改变,“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的震山呼声形成一股无法阻挡的强大力量,尤其是在上海这座古老的城市,以“弱”抗“强”的悲壮让山河震颤的场景历历在目。为痛击日本侵略者,我国军民在上海淞沪地区先后投入70万兵力,在缺乏重武器与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对抗拥有坦克、飞机、军舰的日军。宝山城保卫战中,守军与日军逐街逐屋争夺,城破后无一人投降;罗店战役被称为“血肉磨坊”,双方反复拉锯数十次,阵地在炮火中几易其手,泥土里混着弹片与鲜血,连河水都被染成红色。淞沪会战虽最终以中国军队撤退告终,却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为后方战略转移争取了时间。
看着一块块碑石挺立,想着一幕幕悲壮上演,忆着一位位英烈赴难,心中无数次流泪感伤,是致敬英雄的凛然大义,更是敬仰国民的众志成城,历史的长河奔流向前,难忘的功绩流芳百世,发展的成果举世震惊。
忆记尘封久远的历史,感知近在咫尺的巨变,聆听腾飞发展的讯息,那种急切缘见的冲动塞满胸腔,逼迫着自己马上想与这座阔别多年的“老友”相聚。
长途跋涉的劳顿并没有阻止我探访猎奇的脚步。清晨从上海站下车,截停一辆停车区内来回转悠拉客的出租车径直向外滩方向奔去。多年不曾探访,上海的变化真的让人意外。宽阔的高速路规整有序,悦目赏心的广告牌倚道高耸,像是在诉说发展的辉煌,又像是在表达底蕴的厚重,一座座楼宇通天达地,欧式风情与中式建筑相映成趣,徽式装饰与江南水榭浑然天成,中式里弄与西式联排错落有致,典雅清馨与华贵奢华融合浸透,给人一种发展巨变的震撼。
外甥约定的见面地点就在杨浦区的五角场附近,姐姐和哥哥早一天先行到达,就下榻在江鹰地铁站边的汉庭酒店,因为一时无法适应上海燥热天候,家人们一个个都蜷缩在宾馆空调屋内不愿出去。清晨到达,让一众亲人倍感意外,先是姐姐搓揉着惺忪睡眼不敢相认,后又是哥哥夹着刚燃的烟卷愣神发呆,一旁的小侄子探着小脑袋不停地张望,明显有些不太适应,他们都认为我不可能请假来沪,专门参加这次宴会。
三年多时间没有回家团圆,那种潜藏在表面的陌生感一下子让大家有些愕然,是喜庆更是兴奋,一众亲人相拥而坐倍感快乐,姐夫笑容满面地帮我卸下行李,嫂子抱着愣神的侄子不断地示意喊“叔叔”,久违的亲情浓郁一下子在狭小的空间燃烧成炽烈的火焰。
激情填膺深情难抑,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也许是父母仙逝后,家已经不是那避风的港湾,徒有记忆的空寂院落再没有呵护关爱的温馨,每次探亲回家都因见不到父母而伤心落泪,那种痛失至亲的离乱只有缺失亲情的北漂浪子才能深切体会。再往后,没有烟花气息的宅院就不再让我们稀罕,子女们纷纷逃离,不愿意触碰这留下过童年童趣的乡舍记忆,再回去就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自母亲辞世至今的三年多时间,虽然常有电话问候,但始终没有团聚相见,这也让介入成年的我们陡增感伤,一直都心心念念地期待有朝一日再次相见。
这次上海之行的意外缘聚,虽然匆忙但却也欣喜百生,满满都是幸福的味道。
外甥和他那位漂亮女朋友的精细安排也着实让人感怀。以前那个腼腆羞涩的小男孩,不经意间已经成熟长大,俨然一位历经世事的“小大人”,前来的亲友较多,从不凑合,从宾馆预订到出行游赏,处处都满布着匠心,处处提供着便捷,离宾馆不远就是公交车和地铁站,不用费神就能很轻易地游赏想要到达的上海景区;当听说父亲因痛风导致血路梗阻,两肘关节骨踝高耸突起,病变严重时,外甥毅然决然地拉拽挂号寻诊,还让女朋友带着到上海知名医院检查,言行中充满贤孝仁爱。
午间聚会地点十分高端抢眼,一看就是外甥女朋友的“大手笔”,根据我之前在上海生活的经历,像国定东路这样的繁华地段旅游旺季酒店一房难求,更别说沪上泓私宴坊这样的豪华酒店,但事实胜于雄辩,外甥他们还是将酒店的豪华套房预订下来让家人们聚会。
因为是自由婚姻,两个孩子都十分珍惜,三年的苦守硬撑总算盼得今天家人们认同默许,并让两家人初次缘识相见,大为不易。聚会开场没有繁闹的仪式,在两个孩子互报情况后,两方的亲友们便自然熟地融洽到一体。
外甥女朋友叫李翔,是一位端庄大方的安徽姑娘,性格开朗为人坦诚,眉宇间藏不住的真诚善良自然呈现,让人相识第一面就好感丛生,真心佩服外甥恋爱的非凡眼光。翔的父亲沉稳低调,不善言谈,但骨子里面满满展露着书生气息,对甘肃的历史驾轻就熟了解透彻,尤其是对民族英雄霍去病将军封狼居胥的传奇历史熟读深知,更对大司马卫青发动漠北之战,击溃匈奴主力单于部,追击至阗颜山(今蒙古国境内),焚毁匈奴粮草基地的“漠南无王庭”故事如数家珍,让初次相识好感丛生。
相比之下,翔的母亲十分健谈,女性的直爽率真在她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初始相见,她就开门见山的“破三俗”“去缛节”“倡新婚”,说两个孩子的婚姻全由他们自己做主,不按老家“三金五银”规矩,也不强求买车买房的负累,更不坚持财礼陪嫁乡俗,让孩子们快乐幸福的生活,这让我们所有的亲朋都刮目相看,为她的开明豁达赞赏。
当下的婚姻,不反对物利至上的观念,也不反驳金钱托底的想法,但一切都要量力而行,婚姻的本质不是物欲金钱,是一种心灵契合的外延;文学巨匠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婚姻是柴米油盐,需经济基础,但教养与责任心更关键。男人给女人最好的聘礼,是一生的迁就和宠爱;女人给男人最好的嫁妆,是一世的理解和崇拜。杨绛先生以百年不息的丰盈人生智慧告诉世人,婚姻的基石不在于物质堆砌,而在于双方能否在柴米油盐中互相包容。她强调,真正的爱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在磨合中共同成长。
现实中的好多世俗乡风在对婚姻的认知中多追求功利化,许多年轻的男女囿于物质的囚笼很难自拔,真真实实地演绎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赌书泼茶”凄苦不幸的样子;声名显赫的陈阿娇曾贵为皇后,为政治和财富联姻,不得真心,重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试图挽回帝心,却始终未能如愿,最终在孤寂与哀怨中病逝,婚姻从“金屋承诺”沦为政治牺牲品。
不幸的婚姻各有所重,幸福的人生重在真心,遥远的上海赴约虽然困顿劳累,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事项,更没有给外甥及李翔实质上的改变,但至少是赢得两家长辈对这段马拉松式的“幸福追逐”一次名正言顺的正名。
在这场短暂的上海赴约中,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农村家庭对另一个农村家庭的互谅迁就和真诚担当,更看到物欲丛生时代,社会底层少见的善良仁爱,难说这次上海之行成果圆满,但这次将对两个驻沪打拼的年轻人白手起家迎风战险创造更多可能。
衷心地祝愿外甥及李翔这对新人诸事风顺,开心快乐,喜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