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播种希望,收获梦想 ——有感以“种子的信仰”诗给杨绛先生拜寿(随笔)
播种希望收获梦想
——有感以“种子的信仰”诗给杨绛先生拜寿(随笔)
朱炳初
今天,再读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其中,看着书中《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结尾的一段时,又一次激起心灵的波澜与激情的震荡。
“笔会(文汇报记者周毅):‘亲爱的杨先生,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赞美您有‘种子之性’,柔弱,又坚韧,深自敛抑,且一生有少女相。我的几位师友看了,觉得文章还少了一层意思,那就是‘种子的信仰’。我现在把他们特意找出来的梭罗的这首诗抄在这里,献给您,真的算恭恭敬敬为您拜一个寿——‘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奇迹。’——梭罗。恭祝您健康快乐,智慧平安!”
“杨绛:我一向把理解我作品的读者当成知心的朋友,感谢朋友们多年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现在很好,很乖,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过好每一天。我从年初开始,再次用毛笔练小楷,抄写钟书的《槐聚诗存》,一天写几行。练练字,也通过抄诗与他的思想诗情亲近亲近,今天(6月19日)凌晨两点,全部抄完。我有时也写点小文章,多属杂忆与杂写之类,等将来攒到一定数量,当结集出版请大家指教。”
看这最后的一问一答,想起自己年近九旬,虽比杨绛先生那时还小十来岁,但毕竟也算是鮐背之人了。又想起杨绛是我们无锡籍老乡(我出生在宜兴县属无锡地区),杨先生是我妈妈级导师,读她的著作,总有一种亲近亲切的感觉。对周毅赞美杨先生的“种子之性”,激越了我的情感思维。我虽无法与杨老先生相比,但“种子之性”还是有些相同之处的。我像杨先生那样,虽然年老了,但不愿懒懒散散虚度光阴,几乎每天都要找些事做,起码写点东西,练练脑子,留下点值得回顾的记忆,尤其近些年来,平均每天要发出千字文稿。杨先生说:“我一向把理解我作品的读者当成知心的朋友,感谢朋友们多年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何尝不是如此呢?自1992年退休后,因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出版了五部文集,225万余字,每集都得到我赠予者的点评和鼓励,给我增添续写的力量。于是,我都将其收录于文集之中,成为惺惺相惜的知音,倍加珍惜。杨先生说:“我有时也写点小文章,多属杂忆与杂写之类,等将来攒到一定数量,当结集出版请大家指教。”这又是一处十分相似的地方。我多年来的文学写作,虽也写过十几篇小小说,但是其他作品几乎都是杂忆杂写之随笔,也有随心所欲的自由诗拓展思维。对感动我的人与事件,就难以抑制地有感而发,到积累可成一部厚书就出版,这真有种子入土发芽生根长出枝叶开花结果的感受,借以慰藉心灵,觉得没有白活,写作也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文集,我已多次阅览,每次都有这样那样的教益感悟,已经发表了几篇心得体会登载报刊、网络平台,并参与阅读感悟比赛获得头奖。这次在“种子之性”上再激荡心灵,深切感到周毅记者以美国作家、哲学家、废奴主义者、自然主义者梭罗的“种子的信仰”诗歌恭敬给杨先生拜寿,太贴切不过了。杨绛先生就像一颗既柔弱又坚韧的种子,辛劳一生播种一生收获一生,直至2016年5月25日105岁,熄灭生命之火,闭上闪现无限智慧的眼睛。杨先生的一生,经历坎坷,成就杰出,她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是文学与智慧的传奇,她的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无数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的丈夫钱钟书称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夏衍评价“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总而言之,杨绛先生是“天下最有才情和风骨的女子。”
杨绛先生这颗“种子”,彰显着生命的力量,奉献着毕生的智慧。人生,乃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经过打磨修炼是会熠熠闪光的。人的生命就是一种伟大的使命,生命的底片,只有经过汗水的冲洗、思想的渗透,才能留下永久的影像。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机会,努力奋斗找到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生命去谱写最美好的篇章。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奋斗,在于学习。因为学习延续了生命的时间,扩展了生命的空间。生命质量的链条是理想和奋斗结成的。人有了理想,才会立足用好生命,有了奋斗精神,生命才会丰满结实。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贫乏,可以恬然却不可以清淡。”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说:“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亦即播种后获得丰收的喜悦时刻。
我们读杨绛先生的哲理著作,学杨绛先生的种子精神,就是要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以其信仰去追求理想,谱写人生的价值篇章。只要种子落入祖国的沃土,定会发芽生根茁壮成长,或成参天大树,或成丰硕麦浪,或成百花齐放,奉献人民,提供能量。播种吧!种子,你只要精心播种,必定会完善人生,播种希望,收获梦想!
(2025年8月17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